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学建议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8364296 上传时间:2019-04-25 格式:PPT 页数:51 大小:23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学建议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人教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学建议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人教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学建议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人教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学建议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人教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学建议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学建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学建议(5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伊人”在何方 再读兼葭,顺着清澈的溪流,信步于柳岸绿堤。水中小洲白茫茫的芦苇,沐浴在浓浓的晨雾里,一片溟蒙、神秘。莫不是蒹葭的意境? 千百年来,多少痴情的人儿,企盼着“在水一方”的伊人。蒹葭苍苍,路儿遥遥,河水弯弯,伊人“宛在水中央”。踏着露水,逆着曲水去寻,迎着直流而觅。朝阳正出,“白露且长”,伊人仍在远方。,在青年男女眼里,蒹葭无愧于一首让人玩味不尽的情诗。在他口里,“伊人”是“她”;在她心中,“伊人”是“他”,诗中芦苇、霜露、秋水组合的画面,渲染出一种凄迷的氛围;重章叠句,反复吟唱,表达了孜孜以求、所思不见的怅惘心境;而伊人可望不可及,令“他”(她)“溯洄从之”、“溯游从之”,艰难地跋

2、涉,则形象地展现了为追寻“伊人”不懈努力的不平凡历程。其间所包含的甘苦、韵味,引发了读者无尽的遐想。 恋爱中的男女是幸福的,又是痛苦的,苦乐都在思念之中。有了“伊人”,内心充实、甜蜜,充满了希望;但伊人“宛在水中坻”,“道阻且跻”。重要的是,道路越是艰难、遥远,越能激发起痴情人追寻的热望和激情。,不仅仅是恋爱,人的一生对理想、事业的追求,不亦如此吗?古今多少事,不正像蒹葭里的“他(她)”一样苦苦求索吗?另一方面,人倘若心中没有了“伊人”,一切行动便丧失了目标,失去了意义,活着就只为了活着。 所以,“伊人”永远“宛在水中止”,“道阻且右”,人们只有不停反复地“溯洄从之”、“溯游从之”,一步步接近

3、。人的一生正是由无数个这样的小回合组成一个大回合。理想永远在前头,实现了一个愿望,前方又出现一个新的目标;生命的意义就在于永不停息地追求过程之中。逆水而行追寻的足迹,深深印在沙滩浅草中,清晰地写在人生的履历里。 “伊人”在何方?伊人“在水之涘”亭亭玉立于我们眼前,又在我们难以企及的远方,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人教版) 教 学 建 议,厦门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俞发亮,一、须明确的几个基本问题,1选修课的基本特点: 选择性、自主性、探究性 “高中语文选修课程是在必修课程基础上的拓展与提高。” 选修课教学的纲领 2瞻前顾后,瞻前,必修15册: 22首古诗、17篇文言,时间只用1.25学年; 前一套教材

4、: 44首古诗、33篇古文,用3学年。,比以前的古诗、古文教学有什么区别? 侧重“欣赏”,当然,在理解语言(文言词语和句式)的基础上,以前者为教学重点(并非时间安排最多)。 “文言词语和句式”(必修5的“梳理探究”) 必修的总结,选修的基础,古诗:重欣赏、鉴赏 古文:重语言疏通,内容理解,顾后,高考:古代诗文阅读 理解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18个)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分析综合 筛选文中的信息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鉴赏评价(主要针对古诗)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评

5、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一)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诗歌的形象 人物形象,事物形象,景物形象 人物形象:抒情主人公形象,作品中的人物形象 诗歌的语言(理解B级,赏析E级) 语法角度 修辞角度(炼字修辞手法语言风格) 表达技巧 表现方法(表达客观事物):赋、比、兴,衬托、拟人、对比,白描、写意,用典,动静结合、虚实结合,先抑后扬,以小见大,借古讽今,联想、想象、象征;,抒情方法(表情达意):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借物抒情、借事抒情) (二)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评价思想内容(可从诗歌类别入手) 评价作者观点态度 作者融入意象、意境

