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导论-第四章-成果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8368413 上传时间:2019-04-25 格式:PPT 页数:26 大小:28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西医结合导论-第四章-成果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中西医结合导论-第四章-成果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中西医结合导论-第四章-成果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中西医结合导论-第四章-成果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中西医结合导论-第四章-成果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西医结合导论-第四章-成果》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西医结合导论-第四章-成果(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第一节 中西医结合基础研究成果,一、阴阳五行学说的物质基础已部分阐明 (一)阴阳学说 1、人体阴阳物质基础研究 一是细胞内功能调节的阴阳学说:环磷酸腺苷与环磷酸鸟苷(cAMP/cGMP);四种碱基中心法则相互配对;结构基因与调控基因等 二是从人体系统的动态变化中阐述阴阳学说:各系统、器官,甚至细胞、分子等各层次均保持对立统一的平衡规律。,2、阴阳消长的临床研究 人体的生理功能的生物节律与阴阳消长变化多有相似之处关系 3、阴阳学说的多学科研究 有分子生物学、数学、稳态学、生态学,还设计系统自组织理论等,3,第一节 中西医结合基础研究成果,一、阴阳五行学说的物质基础已部分阐明 (一)阴阳学说

2、1、五行与系统论 五行学说的实质是所研究的系统作为一个大系统,对其各组成部分,按功能特性及相互关系分为五个小系统,各小系统之间通过生克胜复维持整体的动态平衡与协调。 2、五行与控制论 控制论的同构理论与五行的取象比类的归类相似,五行的生克制化维持平衡稳定也是控制论的内稳定器模型。,3、五行生克关系与激素调节 以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控制机制,阐明五行学说。 4、五行学说与生态学 生态学认为宇宙间的一切事物都有互助互利的共生和互相抑制的动态循环平衡,此与五行生科规律一致。,5,第一节 中西医结合基础研究成果,二、藏象学说的物质基础已基本阐明 (一)心 1、心主血脉 多从心气虚证进行研究:心气虚证

3、存在心脏舒缩功能减弱。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交感肾上腺系统兴奋性升高,但其敏感性下降,且迷走神经受损)。分子基因水平的病理生理基础与1受体、ET/NOS基因表达有关。还有脉图监测、微量元素、细胞免疫功能等方面的研究。 2、心主神志 有研究发现,心脏能制造ANF激素,并借此传递信息,甚至与脑沟通。心脏移植后几乎改变了一个人的性格和生活方式,而失去大脑皮质的人还有意识存在。心脏手术后的患者可以出现精神障碍等。,6,第一节 中西医结合基础研究成果,(一)心 3、在体合脉,开窍于舌 认为脉象是心血管功能的外部表现,相当于心脏功能由前负荷、后负荷、收缩力以及心率等因素,心房肽(ANP)的作用。桡动脉血管的径

4、向运动、轴心位移与心动周期具有一致性。 据胚胎发育全息理论指出,在原始心管和口腔黏膜直接存在明显的空间上的邻近。心与舌形态结构上的一致性,舌色不同,心血管功能亦有相应变化等。 4、心与小肠相表里 胃肠激素对心血管具有重要作用 5、心在液为汗 ANP对维持水及电解质平衡有重要作用。,7,第一节 中西医结合基础研究成果,二、藏象学说的物质基础已基本阐明 (二)肺 1、肺主气、司呼吸、主宣降 肺气与肺功能:肺气虚证患者肺功能减低 肺气与免疫功能:肺免疫功能,肺气虚证患者免疫功能紊乱;基因研究示,免疫异常,易患外感。 2、肺朝百脉 指肺对血液循环、血脉运动以及血流状态的调节作用:肺调节血管活性物质 影

5、响血管运动,8,第一节 中西医结合基础研究成果,二、藏象学说的物质基础已基本阐明 (二)肺 3、肺主通调水道 吸入气体容量与尿量之间关系;肺通气与压力变化间接调节自主神经活动,进而调节肾小管对水、钠重吸收可能是其机理之一。还有心肺肾反射可能也是机理之一。 4、肺主皮毛 肺与皮毛均从外胚层发育而来。没有肺的动物通过皮肤交换气体与物质,有肺的动物,皮肤均有呼吸功能。 5、肺与大肠相表里 从胚胎发育看,肺、器官与肠的结构来源是相同,是肺与大肠相表里的结构基础。,9,第一节 中西医结合基础研究成果,二、藏象学说的物质基础已基本阐明 (三)脾 1、脾主运化 (1)脾与消化吸收:脾虚者胃的改变、主细胞酶原

