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剂学-固涩剂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8408141 上传时间:2019-04-26 格式:PPT 页数:89 大小:4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方剂学-固涩剂_第1页
第1页 / 共89页
方剂学-固涩剂_第2页
第2页 / 共89页
方剂学-固涩剂_第3页
第3页 / 共89页
方剂学-固涩剂_第4页
第4页 / 共89页
方剂学-固涩剂_第5页
第5页 / 共8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方剂学-固涩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方剂学-固涩剂(8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固 涩 剂,概 述,定义,分类,使用注意,固 涩 剂,概述定义,凡以固涩药为主组成, 具有收敛固涩作用,治疗 气血精津液耗散滑脱之证的方剂, 统称为固涩剂。,固 涩 剂,气血精津液,补充,消耗,过度,正气更虚,滑脱散失,固涩剂,不固,外,内,先天,正 气 亏 虚,自汗盗汗固表止汗剂 久咳不止敛肺止咳剂 久泻不止涩肠固脱剂 遗精滑泄 小便失禁涩精止遗剂 崩漏带下固崩止带剂,概述分类,固 涩 剂,(1)固涩剂与补益剂的区别 (2)元气大虚,亡阳欲脱者, 不宜用固涩剂 (3)固涩剂为纯虚无邪证而设。 实邪引起的汗出、咳嗽、遗精、泄利、 崩漏禁用,概述使用注意,固 涩 剂,补益剂与固涩剂的区别,固表止

2、汗,卫气不固之自汗 阴虚不守之盗汗,分述固表止汗,固表止汗药, 配健脾益气、养心清热、疏风散表药,黄芪 麻黄根 牡蛎各一两(各30g) 小麦百余粒(30g),水煎服,组成,主治,体虚自汗、盗汗证。,气虚,肌表不固,阴液外泄 (心气阴受损),汗证,自汗盗汗 心悸惊惕 短气 烦倦 舌淡红 脉细弱,症状,敛肺止咳,方 解,煅牡蛎 麻黄根 生黄芪 小 麦,-固涩止汗,敛阴潜阳 -收敛止汗 -益气固表止汗 -养气阴,退虚热,配伍特点,固涩止汗为主 益气养阴为辅,运用,本方为治体虚卫外不固,又复心阳不潜所致自汗、盗汗的常用方。,病后、手术后、产后身体虚弱、植物神经功能失调、肺结核等所致自汗、盗汗属体虚卫外

3、不固,又复心阳不潜者。,方剂鉴别,牡蛎散 玉屏风散,九仙散 王子昭方,录自卫生宝鉴,组成: 人参、款冬花、桑白皮、桔梗、五味子、 阿胶、乌梅、贝母、罂粟壳 功效: 敛肺止咳,益气养阴 主治: 久咳肺虚证,固 涩 剂,真人养脏汤,宋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组成与用法,人参 当归去芦 白术焙 各六钱(各18g) 肉豆蔻面裹,煨,半两(15g) 肉桂去粗皮甘草炙,各八钱(各24g) 白芍药一两六钱(48g) 木香不见火,一两四钱(42g) 诃子去核,一两二钱 (36g) 罂粟壳去蒂萼,蜜炙,三两六钱(108g),散剂或汤剂,功用,涩肠固脱,温补脾肾,主治,久泻久痢 脾肾虚寒证,主证病机分析: 脾肾虚寒脐

4、腹疼痛,喜温喜按, 倦怠食少 舌淡苔白,脉迟细 阳虚失固泻痢无度,脱肛坠下,涩肠固脱真人养脏汤,固 涩 剂,方解: 君:罂粟壳重用涩肠止泻 臣:肉豆蔻、诃子 温脾暖胃,涩肠止泻 佐:人参、白术益气健脾 当归、白芍养血和血止痛 肉桂温补脾肾,消散阴寒 木香理气醒脾,使补涩不滞 佐使:炙甘草调和诸药, 合参、术益气,合芍药缓急止痛,涩肠固脱真人养脏汤,固 涩 剂,配伍特点,标本兼治,重在治标; 脾肾兼顾,补脾为主; 涩中寓通,补而不滞。,临床应用,1辨证要点:本方为治泻痢日久,脾肾虚寒的常用方。临床应用以大便滑脱不禁,腹痛喜温喜按,食少神疲,舌淡苔白,脉迟细为辨证要点。,2.现代运用:本方常用于慢

