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宁市2019届高三3月高考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卷(附解析)

上传人:【**** 文档编号:88415098 上传时间:2019-04-26 格式:PDF 页数:13 大小:1.0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济宁市2019届高三3月高考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卷(附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山东省济宁市2019届高三3月高考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卷(附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山东省济宁市2019届高三3月高考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卷(附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山东省济宁市2019届高三3月高考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卷(附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山东省济宁市2019届高三3月高考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卷(附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东省济宁市2019届高三3月高考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卷(附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济宁市2019届高三3月高考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卷(附解析)(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山东省济宁市山东省济宁市 2019 届高三届高三 3 月高考模拟考试月高考模拟考试 文综历史试题文综历史试题 1.史记货殖列传载,战国晚期“邯郸郭纵,以铁冶成业,与王者埒富” , “卓氏之先,赵人也,用铁冶 富” , “鲁人俗俭啬,而曹邴氏尤甚,以铁冶起,富致巨万” 。这反映出当时冶铁业 A. 对生产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B. 成为有一定实力的独立生产部门 C. 是社会下层百姓致富的主要途径 D. 已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社会稳定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手工业的发展。依据材料可知,战国晚期冶铁业有了一定的发展,出现了许多因 经营冶铁业而致富的大商,这反映出当时冶铁业成

2、为有一定实力的独立生产部门,因此 B 选项正确。A 选项 错误,材料体现的是战国晚期冶铁业的发展,并未反映当时冶铁业对生产发展的作用;C 选项错误,材料体 现的是战国晚期出现因经营冶铁业而致富的人,并未反映当时冶铁业成为社会下层百姓致富的主要途径;D 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战国晚期冶铁业的发展,并未反映其影响社会稳定。故正确答案为 B 选项。 2.下表是汉代统治者的一些举措或主张。这表明当时 A. 察举已是较成熟的选官制度 B. 统治者将重农抑商作为基本的经济政策 C. 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主流思想 D. 统治者注重教化以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 【答案】D 2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可知,汉高祖推

3、举“有修行”的人为乡三老,汉文帝对各方面表现优异的人进行“嘉奖” , 汉武帝通过“劝学”以“举遗兴礼” ,这实质上都是通过倡导、劝勉的手段,统一人们的思想,促成忠于封建 王朝、恪守封建纲纪伦常的社会风气。因此 D 选项正确。A 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政府重视教化,并未涉 及察举选官制度;B 选项错误,材料主要体现的是政府对教化的重视,并未体现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C 选 项错误,儒家思想成为主流思想是在汉武帝时期董仲舒改造儒学之后,不是在汉高祖和汉文帝时期。故正确 答案为 D 选项。 3.建炎以来朝野杂记营田记载,绍兴六年樊宾提举江淮营田公事,置司建康府, “官给牛、种,抚存流 亡,岁中收本谷三

4、十万斛有奇,除客户当给六分,官收十余万斛” 。这表明南宋“营田”的实行 A. 有效缓解了土地兼并 B. 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C. 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 D. 导致了税收政策的改变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宋代的农业政策。依据材料“官给牛、种,抚存流亡,岁中收本谷三十万斛有奇,除客户 当给六分,官收十余万斛”结合所学可知,南宋“营田”的实行使流亡的农民获得了一定的生产资料,保证 了农业生产的进行,这有利于减少社会中的不稳定因素,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因此 C 选项正确。 A 选项错误,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营田”的实行稳定了社会秩序,为政府提供了财政收入,并未缓解土 地兼并;

5、B 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农业生产,不是商品经济;D 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营田”的实行 稳定了社会秩序,并未体现税收政策的改变。故正确答案为 C 选项。 4.清朝乾隆皇帝在御制十全记中曾说:“守中国者,不可徒言偃武修文以自示弱也。彼偃武修文之不已, 必致弃其故有而不能守,是亦不可不知耳。 ”该言论的主要意图在于 A. 为自己的穷兵黩武政策开脱 B. 告诫后人强大的军事后盾对维护统一的重要性 C. 指出和平时期应当偃武修文 D. 强调武力是维护多民族国家和谐发展唯一手段 【答案】B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可知,乾隆皇帝认为,守护中国,不能只依靠停止武备提倡文教示弱,面对一些不稳定的 因素

