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科学-医学课件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8413265 上传时间:2019-04-26 格式:PPT 页数:85 大小:7.7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鼻科学-医学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85页
鼻科学-医学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85页
鼻科学-医学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85页
鼻科学-医学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85页
鼻科学-医学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8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鼻科学-医学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鼻科学-医学课件(8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鼻科学,鼻科学是研究外鼻、鼻腔、鼻窦的解剖结构,生理功能,疾病现象和防治及其与全身联系的一门科学,鼻的应用解剖,鼻由外鼻、鼻腔和鼻窦三部分组成,外 鼻 外鼻(external nose)形似三边锥体,上窄下宽,鼻根 鼻梁 鼻翼 鼻尖 前鼻孔,鼻骨,外鼻的支架:由骨和软骨组成 软骨:鼻外侧软骨、大翼软骨 骨:鼻骨、上颌骨额突、额骨鼻突 浅层组织: 肌肉:,外鼻静脉回流 内眦静脉面静脉颈内静脉 眼上、眼下静脉海绵窦 面部静脉无瓣膜,血液可逆向流动 面部危险三角,处理不当易引起海绵窦血栓静脉炎,内眦静脉,海绵窦,面静脉,颈内静脉,眼上、下动脉,神经支配 运动:面神经 感觉:三叉神经第一支 眼神经 三

2、叉神经第二支 上颌神经 筛前、滑车上、滑车下、眶下 淋巴回流 下颌下淋巴结、腮腺淋巴结,鼻 腔 每侧鼻腔分为鼻前庭和固有鼻腔两部分 鼻前庭(nasal vestibule) 由皮肤覆盖 鼻阈 外侧为鼻翼,内侧为鼻小柱 鼻前庭皮肤富于皮脂腺和汗腺,又有鼻毛,故易发生疖肿,固有鼻腔(nasal proper) 有内、外、顶、底四壁 内侧壁:鼻中隔: 软骨部:鼻中隔软骨 骨部:筛骨垂直板、犁骨 鼻中隔偏曲 黎氏区(littles area),鼻中隔的骨及软骨支架,鼻腔内侧壁(鼻中隔,骨和软骨),外侧壁: 有多块骨板,有三个突出于鼻腔、呈阶梯性状排列的条形骨板,称为鼻甲;各鼻甲之间有一裂隙状空间,称为

3、鼻道。 下鼻甲:为最大最长的鼻甲 中鼻甲:位于下鼻甲上方,中鼻甲前部附着 于筛板和筛板交界处的前颅底,位于 筛窦内侧,是筛窦切除术的内界 上鼻甲:位于中鼻甲上方,鼻腔外侧壁,下鼻道:前上方有鼻泪管开口 中鼻道:从前向后有两个骨形突起:钩突、筛泡;二者之间的裂隙为半月裂,最前端为额窦开口,其后为前组筛窦开口,最后为上颌窦开口。 窦口鼻道复合体:包括中鼻甲、钩突、筛泡、半月裂、及额窦、前组筛窦和上颌窦的自然开口。 上鼻道:有后组筛窦的开口 总鼻道: 嗅裂,下鼻甲,中鼻道,下鼻道,中鼻甲,上鼻甲,上鼻道,中鼻甲,中鼻道,下鼻甲,下鼻道,总鼻道,嗅裂,鼻中隔,鼻腔前鼻镜检查所见,右总鼻道和中鼻道,鼻腔

4、粘膜,嗅区(olfactory region)粘膜: 假复层无纤毛柱状上皮,上皮中具有具嗅毛的嗅细胞、支持细胞、基底细胞构成特异性感觉上皮 呼吸区(respiratory region)粘膜: 粘液毯 海绵状血窦,鼻腔血管,动脉主要来自眼动脉和颌内动脉 眼动脉:来自颈内动脉和颌内动脉 筛前动脉:供应前筛窦、鼻腔外侧壁、鼻中隔前上部 筛后动脉:供应后筛窦、鼻腔外侧壁、鼻中隔后上部 颌内动脉:在翼腭窝内分为蝶腭动脉、眶下动脉、腭大动脉,鼻腔的淋巴,耳前淋巴结、腮腺淋巴结、颌下淋巴结、咽后淋巴结颈深淋巴结上群,鼻腔神经,嗅神经 感觉神经:只要来自三叉神经的第 一(眼神经)、第二支 (上颌神经) 植物

