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第四中学2019届高三2月份文综模拟地理试卷(附解析)

上传人:【**** 文档编号:88414957 上传时间:2019-04-26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65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第四中学2019届高三2月份文综模拟地理试卷(附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第四中学2019届高三2月份文综模拟地理试卷(附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第四中学2019届高三2月份文综模拟地理试卷(附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第四中学2019届高三2月份文综模拟地理试卷(附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第四中学2019届高三2月份文综模拟地理试卷(附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第四中学2019届高三2月份文综模拟地理试卷(附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第四中学2019届高三2月份文综模拟地理试卷(附解析)(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第四中学2019届高三2月份文综模拟地理试卷第卷一、选择题:本题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鼠穴”是由于水涡旋带动石块或砾石的研磨作用在河流溪间的岩石床址上形成的圆洞。由于水流中携带的砾石对坑穴的侧壁进行不断刮擦,使得坑穴壁光滑如镜,其形似井,地貌学上又称之为“壶穴”。(如下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1. 形成壶穴的最主要的地质作用是A. 侵蚀作用 B. 变质作用 C. 岩浆冷凝 D. 堆积作用2. 壶穴多分布于A. 水流缓慢的下游河段 B. 高温清洁的水域环境C. 裂隙发育的上游河段 D. 稳定半封闭3. 壶穴中常有丰富生物,

2、是因为其A. 充足的光照条件 B. 中游河漫滩C. 泥沙淤积严重 D. 山前冲积扇【答案】1. A 2. C 3. D【解析】【1题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壶穴”是在“鼠穴”基础上形成的,其成因是由于水流携带无对坑穴的侧壁持续刮擦,使得坑穴壁光滑如镜,其形似井,据此得名。因此。形成壶穴的最主要的地质作用是流水的侵蚀作用,选A。【2题详解】结合上题,壶穴的形成与侵蚀作用有关,在裂隙发育的上游河段,侵蚀较为容易,侵蚀作用也更为强大,壶穴多分布于此。而水流缓慢的下游河段以沉积作用为主;高温清洁的水域环境、稳定半封闭的环境中,侵蚀作用相对较弱,难以发育壶穴,据此分析选C。【3题详解】壶穴中常有丰富生物,

3、是因为壶穴位于裂隙发育的上游河段或山前冲积扇地带,这些位置壶穴很深,水量稳定半封闭,营养物质丰富,故生物丰富。与河道中其它区域相比,壶穴的光照应较弱;中游河漫滩往往几乎无壶穴发育;壶穴形成部位往往侵蚀作用强烈,泥沙淤积并不严重。据此分析选D。【点睛】本题一定要注意提取材料中的关键信息。由于水流中携带的砾石对坑穴的侧壁进行不断刮擦,使得坑穴壁光滑如镜,其形似井,有利于壶穴发育的是裂隙发育。壶穴中常有丰富的生物,主要是因壶穴很深,水量稳定半封闭,营养物质丰富。一般情况下,海水中的浮游植物数量与营养盐、光照、水温呈正相关,但在不同的季节、海域,影响浮游植物生长繁殖的主导因素不同。下图示意长江口附近海

4、域某年8月浮游植物密度的水平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4. 夏季图示海域浮游植物密度自西向东A. 递减 B. 先减后增C. 先增后减 D. 递增5. 导致夏季图示海域浮游植物密度水平分布的主导因素是A. 水体营养盐 B. 太阳辐射C. 水体含沙量 D. 洋流流向6. 与夏季相比,冬季图示海域浮游植物A. 总数量减少,密度高值区向陆地方向移动B. 总数量增多,密度高值区向外海方向移动C. 总数量减少,密度高值区向外海方向移动D. 总数量增多,密度高值区向陆地方向移动【答案】4. D 5. C 6. A【解析】【4题详解】结合图例,从图中可读出夏季图示海域浮游植物密度自西向东依次为1050、5010

5、0、100150、5001000、10005000,密度自西向东递增,D正确。【5题详解】图示区域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降水丰富,河流流量大携带泥沙多,河流入海后越靠近岸边水体含沙量越大,水体越浑浊,从而造成浮游植物光照时间短,海水中的浮游植物数量与光照呈正相关,因此越接近岸边,浮游植物密度越小,C正确;【6题详解】由材料“海水中的浮游植物数量与营养盐、光照、水温呈正相关”可知,冬季比夏季水温低,总数量减少;冬季长江流域降水少,河流含沙量减少,泥沙输送减少,近岸水体透明度提高,浮游植物密度高值区向陆地方向移动,A正确。通常,用L(d)值表示某类企业的集聚程度。L(d)0 表示企业空间呈集聚分布

