湖北省天门市、潜江市、应城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附答案)

上传人:【**** 文档编号:88415233 上传时间:2019-04-2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21.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天门市、潜江市、应城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附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湖北省天门市、潜江市、应城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附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湖北省天门市、潜江市、应城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附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湖北省天门市、潜江市、应城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附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湖北省天门市、潜江市、应城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附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湖北省天门市、潜江市、应城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附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天门市、潜江市、应城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附答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天门市潜江市应城市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联考高 一 历 史 试 卷全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27题,6页。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祝考试顺利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考生务必根据自己的选择科目在答题卡上的“选考”或“学考”上填涂。学考的考生除作答第卷选择题外,只需作答标明了“学考”字样的试题,满分70分;选考的考生必需全部作答。3选择题作答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答在试卷和草稿纸上无效;非选择题作答

2、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答在试卷和草稿纸上无效。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卡。第卷(选择题 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请将选择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1右图所示耕作技术的出现A提高了集体耕作的水平 B大大减轻农民赋税负担 C标志着传统步犁的成熟 D有利于农业的精耕细作2先把田地开成一条条深宽各一尺的垄和沟,第一年把庄稼种在沟里,出苗后,逐渐把垄上的草和土培到苗根上;第二年在原来的垄上,再如法开沟栽种(如下图所示)。这种农业生产技术的发明者是A秦国商鞅 B西汉赵过 C东汉杜诗 D元黄道婆3古罗马普林

3、尼在自然史中写道:“中国产丝,织成锦乡文绮,运至罗马裁成衣服,光辉夺目,人工巧妙达到极点。”材料表明 A当时中国与罗马有直接贸易往来 B苏州是当时著名的丝织业中心C中国官营手工业产品精美无比 D中国的丝织产品在罗马享有赞誉4宋代城市中“坊”和“市”的界限被逐渐打破,市分布在城中。上述现象主要可以用来说明A统治者推行重农抑商 B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C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 D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5到了明中期,皇帝设皇庄带头大量掠夺地产。弘治时,京畿的皇庄才有五座,占地一万二千八百余顷,到了正德即位,一月之间增添了七座,以后增至三十六座,共占地三万七千五百余顷王公、勋戚、宦官等掠夺土地更是成风。这反映了A

4、土地兼并现象日趋严重B专制皇权不断加强C君主土地所有制占主导D资本主义萌芽出现6明清时期,全国形成了十大商帮,商人利用天然的乡里、宗族关系联系起来,互相支持,和衷共济。这表明明清时期A政府放弃了重农抑商政策 B商帮利用地缘亲缘关系发展C经济结构已发生重要转变 D资本主义萌芽得到迅速发展7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其“解体”的主要表现是A“机户”与“机工”的出现 B“男耕”与“女织”的分离 C列强凭借武力打开中国大门 D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8李鸿章认为:“中国积弱,由于患贫。西洋方圆千里、数百里之国,岁入财赋动以万计,无非取资于煤铁五金之矿、铁路、电报信局、丁口等税。”为此,

5、洋务派A派遣留美学生B创办近代民营企业C开设新式学堂 D筹建近代新式海军91896年初,清廷批准了各省设立商务局的建议。之后,准许民间招商集股开矿、开放内河航运等,并制定了振兴工艺给奖章程。在这一政策下,民族资本主义A得到初步发展 B日益萎缩C出现短暂春天 D陷入绝境10下图反映了我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情况,图中的F1为动力,F2为阻力, 图中的F1包括政府支持 政局动荡 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A B C D11近代中国机制棉纺业的发展比较顺利,实得力于农村手织户给它提供的补充作用。面粉、针织、电器、日用化工等工业,自国外引进后大都是先用手工上马或利用家庭散工制,俟扩展市场后

6、,再实行机械化的大生产。这可以用来说明A传统手工业能为工业化所利用 B传统与现代化因素相互排斥C工业化必须建立在传统产业上 D机器大工业必然取代手工业100.00%80.00%60.00%40.00%20.00%012下图为近代中国不同时期轻、重工业比例图(1937年为国统区数据)。对此解读正确的是轻工业重工业1869年 1919年 1937年A近代工业化进程处于停滞状态 B社会性质造成工业结构的畸形C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不充分 D民主革命缺乏坚实的物质基础131941年南京国民政府指出,战时一切政策的目标是固定不移的,即在短时间内求得军事上的胜利。为此,在经济政策上我们也应与军事外交的发展相

7、联络,因时因地而制宜。基于此,国民政府A推行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B大力发展官僚资本主义C调整国民经济布局 D推行统制经济政策141953年底,中共中央决定在全国实施粮食统购统销政策,在农村实行征购,在城市实行配售,同时管制粮食市场,禁止私商经营粮食。1954年又扩大到油料、棉花、棉布等重要品种。这一政策的出台A源于城市化进程引起的供需矛盾B为国民经济的恢复发展创造条件C有利地保障了国家的工业化建设D标志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初步建立15原国家计委副主任柳随年曾提到这样的小故事:某年秋,国家计委干部去河北徐水搞共产主义规划,问老农一亩能产多少粮食,老农两次都不吭声,问到第三次的时候才用嘴指着牌子上的80

