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电系统的职业危害及预防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8408159 上传时间:2019-04-26 格式:PPT 页数:165 大小:4.5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供电系统的职业危害及预防_第1页
第1页 / 共165页
供电系统的职业危害及预防_第2页
第2页 / 共165页
供电系统的职业危害及预防_第3页
第3页 / 共165页
供电系统的职业危害及预防_第4页
第4页 / 共165页
供电系统的职业危害及预防_第5页
第5页 / 共16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供电系统的职业危害及预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供电系统的职业危害及预防(16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职业危害及预防,供电系统,的,2,供电系统企业随电网分布于全国城乡,具有点多面广,室外工作量大的特点。 供电系统在生产及作业过程中存在的危害因素主要有:物理因素(工频电磁场、微波、噪声、高温、低温、紫外线和红外线等)、化学物质(六氟化硫及分解产物 、锰及其化合物、苯、甲苯、二甲苯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甲烷、硫化氢 、铅及无机化合物、汽油 、多氯联苯(PCBs)等)、粉尘(电焊烟尘、金属粉尘)等三大类。,3,一、物理因素,供电系统生产及作业过程中存在的物理因素主要有:工频电磁场、微波、噪声、高温、低温、紫外线及红外线等。,4,(一)工频电磁场 工频电磁场存在于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如电热毯、

2、电吹风、电视机等家电设备以及电力机车、大型用电设备。 供电系统:高压、超高压输电线路,大型变、配电站等都可产生工频电磁场。,5,1. 接触机会 输电线路和电力设施的周围环境中均存在着工频电场和工频磁场,变电站运行及维修人员、高压及超高压输电线路的维护及带电作业人员在工作时均可接触到工频电磁场。,6,2. 健康危害 原苏联的研究人员曾对在400-500kV变电站内工作的45名工作人员进行健康检查,在平均电场强度在7.8-10kV/m、直接感应电流为120A/m环境中,26名工作人员患有神经衰弱、中枢神经系统机能障碍,有12人患有心血管系统失调,14人心电图异常,41人诉说有头痛、疲劳、失眠、消化

3、系统失调等症状。,7,瑞士为了验证架空高压线路对附近居民身体健康的影响,曾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流行病学调查,通过对调查资料所作的统计分析,发现肿瘤、特别是儿童白血病的发生与高压电线磁场有直接关系。 丹麦也曾对在高压输电线路附近的1707名分别患有脑瘤、恶性淋巴瘤和白血病的16岁以下儿童进行了调查和研究,发现电磁场强度的均值在0.3-0.4T以上居所里居住的儿童易患癌症。,8,据报道,瑞典的科研人员发现高压输电线路附近居民白血病与脑瘤的发病率较高。 我国的科研人员曾对500kV超高压输电线路走廊进行过流行病学调查,发现线路附近居民有明显的不愉快效应和头晕、头痛、失眠、疲倦、乏力等症状。 一些调查研

4、究发现,接触工频电磁场的作业人员的心电图有P-R间期延长、Q-T间期缩短以及外周血微核率有所增高等改变。有文献证明高压实验人员的染色体畸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9,国内有学者对500千伏超高压工频电场下的巡线工、检修工和运行工的免疫指标进行检测,发现IgG,Ig AIgM 含量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明显下降(P001)。由于机体的免疫水平降低,临床上则表现为头痛,乏力,胸闷,恶心,肌无力等疲劳综合症。 国内也有学者对110kV、330kV的超高压输电线路产生的工频电磁场对巡线工的健康影响进行调查,根据现场监测结果看,接触组在日平均24 h工频电场作业时段内的大部分时间接触剂量超过5 k

5、Vm,调查没有发现外周血象(包括白细胞、血小板、血红蛋白及外周血染色体畸变检查)、生理及生化指标异常的变化。,10,国内外许多有关高压、超高压变电站和输电线路及其他工频电磁场工作环境的卫生学调查研究表明,长期接触工频电磁场,会出现神经衰弱和记忆力减退等症状。 1996年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得出结论:现有的证据表明暴露于工频电场或磁场,不会出现人体健康的危害。1999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得出结论:科学证据说明工频电磁场的暴露造成健康危害的是微弱的。,11,根据统计,对于输变电设施在运行时所产生的工频电场和工频磁场对人体健康是否有影响,国内外自1979年起就开始了大量的研究,发表的论文超过1000篇

