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与简化的心肺复苏评价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8408205 上传时间:2019-04-26 格式:PPT 页数:27 大小:55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更新与简化的心肺复苏评价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更新与简化的心肺复苏评价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更新与简化的心肺复苏评价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更新与简化的心肺复苏评价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更新与简化的心肺复苏评价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更新与简化的心肺复苏评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更新与简化的心肺复苏评价(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511例院内心肺复苏Utstein模式注册研究,海南省人民医院 宋 维, 长期以来,临床医师对心肺复苏病人质量评估与研究多是建立在回顾性临床资料分析上,缺乏前瞻性、规范化、标准化,其评估结果可比性较差。 自心肺复苏评估Utstein模式指南1990年发表以来,国外相当多的国家已开始启用Utstein模式指导心肺复苏评估研究。 海南省人民医院急诊科于1999年启动在心肺复苏评估Utstein模式指导下的前瞻性的院内心肺复苏注册登记研究项目。 现将511例院内心肺复苏评估情况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资料 海南省人民医院急诊科, 急诊病人1016万/年,急诊病人主要来自城市人口。本研究

2、对到该院急诊科就诊的急诊病人中的心肺复苏(CPR)病例进行临床注册登记。 主要依据1995年荷兰Utstein会议公布的院内心肺复苏评估Utstein模式,设计表格化、标准化的心肺复苏注册登记表,该表主要包括病人资料、医院资料、心脏骤停资料、复苏效果资料,共四个大项,100余小项。 在使用过程中,根据2004年公布的“心肺复苏评估简化与更新Utstein模式”再次修改心肺复苏注册登记表。,1.2、方法 凡来急诊科的急诊病人,若出现心脏呼吸停止且启动心肺复苏处理程序的病人入选为心肺复苏注册登记病例,由主诊急诊医生作为登记人。 病人资料部份包括: 1.病人性别、年龄、既往史、发病时间四项完整者;

3、2.心脏呼吸骤停部份包括:心脏呼吸骤停至CPR启动时间、心脏呼吸骤停原因、CPR抢救措施三项完整者; 3.复苏效果部份包括未恢复自主心跳(复苏失败)、自主心跳恢复(ROSC)、基本复苏、复苏成功、成活出院五项,后二项为病人入院后追踪补充登记, 对前五项完整者,归为有效注册登记。,相关定义: 1.心脏停止指:心脏机械收缩活动停止伴或不伴呼吸停止。 2. 呼吸停止指:自主呼吸停止伴或不伴心跳停止。 3. 心肺复苏指:凡通过胸外按压、心脏除颤和/或呼吸道通气、复苏药物等以期恢复自主循环呼吸的措施。 4. 心脏呼吸停止原因指:心肺复苏医师根据病人既往史、发病情况、临床表现, 对死亡原因作出的临床判断,

4、而非病理解剖诊断。 5. 原因分为:心脏原因:包括各类心脏病所致心脏呼吸骤停 非心脏原因:指除心脏原因以外的所有致心脏 呼吸停止的病因。,CPR抢救措施主要包括:心脏按压、心脏除颤、气道建立与人工通气、肾上腺素等复苏药物的单独或相继应用等。 ROSC指:经心肺复苏后自主心跳恢复或扪及脉搏并持续30秒以上。 短暂复苏指:ROSC维持30秒以上但未能维持超过20分钟。 基本复苏指:ROSC维持超过20分钟但不到24小时。 复苏成功指:ROSC恢复维持(或成活)24小时以上。 成活出院指:成功心肺复苏后经住院治疗维持自主心跳伴或不伴神经功能损害成活出院。,2 、结果,2.1、病人性别与年龄 男性35

