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养生文化的生命学说概述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8408143 上传时间:2019-04-26 格式:PPT 页数:43 大小:32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传统养生文化的生命学说概述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传统养生文化的生命学说概述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传统养生文化的生命学说概述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传统养生文化的生命学说概述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传统养生文化的生命学说概述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传统养生文化的生命学说概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传统养生文化的生命学说概述(4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传统养生文化的生命学说,一、藏象学说是认识生命本质的基础 古代医家主要应用“比类取象”“以表知里”的整体推导方法,对人体的形态结构、物质代谢、生理功能、病理变化进行研究,形成高度概括的藏象学说,也称脏腑学说。 藏象学说是阐明人体各个脏腑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以及脏腑之间相互关系的学说。 藏象学说是传统养生学认识人体生命本质的基础,是传统养生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藏象的“藏”,是指藏居于体内的脏腑;而“象”,是指表现于外的病理、生理现象。藏象即是指脏腑生理功能或病理变化表现于外的征象。,二、脏腑主要是生理和病理学概念 藏象学说是一种独特的生理病理学理论体系。 脏腑不是单纯的解剖学概念,更重要的是

2、概括了人体某一系统的生理和病理学概念。 心、肺、脾、肝、肾等脏腑名称,虽与现代人体解剖学的脏器名称相同,但在生理或病理的含义中,却不完全相同。 一般来讲,中医藏象学说中一个脏腑的生理功能,可能包含着现代解剖生理学中的几个脏器的生理功能;而现代解剖生理学中的一个脏器的生理功能,亦可能分散在藏象学说的某几个脏腑的生理功能之中。,三、脏腑分为五脏、六腑和奇恒之腑; 脏腑是内脏的总称,脏在里属阴,腑在外属阳。 五脏,即肝、心、脾、肺、肾 共同特点是能贮藏人体生命活动的各种精微物质,如精、气、血、津液等; 六腑,即胆、小肠、胃、大肠、膀胱、三焦 共同生理特点是主管饮食物的受纳、传导、变化和排泄糟粕; 奇

3、恒之腑,即脑、髓、骨、脉、胆、胞宫 共同特点是形态上与六腑相似,藏蓄精气的功能与五脏相近,似腑非腑,似脏非脏。,四、心推动血的运行产生精神的活动 心主血脉,藏神志,开窍于舌,其充在脉,其华在面,汗为心之液,与小肠相表里。 1、主血脉 心有推动血液在脉管内运行以营养全身的功能。 血液运行于脉道之中,主要靠心气推动。 心气旺盛,才能维持血液在脉内正常运行,周流不息,营养全身。 心气不足,可引起心血管系统的诸多病变 故有“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停”,“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之说。,2、心主神志 心所主的神志,指人的精神、意识、思维等精神活动。 在传统养生学中,人的精神活动主要归属于心的生理功能,同时

4、与五脏有关。 心主神明的生理功能正常,则神志清晰,思维敏捷,精神充沛; 如心有病变,影响到神志活动,则可出现精神意识思维方面的异常表现,可见失眠、多梦、神志不宁、甚则谵狂;或见反应迟钝、健忘、精神萎靡,甚则昏迷等临床表现。,3、其充在脉,其华在面 脉是气血运行的通道,约束血的运行,心气的盛衰,血脉的盈亏变化,可以从面部的色泽和脉象反映出来。 如心气旺盛,血脉充盈,则面部红润光泽; 脉象和缓有力;心气不足,则面色苍白,晦滞。脉象空虚,可出现脉象细弱或节律不整等。 4、开窍于舌 心的疾病常反映在舌上。 内脏与其外部器官或组织的联系称为开窍。 如心血不足,则舌质淡白;心火上炎或心阴虚时,则舌质红,甚

5、则舌体糜烂等。心包受邪时,可出现舌不灵活、语言不流利等等,5、汗为心之液 汗是是津液组成部分,津液为血液所化生,有“血汗同源”之说。发汗过多,容易伤津耗血。津亏血少的病人,汗源不足,便不宜大量出汗。 6、与小肠相表里 小肠的功能是分别清浊;接受胃中传化来的水谷,作进一步消化,并分成清浊两部分。清者为水谷精微,由脾转输到周身。 浊者为糟粕,下注于大肠,水液渗入膀胱。 小肠有病,除影响消化吸收功能外,还会出现小便的异常。如小肠热盛,小便短赤、排尿时灼热疼痛,口腔糜烂,可予以清心利尿。,五、肺促进气的生成、运行和调节 肺主气、司呼吸,主宣发和肃降,主通调水道,开窍于鼻,在体合皮,其华在毛,与大肠相为

