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行为心理学五至七章讲诉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8408739 上传时间:2019-04-26 格式:PPT 页数:30 大小:55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犯罪行为心理学五至七章讲诉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犯罪行为心理学五至七章讲诉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犯罪行为心理学五至七章讲诉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犯罪行为心理学五至七章讲诉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犯罪行为心理学五至七章讲诉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犯罪行为心理学五至七章讲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犯罪行为心理学五至七章讲诉(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Company Logo,,第五章 个人性犯罪理论和犯罪的整合理论,个人性犯罪理论和 犯罪的整合理论,整合理论,精神分析 与犯罪,Company Logo,,第一节 精神分析与犯罪,一、社会化理论 1、弗洛伊德认为,人格有三部分构成:本我、自我和超我。 人在本质上是反社会的。个人具有追求快乐的本能,具有与 社会群体的要求发生冲突的破坏性冲动,受快乐原则指导。 2、为了保证社会的生存,个人必须控制或引导这些冲动。 个人对冲动的控制或引导,通过两种方式实现: 一是继发过程的产生。它是自我的心理过程,与本我的原发 过程相反,受现实原则的指导,现实性思维和想象的发展, 允许通过幻想、计划或抑制情感自动

2、向外部释放而延迟满足。 二是在释放本我驱力的过程中,自我受超我的指导,超我代 表了对群体标准的社会化。奉行至善原则。超我包括两种成 分(1)良心,(2)自我理想。超我的形成取决于儿童与父 母的关系中性心理和自我的发展,令人满意的亲子关系对早 年的发展很关键,超我贯穿于整个青少年时期的发展。 3、精神分析学家认为,内部道德力量控制行为,这种内部道德力量的发展取决于满意的亲子关系。,Company Logo,,二、在犯罪行为中的应用,不适当的超我的形成和功能,是精神分析学解释犯罪行为的核心。由 于行为取决于心力系统的平衡,任何成分结构的紊乱都会产生适应不良 的行为。提出犯罪行为的主要来源: 1、犯

3、罪行为可能反映了严厉的超我,类似于神经症,在神经症中,都存 在被压抑的无意识冲突。犯罪人体验着童年期愿望的极端的无意识罪恶 感,代表了对安全、认可或地位需要的替代性满足,这些需要在家庭中 都得不到满足。 2、薄弱的超我与犯罪行为 薄弱的超我一直对病态人格有影响。像自我中心、冲动性、无罪恶感、 无同情心等的词汇都是对薄弱超我的描述。薄弱超我形成于差的亲子关 系,限于父亲或母亲一方及特定发展阶段造成。敌意和无焦虑感是对依 赖和无力感这些痛苦感情的防卫反应,是早年母亲遗弃和父亲无常产生。 3、越轨超我与犯罪行为 超我标准得到正常发展,但超我标准的内容却反映了越轨认同,犯罪人 得到了适当的社会化,但缺

4、乏对特定类型的越轨行为的抑制力,把犯罪 活动作为无意识冲突的替代性满足。,Company Logo,,三、精神动力学关于犯罪性假设的效度,该理论主张: 1、社会化依赖于童年早期对社会规则的内化 2、薄弱的亲子关系对后来的犯罪行为有因果关系。 3、在发展的各个阶段特别是恋母情结阶段出现紊乱的家庭关系所造成的无意识冲突,是一些犯罪行为的原因,Company Logo,,第二节 艾森克的犯罪性理论,Company Logo,,: 一、概述,1964年提出的犯罪性理论在艾森克的著作中得到进一步发展。 犯罪性被看成是实施犯罪行为的一种倾向。 艾森克的人格理论从三组命题中推断犯罪人的特性: (一)人格描述

5、模式 1、神经质稳定性(N) 2、精神质超我(P) 3、外倾内倾(E) (二)人格的生物学基础 艾森克认为N、E和P纬度受遗传的影响,人格具有生物学基础。N纬度 反映了边缘系统和自主系统的更大反应性,会导致对压力的更强的情绪 反应;E代表大脑皮层唤醒水平,受皮层网络回路的支配,外倾比内倾性 格唤醒水平要低,会寻求更多的紧张刺激以维持意识的快乐状态,对痛 苦不敏感;P纬度与循环性雄激素有关。 (三)社会化的控制理论 艾森克认为人具有追求享乐本能,社会化涉及获得像“良心”、“超我”这 样的遏制因素。,Company Logo,,二、人格的纬度结构,1、神经质是抽象概念的具体化,用来测量焦虑、抑郁、