5、6例,女性155例,分别占69.7%与30.3% 。 年龄依次以4554岁、5564岁、6574岁三个年龄组段为心脏呼吸停止实施心肺复苏高发年龄组段,详见图一)。,病 例 数,(年龄:岁),图1 511例心肺复苏病人年龄分布 Fig l Age distribution for 511 cases of cardiopulmonary arrest,2.2既往病史 在511例病人中,登记有520项既往病史,按系统分别以: 心血管系统190例(36.5% )、 占第一位; 脑血管系统48例(9.2% )、 占第二位; 呼吸系统39例(7.5% )、占第三位(病史不详病例除外, 详见表1)。,表1

6、 既往史疾病类型分布(例, %) Tab1e 1 Chronic conditions distribution for511 cases of cardiopulmonary arrest (n,%) 心血管系统 脑血管系统 呼吸系统 糖尿病 消化系统 中毒/创伤 其他病史 病史不详 190(36.5) 48(9.2 ) 39(7.5) 34(6.5 ) 10(1.9) 20(3.8) 46(8.9) 133(25.6),2.3、心肺复苏主要措施 511例中,有497例行人工气道建立与通气: 气管插管通气(占77.3% ) 气管食管双腔插管通气62(12.5% ) 简易呼吸器通气(球囊面罩)

7、(占10.3% ) 肾上腺素: 511例CPR病人中451例为成人心肺复苏(15岁及其以上)。 其中:428例使用肾上腺素,占成人CPR的95.0%。 平均累计使用总剂量11.1mg 第一次平均剂量1.02 mg (不包括14岁及其以下儿童)。 511例中81例CPR病人首次心电图(监护)为室颤并使用电除颤(电击) ,占总CPR病人的15.9% 。,2.4心脏呼吸停止原因 511例心肺复苏病例中: 心脏原因173例(占33.9% ) 急性心梗109例(占21.3% ) 其他心脏病64例(占12.5% ) 非心脏原因338例(占66.1% ) 脑血管意外94例(占18.4%) 呼吸系统47例(占

8、9.2%) 创伤49例(占9.6% ) 中毒11例(占2.2%) 淹溺8例(占1.57% ) 其他非心脏病原因129例(占25.3% ),表2 511 例CPR病人临床死亡原因(例,%) Table 2 The etiological status for 463 cases of cardiopulmonary arrest (n,%) 心脏原因 非心脏原因 173(33.9) 338(66.1) 急性心梗 其他心脏病 脑血管意外 创伤 呼吸系统 中毒 淹溺 其他非心脏原因 109(21.3) 64(12.5) 94(18.4) 49(9.6) 47(9.2) 11 (2.2%) 8(1.6

9、) 129(25.2),2.5、复苏结果 2.5.1 (A组) 215例:到达急诊室前心跳或/和呼吸已停止,入急诊室后启动或继续院前急救心肺复苏,该组病人: ROSC: 36例(16.74%) 成功复苏: 16例(7.44%) 成活出院: 10例(4.65%) (B组) 296例:在急诊室内出现心脏呼吸停止并启动心肺复苏,该组病人: ROSC: 139例(46.96%) 成功复苏: 68例 (22.97%) 成活出院: 40例(13.51%) 复苏结果详见表3。,表3 院前心脏呼吸停止与院内心脏呼吸停止复苏结果对比(例,%) Table 3 Comparison of resuscitatio

10、n outcome between the pre-hospital cardiopulmonary arrest and in-hospital cardiopulmonary arrest (n,%) ROSC类型 组别 病例数 复苏失败 ROSC 成活出院 短暂复苏+基本复苏 成活24小时以上 A组 215(42.07) 179(83.26) 36(16.74) 20(9.30) 16(7.44) 10(4.65) B组 296(57.93) 157(53.04) 139(46.97) 71(24.0) 68(22.97 ) 40(13.51) X2 50.49 18.35 24.93

