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损伤的护理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8410234 上传时间:2019-04-26 格式:PPT 页数:22 大小: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脑损伤的护理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脑损伤的护理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脑损伤的护理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脑损伤的护理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脑损伤的护理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脑损伤的护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脑损伤的护理(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脑震荡的临床特点,头部受暴力作用后,立即出现短暂的大脑功能障碍,而无器质性的脑组织损害者称为脑震荡,是脑损伤中最轻的一种。其临床特点是:(1)伤后立即出现意识障碍,不超过30分钟;同时伴有面色苍白、出汗、血压下降、肌张力减低等,但随意识的恢复很快趋于正常(2)清醒后,对受伤经过及伤前近期事物不能记忆,称逆行性遗忘;常述头痛头晕呕吐等,短期内可好转(3)神经系统检查、脑脊液检查均无异常(4)无须特殊治疗和护理,一般卧床休息1-2周,给予镇静剂,多数顺利康复,预后良好。,二、脑挫裂伤的临床表现,1.意识障碍 2.生命体征的改变 3.神经系统体征 4.脑干损伤,1.意识障碍:,伤后多立即出现,一

2、般在30分钟以上,可数小时到数月不等。,生命体征的改变:,多数较明显,一般早期都有血压下降、脉搏细弱、呼吸浅快,常于伤后不久逐渐恢复;如继发脑水肿或颅内血肿,则生命体征短期内自行恢复,且出现急性颅内压增高的生命体征改变。,神经系统体征,后立即出现局灶症状和体征(“哑区”例外),如脑皮质功能区受损,出现偏瘫、抽搐、失语等。,脑干损伤,是特殊部位的脑损伤,是严重的,甚至是致命的损伤。其临床特点是(1)昏迷程度深,持续时间长。(2)早期持续严重生命体征紊乱。(3)瞳孔变化和眼征多样。(4) 四肢肌张力增高、去大脑强直(5)并发中枢性高热、消化道出血。,急性颅内血肿的临床表现,1.急性硬脑膜外血肿 2

3、.急性硬脑膜下血肿 3.急性脑内血肿,1.急性硬脑膜外血肿,急性幕上血肿最常见,表现特点:(1)意识障碍有中间清醒期:因脑实质损伤较轻,故多数原发性昏迷时间很短,在血肿形成以前意识恢复清醒或好转,一段时间后血肿形成并逐渐扩大,引起颅内压增高并导致脑疝,病人再度持续昏迷,两次昏迷之间有明显的“中间清醒期”,这是硬膜外血肿典型的意识变化。 (2)生命体征改变:如血压升高、脉搏宏大、呼吸深慢等急性颅内压增高的生命体征改变。 (3)小脑幕切迹疝:患侧瞳孔变化和对侧肢体瘫痪等。,2.急性硬脑膜下血肿,脑实质损伤较重,原发性怀念迷时间长,中间清醒期不明显。较早地出现颅内压增高和脑疝症状。,3.急性脑内血肿

4、,脑实质损伤重,昏迷呈进行性加重。病情变化快,容易引起脑疝。如血肿累及重要功能区,神经系统体征明显。,脑损伤病人的护理措施,(一)现场急救措施 (二)病情观察,现场急救措施,1.防治窒息 尽快掏出口腔和咽部的血块及呕吐物,置病人于侧卧位,头后仰托起下颌;有舌后坠者,放置口咽通气管;必要时行气管切开。 2.妥善处理伤口 头皮裂伤和撕脱伤者,立即加压包扎止血;开放性颅脑损伤者,在外露的脑组织周围置纱布卷,再覆盖干纱布适当包扎;遵医嘱尽早使用抗生素和TAT预防感染。 3.抗休克 一般闭合性颅脑损伤(除小儿外)不致有严重的休克。一旦出现休克征象,应考虑合并其他部位损伤,如多发性骨折、内脏破裂等。立即置