6、颗粒少、唾液淀粉酶活性减低等 (2)脾与机能代谢:乳酸代谢异常是脾气虚证的病理指标之一 (3)脾与自主神经:脾虚证交感神经系统处于抑制状态 (4)脾与内分泌:脑肠肽-食欲中枢紊乱是小儿厌食症发生发展的重要环节 (5)脾与黏膜防御功能:脾胃与胃粘膜防御功能的关系涉及多种防御因子。,10,第一节 中西医结合基础研究成果,二、藏象学说的物质基础已基本阐明 (三)脾 2、脾统血:脾虚模型见有心血管组织细胞线粒体空泡样变心肌糖原、脂类、酯酶活性下降,血小板功能不良等 3、脾在液为涎 唾液的分泌:脾阳虚者大多副交感神经偏亢,分泌量多;脾阴虚者交感神经兴奋性偏高,分泌量偏少。 唾液渗透压:虚寒证其稍有降低、

7、唾液量多稀薄;肝胃不和者其显著升高。 唾液蛋白质:含量依次递减:湿热、正常、阴虚、气血两虚、阳虚。 唾液淀粉酶活性;脾虚患者其储备力不足,应激性差,消化功能低下。,11,第一节 中西医结合基础研究成果,二、藏象学说的物质基础已基本阐明 ( 四)肝 与心理应激和自主神经 1、肝主疏泄 与解毒功能 2、肝藏血-肝为贮血器官之一:25%、55%,10002000ml 3、肝在体合筋,其华在爪:“铜、锌、铁、镁”微量元素是肝为“罢极之本”的物质基础。,肝实证-交感神经功能亢进 肝虚证-副交感神经功能偏亢; 肝阳上亢、肝风内动等- 慢性肝病-,经胆汁排泄 氧化、还原、结合、分解; 库普弗细胞吞食异物和制

8、造部分抗体,12,第一节 中西医结合基础研究成果,二、藏象学说的物质基础已基本阐明 (五)肾:涉及水液代谢、免疫、泌尿、生殖、生长发育、骨的生长功能 1、肾藏精:中医“肾”的功能包涵了现代内分泌系统的功能与下丘脑-垂体-内分泌轴;与自主神经功能;肾阴肾阳的分子生物学基础。 2、肾主水:通过肾小球滤过功能、无溶质水清除、血浆胶体渗透压相对恒定及肾血流量等环节实现。 3、肾主纳气:,肺,肾,肺泡气入血液循环入,通过肺呼出CO2调节酸碱平衡,13,第一节 中西医结合基础研究成果,二、藏象学说的物质基础已基本阐明 (五)肾: 4、开窍于耳:内耳生物电变化、肾病听力障碍、补肾改善耳功能 5、主骨生髓:补

9、肾治疗骨质疏松症、改善人体造血功能、补肾改善脑功能 6、其华在发:微量元素反映生长发育以及衰老水平 7、在志为恐:恐吓伤肾-性腺轴的结构功能变化 8、肾应冬:与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功能的季节性变化及松果体密切相关,内涵之一是肾的生殖功能在冬季减弱。,14,第一节 中西医结合基础研究成果,三、气的实质已部分阐明 (一)气与现代场理论 与量子场一样,气被看做是一种微妙而不可感知的物质形式,它存在于整个空间中,并且能聚集成致密的有形物体。 (二)气与生物能 气对物质代谢起调控作用,与ATP能量代谢有关。 (三)气与物理量能信息流 细胞、机体新陈代谢 物理量信息流 (四)气与免疫功能 气虚证免疫功能

10、低下,补气中药可提高人体免疫功能 (五)气与神经系统 气与自主神经的信息传导很相似,气,场和粒子两者形式 粒子相互作用,ATP 气 分化,15,第一节 中西医结合基础研究成果,四、经络功能、实质的多方位研究正在继续 (一)循经感传现象的研究 经络系统是不依赖神经和血液循环系统而独立存在 (二)循经感传与内脏及器官效应:气至病所痛阈提高 与心血管、消化、呼吸泌尿神经及特殊感官均有相关性 (三)经络实质研究-功能是联络、调节和反应通络 1、与神经-体液:分布区域和反应效应的同一性 2、与血管-淋巴管:分布的相关性、微循环生理功能以及病理及其逆转原理相似 3、与针感组织接收信号而传播相似,16,第一

11、节 中西医结合基础研究成果,五、中西医病因学中存在的一定的通约性和互补性 (一)外感病邪的中西医结合研究 1、六淫 (1)气象病理-气温气压湿度气流四个因素:寒热燥湿风; 还包括细菌病毒等生物因素和机体反应在内 (2)临床与实验: 风-散热、气溶胶;寒-新陈代谢减低,防御功能下降; 燥-间接高能态,渗透压大,呼吸道粘膜破损感染;湿-功能低下,湿度适合的病原微生物以及功能失调 暑热-高能态、病原微生物 2、戾气 与微生物学和传染病学的病原微生物致病特征相似,17,第一节 中西医结合基础研究成果,五、中西医病因学中存在的一定的通约性和互补性 (二)内伤病因的研究 1、七情内伤:70%与心理有关-致