11、11.08 P值 P0.01 P0.01 P0.01 P0.01 备注:A组:院前心脏呼吸停止院内启动CPR组; B组:院内急诊室心脏呼吸停止并实施CPR组。,3 、讨论,1990年前,心肺复苏效果评估缺乏国际公认的评价方式与标准. 1990年美国心脏协会、欧洲心脏协会、欧洲麻醉协会、欧洲重症医学会等相关学术组织聚集在挪威历史名城 Utstein Abbey举行第一次国际心肺复苏评估学术会议,形成共识并于1991年8月在美国急救医学月刊与循环等杂志发表了第一个心脏骤停心肺复苏评估指南. 由于在挪威Utstein Abbey举行,故称之为心脏骤停复苏报告指南Utstein(乌斯坦因)模式,并确立

12、了一系列心肺复苏术语定义、心肺复苏报告模式以及心肺复苏注册研究中的一些重要标准与数据。,随后15余年间, 国际上多次举行的有关心肺复苏评估学术会议均以Utstein模式为基本蓝本,不断加以完善与提高,又先后公布了: 儿童心肺复苏评估Utstein模式(1995年) 心肺复苏动物实验研究报告指南Utstein模式(1996年) 院内心肺复苏评价报告与临床研究指南Utstein模式(1997年) 创伤心肺复苏评估Utstein模式( 1999年) 心肺复苏评估报告更新与简化的心肺复苏评价Utstein模式(2004年) 复苏后治疗评估、报告、研究指南Utstein模式(2005年) 从而形成了国际

13、共识的心肺复苏评估Utstein模式理论体系;并沿用至今.,CPR评估Utstein模式注册登记主要项目内容包括: 1、医院资料数据 (1) 医院等级 (2) 床位数 (3) 病人心跳骤停地点 (4) 其他等; 2、病人资料 (1) 性别 (2) 年龄 (3) 既往病史 (4) 发病时间等;,3、心脏骤停资料数据 (1) 初始心律 (2) 启动CPR时间 (3) 心脏骤停原因 (4) CPR程序相关资料(如人工呼吸、人工循 环、药物) (5) CPR过程中重要参数; 4、复苏结果资料数据 (1) 非自主循环恢复 (2) 自主循环恢复 (3) 复苏成功 (4) 成活出院等。,心肺复苏效果及其评价

14、方法是心肺复苏临床研究评价中最困难、同时又是最重要的问题。评价标准不一致将导致评价结果的误差。 依据心肺复苏评估Utstein模式,心肺复苏评估中最重要的三个心肺复苏效果指标包括: 自主循环恢复 成功复苏(即成活24小时以上) 成活出院,本组研究病人中平均: 自主循环恢复率 34.6% 复苏成功率 16.6% 成活出院率 10.4% 但在本组资料190 /511例中,病人到达医院急诊室时呼吸心脏已停止,即属于院外呼吸心脏停止病人,其: 自主循环恢复率 16.74% 成活出院率 4.65% 在本组资料296 /511例中属院内呼吸心跳停止病人,其: 自主循环恢复率 46.97% 成活出院率 13

15、.51%,多数研究报告院外心脏骤停病人成活出院率:27%左右。 本研究院外心脏呼吸停止院内启动心肺复苏病例成活出院率: 为 4.65 %;其成活出院率比较高的原因可能为该215例多数为来本院急诊就诊途中或即将到达医院急诊室心脏呼吸停止,与其心脏呼吸停止时间短有关。,院内荟萃分析(结果参数),院外荟萃分析(结果参数),小 结 心肺复苏评估Utstein指南/模式是心肺复苏研究、特别是心肺复苏临床效果评价较好的一个工具与方法,也是目前国外发达国家医疗机构已广泛使用的心肺复苏效果及其影响因素评价研究方法。 建立心肺复苏评估Utstein指南指导下的、前瞻性的心肺复苏注册登记模式,对于各级医疗机构、各城市、各国客观的、科学的评价心肺复苏效果,寻找影响复苏效果的相关因素, 提高心肺复苏成功率与成活出院率均有重大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本研究设计基于心肺复苏评估Utstein指南指导下的、前瞻性的心肺复苏注册登记研究结果,其心肺复苏主要结果参数与国外Utstein指南指导下心肺复苏研究结果相似,有一定可比较性;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我国部分医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