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湖湿地景区基本情况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883632 上传时间:2017-05-20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30.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洋湖湿地景区基本情况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洋湖湿地景区基本情况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洋湖湿地景区基本情况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洋湖湿地景区基本情况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洋湖湿地景区基本情况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洋湖湿地景区基本情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洋湖湿地景区基本情况(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 8洋湖湿地景区基本情况洋湖湿地景区位于长沙市西南部,总面积 4.85 平方公里,是我国中南地区最大的城市湿地。景区以“美丽洋湖、生态洋湖、科教洋湖、文化洋湖”为 指导,以湿地生 态为基底,通过 重新构建湿地生态及水资源循环利用系统,广泛采用“两型”技术及材料,实施绿色“两型” 管理,形成了一个集湿地群落观赏、生态科普、两型理念宣传为一体的特色旅游目的地。被誉为沿湘江旅游带上一颗璀璨的明珠,湘江流域生态治理的开篇之作,“ 两型”社会建设亮点工程。整个景区分为湿地休闲区、湿地生物多样性展示区、湿地科教区、湿地生态保育区及雅河、靳江河滩涂湿地五个板块,总投资 55 亿元,其中工程投资 8

2、亿元。景区内设有步行游览线、电瓶车游览线、水上游览线三条游线,并设有自行车体验专用通道,以便游客从不同角度欣赏湿地景观、感受生态文明。湿地休闲区以湿地景观展示和休闲互动为主题,面积 800 余亩,由湿地水景花园、湿地生态展园和湿地自然展园三大主题园区融合而成。区域内通过不同种类乔木、灌木、地被植物、水生植物的搭配种植,形成了风格各异、季相万千的湿地生态景观聚落。更通过“ 一台一榭二亭二廊十三桥”精心搭配和间隔,将水景与 陆景错落有致的分布开来。漫步于游线上,移步即换景, 变化无穷。古典 风格的水上长廊迂回曲折,犹如飘荡在碧波之中,尽显中式园林的典雅和清幽。长长的亲水栈道在湿地环绕,一路走去,幽

3、幽的荷香伴着水波送来阵阵清爽, 2 / 8让人流连忘返。秋雪亭坐落于大片芦苇之中,造型古朴,四面轩敞。明代文学家陈继儒取唐人“秋雪蒙钓船” 的诗意,将深秋 时成千上万的芦苇泛黄摇曳,芦花满天飞舞喻为“秋雪”,秋雪亭也因此得名。每到秋季芦絮满天飞舞,秋雪亭犹如一叶扁舟,安然静泊于漫天飘雪之中,别有一番独钓江雪、悠然自得之趣。该区域内还设有大型儿童游乐场“洋湖欢动世界” 。场内设有大摆锤、小火 车、海盗船等项目。 让游客既可以沿着湿地展示带悠然漫步而行,又可以全家总动员在满眼绿色中体验 刺激和惊奇,在休闲互动中感受湿地别样美景。湿地生物多样性展示区是整个景区的核心观景区,面积1450亩,由“ 一廊

4、、一心、两区 ”即:湿地生态走廊、生物多样性展示核心、生态密林服务区和自然强化净水区组成。是“科教洋湖、生态洋湖、文化洋湖” 的全面展示区域。主要景点有:先导牛广 场、湿地科学探索中心、景观塔、农 耕体验区、堤渠故事、湿地科普小广场、鸟岛生境、观鸟廊、风雨长廊、 赏荷区等十余个观赏游览景点。入口广场的“先导牛” 雕塑是洋湖湿地的象征。牛,是江南水乡湿地最常见的动物,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又是勤恳、踏实、开拓、奋斗的象征。洋湖湿地的先导牛雕塑高 8 米,长 12 米,宽 6.2 米,由著名画家、雕塑家、艺术鉴赏 家刘人岛先生构思设计。与常规的泥塑、石雕、铜像、玻璃 钢纤维雕塑作品不同,“先导牛”全由纹

5、理清晰、坚韧、耐腐蚀的榆木构建而成,材质环保,施工节能;整体造型具象写意,立体通透,具有极强的视觉冲击力和艺术感染力。它既是洋湖湿地自然、生态、田园牧歌生活的集中体现,又象征着长沙大河西先导区作为国家 3 / 8“两型”社会试验区先行先 试的建设理念,更映射先 导区建设者们辛勤耕耘、开拓进取的伟大创举。洋湖湿地科学探索中心位于先导牛广场后方,建筑面积 5000 平米。整个展馆通过“ 湿地的创造”、“ 湿地的多样性” 、“湿地的再创造”以及“绿色生态 城市” 等主 题,以互 动体验方式让来访者从各个层面认识湿地、了解湿地与城市、人居的关系,倡导绿色生活。整个探索中心不仅是一个湿地科普场所,其建筑

