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历史考前指导

上传人:hu****a8 文档编号:88359833 上传时间:2019-04-25 格式:PPT 页数:29 大小:222.6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高考历史考前指导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2019年高考历史考前指导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2019年高考历史考前指导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2019年高考历史考前指导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2019年高考历史考前指导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高考历史考前指导》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高考历史考前指导(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年高考历史考前指导,从考纲角度 谈应对策略和备考建议,2019年历史高考大纲与 2018年相比无明显变化,在考试形式、结构、时间、分值方面都大致相同。相信2019年全国高考考试历史学科定会继续贯彻“一点四面”(一点:在高考中要体现立德树人,四面:在高考中要体现核心价值、传统文化、依法治国、创新精神)考查原则,坚持从有利于高校人才选拔出发,通过优化历史试题素材选取和情境设置,加强对基本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历史学科素养和学习潜力的考查,强化在唯物史观指导下运用学科思维和学科方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查。,核心素养:突出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理解,历史解释,家国情怀,唯物史观

2、等素养。 能力要求:重视“发现问题”和“创设问题”的能力提升。 理论指导:强调问题意识和唯物史观的理论指导。 细化目标:辨别历史事实与历史叙述,理解历史叙述与历史结论,说明历史现象和历史观点,发现历史问题,讨论历史问题,独立提出观点等。,几大重点,1、整合知识结构,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可按照考试大纲中考试内容的时序将重点内容整合成通史体例。 2、重视历史知识体系的综合与比较。近三年的高考试题,考查历史知识交叉和综合的特点十分明显,尽量做到专题史和通史交叉综合,中外历史交叉比较,必修教材和选修教材交叉综合。 3、关注时政热点,注意历史问题与现实问题的联系。“十八大”以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已经成为

3、高考命题的核心灵魂。要关注“十九大”报告中的一些新概念、新论断。在中华民族复兴的背景下,还应重视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和古代中国科学技术与文化的拓展复习。,备考建议,从命题角度 谈规律与突破,20142018年全国卷高考命题规律分析,第24题,命题规律,命题范围集中在先秦与秦汉时期,政治史、经济史、思想文化史交替进行。14政治史,15政治、思想史,16经济史,17思想史,18政治、思想史,19年很有可能是经济史或思想史,估计试题难度会比较大。难在全面准确理解历史概念和历史认识上,四个备选项相互干扰与迷惑度较大,第25题,命题规律,命题范围集中在两汉、魏晋时期,内容相对集中在政治史、经济史

4、,重视历史概念的分析,偶尔考儒家思想。19年考经济史的可能性比较大。,估计试题难度会比较大。主要体现在对历史知识的全面理解和认识上,重视考查历史思维过程和方法,往往找一些让考生想不到的角度或偏每繁点,第26题,命题规律,命题范围集中在唐宋时期,唐宋经济史,特别是经济重心南移和土地政策的调整成为高频考点。2018年考查了历史叙述与历史认识论,这是2018年考纲修订的内容,会继续延续。19年要么考唐宋经济与文化,要么考唐宋经济发展带来的新变化。,这一阶段教材内容很简单,考题很细,所以感觉很生疏很难。,第27题,命题规律,命题范围集中在明清时期,内容主要集中在政治史和经济发展变化上,高频考点是明清经

5、济发展和专制集权制度。18年考查经济与文化的可能性比较大。,这一难度要低于前三题,考生要确保正确率。,第28题,命题规律,18401949年的中国近代史一般命制3道,1919年之前2道,1919年之后1道。本题是中国近代史第1道,命题范围主要集中在晚清前期,以甲午战争为界,命题时段主要在18301895年,本题难度不会太大。预测2019年仍然是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的话会是考什么?或是考查思想?,第29题,命题规律,本题是中国近代史第2道题,命题范围主要是晚清后期(18951912),有时会涉及到北洋军阀政府统治。,内容主要集中在经济和思想方面,特别是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是命题重点。今年是戊戌

6、变法120周年,维新思想值得关注。,本题难度中等,比第1道中国近代选择题要稍微难一点,主要是难在考生不熟悉本阶段历史发展及特别复杂上。正是因为复杂,所以命题空间辽阔,同时也是主观题命题的重点区域。,第30题,命题规律,本题一般是中国近代史第3道题,命题范围集中在民国时期(19121949年)。,内容主要集中在抗日战争,2018年考查了党史。2019年预测考查党史、革命文化或社会史内容。,本题难度在考生看来会比较大,是因为考生不熟悉本阶段的基本史实,特别是国民党的基本史实。,第31题,命题规律,本题命题范围主要集中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一般为1道题,重点考查重大事件的历史背景。,内容主要集中在新