6、中的思想感情。 3唤起、保护、强化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兴趣 此乃古诗文学习之根本,诗词例话(周振甫) 唐诗画谱(明黄凤池) 诗词读写丛话(张中行) 诗论(朱光潜) 唐诗综论(林庚) 中国诗歌艺术研究(袁行霈) 中国古典诗歌艺术欣赏(贾文昭 徐召勋) 名作细读(孙绍振) 名作重读(钱理群),4教师接受挑战: 古诗鉴赏知识、古代文论及其鉴赏能力,意与境(陈铭)唐诗阅读笔记(刘士林) 心灵的和鸣(杨匡汉)怅望千秋(李元洛) 唐宋词名篇讲演录(王兆鹏) 古老的回声王富仁/像唐诗一样生活冉云飞 原来唐诗可以这样读(柏桦) 诗意春秋伴入眠唐诗背后的故事李小菊 阅读与欣赏系列(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广播稿选) 名作欣

7、赏(杂志,山西太原) 高考古诗词鉴赏与应考指导李支舜,二、本门选修课教学要求,指导思想: 从文学鉴赏的角度出发,在诵读中感受和体验作品的意境和形象,挖掘作品的丰富内蕴和深层意义,探求古代经典所蕴涵的传统文化精华,培养学生对古诗文的初步鉴赏能力和艺术审美情趣;同时,为本部分内容高考打下基础。,依托教材 明确各单元教学重点,古诗: 第1单元 以意逆志,知人论世 探究诗旨(重点) 第2单元 置身诗境,缘景明情 把握诗境(重点) 第3单元 因声求气,吟咏诗韵 体会诗韵,古代散文 第四单元 创造形象,诗文有别 理解散文的艺术形象(重点) 山水游记类散文山水风物 人物传记类散文人物 说理类散文事实论据、故

8、事 叙事类散文事件 抒情类散文情感,第五单元 散而不乱,气脉中贯 从形与神关系,体会散文的逻辑性和抒情性,第六单元 文无定格,贵在鲜活 把握小品文的生动情趣、灵活多样的特征,灵活地使用两篇知识短文: 中国古代诗歌发展概述 中国古代散文发展概述 文学史的脉络,可在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反复穿插使用。,用好教材,吃透单元的组织结构,教师再示范 赏析指导赏析示例自主赏析推荐作品 方法指导 示范过渡 / 学生尝试 自主赏析课后:探究讨论 相关链接 比较、引申、参见 教师要补充适当的背景材料、评论文章给学生。 “把握好纲,突出重点,以点带面”,第1单元教参“教学建议”:,指导学生诵读;指导学生过语言关

9、(积累文言实词、虚词、句式“永恒的主题”,欣赏的基础); 指导学生统观全诗(综合还原); 指导学生在古诗客观内涵的制约下“见仁见智”。,两小儿辩日文末:“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第一单元,学习“赏析指导”,学生先自学,概括要点,质疑问难;然后,教师答疑,结合作品讲解。 以意逆志:以读者之“意”去“逆”(解读)作家作品之“志”;捕捉“意象”,调动自己的主观感受、生活体验。 知人论世:探究作者的生平和思想,全面了解他所生活的环境和时代,与作者成为心灵相通的朋友。 古诗欣赏最基本的方法,教学长恨歌:诵读;利用页下注解初读,过语言关;阅读文后赏析文字,进一步质疑、探究;教师提供材料

10、(或者网页),拓展学生视野,紧扣单元学习重点进行必要的点拨、总结。 进行自主赏析:或以教师讲析、示范为主,或以学生自学、讨论为主,四首诗教学形式变化过语言关是基础、前提,务必抓好诵读、背诵;忌架空分析,忌“贴标签”。 学生课外学习“推荐作品”,完成古诗鉴赏(或一词、或一句、或一联、或一首,或几首比较)的小文章(诗评、读后感、古诗新读)。教师补充作业:与本单元教学重点相关的高考古诗鉴赏试题。,温习相关课文(文艺评论),必修5:咬文嚼字说“木叶” 谈中国诗 介绍这类文章、书刊给学生课外阅读。,相机补充高考有关知识,文学知识与鉴赏能力有关系吗? “在阅读鉴赏中,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体裁的

11、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了解作品所涉及的有关背景材料,用于分析和理解作品。”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清楚地阐释了文学知识(包括文体知识、表现手法和背景材料)与鉴赏能力的关系,即理性知识指向“用于分析和理解作品”。,课程标准还在“教学建议”中进一步指出:“应引导学生在阅读文学作品时努力做到知人论世,通过查阅有关资料,了解与作品相关的作家经历、时代背景、创作动机以及作品的社会影响等,加深对作家作品的理解。” 古诗的分类,从内容的角度:怀古诗、咏物诗、爱情诗、闺怨诗、伤春诗、送别诗、讽刺诗、山水田园诗、边塞诗、行旅诗、爱国诗、题画诗、哲理诗;从体裁的角度:古体诗、近体诗(律诗、绝句)。,“词”的