6、或威胁,如果不能果断地采取措施加以应对、解决,国家就不能获得安宁和发展。边疆稳固、社会安定、 3 国家统一、多民族和谐共处,都需要强大的军事力量做后盾,因此 B 选项正确。A 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 乾隆皇帝重视军事力量的重要性,不是为自己的穷兵黩武政策开脱;C 选项错误,依据材料可知,乾隆皇帝 认为任何时候都要重视军事力量的重要性,并非提倡和平时期偃武修文;D 选项中“唯一”一词表述绝对, 依据材料无法得出,错误。故正确答案为 B 选项。 5.据统计,1846 年,从广州出口的丝茶共 450 万磅,纳税 13 万两;1847 年,出口增至 460 万磅,纳税为 9.5 万两。19 世纪 50

7、 年代初,外商向广州出口的货物常常只交纳法定关税的 1/2 或 2/3。这种现象说明 A. 中国传统的自然经济根深蒂固 B. 西方对华商品输出呈激增趋势 C. 广州海关未能有效的行使职权 D. 列强利用不平等条约扩大侵略 【答案】C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可知,1846-1847 年从广州出口的丝茶数量增多,但税额不升反降,19 世纪 50 年代外商向 广州出口的货物也并未缴纳足够的关税,这说明当时的广州海关未能有效的行使职权,因此 C 选项正确。A 选项错误,结合所学可知,中国传统的自然经济在鸦片战争之后开始逐渐解体,材料主要体现的是当时广州 海关的渎职,并未涉及自然经济的解体;B 选项

8、错误,材料主要体现的是广州海关的渎职,与西方对华商品 输出剧增无关;D 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广州海关自身的问题,与列强扩大侵略无关。故正确答案为 C 选 项。 6.下图是 20 世纪初期中国民营工业新增厂矿及资本额示意图。下列解读最为合理的是 A. 资产阶级革命的高涨推动了民营工业的快速发展 B. 资产阶级政治改良引发了商人投资工商业的热潮 C. 列强暂时放松经济侵略为民营工业发展提供了时机 D. 清政府政策的调整为民营工业发展营造了良好氛围 【答案】D 【解析】 4 【详解】本题考查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依据图示信息可知,材料体现的是 1901-1906 年民族工业 的发展情况,结合

9、所学可知,19011905 年间清政府推行了涉及政治、经济、教育、军事等各个方面的改革, 颁布了一些有利于工商业发展措施,为民营工业的发展营造了良好氛围,因此 D 选项正确。A 选项错误,资 产阶级革命的高涨出现于辛亥革命时期,与材料时间不符;B 选项错误,结合所学可知,这一时期工商业发 展的原因是地主阶级改革的推动,不是资产阶级政治改良;C 选项错误,列强暂时放松经济侵略是在 1914- 1918 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与材料时间不符。故正确答案为 D 选项。 7.1923 年 11 月,孙中山在演说中强调,中国革命要取得成功,就要向俄国学习。俄国革命,原来只有民权、 民生两大内容,但在十月

10、革命后六年间,俄国都在为民族主义奋斗。因此,俄主义与国民党的“三民主义” , 实在暗相符合。孙中山的上述观点表明他 A. 巧妙地将中俄两国革命理论联系在一起 B. 找到了中俄两国革命道路的相同之处 C. 密切关注中俄两国革命理论的不同之处 D. 在某种程度上仍排斥苏联的革命思想 【答案】A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俄主义与国民党的三民主义 ,实在暗相符合。 ”可知,孙中山的观点巧妙地将中俄两 国革命理论联系在一起,因此 A 选项正确。B 选项错误,两大主义体现的是孙中山对中俄革命理论的观点, 不是对两国的革命道路的认识;C 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两大理论的相同之处,不是不同之处;D 选项错

11、误, 材料体现的是孙中山对苏联革命思想的认同,不是排斥苏联的革命思想。故正确答案为 A 选项。 8.下表为 19531955 年我国国民经济各部门在沿海和内地投资比例统计表。该表反映出在“一五”计划建设 时期我国政府 沿海与内地的比重相加,不等于 100,因为少数单位的部分投资不按地区划分。 A. 力图扭转工业布局不均衡的局面 B. 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 C. 投资向经济欠发达民族地区倾斜 D. 实行沿海带动内地的战略 【答案】A 5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新中国初期的工业建设。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近代我国民族工业布局主要分布于沿海 地区,内地工业发展较落后,工业布局不均衡,1953-