5、神经:交感神经(岩深神经)和 副交感神经(岩浅大神经) ,二者在翼管内组成翼管 神经,经蝶腭神经节入鼻腔。,鼻窦(nasal sinuses) 鼻窦是鼻腔周围颜面和头颅骨中的一些含气的空腔,共四对,左右对称排列,为上颌窦、额窦、筛窦、蝶窦。依其开口部位又可分为:,前组鼻窦: 上颌窦、前组筛窦、额窦开口于中鼻道 后组鼻窦: 后组筛窦、开口于上鼻道 蝶窦:开口于蝶筛隐窝,上颌窦,筛窦,额窦,上颌窦(maxillary sinus),1前壁:称尖牙窝。 2后外壁:与翼腭窝和颞下窝毗邻,近翼内肌。 3上壁:即眶底壁。 4底壁:牙槽突,与第二双尖牙和第一、二磨牙关系密切。 5内侧壁:鼻腔的外侧壁。 平均

6、容积为13ml。与牙、眼、翼腭窝和鼻腔相比邻。 上颌窦窦口位置相对于窦腔较高,不利于引流,又位于筛窦、额窦开口的下方。,筛窦(ethmoid sinus),外侧壁:泪骨和纸样板。 内侧壁:鼻腔外侧壁上部, 附着有上、中鼻甲。 顶壁:额骨眶板的内侧部 形成筛顶。 下壁:中鼻道外侧壁结构, 如筛泡、 钩突和筛漏斗等。 前壁:与上颌骨额突和额窦相接。 后壁:借蝶骨筛板与蝶窦毗邻, 解剖变异较大,薄,易损伤。 蜂窝状,每侧有4-17个气房。炎症时 引流最差,是鼻息肉的好发部位。 注意其与眼、脑和鼻腔的关系。 中鼻甲附着处将其分为前后组。,额窦(frontal sinus),发生于额骨二层板障之间 前壁

7、:额骨外板 后壁;额骨内板 底壁:外侧为眼眶上壁 内侧为前筛窦顶 内侧壁:两侧额窦中隔,蝶窦(sphenoid sinus),发生于蝶骨体内 外侧壁:与颈内动脉、视神经、海绵窦、 颅中窝接近 上壁:蝶鞍底 底壁:鼻孔上缘及鼻咽顶 后壁:枕骨斜坡 内侧壁:蝶窦中隔 前壁:开口;与鼻中隔的筛骨垂直板 犁骨的后缘相接,鼻窦的血管、淋巴和神经,1、血管 上颌窦由鼻后外侧动脉、上颌牙槽后动脉和眶下动脉等供应;静脉回流入蝶腭静脉。 筛窦由筛前、筛后、眶上和鼻后外侧等动脉供应,静脉回流入筛前、筛后静脉,亦可回流到硬脑膜的静脉和嗅球、额叶的静脉丛。 额窦由筛前、眶下和鼻后外侧等动脉供应,静脉回流入筛静脉,亦有

8、经板障静脉、硬脑膜的静脉入矢状窦。 蝶窦由颈外动脉的咽升动脉,上颌动脉咽支和蝶腭动脉的小分支等供应,静脉回流入蝶腭静脉,并有静脉与海绵窦相通。 2、淋巴 鼻窦内淋巴毛细管不多,汇入咽后淋巴结和颈深淋巴结上群。 3、感觉神经 均由三叉神经第1、第2支主司。 上颌窦由上牙槽后支及眶下神经主司;筛窦由筛前、筛后、眶上等神经以及蝶腭神经的鼻后上外侧支和眼眶支主司;额窦由筛前神经主司;蝶窦则由筛后神经和蝶腭神经眼眶支主司。,鼻腔生理,呼吸功能: 呼吸通道:层流 紊流 过滤和清理功能 调节温度湿度 嗅觉功能 共鸣 鼻部反射:鼻心肺反射 免疫功能,鼻窦生理,功能尚不明确 增加鼻腔粘膜面积 减轻头部和面部重量

