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剂学-祛暑剂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8408147 上传时间:2019-04-26 格式:PPT 页数:33 大小:1.7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方剂学-祛暑剂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方剂学-祛暑剂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方剂学-祛暑剂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方剂学-祛暑剂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方剂学-祛暑剂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方剂学-祛暑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方剂学-祛暑剂(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十章 祛 暑 剂,组成:祛暑清热药或祛暑化湿药为主 功效:祛除暑邪 治证:夏月暑病,一、概念,香薷,1. 具有明显的季节性; “先夏至日者为病温,后夏至日者为病暑” 2. 暑为阳邪,其性炎热; “暑亦温之类”、 “泳衣团购暑本夏月之热病” 3. 暑性升散,易伤津耗气; 暑气内通于心,其性较一般温热之邪更 具升散 而易耗气伤津。 4. 暑邪多挟湿。,暑邪的致病特点:,1、夏季乘凉饮冷,感受寒湿(阴暑); 2、感暑挟湿; 3、夏月感受暑热(阳暑); 4、暑热气津两伤。,暑热病证型:,暑热病治法:以“清法”为主。,1、祛暑解表夏季乘凉饮冷,感受寒湿 (阴暑) 香薷散 2、祛暑利湿感暑挟湿 六一散

2、 3、祛暑清热夏月感受暑热(阳暑) 清络饮 4、清暑益气暑热气津两伤 王氏清暑益气汤,二、分类、适应证、代表方:,1. 辨暑热和暑湿的主次轻重; 2. 暑热耗气伤津者,应配伍益气养阴之品。,三、使用注意,紫苏,香薷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用法】,香薷一斤 白扁豆 厚朴各半斤,【组成】,寒束肌表:恶寒发热,无汗,身重头痛,脉浮。 暑湿伤中:胸闷泛恶,腹痛吐泻,舌苔白腻。,【主治】夏月伤于寒湿之阴暑证,【病机】寒束肌表,暑湿伤中,【治法】祛暑解表,化湿和中, 香薷散 ,【方解】,君:香薷解表散寒,祛暑化湿,臣:厚朴行气下气,化湿除满,佐:白扁豆健脾和中,渗湿消暑 酒散寒温通,配伍要点:解表与化湿并用

3、,健脾与行气同用。, 香薷散 ,【运用】,本方是祛暑常用方剂。 名医论方 辨证要点: 恶寒发热,无汗,头痛胸闷,舌苔白腻,脉浮。, 香薷散 ,3临证加减: 兼内热加黄连 湿盛于里加茯苓,甘草 脾虚加人参,黄芪,白术,橘红,荆芥, 香薷散 ,4现代应用: 夏季感冒,急性胃肠炎泳衣团购等属暑 湿外感风寒http:/证者。,细辛, 香薷散 ,5衍化方: 新加香薷饮温病条辨 功效:祛暑解表,清执化湿 主治:暑温,薄荷,滑石六两 甘草一两,【用法】,【组成】,六一散伤寒直格,【主治】感冒挟湿,暑湿下注证。,【治法】清暑利湿,【病机】感冒挟湿,暑湿下注,暑热内盛,伤津扰心身热、烦渴。 暑湿下注,气化不利泄

4、泻、小便不利。, 六一散 ,【方解】,君:滑石清热利小便,使暑热从小便而去。,佐使:甘草清热和中 滑、甘配甘寒生津,配伍要点:清热而不留湿,利水不伤正。, 六一散 ,【运用】,身热烦渴,小便不利。,、辨证要点:,本方为治疗暑湿的常用方。 名医论方, 六一散 , 六一散 ,3、临证加减:,湿伤脾胃加白扁豆、白术; 湿热下注加车前子、栀子、金钱草。,蝉蜕, 六一散 ,4、现代运用:,膀胱炎、尿道炎和急性肾盂肾炎等属暑湿热下注,5、衍化方,牛蒡,清暑益气汤 温热经纬,西洋参 石斛泳衣团购麦冬 黄连 竹叶 荷梗 知母 甘草 粳米 西瓜翠衣,【组成】,原方未注明剂量及用法。,【原方用法】,中暑受热身热汗