6、表里。 肺居胸腔,在诸脏腑中,其位最高,故称“华盖”。 肺叶娇嫩,不耐寒热,易被邪侵,故又称“娇藏”。 肺促进气的生成、运行和调节。气为血帅,气率血行,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滞。 历代养生家皆非常重视气在养生中的作用,明确提出:“善养生者,必先养气,能养气者,可以长生。”,1、肺主气 (1)肺主呼吸之气 肺有司呼吸的作用,肺是体内外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 人体通过肺,吸入自然界的清气,呼出体内的浊气,从而保证人体新陈代谢的正常进行。 若肺受邪而功能异常,可出现咳嗽、气喘、呼吸不利等呼吸系症状。 如若肺气不足,则出现呼吸无力,或少气不足以息,以及语言低微,身倦无力等气虚不足之症状。,2、肺主宣发和肃

7、降 肺的升宣、发散体现在排出体内的浊气,将卫气、津液和水谷精微布散周身,以充养身体,温润肌腠和皮毛。 肃降即清肃、洁净和下降。体现在:吸入自然界的清气;将吸入的清气和脾转输来的津液和水谷精微向下布散;肃清肺和呼吸道内的异物,以保持呼吸道的洁净。 肺的宣发和肃降,是相反相成的两个方面。如果“肺气不宣“或“肺失肃降“,表现为咳嗽、喘息、胸闷等。,(2)肺主一身之气 肺有主持并调节全身各脏腑组织器官之气的作用。 生成宗气:宗气的生成主要依靠肺吸入的清气与脾胃运化的水谷精气相结合而成。 协助心血运行:心肺同居膈上,宗气聚于胸中,宗气与心脉互相协调使气血布散全身,温煦四肢百骸 调节气机:肺有节律的一呼一

8、吸,影响调节全身之气的升降出入运动。 故称肺主一身之气, “诸气皆属于肺”。 肺主气的功能异常,可影响宗气的生成和全身气机升降出入运动,表现为气短、声低、乏力等。,3、肺主通调水道 肺的宣发和肃降对于体内的水液代谢起着疏通和调节的作用,称为通调水道。 肺气的宣发,将津液和水谷精微布散于周身,并且调节汗液的排泄。 肺气的肃降,可将体内的水液不断地向下输送,经肾和膀胱的气化作用生成尿液,排出体外。 所以说“肺主行水”、“肺为水之上源”。 肺通调水道的功能异常,则水的输布、排泄障碍,出现小便不利、水肿和痰饮等。,4、肺在体合皮,其华在毛 肺能输布津液、宣发卫气于皮毛,使皮肤润泽,肌腠致密,抵御外邪的

9、能力增强,同时皮肤之汗孔也有散气以调节肺气的作用。故称为“肺合皮毛”。 皮毛包括皮肤、汗腺、毫毛等组织,在一身之表,是抵御外邪侵袭的屏障。 如果肺气虚则皮毛调节功能减弱,腠理不固,较易出汗,容易感冒。 由于肺和皮毛相合,所以外邪侵犯皮毛也常常招致肺的相应病变。,5、开窍于鼻 鼻是呼吸道的门户,有通气和嗅觉的功能,有赖于肺气维持,故有“肺开窍于鼻”之说。 肺气顺畅,功能调和,则鼻的通气功能正常,嗅觉灵敏。 肺受外邪侵犯,肺气不宣,影响及鼻,可出现鼻塞、流涕、打喷嚏、嗅觉不灵,鼻翼煽动、鼻衄等多种病理表现。 鼻常是外邪犯肺的通路,鼻及上呼吸道感染有时会引致肺部病变。,6、与大肠相表里 大肠是传导糟

10、粕的通道。 大肠把小肠消化吸收后传送下来的糟粕,对水份加以再吸收,而形成粪便,最后经肛门排出体外。完成食物在人体内吸收、排泄的过程。 当大肠受病的时候,可见大便质、量及次数的异常变化。 如大肠虚不能吸收水分则有肠鸣腹痛、大便溏泻等症,可予以益气健脾; 大肠实热,就会出现痢疾泄泻、里急后重等症状,热灼津亏而见大便秘结之症,可辅以清肺泄热。,六、脾胃化生气血代谢水液维持生命 脾主运化、主升清,统摄血液,脾开窍于口,其华在唇,在体合肌肉,主四肢,脾和胃相为表里。 人出生后生命活动的维持和气血津液的化生,都有赖于脾胃运化的水谷精微,故称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后天之本”。 传统养生学十分重视脾胃之气

11、的盛衰,脾胃的强弱影响全身营养的补给,从而影响脏腑的功能活动。所谓“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1、脾主运化 运化即转运输送消化吸收 运化水谷精微 指对饮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并转输其精微物质的作用。 脾的运化水谷精微功能旺盛,则饮食水谷方能化为精微,生成精、气、血、津液,以充养人体,进行正常生理活动。 若脾失健运,则出现食欲不振、腹胀、便溏、消化不良,以至倦怠,消瘦等气血生化不足的病变。 运化水液 指对水液的吸收、转输和布散作用。 运化水液功能正常,能防止水液在体内停滞,也就是防止湿、痰、饮等病理产物的生成。 反之,就会产生湿、痰、饮等致病因素而发生多种疾病如水肿、泄泻等。,2、脾主升清 “升”