12、病机制与物质基础是中枢神经系统-内分泌-免疫体统作用改变 2、饮食失宜:与生活方式病相联系 3、劳逸适度:力竭运动性功能下降,不运动者其染色体端粒短,且不可恢复,但再运动可缩短进程。,第一节 中西医结合基础研究成果,五、中西医病因学中存在的一定的通约性和互补性 (三)病理产物的研究 1、痰饮:神经内分泌异常、病理过程:细胞萎缩坏死-代谢紊乱-炎症渗出变质增生等,从六个方面的研究 脂质代谢-高血脂为血中之痰浊 血液浓稠、粘滞; 微循环障碍; 自由基损伤; 细胞免疫低下,体液免疫活跃; 糖代谢异常、能量转化水平偏低等 2、瘀血:血液流变性皆呈:浓、黏、凝、聚状态,19,第一节 中西医结合基础研究成

13、果,六、四诊的客观化研究成果显著:(一)舌诊 1、正常舌象 淡红舌 薄白苔,舌微循环正常 菌状乳头比例-菌状乳头较多 舌上皮各层细胞厚度-较薄 血循环中红细胞、血红蛋白、血氧饱和度,舌粘膜上皮细胞正常生长分化 桥粒结构对舌上皮细胞脱落的影响 膜被颗粒内含物对上皮细胞粘合作用 口腔局部环境-中性环境是正常薄白苔的必要条件,20,第一节 中西医结合基础研究成果,六、四诊的客观化研究成果显著 (一)舌诊 2、病理舌象 淡白舌-丝状乳头、增生、红细胞减少、菌状乳头萎缩,见于营养不良、贫血 暗红舌-轻度瘀血,微循环异常较轻 红降舌-舌上皮萎缩变薄,血管扩张充血,见于炎症发热、基础代谢高的疾病 青紫舌-与

14、血液成分和微血管状态肝胆疾病、癌症、心脏病 镜面舌-乳头缺少,脱落细胞多,且有坏死,并有核破裂等,第一节 中西医结合基础研究成果,六、四诊的客观化研究成果显著 (一)舌诊 2、病理舌象 白苔-厚白苔则因丝状乳头角化凸起增多,分化增多,见于传染病早期、消化系统病 黄苔-炎症发热、严重营养不良 黑苔-其与真菌、细菌的繁殖有关急性化脓性感染和癌症晚期,22,第一节 中西医结合基础研究成果,六、四诊的客观化研究成果显著 (二)脉诊 1、脉象形成机制 脉象与心血管功能、与生物力学、与器官共振 2、常见脉象生理病理基础 数脉和迟脉-心率变化-受神经体液等调节-交感与迷走神经 结脉和代脉-心脏传导系统或心肌

15、兴奋性、传导过程异常 浮、沉脉-血管舒缩变化产生买为深浅感觉,外周血管扩张、血流阻力;血管充盈不足血流缓慢等 洪、细脉-脉压差、心肌收缩力过强过弱外周阻力过大过小 弦脉和紧脉-交感神经兴奋或某些体液因素使血管壁紧张度升高可能形成弦紧脉,23,第二节 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成果,一、传染病 (一)青蒿素治疗疟疾:复方双氢青蒿素哌喹片速效高效无抗药性不良反应少疗程短和价格低的抗疟新药。 (二)中西医结合治疗SARS:配合中药减轻炎症提高和稳定血氧饱和度;减轻乏力气短等症状减少激素抗病毒药使用等。世界死亡率9.64%,我国6.53% 二、内科疾病 呼吸:COPD,如哮喘、肺心病等 COPD:西药优势抗菌

16、解痉机械通气;中药化痰、抗病毒缓解症状增强免疫减少发作,且有多种方法综合 心脑血管:冠心病、病毒性心肌炎、老年血管性痴呆,24,消化:中西医结合治疗消化性溃疡-制酸、控制HP感染、改善微循环和保护胃黏膜; 慢性胃炎、功能性胃肠病、肝硬化等 泌尿:辨证治疗慢性肾炎基本病机是本虚标实;减毒增效治疗肾病综合征 血液:补肾为主治疗再障;复方黄黛片治疗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机理 代谢:中药治疗增加胰岛素敏感性作用机理,治疗糖尿病并发症,25,风湿:雷公藤制剂治疗类风湿;中药在撤减激素、预防和控制感染、减轻肾脏损害、延长缓解期、改善生活质量方法取得可喜进展。 肿瘤:减毒增效,在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及减轻放化疗副作用方面疗效突出。 急重病症:以抗生素杀菌抑菌,以清热解毒中药抗毒杀毒,形成“菌毒并治”的理论基础,治疗脓毒症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症。,26,第二节 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成果,三、外科: 中国接骨学-核心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