8、0斤。又问能产800斤吗?他说,包括秸秆在内。这一故事反映的历史事件是A一五计划 B三大改造 C过渡时期总路线 D大跃进运动161961年,我国国家信贷支农资金(农业贷款)年底余额为63.7亿元,到1965年上升为78.2亿元,占国家信贷资金总额的比例也由1961年的7.7上升到1965年的11。此变化表明A国家财政经济出现明显好转 B经济工作重心移至农业方面C国家对农业经济的重视提高 D国民经济调整已经基本完成171983年,人民日报头版发表一快一慢说明什么的文章,提到北京市顺义县投资建立燕京啤酒厂,一年就顺利投产;山东省青岛市的青岛啤酒厂搞扩产,三年过去了连章都没盖全,“婆婆太多,相互掣肘

9、”。这表明A国家干预不利于经济的发展 B多种经济成分能够同时并存C市场经济的地位得到了承认 D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势在必行18据统计,15001650年的150年间,仅西班牙就在美洲搜刮了1.6万吨白银和180吨黄金。由于黄金、白银大量流入欧洲,造成物价高涨、货币购买力降低。这一现象被称为A商业革命 B价格革命 C工业革命 D圈地运动19“这是一次国际贸易的巨大调整,是国际经济财富的转移亚平宁半岛(意大利)诸城市迅速衰落,里斯本、安特卫普、伦敦等城市成为世界贸易中心。”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欧洲货币贬值导致了严重的商业危机 B工业革命的完成使英国成为世界中心C西班牙垄断了东西方贸易的丝绸之路

10、D新航路的开辟使欧洲的贸易中心转移20右图为近代三角贸易示意图,可以用来说明A世界市场最终形成后的国际分工 B工业革命时期资本积累的方式C早期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血腥 D世界人口迁移的主要途径和走向211651年,克伦威尔领导的英国议会通过了第一个保护英国本土航海贸易的法案,规定凡从欧洲运往英国的货物,必须由英国船只或商品生产国的船只运送。这一规定主要是针对A西班牙 B法国 C美国 D荷兰22下表反映了英国16501860年农业的相关信息。统计时间1750年1800年1851年小麦亩产量(单位:蒲式耳)82027统计时间1650年1800年1860年一个农业工人生产的粮食可以供养的非农业人口(单

11、位:人)1.52.56表中状况A标志着英国经济实现近代化 B是农业资本主义化的结果C制约了英国工业革命的发展 D使英国成为世界工业中心23“19世纪中期,英国拥有空前绝后的机会在全世界扩大势力可以按照自己的主张,与较不发达的经济体建立联系可以毫无顾虑地对那些拒绝按它的意愿进行贸易的国家使用武力。” “拥有空前绝后的机会”主要是因为英国A率先完成工业革命 B实行君主专制统治C推行重商主义政策 D航海技术领先世界2420世纪初期,以资本主义国家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基本形成,交通运输业的革命为其提供了技术条件。当时国际贸易中的货物运输可以依赖的最新交通工具有 汽车 蒸汽机车 汽船 飞机A B C D25

12、恩格斯曾经指出:历来受人称赞的竞争自由已经日暮途穷在每个国家里,一定部门的大工业家会联合成卡特尔,以便调节生产。这一变化的实质是A殖民扩张和掠夺 B工厂制度的形成 C经济结构的变动 D生产关系的调整第卷(非选择题 50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26题20分,27题30分,共50分)26(学考)(2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对外出口的商品,就价值而言,一直到1720年为止,丝与绸都是第一位。乾隆时丝出口量与日俱增。乾隆二十四年李侍尧在一个奏折中指出:外洋各国夷船到粤贩运出口货物,均以丝货为重,每年贩运湖丝并绸缎等货,自二十余万斤至三十二三万斤不等。摘编自樊树志国史概要材

13、料二 上海开埠之后,原来要绕道江西越过梅岭运到广东出口的江南生丝,可以就近从上海出口,1845年中国生丝出口量超过一万担。19世纪50年代初期,由于欧洲发生蚕瘟,法国和意大利等国的生丝减产,中国生丝出口增长更快了,1858年达到69 000担,1868-1871年平均每年出口53 631担。摘编自陈争平等中国近现代经济史教程材料三 上海地区的开厂数从1922年的65家增至1929年的104家,无锡地区的开厂数从1922年的19家增至46家。厂丝产量也逐渐增加,全国厂丝出口量从1922年的8.9万担增至1929年的13.3万担,因此有学者认为20世纪20年代是中国机器缫丝行业的“黄金时代”。虽然从国内生产看这一时期中国缫丝业有一定的发展,但国产厂丝主要供出口,在国际生丝市场上,中国丝所占相对份额却明显下降,从1895年的65.74%下降到1930年的21.76%,同期日本所占份额却从3426%上升到68.04%。 摘编自陈争平等中国近现代经济史教程(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乾隆时期至鸦片战争后我国丝织业发展的主要原因及特点。(10分)(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时期我国丝织业发展呈现的特点,并简析这种特点出现的原因。(10分)27(30分)一个国家的成功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