12、即上升,“清”指水谷精微物质。有两个含义 一是将水谷精微物质上输于心、肺,通过心肺的作用化生气血,以营养全身。 若脾失升清,则水谷精微上升布散失职,则可出现神疲乏力,头目眩晕,腹胀泄泻等症, 二是主升提,以维持机体内脏的正常位置。 脾气下陷,则可引发内脏下垂,如胃下垂、子宫脱垂等或发为久泄脱肛等病症。,3、主统血 指脾能统摄、控制血液,使之正常地循行于脉内,而不溢出于脉外。 如脾气虚弱失去统血的功能,则血不循经而溢于脉外,可出现某些出血证,如便血、皮下出血、子宫出血等,并伴有一些脾气虚的症状。 4、在体合肌肉,主四肢 脾的运化功能直接关系到肌肉以及四肢功能活动。 若脾虚不健,肌肉失养则逐渐消瘦

13、或痿软松弛,四肢则痿废不用。脾虚湿困则四肢沉重甚或浮肿。,5、开窍于口,其华在唇 饮食口味和食欲以及口唇的色泽是脾运化功能状态的外在体现。 若脾胃虚弱运化功能失常,则可出现口淡无味、口甜、口腻或食欲改变等。气血生化不足,则口唇萎黄,淡白无华。 6、与胃相表里 胃的功能主要是受纳和消化食物。脾胃互相配合,共同完成消化功能。 脾气不运影响胃的受纳,就会上腹胀满疼痛,食欲减退;胃气上逆就会恶心呕吐。胃火而伤津,则口干,喜饮、舌苔黄厚等。,七、肝调节人体血液分布和气机活动 肝主疏泄和藏血,开窍于目,在体合筋,其华在爪。肝与胆直接相连,又互为表里。肝的经脉循行于胁肋、小腹和外生殖器等部位,故这些部位的病

14、症多从肝论治。 肝对于生命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肝能调节人体气血的分布与流通。 气对血的促进调节,血与气的平衡协调,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肝的生理活动。 素问调经论指出:“血气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所以养生要重视肝对生命活动的影响。,1、主疏泄 疏通气机,发泄壅滞。表现在 协助心调节精神情志,若疏泄不及,则精神抑郁、多愁善虑、沉闷欲哭、嗳气太息、胸胁胀闷等;疏泄太过,则过度兴奋,烦燥易怒、头晕胀痛、失眠多梦等。 促进脾胃的升降和胆汁的排泄,保持正常的消化吸收功能。如肝失疏泄,则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嗳气泛酸,或腹胀、腹泻等。 调畅气机维持气血、津液的运行,气机阻滞,可出现胸胁、乳房或少腹胀痛。气滞血

15、瘀,则可见胸胁刺痛,甚至症积、肿块,女子还可出现经行不畅、痛经和经闭等。疏利三焦、通调水道的作用不利,有时还可出现腹水、水肿等。,2、主藏血 肝有贮藏血液和调节血量的功能 人体各部的血液,常随不同的生理情况而改变其血流量,以满足人体脏腑组织生理活动的需要。 肝藏血异常,则会引起血虚或出血的病变 若肝血不足,妇女月经量少,甚则闭经等;不能濡养于目,则两目干涩昏花,或为夜盲;若筋脉失于濡养,则筋脉拘急,肢体麻木,屈伸不利等。 肝不藏血可引起的大吐血、大出血、月经过多等。,3、在体合筋,其华在爪 筋的活动有赖于肝血的滋养。 筋即筋膜(包括肌腱) 联络关节肌肉,主司运动。 筋失濡养可导致手足震颤,肢体

16、麻木,屈伸不利或动作迟缓,运动不灵,步履无力等。若邪热伤津耗血,肝不养筋。可出现四肢抽搐、牙关紧闭、角弓反张等。 爪甲的荣枯反映筋的强弱。 “爪”包括指甲和趾甲,有“爪为筋之余”之说。 肝血充足,则指甲红润、坚韧;肝血不足,则爪甲枯槁、薄软,或凹陷变形易脆裂。,4、开窍于目 肝的功能常常反映于目。 五脏六腑的精气,通过血脉内在联系流注于目。但主要是肝血的濡养。肝血不足,则视物模糊或夜盲;肝阴亏损,则两目干涩、视力减退;肝火上炎,则目赤肿痛。 5、与胆相表里 胆附于肝贮藏和排泄胆汁 胆汁由肝之精气所化生,由肝的疏泄功能所控制,汇集于胆泄于小肠,以助饮食物消化吸收。若肝失疏泄,则可导致胆汁生成和排泄异常,影响饮食消化吸收,可出现多种消化不良症状,如厌食、腹胀、便溏等;胆汁外溢则发为黄疸,表现为目黄、身黄和尿黄等。,八、肾促进生长发育是生命的原动力 肾藏精,主生长发育和生殖,主水,主纳气,肾开窍于耳及二阴,肾在体为骨,其华在发。肾与膀胱互为表里。 由于肾藏有“先天之精”,为脏腑阴阳之本,生命之源,故称为“先天之本”。肾精的盛衰,影响全身脏腑的功能。 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