6、本身就是一处独特的景观。中心由世界著名建筑师、日本 后现代主义大师矶崎新设计。整体建筑以洋湖湿地所在地域特色即“垸” 元素为主题,与主游客中心一起构成 总平面螺旋形环绕。通过螺旋高度和宽度的变化,让参观者不仅可以从不同角度和高度体验湿地景观,更能在行走中感悟建筑在大地上的形状。整个建筑呈半开放状,外墙饰以天然石材,与周围的水系及原生态湿地融为一体,成为洋湖湿地自然景观的一部分。让人们在认识湿地的同时,还能近距离感受建筑艺术之美。态。位于景区中央的景观塔高 50 米,建筑风格上遵循传统中有变化的原则以八角、七层、重檐为基本特征;塔体采用多层密檐形式,既宏伟壮观又具湖南湘西地域性;结合湘贵黔地区侗

7、寨建筑特色,在第七层采用了重檐楼阁式宝刹手法,这是在中国塔中第一次使用。景观塔周边以传统村落形式围绕,布置桃花坞、杏花林、樟树王及卧龙潭等景点;构成中国传统的村落文化形态,与湿地景区农耕文化的主题相融合。景观 塔既是整个湿地的景观中心和标志性建筑;又是观览整个湿地景区乃至洋湖片区的观景塔,登塔后可将湘江、靳江河、雅河及湿地重要景点尽收眼底。 4 / 8化。当参观者登上观景塔顶俯瞰时便可以看到总平面设计的整生湿地生态保育区位于多样性保护区的正北面,面积达 3200 亩。分为动、静两个区块。其中“动”区(靠近道路的部分)配有湿地水街、湖湘历史风情文化街和稻田酒店等餐饮、娱乐、购物及住宿设施。此外还

8、设有占地面积达 3 万平方米、长沙最大的双层生态停车场,可同时供 2000 多台不同型号的机动车辆停放,是繁华喧嚣的活力之区。“静” 区 则规划为中国最大的白鹭栖息地。建 设时对原有的地貌就地保留,开辟成农耕浅滩区,恢复自然景观,并在地形较高的外围广种植芦苇和兰荻,形成湿地自然景观,为白鹭创造栖息环境。湿地科教区占地 550 亩位于整个景区的西南面,是“科教洋湖”的集中体现。 湿地科教区内的洋湖再生水厂选用“MSBR+人工湿地+自然湿地”生 态组合工 艺处理城市生活污水。厂区周围设有湖南最大的 160 亩人工湿地,通过“MSBR+人工湿地 ”生态治污工艺将收集的含浦、洋湖、坪塘片区生活污水集中

9、处理到一级 A 排放标准。一部分作为片区中水回用于冲厕、浇灌等;另一部分作为洋湖湿地的景观补水,并通过 洋湖景区自然湿地的进一步净化将水质提升到地表类水质标准,实现 了片区生活污水对湘江及周边水系的“零排放” ,同时实现片区污水循环再生利用,是湘江流域生态治理的开篇之作。此外,洋湖人工湿地工艺系统结合人工湿地、植物塘和生态河道,并设有水上 栈道、 观赏广场和中心桥等生态休闲场所,形成了一个集污水净化处理和生态景观于一体的观赏景区,在充分发挥湿地净化和调蓄作用的同时增加了湿地景观多样性,成为“两型” 社会建设示范工程。 靳江河、雅河滩涂湿地: 5 / 8环绕湿地的靳江河水系及雅河的滩涂面积达 1

10、275 亩,总河道长 8 公里,既将整个景区与周边市区建筑分隔,又与景区内的水系 连成一体,形成长达 12 公里的水上游线。游客可以乘船一路穿越高楼林立的现代化总部经济区,在喧嚣繁华的湿地商业 区驻足,品尝美味湖湘小吃;再泛舟南下,穿梭于荷池、芦荡、竹丛之中,感受江南水 乡湿地美景,与花、鸟、虫、鱼一起自由畅快的“ 森呼吸 ”。洋湖湿地不仅为游客提供了一个集休闲、文化、教育、生态等为一体的综合性湿地体验景区;在开发建设和管理中更是全面贯彻生态观念、两型理念,成为 国家两型社会建设的重点生态项目和“ 两型”建设亮点工程。在规划伊始,景区就秉承高起点、高标准的规划理念,聘请了美国 EDSA 景观设