9、 发音共鸣 保护重要器官,鼻外伤,以挫伤和鼻骨骨折为主,症 状 和 检 查,鼻出血 鼻及附近部位的疼痛、肿胀、瘀血 畸形:鼻骨骨折 鼻梁塌陷、偏斜 触诊可及骨折部位、骨擦感 皮下血肿 鼻中隔偏曲、移位、血肿 鼻骨侧位X光片,治 疗,肿胀:尽早冷敷,24小时后热敷 开放性伤口:清创、缝合 骨折:10日内尽早复位 鼻中隔血肿、脓肿:要切开引流,控制感染,鼻骨复位手法,鼻出血,病 因,局部原因: 外伤 鼻腔炎症 鼻中隔病变 鼻腔良、恶性肿瘤,全身原因 血液病 血循环系统疾病 肝、肾慢性病及风湿热 急性传染病 VitC、VitK缺乏、营养不良 化学药品中毒 内分泌失调,治 疗,局部治疗 局部药物止血

10、烧灼 鼻腔填塞 前鼻孔填塞 后鼻孔填塞 手术 鼻中隔手术 鼻腔鼻窦肿瘤摘除 血管结扎,全身治疗 半坐位卧床休息 输血补液 适量镇静剂 止血药 寻找出血原因,治疗原发病 中药,外鼻炎症性疾病 鼻疖,鼻疖(furuncle of nose ): 是鼻部毛囊、皮脂腺、汗腺的局限性急性化脓性炎症。,病因:挖鼻 慢性鼻前庭炎 糖尿病 体弱 临床表现:疼痛、烧灼、红肿 检查:局部红肿、脓点 诊断:单个发生,常限于一侧鼻前庭 并发症:海绵窦血栓性静脉炎,治 疗,原则严禁挤压,未成熟时切忌切开 未成熟时: 成熟时: 适当休息 屡发病例应排除糖尿病 并发症:应住院治疗,鼻腔炎症性疾病(一) 急性鼻炎,急性鼻炎(

11、acute rhinitis) 是病毒引起的鼻腔粘膜急性炎症。 病因:病毒感染 诱因:全身因素: 局部因素 临床表现:分为三期 前驱期 急性期 恢复期,鉴别诊断 流感 变应性鼻炎 急性传染病 并发症: 鼻窦炎 卡他性中耳炎 急性咽、喉炎及支气管炎,治 疗 原则:以支持对症治疗为主,预防并发症 全身治疗:初期可用发汗疗法 中药治疗 抗生素 局部治疗:滴鼻剂 针灸,鼻腔炎症性疾病(二) 慢性鼻炎,慢性鼻炎(chronic rhinitis)是鼻腔粘膜和粘膜下层持续数月以上的非特异性炎症,或炎症反复发作,间歇期内粘膜不能恢复正常者。分为慢性单纯性和慢性肥厚性鼻炎。 病 因 局部原因:急性鼻炎反复发作

12、 慢性鼻窦炎 邻近病灶影响 鼻腔用药不当 职业及环境因素 全身因素:长期慢性疾病 营养不良 内分泌失调,慢性单纯性鼻炎,病理:粘膜深层血管扩张,血管和腺体周围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 临床表现:鼻塞:间歇性、交替性 多涕:常为粘涕 检查:下鼻甲肿胀;总鼻道和鼻底粘性分泌物; 鼻甲软而有弹性,对血管收缩剂敏感。 治疗:病因治疗 局部治疗:保持鼻腔通常,以利引流。 温盐水鼻腔冲洗 血管收缩剂 封闭 理疗,下鼻甲,慢性单纯性鼻炎,慢性肥厚性鼻炎,病理:粘膜、粘膜下甚至骨的增生 临床表现:鼻塞:较重,持续性 鼻涕不多 耳鸣、听力减退 检查:下甲增生肥厚,不平 有粘涕或粘脓涕 下甲坚实,无弹性 对麻黄素不

