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05辨析并修改病句(教师版)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8839384 上传时间:2017-09-29 格式:DOC 页数:29 大小:612.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05辨析并修改病句(教师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2011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05辨析并修改病句(教师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2011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05辨析并修改病句(教师版)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2011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05辨析并修改病句(教师版)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2011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05辨析并修改病句(教师版)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1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05辨析并修改病句(教师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1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05辨析并修改病句(教师版)(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 5 讲 辨析并修改病句 审核人:王君 校对:陈亮【2011 考纲解读】2010 高考考试说明规定考查的病句类型有六种,即:搭配不当、语序不当、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语意不明、不合逻辑。综观历年的高考语文病句辨析试题,其所选的病句错误类型都是十分“典范”的,虽然通过各种措施增加迷惑性,但总体来说,其“病征”是十分突出的,而且也有一些规律可寻,如果抓住这些“病征”顺藤摸瓜,加以甄别,就更容易判断出该句是不是有病,是何种语病。本专题主要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考查能力为 D 级(表达应用)。辨析和修改病句是考查对病句的识别、分析和修改,是综合了语法、逻辑、修辞、标点符号等方面知识的一项必考内容。

2、考试大纲规定的六类病句中,前四类属于结构性病句,后两类属于语意性病句。从近几年的高考试题来看,侧重于结构性病句辨析,偶或出现语意性病句单独命题的情况。【必备知识梳理】一、辨析病句(一)病句的类型考试说明规定的病句类型为以下六项: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这六种类型的病句,作一分析和归纳,可分为以下三种:1语意性病句。语意性病句指句子的意思表达不确定、不明白,通常称为“有歧意”,主要指“表意不明”,有时语序不当也会表意不确 定、不明白。表意不明,与汉语词语的多义性有关。如“学习文件”,在没有具体语境的条件下,它可以认为是一个动宾短语,也可以看作偏正短语。两

3、者的意思就很不相同。语序不当,如“考试才进行了 30 分钟,就有人陆续交卷了”,这一句中,“有人陆续交卷”是什么意思?是“有人”一会儿交一张试卷的意思,这显然是不合情理的,因为它语序不当。应该说成“就陆续有人交卷了”。2语法性病句语法性病句包括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语序不当等。这类病句之所以被认为是病句,主要是不符合一般的语法规则,不符合汉民族语言的表达习惯。(1)搭配不当。它包括主语和谓语搭配不当,动词谓语与其宾语搭配不当,修饰语与中心语搭配不当等。例 1:某工厂以技术进步为动力,不断致力于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研制开发。今年春节期间,这个市的 210 辆消防车、30

4、00 多名消防官兵,放弃休假,始终坚守在各自执勤的岗位上。本例前一句有搭配不当的语病。“新产品”是可以与“研制开发”搭配的;而“新技术”却不能“研制”,只能用“研究”;“新工艺”也只能用“研究”,而不能用“研制”。句句也有搭配不当的毛病。“3000 多名消防官兵”“放弃休假,始终坚守在各自执勤的岗位上”是正确的;而“21 辆消防车”“放弃休假”便是主语与谓语搭配不当。(2)成分残缺或赘余。成分残缺是指该有的成分却没有出现,这是指缺主谓、谓语和宾语这些骨干成分,而不包括修饰成分;赘余,即冗余、多余,通常表现重复累赘。例 2:这家工厂虽然规模不大,但曾两次荣获省科学大会奖,三次被授予优质产品称号,

5、产品远销全国各地和东南亚地区。为了全面推广利用菜籽饼或棉籽饼喂猪,加速发展养猪事业,这个县举办了三期饲养员技术训练班。不难看出,这起明显的错案迟迟得不到公正解决,其根本原因是党风不正在作祟。本例句的主语是“工厂”,它能不能作“三次被授予优质产品称号”这一分句的主语呢?显然不能,这里缺少主语“产品”。从全句说,是犯了偷换主语 的毛病。句“全面推广”什么呢?“推广喂猪”这是说不通的,句中缺少了动词“推广”的宾语,应补上“(的)”经验“(的)做法”之类,以作为“推广”的宾语。句犯了成分赘余的毛病,应该删去“在作祟”这三个字。3逻辑性病句“不合逻辑”就是指逻辑性病句。通俗说来,所谓逻辑性病句就是不符合