6、敌意、低的自尊或消极情感性(negative affectivity),主要体现在情绪的冲动性。 2、精神质:精神病态,支配性、男子气、攻击性等特质。 3、内外倾:社交性,合群性、喜欢谈话群体性投入。 具体结构见附图P105,Company Logo,,三、 人格的生物学基础,这里主要讨论E纬度和皮层唤醒联系的生物学意义。 因为,脑电图可能是皮层唤醒最直接的测量指标。 人们预期在三种条件下,内倾性格者会表现出较高 的条件反射能力: 1、部分强化 2、无条件刺激微弱 3、条件刺激和无条件刺激之间的间隔时间短 当缺乏这些条件时,外倾性格者会表现出较高的 条件反射能力。 埃利斯认为,有8种行为与不适

7、度唤醒有关:抗拒惩罚;冲动性;儿童活动过多;冒险;娱乐性吸毒;主动进行社会交往;多种性体验;学业成绩差。所有这些行为模式都与犯罪性有关。,Company Logo,,四、 社会化理论,1、艾森克认为:社会化是以焦虑或恐惧作为中介。 2、社会理论家强调:模仿在亲社会行为和反社会行为中的作用,强调认知自我调节在社会花中的发展。 3、格雷主张:条件反射与社会化的联系仅仅表现在,内倾性格者的生理素质对恐惧更敏感,对那些与厌恶性无条件刺激有关的条件更敏感。 4、特拉斯勒认为使用赞扬性的 教育方法将会是更有效的社会化力量,犯罪性反映了适当的教育条件的缺乏。,Company Logo,,五 人格与犯罪,艾森

8、克对反社会行为与外倾性格、神经质、精神质有关的测验的检验,主要考察了人格与犯罪的关系,犯罪人外倾性格与精神质有联系;反社会行为的评定与精神质相关;精神质上的得分与犯罪次数和持续性相关,也与暴力性犯罪相关;精神质与未社会化的行为相关,Company Logo,,第三节 认知发展理论,一、概述 各种社会化理论都求助于超我良心或者自我控制的发展,这些理论都把犯罪看成是一种更 加普遍的道德发展失败的组成部分.在这些理论中,道德是通过条件反射模仿或者认同获得 遵从行为形成信念所必需的,道德代表了社会规则的内化,这种内化是通过父母教师和同 辈朋友的影响实现的. 皮亚杰认为:道德是受自我实现和认识现实的认知

9、需要推动的;儿童通过社会互动来建构道德 判断;与道德准则有关的是道德推理过程(人们怎样思考与获得信念)的结构或方式;道德推理 是智力发展的结果是由认知结构对内部压力和外部压力作出反应的过程中发生的顺序转化 组成的. 科尔伯格认为:道德发展有3种推理水平: 1 前习俗水平:第1阶段,服从与惩罚定向阶段;第2阶段,工具性目的与交换阶段 2 习俗水平:第3阶段,人际和谐与遵从阶段;第4阶段,社会和谐与制度维护阶段 3 后习俗水平:第5阶段,社会契约效用和个人权利阶段;第6阶段,普遍的伦理原则阶段 二、道德发展与少年犯罪: 发展延缓道德成熟度低于守法少年,在家庭中缺乏角色扮演的机会,道德发展处于前习俗

10、水 平,累犯的道德推理水平往往更低,自我中心,追求享乐.,Company Logo,,第四节 整合理论,法林顿的整合理论:社会学习理论、亚文化理论、机会理论、控制理论、不同交往理论、理性选择理论、标定理论。 反社会倾向取决于像低唤醒、冲动性、缺乏移情、缺乏良心这一类人格因素,也取决于内化的信念,还取决于追求物质利益、追求团伙中地位、追求刺激的动机;亲社会信念的相对缺乏,是由于缺乏监督严厉而反复无常的惩罚对父母和同辈朋友的模仿造成的;消极的标定使得他们更难用合法的手段达到自己的目的而成功的犯罪活动又会强化他们的犯罪信念.,Company Logo,,第六章 反社会行为的生物因素,第五节 脑功能障