13、敏感 治疗:滴药,硬化剂,电灼,微波,激光 手术切除,慢性肥厚性鼻炎,下鼻甲,萎缩性鼻炎,萎缩性鼻炎(atrophic rhinitis)特征是粘膜、骨膜、甚至骨发生萎缩及鼻内脓痂形成。 病 因 原发性:植物神经功能失调,内分泌紊乱,微量 元素缺乏。 继发性:慢性鼻炎、鼻窦炎 高浓度工业粉尘 鼻手术不当 特殊性传染病,临床表现 鼻和鼻咽部干燥 鼻塞 头痛 鼻出血 嗅觉障碍 恶臭 可有咽干声嘶 检查:外形:鞍鼻 鼻腔:粘膜干燥,鼻腔宽大,有绿痂,治 疗 局部治疗:鼻腔冲洗: 滴鼻药: 全身治疗:加强营养,改善循环 VitA、VitB2、烟酸、铁剂 手术治疗:目的是使鼻腔缩小,刺激粘膜再生 鼻腔填

14、塞术 前鼻孔关闭术 鼻侧壁内移术 中鼻甲移位术,变应性鼻炎,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是发生于鼻粘膜的变态反应性疾病,临床上分常年性和季节性 病理:属型变态反应 表现为:阻力血管收缩粘膜苍白 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粘膜水肿 腺体增生,分泌旺盛鼻涕增多 感觉神经敏感性增强 季节性 常年性,临床表现:喷嚏多 清涕:清水样 鼻塞:间歇或持续 鼻痒:可伴有眼痒 嗅觉减退: 检查:鼻镜检查: 发作期 间歇期 过敏原激发试验 实验室:,变应性鼻炎,下鼻甲,治疗: 避免接触过敏原 药物:抗组胺药 色甘酸钠 酮替芬 激素 免疫疗法:特异性减敏治疗 冷冻、激光 手术,鼻息肉,鼻息肉(nasal

15、 polyp)为一种常见鼻病,成人多发。 病因: 变态反应 慢性炎症刺激 临床表现: 固定或持续性鼻塞 鼻分泌物增多 耳鸣、听力减退 检查: 光滑、灰白或红色、荔枝肉样,鼻息肉,鉴别诊断: 鼻咽纤维血管瘤 内翻性乳头状瘤 脑膜-脑膨出 治疗: 手术摘除鼻腔鼻窦息肉 治疗鼻窦炎 改善机体过敏状态,鼻窦炎症性疾病,由于解剖原因使鼻窦易发生炎症: 窦口小, 粘膜与鼻腔粘膜连续 由于解剖位置不同使各鼻窦发生炎症的机会不同,鼻窦炎症性疾病(一) 急性化脓性鼻窦炎,病 因 全身病因 局部病因 急性鼻炎 鼻腔其他疾病影响鼻窦的通气引流 邻近病灶的感染 直接感染 鼻腔填塞物置留时间过长 气压变化,临床表现 全

16、身症状 局部症状:以鼻塞、多脓涕、头疼为主 鼻塞:持续性,患侧明显,嗅觉减退 多脓涕: 头痛、局部疼痛:,不同类别鼻窦炎的头痛特点,检 查 局部红肿及压痛 鼻腔:中鼻甲红肿,中鼻道有脓涕 中鼻道脓涕前组 嗅裂脓涕后组 鼻内窥镜检查: X线片: 穿刺、冲洗,鼻内窥镜下所见,治 疗 原则:去除病因,保持引流通畅,控制感染,预防并发。 一般治疗 消炎治疗 促进鼻窦引流: 物理治疗: 上颌窦穿刺,鼻窦炎症性疾病(二) 慢性化脓性鼻窦炎,慢性化脓性鼻窦炎(chronic suppurative sinusitis)是鼻部疾病中最常见者,多于急性鼻窦炎 临床表现 全身症状: 局部症状: 鼻塞 多脓涕:上颌窦量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