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饮食保健学》第三章精气血津液神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8366844 上传时间:2019-04-25 格式:PPT 页数:62 大小:1.6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饮食保健学》第三章精气血津液神_第1页
第1页 / 共62页
《中医饮食保健学》第三章精气血津液神_第2页
第2页 / 共62页
《中医饮食保健学》第三章精气血津液神_第3页
第3页 / 共62页
《中医饮食保健学》第三章精气血津液神_第4页
第4页 / 共62页
《中医饮食保健学》第三章精气血津液神_第5页
第5页 / 共6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医饮食保健学》第三章精气血津液神》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饮食保健学》第三章精气血津液神(6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了解精的基本概念、分类、代谢及功能(难点) 掌握气的基本概念、生成、运行、功能及 其分类(重点) 掌握血的基本概念、生成、运行和功能(重点) 掌握津液的基本概念、代谢和功能 了解神的基本概念、生成和作用 了解精气血津液神之间的关系(难点),【教学目的与要求】,第三章 精气血津液神,概述,精、气、血、津液,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也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既是人体脏腑生理活动的产物,又为脏腑经络进行生理活动提供必须的物质和能量。所以,精、气、血、津液也是脏腑经络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 神是人体生命活动的主宰及其外在总体表现的统称。,第一节 精,精的基本概念 精的代谢 精的功能 精的分类,一、

2、精的基本概念,精是由禀受于父母的生命物质与后天水谷精微相融合而形成的一种精华物质。 精是人体生命的本原。 精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 狭义之精:繁衍后代作用的生殖之精。 广义之精:人体之内的血、津液、髓以 及水谷精微等一切精微物质。,先天之精:禀受于父母,是构成胚胎的原始物质。 后天之精:来源于水谷,是人出生后赖以维持生命活动的精微物质。,二、精的代谢,1. 精的生成,精的贮藏 精的施泄,2.精的贮藏与施泄,后天之精,经脾气的转运输送至各脏腑组织,先天之精,贮藏于肾,脏腑之精,剩余部分,分藏于各个脏腑之中,濡养脏腑,并化气以推动和调控各脏腑的机能。 化为生殖之精而有度的排泄以

3、繁衍生命。,人体之精代谢示意图,先天 之精,后天 之精,精,脏腑 之精,生殖 之精,生殖 繁衍,促进 生长 发育,生髓充脑 养骨 化血,生成,贮藏,施泄,防御 卫外,滋养 濡润,繁衍生命 濡养机体 化血 化气 化神,三、精的功能,精的功能,先天之精与后天之精(按来源) 脏腑之精(按位置) 生殖之精(按特殊功能),四、精的分类,先天之精:禀受于父母,源于生殖之精,是构成胚胎的原始物质,是生命产生的本原。,后天之精:源于饮食水谷,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含义:分藏于脏腑之中的精。 功能:滋润濡养各脏腑,化生脏腑之气,推动和调控脏腑的生理活动。,先天之精与后天之精合化生成繁衍后代。,第二节

4、气,气的基本概念 气的生成 气的运动与气化 气的功能 气的分类,一、气的基本概念,气是人体活力很强、运行不息的极精微物质。 气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之一。,1.生成之源,二、气的生成,水谷之气:水谷之精化生。 清气:来源于自然界。,先天之气(元气):源于先天之精,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后天之气(宗气),精充则气旺。 肾为生气之根 精耗则气衰。 脾胃为生气之源: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 肺为生气之主,2.相关脏腑功能,肺主呼吸之气,吸入自然界清气、呼出浊气。,肺将清气与水谷之气结合生成宗气。,气的生成,先天之精气,自然界之清气,水谷之精气,肾藏精,肺主呼吸,脾胃运化,人体之气,先天

5、 之精,后天 之精,一身 之气,元气,谷 气,自然界 清气,宗气,肾为生气之根,肺为生气之主,脾为生气之源,营气 卫气,(一)气机:气的运动称为气机。 1.气运动的基本形式 升:气自下而上的运行。 降:气自上而下的运行。 出:气自内向外的运行。 入:气自外向内的运行。 2.气运动的意义 先天之气、谷气、清气的布散全身; 精、血、津液在体内的运行; 脏腑经络形体官窍的生理活动; 人与自然相联系和适应离不开气的升降出入运动。,三、气的运动与气化,具体而言: 心肺在上,在上者宜降; 肝肾在下,在下者宜升; 脾胃居中,为升降之枢纽; 六腑气机是降中寓升。 一般规律: 升已而降、降已而升; 升中有降、降