5、性肠炎、慢性结肠炎、肠结核、慢性痢疾、痢疾综合征等日久不愈属脾肾虚寒者。,3使用注意:若泻痢虽久,但湿热积滞未去者,忌用本方。,四神丸,明薛己内科摘要,肉豆蔻二两(60g) 补骨脂四两(120g) 五味子二两(60g) 吴茱萸一两(30g) 生姜四两(120g) 红枣五十枚,丸剂,临睡时服下。,组成,温肾暖脾,固肠止泻。,功用,肾泄(五更泄,鸡鸣泄,晨泄) 五更即黎明之前,正是阴气盛极,阳气萌发之时。而肾阳虚衰者,阳气当至而不至,则阴气极而下行 (脾肾阳虚)肾为阳气之根,能温煦脾土,主治,病 机,脾肾阳虚,肾阳不足(命门火衰),火不暖土,脾失健运,方证分析 肾阳虚衰 五更泄泻,久泻不愈, 腹痛

6、肢冷,脉沉迟无力 脾虚失运 不思饮食,食不消化, 神疲乏力,舌淡,苔薄白,涩肠固脱四神丸,固 涩 剂,肾 泻,涩肠固脱四神丸,方解: 君:补骨脂温肾暖脾 臣:肉豆蔻温脾暖胃,涩肠止泻 佐:五味子固肾,止泻 吴茱萸温脾肾而散阴寒温肝,散郁 佐使:生姜暖胃散寒 大枣补脾和胃,固 涩 剂,组成特点: 由二神丸与五味子散合方而成 (补骨脂、肉豆蔻)(五味子、吴茱萸),涩肠固脱四神丸,固 涩 剂,证治要点: 五更泄泻,不思饮食, 舌淡苔白,脉沉迟无力 加减变化: 根据阳虚程度,可合理中丸 或附子、肉桂同用,涩肠固脱四神丸,固 涩 剂,真人养脏汤与四神丸比较,真人养脏汤重用罂粟壳为君, 以固涩为主,兼以温

7、补脾肾; 以脾虚为主 四神丸重用补骨脂为君, 以温肾为主,兼以暖脾涩肠 以肾虚为主,运用,常用于慢性结肠炎、肠结核、肠 道易激综合征等属脾肾虚寒者。,方剂鉴别,1、理中丸 2、参苓白朮散 3、补中益气汤 4、真人养脏汤 5、四神丸,桑螵蛸散,宋 寇宗奭本草衍义,组成与用法,桑螵蛸 远志 菖蒲 龙骨 人参 茯神 当归 龟甲酥炙,以上各一两(各30g),水煎睡前服,功 用,调补心肾 涩精止遗,主 治,心肾两虚证,症 状,小便频数,或遗尿 或尿如米泔色 或遗精 心神恍惚,健忘 舌淡苔白,脉细弱,心肾两虚,水火不交,病 机,方 解,桑螵蛸 龙骨 龟甲 人参 茯神 当归 菖蒲 远志,补肾固精止遗 收敛固

8、涩,镇心安神 滋养肾阴,补心安神 补元气,宁心神 补心血 安神定志,交通心肾,临床运用,1辨证要点 本方为治心肾两虚,水火不交证的常用方。临床应用以尿频或遗尿,心神恍惚,舌淡苔白,脉细弱为辨证要点。,2现代运用 本方常用于小儿尿频、遗尿以及糖尿病、神经衰弱等属心肾两虚,水火不交者。,3使用注意 下焦湿热或相火妄动所致之尿频、遗尿或遗精滑泄,非本方所宜。,金锁固精丸医方集解,组成: 沙苑蒺藜 芡实 莲须各二两 龙骨 牡蛎各一两 莲子,功效: 补肾涩精 主治: 肾虚不固之遗精,涩精止遗金锁固精丸,固 涩 剂,方证分析 肾失封藏遗精滑泄 肾虚精亏,腰府、清窍失养 腰酸耳鸣 肾虚精亏则气弱四肢酸软,神

9、疲乏力 肾精亏虚舌淡苔白,脉细弱,涩精止遗金锁固精丸,固 涩 剂,涩精止遗金锁固精丸,方解: 潼蒺藜(君),芡实、莲子(臣) 补肾固精 莲须、煅龙骨、煅牡蛎(佐使) 涩精止遗 莲子、莲须交通心肾,养心安神; 芡实、莲子补脾气;龙骨镇心安神 龙骨、牡蛎平肝潜阳,固 涩 剂,证治要点:(亦可用于女子带下) 遗精滑泄,腰痛耳鸣, 舌淡苔白,脉细弱 使用注意: 相火内炽或下焦湿热所致者,禁用; 兼见外感发热者须停用; 服药期间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 服药期间节制房事,涩精止遗金锁固精丸,固 涩 剂,加减变化: 偏肾阳虚酌加菟丝子、补骨脂、附子; 偏肾阴虚酌加龟板、女贞子、熟地; 兼失眠者酌加酸枣仁、远志