6、事理。主要有概念使用不当、判断不当、推理不当等情况。我们知道,概念(词语)之间的关系是多种多样的,有并列关系、交叉关系、种属关系等,只有并列关系的概念可以并列使用,交叉关系、种属关系的词语都不能并列使用,否则不合逻辑。如:“我们的报刊、杂志、电视和一切出版物,更有责任作出表率,杜绝用字不规范的现象,增强使用语言文字的规范意识。”本句在概念使用上有多处不合逻辑,“杂志”就是“刊”,因此“报刊”和“杂志”不能并列,应改为“报纸、杂志”或“报纸、刊物”;再则“报刊、杂志”本身也是“出版物”,它们之间不能并列,应在“出版物”前加“其他”。从逻辑上说,本句犯了种概念和属概念并列的错误。判断不当,主要表现

7、为自相矛盾、误用多重否定,包括误用反问句。例 4:经过刻苦努力,他在期末考试中取得了各门功课平均都在 90 分以上的好成绩。睡眠三忌:一忌睡前不可恼怒,二忌睡前不可饱食,三忌卧处不可当风。雷锋精神当然要赋予它新的内涵,但谁又能否认现在就不需要学习雷锋了呢?本例三句都有不合逻辑的毛病。句中,究竟是“平均”在 90 分以上,还是“都”在 90 分以上?“平均”与“都”连用自相矛盾,应根据实际情况删除其中的一个。句的“忌”,禁忌,通俗地说就是不能这样做,该句前有“三忌”作总领,每一分句有“忌”和“不可”作两次否定,意思说反了,应删除三个“不可”。句误用了反问句。反问句“谁呢?”应是肯定句表示否定义,

8、否定句表是肯定义。句中提到“现在仍需要学习雷锋”应是肯定的,而句中使用“否认不”的双重否定,等于肯定句,结果句子就表示了否定的意思。正确的表述应该删除句中的“不”。至于推理不当,主要表现为在复句中误用关联词语,滥用因果关系,这一点留待以后再讲。(二)命题的特点1侧重于语法性病句的辨析考试说明规定的六类病句中,有四类属于语法性病句,这是侧重于语法性病句辨析的命题依据。再从若干年来的试题看,虽然偶或出现语意性病句单独命题的情况,但大多数辨析病句只有一道试题。这一道试题中,三个错误项,一般为两个是语法性病句,一个为其他病句。这从后文所举的试题中可以看得很明显。不过,在高考试题中的语法病句,一般句子都

9、比较长,语病比较隐蔽,不是很容易发现的。2语言材料多来自现实高考试题中的病句,极少是命题者自己编拟的,多来自报刊,也有学生作文中的病句。这就决定了病句的语意材料是现实的,与人们的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大而至于国际上的重大事件,如美国在海湾地区的行为,日本的对外政策,俄罗斯的改革,小而至普通民众的日常生活、学生的校园生活,都有涉及。这一方面让学生看来较为熟悉,内容上不会有陌生感,另一方面也会带来辨别的困难,误以为报上就这么写的,平常就这么说的,不会错。其实现在报刊上、电视节目主持人说的话中,病句是不少的,要留心辨别。譬如“先河”一词,古代帝王先祭祀黄河,后祭祀海,以河为海的本源,后来称倡导在先的事

10、物为先河。可见只能说“开先河”,而我们的报纸上常常会见到这样的标题:“首开先河”,这在语法就是“赘余”,应该删除“首”字。(三)解题技巧:1、凭借语感。平时对语言敏感并有良 好的语言习惯者,对有些病句可以直接凭语感作判断。如“为了防止这类交通事故不再放生,我们加强了交通安全的教育和管理”一句,一读就会发现“防止不再发生”是不合逻辑的。2、紧缩语句。这种方法就是对句子作结构分析,提取主干,寻找是否残缺或赘余;再分析修饰语与中心语的关系,寻找是否搭配恰当等等。如“文件对经济领域中的一些问题,从理论上和政策上作了详细的规定和深刻的说明”一句,其主干是“文件作了规定和说明”,可见没有残缺和赘余,也无搭

11、配不当。再看修饰、限制成分。“对问题”这一作状语的介宾短语没有毛病。“从理论上和政策上”这一状语,孤立地看也没有语病。但是,一旦把它与“详细”和“深刻”联系起来看,就发现前后不照应,搭配不当,应该把“理论”和“政策”互换位置,使前后照应,搭配恰当。3、依据事理。这种方法主要用于辨析“不合逻辑”的病句。如“机器质量的好坏是保证生产安全的重要条件”一句,机器质量好可以保 证生产安全,机器质量坏也能保证生产安全吗?可见本句判断不合事理。又如“由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复排的大型历史话剧蔡文姬定于 5 月 1 日在首都剧场上演,日前正在紧张的排练之中”一句,“日前”与“正在”自相矛盾,“日前”指今日以前,“正