12、1955 年我国在内地的投资比例较高,表明这一时期我国 力图扭转工业布局不均衡的局面,因此 A 选项正确。B 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一五”计划建设时期我国 政府在沿海和内地的投资比例不同,并未体现轻重工业的行业分布;C 选项错误,依据材料可知,这一时期 我国工业建设投资向内地倾斜,但内地不能等同于经济欠发达民族地区;D 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这一时 期我国工业建设投资向内地倾斜,并未体现沿海带动内地的战略。故正确答案为 A 选项。 9.春秋时期,郑国的子产“铸刑书” ,把法律条文浇铸在金属器皿上,制定了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成文法。公元 前 450 年,古罗马颁布了十二铜表法 ,这也是西方的第一部

13、成文法。上述做法都有利于 A. 扩大法律适用范围 B. 推进对基层民众的教化 C. 冲击旧贵族的特权 D. 强化对个人权利的保护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成文法制定的意义。结合罗马成文法制定的意义相关所学可知,罗马成文法的制定限制了 贵族的专横,打破了他们对法律知识的垄断,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平民的利益,而郑国子产的“铸刑书” 否定了“刑不可知,则威不可测”的秘密法,有利于法律在全社会范围内得到贯彻执行,它们都冲击了旧贵 族的特权,因此 C 选项正确。A 选项错误,成文法限制的是贵族对法律的垄断,并未扩大法律的适用范围; B 选项错误,成文法的制定限制了贵族对法律的垄断,与基层

14、民众的教化无关;D 选项错误,成文法的制定 限制了贵族对法律的垄断,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平民的利益,并非强化对个人权利的保护。故正确答案为 C 选 项。 10.16 至 17 世纪,西方的耶稣会学者既把基督教传到了亚洲,也把西方科学传遍了欧亚大陆。但基督教在中 国和印度被拒斥,在日本又被彻底根除。相反,西方的近代科学却能渗透到任何地方。这种现象反映出 A. 世界各地的文化差异逐渐消失 B. 科学比宗教在文化交流上更具适应性 C. 科学发展与宗教传播相互排斥 D. 各地经济发展迫切需要科学理论指导 【答案】B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但基督教在中国和印度被拒斥,在日本又被彻底根除。相反,西方的近

15、代科学却能渗透 6 到任何地方。 ”可知这说明西方近代科学比基督教在文化交流中更具有适应性,因此 B 选项正确。A 选项错 误,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西方基督教文化在亚洲被排斥和彻底根除,世界各地的文化差异仍然存在;C 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科学与宗教不同的适应力,并未体现两者相互排斥;D 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科 学与宗教不同的适应力,并未体现各地经济发展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故正确答案为 B 选项。 11.20 世纪 30 年代,美国总统罗斯福企图把福利国家政策硬加在资本主义的基础上,以此来建立一个比以前 更为公正的社会。为此,罗斯福新政时期某种程度上改变了美国固有的权力结构。美国“固有权力

16、结构”改 变的结果是 A. 国家成为经济发展的发动机 B. 政府的行政职能被严重削弱 C. “三权鼎立”格局得到强化 D. 总统成为经济政策的决定者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罗斯福新政。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罗斯福新政使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宏观控制和管 理得到加强。美国联邦政府的权力明显增强,美国固有的权利结构在某种程度上得到改变。资本主义制度得 到调整、巩固与发展,它给了资本主义以新的活力,使国家成为经济发展的发动机,因此 A 选项正确。B 选 项错误,结合所学可知,罗斯福新政使政府的权利获得增强,不是被削弱;C 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美国 “固有权力结构”的改变,政府权力的强化,并非是强化了“三权鼎立”的格局;D 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 是政府权力的增强,但总统仍受到国会的限制,并未成为政策的决定者。故正确答案为 A 选项。 12.下面是创作于 1949 年的一组漫画两国民众逐渐疏离 。该漫画较为正确的预见了 A. 美国冷战政策对法德关系的影响 B. 冷战背景下美苏关系的发展方向 C. 朝鲜半岛由统一趋向朝韩的对立 D. 两极格局下两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