11、碍与反社会行为,第四节 心理生理学和生物化学的研究,第三节体质研究,第二节遗传学与犯罪性,第一节 引言,Company Logo,,第一节 引言,人类既有生物性,又有社会性. 生物过程像社会过程一样,在犯罪过程中发挥作用 正常的生物差别可能反映了先天的生来的体质水平对犯罪性的作用 1 先天的:指从父母身上获得的遗传特征以及可能的突变效果. 2 生来的:指出生时就具有的成分包括宫内环境和围产期环境. 3 体质:指个人从基因型-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形成的表现型特征.,Company Logo,,第二节 遗传学与犯罪性,基因确定了行为的范围,而环境决定在这个范围内的发展. 一家庭研究 二孪生子研究 三养

12、子女研究 四染色体异常 “47,XYY”补体的男性,身材较高智力落后有人格障碍者中较常见;”47,XXY”形状的男性克兰费尔特综合征. 犯罪人中在46,XY男性的Y染色体的长度可能更长.,Company Logo,,第三节 体质研究,身体外貌和反社会行为之间存在相关性,这种联系可能反映了一种自我实现语言. 谢尔登用胚胎学的3个概念评价体型: 1 内胚层体型:肥胖滚圆 2 中胚层体型:肌肉发达,成三角形,犯罪人中较多, 3 外胚层体型:瘦长 另外衡量第二性征中男子气的男性形,犯罪人中也较多.,Company Logo,,第四节 心理生理学和 生物化学研究,一皮层脑电相关因素 有关脑电图和行为障碍

13、相关研究表明,攻击性个人(65%)和精神病态者(32%)的脑电图具有频率过快的异常现象;脑电图的大振幅慢波可能与产生社会问题的危险倾向增大有关. 二反社会人格的皮肤电因素和心血管因素. 精神病态者过度关注奖赏,这种倾向妨碍了他们对惩罚线索的注意,在预见惩罚方面存在缺陷 三生物化学因素 1 过度的雄激素水平会通过降低唤醒水平而增加反社会行为的可能性;睾酮抑制单胺氧化酶的活动,而单胺氧化酶活动低则与冲动性寻求刺激和社会化不足有关. 2 经前紧张中发生的激素变化对女性犯罪发生影响 3 低血糖状态易发生犯罪行为,与胰岛素分泌增加有关,Company Logo,,第五节 脑功能障碍与反社会行为,一、概述

14、 脑损伤可能由围产期并发症、头部伤害、肿瘤感染 或者接触象空气中的铅这样的有毒物质造成的,但 是,这些条件并不一律引起结构性损伤。反社会行 为可能脑病理学的一种消极症状,因为脑损伤造成 了支持认知发展和社会化所必须的功能缺陷。 二、癫痫和控制不良 癫痫又称“循环性发作”,是大脑放电混乱的一种症 状,癫痫与反社会行为相关。 三、多动症 许多儿童行为障碍是围产期或婴儿早期发生的脑损 伤造成的脑功能障碍的症状,有害的医疗史似乎在 少年犯罪人中更为常见。多动症表现出持久性的坐,Company Logo,,立不安、和分心现象,伴随学业成绩差、自尊低和 反社会行为。 四、神经心理机能障碍 使用神经心理测验

15、推断脑功能障碍。这类测验涉及复杂的认知功能,而这些认知功能又依赖于多种脑系统的协作。成套测验研究结果表明,犯罪人操作智商大于言语智商;运动或注意技能方面轻微功能障碍;左半球或优势半球单侧化缺陷更有可能是暴力性犯罪人的特征;暴力性犯罪人存在明显的神经心理功能障碍,在前皮层或左半球发生的缺陷最为常见。,Company Logo,,第七章 犯罪的家庭与社会因素,一个人在社会化过程中,不仅通过父母传递文化习俗,而且终生吸收与社会角色转变有关的价值和标准。,Company Logo,,第一节家庭模式与相互作用,本节将围绕青年期前后父母子女的相互作用,论述养育实践、 家庭关系、家庭破裂、父母越轨、家庭规模和社会经济剥夺 等方面对培养、传递技能和行为标准等对犯罪的影响。 一、儿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