5、病人于平卧位,保暖、补充血容量,并协助查找原因。 4.做好护理记录 记录受伤经过、检查所见、急救处理经过以及病人的意识、瞳孔、生命体征、肢体活动等演变过程,供进一步处理时参考。,病情观察,1.意识状态 2.生命体征 3.神经系统体征,意识状态,是最重要的病情观察指标,可通过对语言刺激反应、对痛刺激反应、生理反射、大小便控制和配合检查等五个方面的过程,或通过睁眼、语言和运动三个方面的反应来判断病人的意识状态。意识障碍的程度可视为脑损伤的轻重;意识障碍出现的早晚和有无继续加重,可作为区别原发性和继发性脑损伤的重要依据。,意识的判断,生命体征 -伤后可出现持续的生命体征紊乱,(1)体温:伤后初期可有

6、中度发热,为吸收热,体温过低或中枢性高热为间脑或脑干损伤。 (2)呼吸:注意呼吸节律、深浅,有无呼吸缓慢、叹息样呼吸、呼吸困难或呼吸停止。 (3)脉搏:注意速率、节律,有无缓慢、宏大有力或增快、细弱不整。 (4)血压:注意血压波动和脉压变化。单项指标的变化应查找原因,几项指标同时变化应警惕继发血肿导致的颅内压增高。,神经系统体征,如出现下列情况之一,应怀疑继发性颅内血肿。 (1) 在伤后一段时间才出现神经系统体征。(2)除原有体征外又出现新的体征。 (3)原有体征逐步加重。神经系统的体征 多样,应重点掌握瞳孔和锥体束征的观察。,瞳孔变化,:双侧瞳孔缩小、光反射迟钝,伴有中枢性高热、深昏迷,为脑

7、桥损伤表现。 :双侧瞳孔散大、光反射消失、眼球固定,伴深昏迷或去大脑强直,多为原发性脑干损伤或临终前征象。 :双侧瞳孔大小多变、光反射消失,伴眼球分离或异位,多为中脑损伤表现。 :伤后立即出现一侧瞳孔散大,见于视神经、虹膜及动眼神经损伤。 :伤后一侧瞳孔先有缩小,继之散大,伴意识障碍加重,位小脑幕切迹疝征象。,锥体束征,:单侧瘫痪,在排除骨折、脱位和软组织损伤后,应考虑对侧大脑皮质运动区损伤。 :伤后立即出现一侧上下肢瘫痪,且相对稳定,多为对侧大脑皮质运动区广泛损伤。 :交叉性瘫痪,即一侧脑神经周围性瘫痪,对侧肢体中枢性瘫痪,为脑干损伤的表现。 :在伤后一段时间出现一侧肢体瘫痪,且进行性加重,

8、应考虑幕上血肿引起小脑幕切迹疝。,保持呼吸道通畅的护理措施,1.昏迷病人取侧卧位或侧俯卧位.以利口腔分泌物排除 2.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及其他血污,因为这类病人常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丧失正常的咳嗽和吞咽功能. 3.开放气道,深昏迷病人应抬起下颌或放置口咽通气道,以免舌根后坠阻碍呼吸.短期不能清醒者,必要时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必要时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 4.加强气管插管,气管切开病人的护理,保持室内适当的湿度和温度,湿化气道,避免呼吸道分泌物粘稠,不易排除. 5.预防感染,使用抗菌药防治呼吸道感染,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1.压疮,保持皮肤干燥,定时翻身,尤其要注意骨窿突处,同时不可忽视敷料覆盖部位,消瘦及高热者每小时翻身,长期昏迷,一般情况较好者,可3-4小时翻身一次 2.泌尿系感染,昏迷病人常有排尿功能紊乱,短暂尿潴留后继尿床,长期留置导尿管是引起泌尿系感染的主要原因,必要时导尿,严格执行无菌操做,加强会阴部护理,夹闭导尿管并定时开放以训练膀胱功能,尿管留置时间不宜超过3-5日,需长期导尿者,宜行耻骨上膀胱造瘘术 3.肺部感染,加强呼吸道护理,定期翻身拍背,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呕吐物误吸引起窒息和呼吸道感染 4.暴露性角炎,眼硷闭合不全者,给予眼膏保护 5.废用综合征;保持病人肢体功能位,防止足下垂,每日做四肢关节被动活动及肌按摩2-3次,防止肢体挛缩和畸形.,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