5、多,尿赤心烦 暑热伤津口渴 暑热耗气体倦少气,精神不振, 气津两伤http:/脉虚数,【治法】清暑益气,养阴生津。,【病机】感受暑热,气耗津伤。,【主治】暑热气津两伤证。, 清暑益气汤 ,【方解】,君:西瓜翠衣清热解暑,生津止渴 西洋参益气养阴,清热生津,臣:荷梗清热解暑,以助西瓜衣清解暑热。 石斛、麦冬养阴清热,助洋参补养生津。,佐:黄连、知母、竹叶清热泻火除烦。,使:甘草、粳米益胃和中,调和诸药。, 清暑益气汤 ,配伍要点:祛暑清热与益气养阴并用, 清暑益气汤 ,【运用】,体倦少气,口渴汗多,脉虚数。,、辨证要点:,、本方主治暑湿证。 名医论方, 清暑益气汤 ,菊花,3、临证加减:,暑热甚

6、,加石膏,金银花,连翘; 津气损伤较重,黄连酌减,加重西洋 参、石斛、麦冬。, 清暑益气汤 ,浮小麦,4、现代应用,小儿夏季热、支气管哮喘夏日发作者属暑热气津两伤证,均可用之。, 清暑益气汤 ,浮萍,5、病例分析, 六一散 ,上为细末,每服三钱,蜜少许,温水调下或无蜜亦可,每日三服;或欲冷者,新井泉水调下亦得。,名医论方,“此因伤暑而兼感受外寒之证也.夫暑必挟湿,而湿必归土,乘胃则吐,乘脾则泻是以夏月因暑感寒,每多呕泻之证,以湿感于内,脾胃皆困也此方香薷之辛温香散,能入脾肺气分,发越阳气,以解外感受之邪厚朴苦温,宽中散满,以祛脾胃之湿扁豆和脾利水,寓匡正御邪之意耳”,成方便读,“六一散治伤暑

7、感冒,表里俱热,烦躁口渴,小便不通,一切泻痢淋浊等证属于热者,此解肌行水,而为却暑之剂也。滑石气清能解肌,质重能清降,寒能胜热,滑能通窍,淡能利水;加甘草者,和其中以缓滑石之寒滑,庶滑石之功,得以彻表彻里,使邪去而正不伤,故能治如上诸证耳” 成方便读,名医论方,名医论方,“暑伤气阴,以清暑热而益元气,无不应手而效。” 温热经纬, 香薷散 ,上为粗末,每服三钱,水一,入酒一分, 煎七分,去滓,水中沉冷。连吃二服,随病 不拘时。, 六一散 ,衍化方: 益元散本方加辰砂,灯心汤调服 功效:清心解暑,兼能安神 主治:暑湿证兼心悸怔忡,失眠多梦者 碧玉散本方加青黛,令如浅碧色 功效:清解暑热 主治:暑湿

8、证兼有肝胆郁热者 鸡苏散本方加薄荷 功效:疏风解暑 主治:暑湿证兼微恶风寒,头痛头胀,咳嗽不爽者,病例分析,* 叶某,女,19岁,8月20日就诊。患者于 8月开始发热,汗出热不退,心烦,口渴喜饮,头痛,食少纳呆,神疲,大便秘结,小便短赤。8月14日入院,经 用抗生素,强地松,补液等治疗6日,泳衣团购热末退,8月 20日转中医科治疗。 * 诊时见高热,体温39.5,面赤汗出,口舌干,头痛不欲饮食,精神疲倦,小便黄短,大便2日一行,干燥.舌红,苔薄黄而干,脉细数无力。检查血象:白细胞9.8109/L,中性0.67。西医诊断:高热原因待查,* 病机分析:8月9日起病,发热汗出不退,口渴心烦, 神疲,尿短,舌红苔薄干,为暑热内盛,气阴两伤。 虽然持续发热十余日,但邪尚在气分而末入营血,亦 末入于心胞。舌干,脉细数无力,属暑伤津气证。 * 辨证:暑温,暑热末去津气已伤 * 立法;清暑益气养阴 * 处方;王氏清暑益气汤加味 太子参30g 麦冬 12g 石斛10g 黄连5g 竹叶10g 荷叶10g 知母10g 西瓜翠衣30g 白薇10g 地骨皮10g 甘草3g,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