6、,所得的结果是:有些论文表示有少许关连性,有些论文则完全否定了会有关连性。从目前国内外的报道来看,对于高压输变电工程的电磁辐射会不会以及在多大强度下能损害人的健康这一问题上,各国的学者仍然存在较大的分歧,目前还不能做出长期受电磁场作用绝对没有危险的结论,进一步的研究仍在进行之中。,12,工频电磁场对人体健康的主要影响:神经衰弱综合症、心血管功能紊乱等。这是目前比较明确及公认的。 尽管如此,工频电磁场的污染问题也引起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和重视,很多国家都制订了工频磁场和工频电场的限制标准。,13,4. 防护措施 在变电站周围划定一定范围的区域为防护区域,设置围墙或栏栅,变电站内的超高压输电线进线及

7、主变压器周围设置围栏或安全警示线。 办公场所、控制室以及变电站值班人员的休息室应与高压输电线、高压变配电设备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14,变电站内建筑物可结合防雷接地设计,适当增加建筑中连接入金属网的钢筋数量,辅以增加接地极的数量,减少站内的电磁辐射。 变电站应尽可能配备有全封闭金属外壳的超高压输电设备,在人通常不去的超高压输电设备处,也应当用屏蔽网、罩等遮挡起来,以有效屏蔽和隔绝电磁辐射。 为从事高压变配电设备带电检修或在较高电场强度环境中工作的作业工人配备屏蔽服等个体防护用品。,15,5. 国家职业卫生标准 我们国家只制订了工频电场的职业接触限值,尚没有制订工频磁场的职业接触限值。,工作场所

8、工频电场职业接触限值,16,国家环保总局1998年颁布实施的500KV超高压送变电工程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HJ/T24-1998)推荐暂以 4kV/m 作为居民区工频电场评价标准,推荐应用国际辐射保护协会关于对公众全天辐射时的工频限值 0.1mT 作为磁感应强度的评价标准(该规范也可参照应用于110KV、220 KV、330 KV送变电工程电磁辐射环境影响的评价)。,17,部分国家的工频电磁场标准如下。 部分国家的工频磁场标准,18,部分国家的工频电场标准,19,国际辐射防护协会所属国际非电离辐射委员会于1990年向各国推荐频率为50/60Hz电场和磁场限值临时导则。见下表。 50/

9、60Hz电场和磁场限值表,20,根据国内的相关文献资料以及我们对广西区内变电站工频电场的检测,110kV以下变电站的工频电场强度均比较低,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的要求;220 kV变电站中的大部分工作地点的工频电场强度也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只有少数作业点(如线下场地等 )的工频电场强度超过5kV/m;而500 kV变电站的工频电场强度相对较高,如线下、主变压器等地点的工频电场强度都超过了国家职业卫生标准,但控制室、继保室等处的工频电场强度与220 kV、110 kV变电站一样,强度都比较低,符合国家标准。,21,500 kV变电站的磁场强度较220 kV、110 kV变电站的磁场强度高(约0.

10、2-20T ),220 kV变电站与110 kV变电站相比基本无差别(约0.1-20T ),各变电站中,又以线下场地的磁场强度较大(约9-20T ),主变、主控室、继保室均较低(约0.2-4T )。 对比国家环保局颁布的500KV超高压送变电工程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HJ/T24-1998)推荐的暂以0.1mT作为居民区磁感应强度的评价标准,各类变电站的磁场强度均比较低。,22,(二)噪声,人能够听到的声音频率在20-20000Hz之间。 从广义上说,凡是人们不需要的、令人烦躁的声音,都可以称为噪声。生产性噪声就是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一切声音。,23,1. 接触机会 变电站变压器冷却风扇运

11、行时可产生空气动力噪声和机械噪声。 变压器、电抗器铁芯可产生电磁噪声。 电缆敷设以及维修车间的各种机械设备运转时可产生不同程度的机械噪声,风机运转可产生空气动力噪声。 变电站运行工及修理维护人员在对设备进行巡视检查或维修工作时可接触噪声。,24,一般大型变压器风扇侧1米处的最大噪声强度可达80dB(A)90 dB(A),其它变压器一般在 6070 dB(A)左右。 维修车间有些设备的噪声强度可达到90dB(A)以上(如路面施工时用的空气压缩机、风动设备等)。,25,2. 职业危害 噪声对人体的多个系统都可造成危害,其主要的和特异性的损伤是在听觉系统。 长期在强噪声环境下工作,作业工人的听觉器官