6、趋势,L(d)0 表示企业空间呈随机分布趋势,L(d)0 表示企业空间呈扩散分布趋势。读下图,据此完成 下面小题。7. 图中四个时间段北京批发企业A. 集聚程度降低 B. 正向郊区迁移C. 数量猛增 D. 规模扩大8. 北京批发企业的L(d)值特点,主要是为了A. 增强企业间技术协作 B. 降低企业间产品运费C. 共同利用基础设施 D. 形成产业链【答案】7. B 8. C【解析】【7题详解】图中四个时间段北京批发企业,L(d)值整体上呈增大趋势,说明批发企业集聚程度上升,A 错;图中显示四个时间段距市中心 1228km 处的 L(d)值整体呈增大趋势,说明批发企业正向郊区迁移, B 对;数量

7、猛增说明在同一个地方其四个时间段的 L(d)值差距应很大,但图中显示是差距较小,C 错;图中只能反映其集聚程度,不能反映其规模的大小,D 错。据此分析选 B。【8题详解】增强企业间技术协作、降低企业间产品运费、形成产业链多是有生产联系的企业集聚的原因,批发企业间并不是生产关系,故其相互集聚的原因主要是共同利用基础设施。据此分析选C。【点睛】产业集聚的好处:1、有利于形成产业的规模效应,形成产业链,节约成本。2.共同利用信息和基础设施。3.提高资源利用率。4.促进产业转移,形成扩散效应。山顶苔藓矮曲林是由常绿阔叶林、热带季雨林等在山顶或山脊,受山地特殊环境影响(山顶效应)演化形成的植被类型,也被

8、称为“雾林”。其树木弯曲变形、低矮且粗壮(图甲),枝干或叶片上密 被有附生的苔藓植物。图乙示意我国山顶苔藓矮曲林分布。据此完成下列各题。9. 山顶苔藓矮曲林A. 群落组成种类复杂 B. 生长地多岩石碎块C. 生存环境相对干旱 D. 都分布在南方地区10. 苔藓矮曲林树木弯曲变形,主要是因为山顶A. 气候寒冷 B. 光照不足C. 土层浅薄 D. 山风强烈11. 我国山顶苔藓矮曲林分布上限表现为西高东低,造成其东西分布上限差异的主要因素最可能是A. 热量 B. 土壤 C. 地形 D. 大气环流【答案】9. B 10. D 11. C【解析】【9题详解】山顶苔藓矮曲林主要分布在山顶或山脊,地形复杂,

9、土壤发育差,多岩石碎块。山顶苔藓矮曲林主要以树木和苔藓植物为主,说明其群落组成种类简单;山顶苔藓矮曲林又被称为“雾 林”,说明其生存环境较为湿润;山顶苔藓矮曲林主要分布在南方地区,同时河南和西藏也有分布。据此分析选B。【10题详解】在强烈山风的持续作用下,树木弯曲变形甚至匍甸地面;气候寒冷、光照不足、土层浅薄会导致植物生长缓慢,但不是树木弯曲变形的原因。据此分析选D。【11题详解】山顶苔藓矮曲林是受山顶效应影响形成的,我国自东向西地势升高,所以其分布高度也随之升高。据此分析选C。【点睛】山顶苔藓矮曲林植被茂密,空气湿度大,水汽易凝结成雾,又被称为“雾林”。山顶多雾、气温低、土壤贫瘠,植物生长慢

10、。山风强烈,树木弯曲变形甚至匍匐地面,矮曲。第卷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12-13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14-15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二、综合题: 12.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1)描述图所示地区主要地形区的分布状况。(2)说明图中聚落的分布特点,并简述其形成原因。秦巴山地生长着近千种的药用植物,被誉为“天然中草药宝库”。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中草药的消费量迅速增长。巨大的消费需求加速了人们对药用植物的采挖,使该地区的野生中草药资源日趋枯竭。(3)说明该地区野生中草药种类丰富的原因,并针对野生中草药资源日趋枯竭的问题提出解决措施。西成(西安至成都