12、在”表示现在正在做,这两个词语连用不合逻辑。二、修改病句 就高考说,辨析病句每年必考,修改病句有时考有时不考;就平时语言运用说,修改病句的实际价值更大,因为表达中的病句主要靠自己改,在改中提高表达能力。就辨析病句和修改病句的关系看,辨析是前提,修改是目的,是结果。(一)修改病句的方法:修改病句的方法多种多样,归纳起来有以下四种:1、增补。对成分残缺的病句用增补法,缺什么成分就补什么成分。2、删除。对成分“赘余”的病句用删除法删去多余的,对自相矛盾的逻辑病句,依据实际情况删除矛盾的一方。3、调换。对搭配不当及语序不当的病句,适当调换词句的位置;对前后失却照应的病句,适当调整,以使前后照应。4、精

13、简。对句式杂糅、结构混乱的病句,适当精简,以使语句表达方式具有单一性。能用多种方法改的,选用最简便的一种。(二)修改病句的原则:1、真实性原则。要尽量保持句子的原意,千万不要违背原意,另起炉灶。如“后来没有办法,他只好打电话给她留的那个地址,但是没有人接,那可真急坏了他”一句中,“他只好打电话给她留的那个地址”搭配不当,“打电话给地址”说不通。根据全句的意思,参照“她留的那个地址”,有语病的这一部分应该修改为这样:他只好按照她留的地址打电话。这样的修改保持了原句要表达的意思。这是用的“调换”法。如果改为“他只好给她打电话”,就没有保持原句的意思。2、针对性原则。要针对病句的实际情况作修改,也就

14、是说,哪儿有毛病,就改哪儿;是什么毛病,就用什么方法。如“昨天是转会截止日期的最后一天,中国足协又接到 25 名球员递交的转会申请”一句中,“截止日期”就是“最后一天”,属于成分赘余,应该就在这里删除其中的一个,而不要节外生枝。又如“你知道每斤蜂蜜中包含蜜蜂的多少劳动吗?据科学家统计,蜜蜂每酿造一斤蜜,大约要采集 50 万朵的花粉”一句中,“采集”“花粉”是搭配恰当的,而“50 万朵的花粉”是搭配不当定语与它的中心语搭配不当,可以就在“朵”的后面一个“花”,修改为“50 万朵花的花粉”。3、经济性原则。所谓经济性原则就是要“多就少改”。如调整语序可以尽量不增删;改一处可以的就不要改两处等。如“

15、3 月 17 日,6 名委员因受贿丑闻被驱逐出国际奥委会。第二天世界各大报纸关于这起震惊国际体坛的事件都作了详细报道”一句中,犯有词语位置不当的毛病,“关于事件”这个介宾短语不能放在主语“世界各大报纸”之后,修改方法之一,把它移到主语之前,或者将“关于”改为“对于”。这两种修改方法,后者更节省。4、瞻前顾后原则。修改病句往往不是给一个孤立的句子让我们修改,通常是给一段文字,特别是给一段应用文,让我们修改其中的语病,因此必须瞻前顾后,统揽全局,否则修改就会不合要求。【高频考点解读】一、病句辨析考点 1:语序不当【要点解说】“语序不当”,即指词语没处在它应在的位置上。主要有多项定语次序不当、多项状

16、语次序不当、关联词语位置不当等几种情况。对此,最好的方法是:记典型句子各一个,找出对应词性,逐一套用查中心词前多层修饰语的语序(中心词可以是全句的主谓宾,也可以是句中的某个带修饰语的名词或动词)。【例题】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素质可以理解为人在先天条件的基础上,在家庭、社会的影响下,经过后天的教育所形成的稳定的心理品格。B.很少有以 7 毫米以下口径制造狙击步枪的国家,因为狙击要求威力大,精度高,但中国狙击步枪偏选择了小口径。C.几组蝴蝶展框吸引了参观者,大家都以为这是标本,看到展框上方“仿真蝴蝶微型风筝”的标志,使大家恍然大悟。D.在翻阅中国话剧 100 周年纪念活动资料时,他萌生了创作一台寻找中国话剧源头的剧本的意念。考点 2:搭配不当【要点解说】“搭配不当”,主要是句子成分在搭配上不符合语法规则。主要有动宾搭配不当、主谓搭配不当、主宾搭配不当、两面对一面、固定结构不成对和定语、状语、补语与中心语搭配不当等几种类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