12、首先受害,可出现暂时性听力下降(听觉疲劳),脱离噪声环境后,可缓慢恢复。在听觉疲劳发生的基础上,如果继续接触强噪声,内耳感音器官可由功能性改变发展为器质性退行性病变,听力不能完全恢复,可进展到噪声性耳聋。,26,噪声性耳聋的基本症状是耳鸣、听力下降、头痛、头晕。 早期表现为高频听力损伤,主观上不容易感觉出来,说话不受影响,只是电话铃声或手机铃声听不到,纯音听力检查主要显示在3000-6000Hz处呈“V”型凹陷,这是噪声性耳聋的特征。,27,随着接触噪声的时间延长,一般在数年后出现语言听力的损伤,表现出对低声谈话的听觉减弱,随之对普通谈话的听觉也降低。纯音听力检查,高频听阈进一步提高,语言听阈

13、(500Hz、1000Hz、2000Hz)也提高。 除了对听觉器官的损害外,噪声还可对作业工人的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生殖系统等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28,神经系统的影响: 类神经症-耳鸣、头痛、头晕、失眠、多梦、乏力、记忆力减退; 情绪状态和行为功能-焦躁、激动、紧张、易怒等情绪化的心理状态(焦躁型类神经症),在行为功能方面表现出感知能力降低,注意力不集中,身体灵敏性和协调性下降,手部运动速度和动作精确性下降。,29,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血压升高,高血压发生的危险性增大;窦性心动过缓。 生殖系统的影响: 接触噪声的女工可出现月经周期紊乱,经期不准或痛经等。 消化系统的影响: 胃功能

14、紊乱、食欲不振、胃液分泌减少、蠕动减慢等。,30,3. 防护措施 选用低噪声的变压器和风机。 如选用强迫油循环水冷、自然循环自冷式变压器,彻底消除变压器冷却风扇的空气动力噪声和机械噪声。 增加变压器风扇台数同时降低风扇转速,或将冷却风扇的进出风口转向地面,均可降低变压器冷却风扇的气动噪声。 在变电站总平面布置时,控制室或值班人员休息室应与变压器保持适当的防护距离。,31,室内布置变压器时,用于通风降温的风机的进出口应采取消声措施。室内墙面可考虑铺设吸音材料,以降低工作环境的噪声。 工作场所噪声强度超过85dB(A)的,工作人员应佩戴防护耳塞。,32,4. 国家职业卫生标准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

15、接触限值 第2部分: 物理因素(GBZ2.2-2007)明确规定了噪声职业接触限值。 工作场所噪声职业接触限值,33,工作场所脉冲噪声职业接触限值,34,工作场所噪声等效声级接触限值,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 第8部分:噪声( GBZT 189.8-2007 )“附录B 工作场所噪声等效声级参考接触限值”规定:实际工作中,对于每天接触噪声不足8小时的工作场所,也可根据实际接触噪声的时间和测量(或计算)的等效声级,按照接触时间减半噪声接触限值增加3 dB(A)的原则,根据下表确定噪声接触限值。,35,非噪声工作地点噪声声级设计要求,注:引自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10)中 的第6.3.1

16、.7。,36,(三) 高温 近年来,我国一些地区夏季高温天气发生频率较高,强度较大,中暑甚至死亡的事件频频发生,造成劳动者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损害,成为了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的重要问题。 近几年夏季来临之前,卫生部都发出了关于做好防暑降温工作及高温中暑卫生应急工作的通知。 2007年卫生部、中国气象局 于发布了高温中暑事件卫生应急预案 。,37,1. 接触机会 在夏季,由于受到太阳的辐射和地表被加热后形成的二次热辐射,使得室外环境的气温较高,热辐射也比较大。 供电系统的作业工人在夏天也常常需要在室外进行作业,如室外线路和设备的架设和安装、检修和抢修等,有时还需要连续进行工作,容易受到高温和太阳辐射的影响。,38,2. 职业危害 在高温环境中从事作业时,人体由于热平衡和(或)水盐代谢紊乱可导致中暑的发生,即急性热致疾病,包括热射病、热痉挛、热衰竭。 在南方地区,中午前后的气温可达到30以上,一般在下午12点钟时最高。此时如果劳动时间过长或劳动强度过大,就容易发生中暑,甚至死亡。,3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