7、中国成立初期的经济史内容,如工业化发展路径。多进行数据分析、中外对比。,本题难度相对小一点。2019年预测经济体制改革或新中国的教育(如全国II卷),第32题,命题规律,本题基本上稳定于考查世界古代史,而教材的世古史只有雅典与罗马。,雅典民主政治与罗马法制一般交替出题。今年预测考查古希腊人文主义思想的可能性大些。,本题有一定的难度。要加强考生对雅典民主政治与罗马法制的专业化理解,第33题,命题规律,本题一般是考查世界近代史,而且只命1道选择题,留有其它空间命制主观题,命题内容相对集中在近代资本主义代议制和工业革命方面,从国别史角度看主要考查了美国和英国。2019年可能考法国、德国。,本题有一定

8、的难度。要加强考生对主要国家民主政治的理解,政治学要求比较高。,第34题,命题规律,本题一般是世界现代史第1题,世界现代史一般出2道选择题,一道在19191945之间,另一道在1945年以后至今。,本题命题内容主要是两次世界大战及之间、两大经济体系、经济危机与罗斯福新政等。苏联史的内容值得关注。,本题难度适中,知识学生较为熟悉。,第35题,命题规律,本题命题范围是1945年以后的世界现代史。,命题内容主要是经济全球化、集团化、制度化、体系化。偶尔关注两极化与多极化。2019年还是多关注经济领域,适当关注一下两极化与多极化趋势。,本题难度适中,知识学生较为熟悉。,从命题角度 谈规律与突破 (主观

9、题),25分题,一、命题规律分析,二、命题特点分析,1、命题角度有“背景(原因)”、“变化(发展)”、“特点”、“比较异同”、“影响(作用)”、“认识(启示)”、“评价”等。,2、考查内容以历史小专题为主,古今贯通或中外关联。紧扣现实热点,折射学术热点问题。,三、满分策略指导,确定材料主题:所有问题要围绕主线组织答案; 时空定位:透过材料情境,联系课本知识线索;,面要宽:“背景(原因)”: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事件本身(根本直接;内因外因;客观主观;历史现实);“变化(发展)”、“特点”:这属于内容的概括,有几个数几个;“比较类”:即异同,也属于内容的概括,注意“异”要一一对应;“影响(作用)

10、”:有积极,有消极,也可从政治、经济、思想方面去找影响;“认识(启示、说明)”:不能从材料中概括,而需要依据材料所涉及的现象,结合课本总结出本质,可根据材料,逐一分析,生成新结论,谈评价、经验教训,切记不能没有根据地随意空谈。,三、满分策略指导,点要多:点数多于分数(按一点2分计)。 话要短:不要纠缠在一点上太罗嗦。,看清有几个小问题,防止漏答。,图表题解题要遵循的三个技巧:变化看数字、答案看文字、原因看时间。,四化:书写序号化、段落化、层次化;语言学科化,二、命题特点分析,2、能力层次都到达C层次,为最高层次,要求能独立提出观点。要求能运用史实论证,史论结合。,3、考查内容主要集中在中国、世

11、界近现代史,1、材料形式丰富多彩,1、对这类题首先要消除神秘感,然后从材料中获取信息,独立提出观点。,三、满分策略指导,2、一般的赋分是观点2分,论证8分,结论2分。,3、注意双一致:观点与材料一致,论证与观点一致。注意史论结合。注意层次:是什么,为什么,有什么作用。举一个例子从多层次去论证就够。,4、一般会考查世界近现代史的内容,5、结论要升华成普遍性的认识。,二、命题特点分析,2、从设问方式看,多采用内容类、意义类,注重考查学生理解、概括材料的能力,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3、从关键词看,以古代中国史为主,着重经济领域的改革,也涉及了政治和法律领域的改革。但不能因此认定考查中国古代史的内容

12、。,1、从材料出处看,以原始性文字材料为主,选材多是经典性史学著作。,对材料进行解读,运用材料题答题方法。,三、满分策略指导,对于意义/影响/作用类题目,我们可以适当总结一些术语。,1、经济:促进了生产力发展;改善了人民生活;促进了商品、货币流通;缓和社会矛盾;促进了体制改革进程;稳定了社会经济秩序;为后世经济改革提供了借鉴;,2、政治:改革了原有不合理制度,缓和了社会矛盾;巩固了统治;加强了中央集权;为经济发展提供了保障;提高了政治文明程度;为后世政治改革提供了借鉴;推动了少数民族的封建化进程;,三、满分策略指导,3、文化:推动了文化兴盛;提升了人民文化素养;为国家提供了大量人才;促进了民族融合,文化传播;,4、综合:加强了政府的管理,加强了政府对地方的控制;为的出现奠定基础,为后世创造条件;开创制度,对后世影响深远;移风易俗,接受了先进的汉族/西方文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