12、知识(词牌、长短句、节奏、韵律等)。 古诗词的表现手法(赋、比、兴,衬托、对比,白描、写意,用典,动静结合、虚实结合,先抑后扬,以小见大,借古讽今,联想、想象、象征;直接抒情、间接抒情,等等),古诗词的修辞手法,古诗词的语言风格,古诗词的个人风格这些知识、术语可以结合在具体的古诗词阅读中,适当向学生传授,目的是帮助、促进学生理解文本。,适当补充高考古诗鉴赏、古文阅读试题,阅读下面这首唐诗,按要求答题。(6分) 绝句漫兴九首(其三) 杜 甫 熟知茅斋绝低小,江上燕子故来频。 衔泥点污琴书内,更接飞虫打着人。 注这首诗写于杜甫寓居成都草堂的第二年(公元761年)。 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对这首诗作简

13、要赏析。,答题规范:表现手法,如借景抒情、白描、工笔细描、拟人、动静结合、侧面烘托等;这种手法在诗歌中的体现;分析该手法所达到的描写景物的效果,如燕子的活泼可爱、充满情趣、自然和谐;生活艰苦、环境恶劣等;指出诗中所蕴涵的诗人情感,如闲适、愉悦、乐观(郁闷、烦恼、凄苦)等。 考生答案存在的问题是或不完整,或不具体;其原因在于他们头脑中对这道题的答题要求、答案内容不明确,或者对“怎样答题”的意识不够强烈、鲜明。,准确说出表现手法如借景抒情、白描、工笔细描、拟人、动静结合、侧面烘托等,给1分; 该种手法在诗歌中的体现1分; 分析该手法所达到的描写景物的效果,如燕子的活泼可爱、充满情趣、自然和谐;生活

14、艰苦、环境恶劣等,2分; 指出诗中所蕴涵的诗人情感,如闲适、愉悦、乐观;郁闷、烦恼、凄苦等,2分。 答出两种手法以上,取其答得较好的一种给分。要点完整,可得满分;但错别字较多,有明显语病的,扣1分。,4分:本诗的表现手法是寓情于景(1分),先写茅斋低小,但燕子却经常到来,再写看书时,飞虫进来打着人(1分),把自己对茅斋的喜爱之情寄托在燕子、飞虫等意象中,充分体现了茅斋虽小但乐趣无穷。(2分) 3分:用借景抒情(1分)的手法,先点出茅斋低小引来燕子,(1分)体现当时作者不得志,生活环境简单困苦。(1分)琴书体现作者不得志,但未被打倒,还有琴书做伴,全诗以燕子来抒发自己不得志的悲伤之情。,2分:本

15、诗用拟人手法,诗人应用借景抒情,(1分)江上的燕子因为茅斋很低就飞来停在上面,琴和书内都有了泥点则引来飞虫。(1分) 1分:采用了联想、寓情于情的手法,描写了低矮茅房、燕子、泥点、飞虫,(1分)好比世间污浊的人和事,影响着独居草堂的诗人,起到了耐人寻味、意境深远的作用。 0分:作者住在草堂时,看到燕子经常飞来,并衔着泥污,表达了作者看到官场的贪污而远离,抒发作者不同流合污的高洁志趣。,落实措施: 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运用所学的知识,给每一位同学的答案打分,并说出理由(得分点失分点)。每位同学再根据小组的评议修改,使自己的答案升格。 老师的话: 让学生学会在各种训练中注重反思,寻求增分点,这是我们提高分数的有效策略!,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江间作四首(其三) 潘大临 西山通虎穴,赤壁隐龙宫。 形胜三分国, 波流万世功。 沙明拳宿鹭,天阔退飞鸿。 最羡渔竿客, 归船雨打篷。 注 潘大临(约10571106):字邠老,黄州(今湖北黄冈)人,善诗文。曾随苏轼同游赤壁。 西山:在湖北鄂州西,山幽僻深邃。拳宿鹭:指白鹭睡眠时一腿蜷缩的样子。 (1)第三联两句中各有一个字用得十分传神,请找出来,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2)从全诗看,作者向往一种什么样的生活?请简要分析。,“拳”和“退”。 用“拳”字形象地表现出鹭鸟在沙滩上栖息时的神态。用“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