11、计公司、杭州园林 设计院等多家国内外知名的 设计、科研机构参与。先后召开了多次专家论证会,聘请多位湿地生态与动植物专家出谋献策;对规划成果进行公示,通过媒体广泛征集市民意见,收到社会各界意见、建议上万条,并将合理化的意见、建议在建设过程中予以采纳和实施。在开发建设中,将原有物种保护与生境规划相结合,最大限度的保护洋湖湿地原有生态环境、水系植被,就地保留原生树木 1300 多株、荷塘 120 亩、水渠 5 公里,并保留了两条长达 1.5 公里的生态廊道供生物迁徙;以“适地适 树” 为原则大量种植 杨树、柳树、水杉、芦苇、黄菖蒲等乡土植物,恢复重建湿地水生植物群落。 6 / 8采用生态边坡等绿色技

12、术修整靳江河、雅河河道及驳岸;采用“活、通、连、扩” 等手法,梳理洋湖湿地水系肌理, 实现“河湖相连,水水相通” ,使个景区库容达 120 万立方。通过雨水花园、生态草沟等方式收集的片区雨水,经过沉降、过滤等物理作用去除 SS,并经过植物、微生物的作用去除 COD、N、P等污染物,充分发挥了洋湖湿地的净化和调蓄功能。目前景区绿化覆盖率高达 90%,负氧离子高出中心城区 6 倍多,并汇集湿地植物 800 多种植物及 400 多种鸟类、亚热带动物、水生动物及昆虫,形成了完整的湿地生态系统,成为生态保护与城市人居和谐统一的典范。广泛采用两型技术及两型材料,更让景区成为“两型理念” 的生动体现和“两型

13、技术” 的 绝佳科普基地。在游览设施建设和配备上,园区照明全部采用 LED 节能灯和太阳能照明系统;园区广泛采用雨水花园、生态边坡、生态草沟等生态技术,停 车场全部为新型植草格型生态停车场,可提供超过 95%的植草面积, 实现停车与绿化功能的合二为一。景区内电瓶车游线全部采用渗水混凝土,既防止了路面积水,又给雨水与土壤的自然交换提供了有效通道;步行游道及亲水平台等均采用生态木栈道或废旧枕木等可循环材料。景区的次游客服务中心更是一座典型的“零能耗” 建筑。总建筑面积为 1000 平米,整体建筑采用地道风、太阳能、风能以及循环生物燃料作为照明、保温及动力,实现“零能耗”,充分体现了两型特色。 7

14、/ 8园内还设有绿色低碳建筑示范区,以建筑为载体,全面展现两型技术。建筑外 墙为专用木龙骨,外侧封 OSB 板和单向呼吸透气纸,外墙表皮为室外防水涂料,内侧采用防火石膏板。墙体采用填充玻璃保温棉,外门 窗选用断热节能型铝合金门窗、双层中空玻璃及外遮阳,并通过太阳能发电、外墙覆绿设计、能量计量系统等多种技术相配合,实现恒温、恒氧、恒湿,相 较传统建筑整体节 能约 70%。在游览方式上,更是全面体现了环境友好和资源节约理念,展现了人与自热的和谐相处,亲密互动。景区内遍布科普说明牌,对园区内主要的植物、动物及生态技术和理念进行了科普解说。所有的道路均根据生境进行规划,既避免了道路对自然生态的人为分割

15、,又利于游客深入感受湿地环境。景区内更设有亲水平台,游憩草坪,让游客能更充分的贴近自然,了解自然。景区开放以来,举办了五一湿地花卉艺术节 、“马修连恩”十月湿地环保音乐会、李志辉地理音乐节,协办了两届湖南百公里毅行、组织了数十批各级领导和团体市民义务植树造林,以及唛咭儿童音乐节等大型活动,成为宣传湿地文化和两型理念的重要载体,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开园至今累计接待游客 80 万余人次。接待了包括全国政协港澳委、国家环 保部领导、在湘全国人大代表,河南、江西等十几个省、市、自治区领导人,湖南省委、省政府,长沙市委、市政府各级领导在内的各级党政代表团,以及驻华使节、瑞典使馆等考察团 112 批次,5000多人。 8 / 8湖南日报、长沙晚报、三线都市报等媒体均就湿地的建设、开放以及相关活动进行了专题报道。洋湖湿地已经成为中南六省旅游焦点之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