6、中有升。,3.脏腑之气的运动规律,脏腑之气的运动规律: 在上者降,在下者升,阴阳二气交感。,心,肺,脾,胃,肾,肝,脾胃为气机升降的枢纽,气的运动失调,气滞:气在局部发生阻滞不通。,气逆:气的上升太过,下降不及。,气陷:气的下降太过,上升不及。,气脱:气的外出太过,不能内守。,气闭:气内结于内,不能外出。,脏腑气机失调,肺失宣降,脾气下陷,胃气上逆, 肾不纳气,肝气郁结等。,4.气运动失常的表现形式,含义: 气的运动而产生的各种变化。是指由人体之气的运动而引起的精气血津液等物质与能量的新陈代谢过程。是生命最基本的特征之一。,(二)气化,形式:,精的生成、精化为气、精化为髓、精血同源互化、津液与

7、血同源互化; 血的化生与其化气生神、津液的化生与其化汗化尿、气的生成与代谢等。,气的运动是产生气化过程的根本; 气的运动以及气的阴阳双方之间相互作用是气化过程发生和赖以进行的前提与条件; 气化过程寓有气的运动,气的各种运动形式正是从气化过程中得以体现。,(三)气机和气化的关系,推动与调控作用:激发和促进人体的生长发育及脏腑经络的功能;推动血液、津液的生成、运行、输布及排泄。 温煦与凉润作用:气的运动是人体热量的来源,维持体温的相对恒定;促进血、津液的正常运行。 防御作用 :护卫肌表,抵御外邪。 固摄作用:固护、统摄和控制体内的液态物质。如血、津液等。 中介作用:脏腑之间依赖气相互联系。,四、气

8、的功能,人身之气 元气 宗气 营气 卫气 脏腑之气 经络之气,五、气的分类,1.人身之气,含义:是构成人体各脏腑组织,运行于全身的极细精微物质。 生成:由先天之精所化生之气、水谷之精所化生之气及吸入的自然界清气融合而成。 分布:分布于人体内部的不同部位。 功能:推动和调控着各脏腑、经络、形体、官窍的生理活动;推动和调控着血、津液、精的运行、输布和代谢;维系着人体的生命进程。,含义: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是人体最根本、最重要的气。 生成:由肾藏的先天之精所化生,赖脾胃化生的水谷之精的滋养补充。 分布:发于肾,以三焦为通路,循行全身,内而五脏六腑,外而肌肤腠理,无处不到。 功能:推动和调节人体的

9、生长发育和生殖机能;推动和调控各脏腑、经络、形体、官窍的生理活动。,2. 元 气,3. 宗 气,含义:由谷气与自然界清气相结合而积聚于胸中的气。宗气在胸中积聚之处称为“气海”,又名膻中。 生成:由脾胃运化的水谷之精所化生的水谷之气和肺从自然界中吸入的清气相结合而成。 分布:宗气聚于胸中,上出息道,贯注心脉及沿三焦下行的方式布散全身。 生理功能:上出于肺循喉咙而走息道推动呼吸与呼吸、语言、发声有关;贯注心脉推动血行与气血运行、心搏的力量及节律有关;沿三焦下行于脐下丹田资助先天元气。,宗气的分布与功能示意图,宗气,呼吸道,助肺司呼吸,心脉,助心行血气,丹田,资助先天元气,与人的视、听、言、动等相关

10、。,4.营气与卫气,含义:是构成各脏腑、经络的基本物质,也是推动和维持各脏腑、经络进行生理活动的物质基础。 生成:由肺纳自然界的清气,脾胃运化水谷之精气和肾先天之精综合而成。 分布:分布于脏腑和经络之中。 功能:构成脏腑经络组织;维持脏腑经络的功能活动。,5.脏腑之气、经络之气,气的分类,先天之精气,自然界之清气,水谷之精气,A.元气,B.宗气,C.卫气,D.营气,第三节 血,血的基本概念 血的生成 血的运行 血的功能,一、血的基本概念,红色液态物质,循行于脉中,血,富有营养,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之一,1.化生之源 水谷之精营气和津液 物质基础 肾精 2.相关脏腑功能 脾胃:

11、脾胃运化的水谷精微所化生的营气和津液是血液生成的物质基础。 心肺:营气和津液由脾上输于心肺,与肺吸入的清气结合,贯注心脉,在心气作用下化赤而为血。 肾:肾藏精,精生髓,精髓化生为血,肾精化生元气,促进脾胃运化,有助于血液化生。,二、血的生成,1.循行方式: 血液运行于脉道之中,循环不已,流布全身。 2.影响血液运行的因素: 气的推动和温煦作用使血液运行不息,并保持一定的速度; 气的固摄作用控摄血液按一定轨道运行; 脉道通畅无阻; 血液的质量; 病邪的影响。,三、血的运行,心主血脉心气推动血液在脉中运行。 肺朝百脉肺气宣发肃降,调节气机。 肝主疏泄调节血量,维持血液循环及流量的平衡。 肝 藏 血

12、 防止血溢脉外。 脾主统血控制血在脉中运行,防止血溢脉外。,3.相关脏腑功能,四、血的功能 1、濡养 2、运载 3、化神,面色,肌肉,皮肤,神志活动 (血者,神气也),面色红润 肌肉丰满壮实 肌肤毛发光滑 神志活动正常,毛发,血的濡养功能,血的功能 正常:,血的功能 失调,面色不华或萎黄,肌肤干燥,肢体或肢端麻木,运动不灵活。或 惊悸,失眠,多梦或烦躁,恍惚,甚至昏迷等。,面色萎黄,津液的基本概念 津液的代谢 津液的功能,第四节 津液,一、津液的基本概念,1.含 义: 是体内一切正常水液的总称。包括各脏腑形体官窍的内在液体及其正常的分泌物。是构成人体和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2.津液的异同:

13、 同:同源于水谷精微,均赖脾胃运化生成。,性状:质地较清晰、流动性大。 津 分布:体表皮肤肌肉和孔窍、血液。 作用:滋润。 异 液,二者在运行代谢过程中可相互补充相互转化、津液并称, 病理上相互影响。,性状:质地较稠厚、流动性小。 分布:骨节、脏腑、脑、髓。 作用:濡养。,1.津液的生成,二、津液的代谢,生成津液,脾胃运化:胃主受纳腐熟,游溢精气,小肠主液:泌别清浊,吸收水谷精微,大肠主津:吸收食物残渣中的水液,上输于脾,2.津液的输布,脾气散精,肺主宣降、通调水道,肾主津液,上输于肺,全身各脏腑,直接向四周布散,宣发,肃降,身体外周体表和上部,身体下部和内部脏腑,重新吸收,尿液,清者,浊者,

14、代谢后的浊液,肝主疏泄,三焦决渎,汗液:肺气宣发,输精于皮毛,经气的蒸腾激发形成汗液排出肺。 呼气:肺主呼吸,呼出水气。 尿:肾气蒸化,生成尿液;肾气推动激发作用下排出体外;肾气的固摄作用使尿液不会随时漏出。 粪:大肠传化糟粕,带走一部分残余水分。,3.津液的代谢,津液的代谢图,布散于体表滋润皮毛肌肉 渗于体内濡养脏腑 输注于孔窍滋润官窍 渗注骨、脊、脑充养骨髓、脊髓、脑髓 流入关节滋润骨节屈伸,三、津液的功能,1.滋润濡养 2.充养血脉 3.调节体内外环境的阴阳相对平衡,津液为血液的重要组成部分,注于脉中,化生为血液,滋润濡养全身。津液可调节血液浓度,津血互化。,第五节 神,神的基本概念 神

15、的生成 神的作用,一、神的基本概念,人体生命活动的主宰及其外在总体表现的统称。,狭义之神: 精神、意识、思维活动,一切生理活动、心理活动的主宰。,广义之神: 生命活动外在的体现。,精气血津液是产生神的物质基础,精气血津液充足,精气血津液亏耗,二、神的生成,脏腑功能强健,神旺,神衰,脏腑功能衰败,生理意义: 保持了正常的心理活动状态,并以此主宰和协调机体内部的生理活动;机体与外部环境取得协调统一,体现了神的存在。,意:外界事物的信息通过感觉入心,通过心的忆念活动形成对事物表象的认识。 志:将忆念保存下来,即通过记忆来累计事物表象认识的过程。 思:在志的基础上酝酿思索反复分析比较事物的过程。 虑:在反复思索的基础上,由近而远地估计未来的思维过程。 智:在虑的基础上,准确处理事务,支配行为对事物作出适当反应的措施。,调节精气血津液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