11、)高铁是国家铁路建设的重点工程。该线路穿越秦岭山区段线路总长135千米,隧道里程为 127千米,桥隧比高达 94%。该铁路预计于2017年12月建成并正式投入运营。(4)简述西成高铁桥隧比例高对铁路运营的积极影响。【答案】(1)汉中盆地在北部,东西延伸;秦岭(或大巴山、或秦巴山地)在中部,呈东西走向;四川盆地在南部,地势较平坦(或地势有起伏,或面积广阔)(2)分布特点:聚落多分布在河流沿岸(或河谷地区)形成原因:靠近河流水源充足,交通便利,河流两岸地势较平坦,便于聚落的形成与发展 (3)成因:该地区地跨亚热带与暖温带,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且山地垂直高差(相对高度)较大,生长环境复杂多样措施:

12、加强宣传教育、加强立法、建立保护区;加强科技投入,积极开展人工种植,研发替代产品 (4)降低路线坡度,缩短线路距离,提高运输效率(提高运行速度,或缩短运输时间),保证运营安全【解析】【分析】考查区域地形区的分布,聚落的分布特点及其形成原因,地区野生中草药种类丰富的原因及野生中草药资源日趋枯竭的解决措施,西成高铁桥隧比例高对铁路运营的积极影响。【详解】(1)读图根据图中注记可知,左图所示地区主要地形区有关中盆地在北部,中部是秦岭、大巴山地,呈东西走向;南部是四川盆地,盆地内部地势较平坦。(2)右图中聚落多分布在渭河和汉江河流沿岸地区,靠近河流水源充足,地势较平坦,便于聚落的形成与发展,同时利用水

13、运,交通便利。(3)秦巴山地地跨亚热带与暖温带,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且山地垂直高度大,垂直地带性分异复杂,所以野生中草药种类丰富。解决野生中草药资源日趋枯竭问题的措施主要从宣传教育、加强立法、建立保护区、科技投入、人工种植和研发替代产品等方面考虑。(4)西成高铁穿越秦岭山区段线路总长135千米,隧道里程为127千米,桥隧比高达94%,降低路线坡度,缩短线路距离,提高运输效率,保证运营安全。(5)根据表中数据,该地区矿产资源种类丰富,能源矿产、黑色金属储量大,可供利用比例高,矿产的开发潜力大,有色金属之都需要丰富的矿产资源和电力资源。同意该地区打造成“有色金属之都”,则主要从对经济发展、资源开

14、发、增加就业和提高收入等有利方面回答,反对该地区打造成“有色金属之都”,则主要从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角度分析回答。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辽河流域面积约13104km2,平均年降水量为375 mm。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农牧业的发展,其环境问题日益严重。材料二西辽河流域在全国的位置及其水系示意图。材料三19952005年西辽河流域各土地利用类型数量的变化图。(1)西辽河属于_(内、外)流河。西辽河流域地理环境的过渡性决定了其生态环境脆弱性,试说明西辽河流域地理环境的过渡性。(2)请描述19952005年,西辽河流域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情况,并分析造成这种转变的主要原因。(3)分析西辽河流域农

15、业生产过程中可能引发的环境问题。【答案】(1)外半湿润区与半干旱区过渡地带;温带森林带与温带草原带的过渡地带;季风气候与大陆性气候的过渡地带。(2)耕地、林地、建设用地增多;草地、未利用土地、水域减少。人口增长,粮食需求增加,把大量草地和未利用土地开垦为耕地。(3)过度砍伐,造成森林破坏,水土流失;过度放牧,破坏草原;过度开垦,土地沙化;不合理排灌,造成土地次生盐碱化;【解析】【详解】(1)判断内外流河的主要依据河流是否流入海洋。由图可知,西辽河流入海洋,因此为外流河。由西辽河所处的位置,大致位于大兴安岭东侧,大兴安岭为我国半温润半干旱的分界线,因此是森林与草原的分界线。大兴安岭还是季风气候与非季风气候的分界线,因此,该地也是季风气候与大陆性气候的过渡地带。(2)根据材料三可知,19952005年,西辽河流域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是耕地、林地、建设用地增多;草地、未利用土地、水域减少。该变化主要是人类活动造成的。由于人口增长,粮食需求增加,把大量草地和未利用土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