10、、五味子; 腰痛明显者酌加杜仲、桑寄生、续断; 日久不愈者酌加五味子、山茱萸、金樱子,涩精止遗金锁固精丸,固 涩 剂,固冲汤,清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白术一两(30g) 生黄芪六钱(18g) 龙骨八钱(24g) 牡蛎八钱(24g) 山萸肉八钱(24g) 生杭芍四钱(12g) 海螵蛸四钱(12g) 茜草三钱(9g) 棕边炭二钱(6g) 五倍子五分(1.5g),组成,水煎服。,固冲摄血,益气健脾。,功用,脾肾亏虚,冲脉不固证。,主治,猝然血崩 或月经过多,或漏下不止 色淡质稀 神疲乏力 心悸气短 头晕肢冷 腰膝酸软 舌淡 脉微弱,症 状,方解,煅龙骨 煅牡蛎 棕榈炭 五倍子 海螵蛸 茜草 山萸肉

11、白芍 白术 黄芪,收敛固涩止血,止血化瘀,补益肝肾,收敛固涩,补益肝肾,养血敛阴,补气健脾,配伍特点,固涩止血为主 补气摄血为辅,运用,返回目录,1.功能性子宫出血、产后出血过多属脾 气虚弱,冲任不固者。,2.崩漏属血热者禁用。,方剂鉴别,归脾汤 固冲汤,金元朱丹溪丹溪心法,固经丸,黄芩炒 白芍炒 龟板炙,各一两(各30g) 黄柏炒,三钱(9g) 椿树根皮七钱半 (22.5g) 香附二钱半(7.5g),组 成,水煎服,滋阴清热 固经止血,功用,主 治,阴虚血热之崩漏,病机,肝肾阴虚火旺 损伤冲任 迫血妄行,证 候,月经过多 崩中漏下 血色深红或紫黑稠粘 手足心热 腰膝酸软 舌红 脉弦数,方 解

12、,龟板 白芍 黄芩 黄柏 椿根皮 香附,-益肾滋阴而降火 -敛阴益血以养肝 -清热止血,滋阴 清热 止血,-泻火坚阴 -固经止血 -调气活血,本方与固冲汤均为治疗冲脉不固所致崩漏及月经过多之常用方,有何区别?,固经丸,固冲汤,冲脉不固所致 崩漏及月经过多,滋阴清热为主,补气固冲为主,临床运用:,本方为治阴虚血热之月经过多及崩漏 的常用方。,本方常用于功能性子宫出血或慢性附 件炎而致经行量多淋漓不止属阴虚血热者。,完带汤,清傅山傅青主女科,白术一两(30g),土炒 山药一两(30g),炒 人参二钱(6g) 白芍五钱(15g),酒炒 车前子三钱(9g),酒炒 苍术二钱(9g),制 甘草一钱(3g)

13、 陈皮五分(2g) 黑芥穗五分(2g) 柴胡六分(2g),组成与用法:,水煎服,功 用,补脾疏肝 化湿止带,主 治,脾虚肝郁,湿浊带下。,带下色白,清稀如涕 面色咣白 倦怠便溏 舌淡苔白 脉缓或濡弱,证候:,-固肾止带 -补中益气 -燥湿运脾 -利水渗湿,白术 山药 人参 苍术 车前子 陈皮 柴胡、芥穗 柴胡、白芍 甘草,方 解,-补脾祛湿,补 脾 祛 湿,-理气燥湿 -升发清阳 -疏肝解郁 -调药和中,运 用,1、本方为治脾虚带下之常用方。,2、本方常用于阴道炎、宫颈糜烂、盆腔炎。,3、带下证属湿热下注者,非本方所宜。,易黄汤,清傅山傅青主女科,山药一两(30g) 芡实一两(30g) 黄柏二钱(6g) 车前子一钱 (3g) 白果十枚(12g),,水煎服,组 成,固肾止带,清热祛湿。,功用,带下,主治,肾虚湿热下注,病机,带下粘稠 量多 色黄 腥秽 舌红 苔黄腻,症状,方 解,山药、芡实 白果 黄柏 车前子,-补脾益肾,固涩止带 -收涩止带 -清热燥湿 -清热利湿,配伍特点,补涩为主 清利为辅,运 用,本方常用于宫颈炎、阴道炎等属肾虚湿热下注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