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化学强心苷课件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8358295 上传时间:2019-04-25 格式:PPT 页数:97 大小:1.3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药化学强心苷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97页
中药化学强心苷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97页
中药化学强心苷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97页
中药化学强心苷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97页
中药化学强心苷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9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药化学强心苷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药化学强心苷课件(9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8章 强心苷 (Cardica glycosides),学习目的: 1 掌握 强心苷的结构类型和结构特征 2 掌握 强心苷的理化性质 3 掌握 强心苷的检识 4 掌握 强心苷一般提取、分离方法 5 熟悉 强心苷的结构测定 6 了解 强心苷的含义、分类和生理活性,第一节 概述,强心苷(cardiac glycosides)是指生物界中一类对心脏有显著生理活性的甾体苷类,用于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和节律障碍等心脏疾病。 甾体+糖,(1)加强心肌收缩力,减慢窦性心率。 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心力衰竭 (Cardiac Failure) 强心作用 (2)兴奋延髓催吐化学感受区 可引起恶心、呕吐等胃肠反应.

2、(3)抗肿瘤活性 细胞毒活性,紫花洋地黄,a,毛花洋地黄,黄花夹竹桃,临床上常用的强心苷,Cedilanid 西地兰,去乙酰毛花苷注射液,甾体苷元,D-洋地黄毒糖,Digoxine(地高辛 口服),D-洋地黄毒糖,甾体苷元,非苷类强心药,受体激动药:多巴酚丁胺及多巴胺属此类,非苷类强心药,磷酸二酯酶抑制药:如氨利酮及米利酮等 。,非苷类强心药,高血糖素:用于治疗洋地黄无效的急性心力衰竭,顽固性心源性休克。 胰岛素 胰高血糖素,西地兰、地高辛作用机制: 被普遍认为是通过其抑制心肌细胞膜上Na+-K+-ATP酶,使心肌细胞内过多的Na+不能泵出到细胞外,然后通过NaCa2交换机制使心肌细胞中Ca2

3、浓度增加,于是心肌细胞的兴奋一收缩耦联作用增强,心肌收缩力增强。,The discoverer of the heart drug Digitalis,An Account of the Foxglove and its Medical uses William Withering ,1785,小剂量的毒物是最好的药物,而再好的药过量就是毒物 。,第二节 结构与分类,结构特征 强心苷是由强心苷元与糖缩合而成的一类苷。,强心苷元,C3-O-六碳糖,强心苷,甾体母核,C17-不饱和内酯,一.苷元部分 (1) 甾体母核 特点:甾核的四个环稠合方式,(2)根据C17-内脂环结构不同分为两类,(3) C

4、10、C13、 C17的取代基均为-型 C13:甲基取代; C10:甲基、甲醇基、醛基、羧基取代; C17:不饱和内酯环取代。,(4)C14-羟基是强心活性的必备结构。 (5)C3-OH多为构型,与连接糖成苷,少数为构型。如为构型,则命名前加“表” 。 (6)其它位置均可见羟基、羰基等取代,少数有双键。,二. 糖部分(20余种): 根据C2位上有无羟基取代分类: (一)-羟基糖或2-羟基糖,6-去氧糖 6-去氧糖甲醚,二. 糖部分: 根据C2位上有无羟基取代分类: (二)-去氧糖或2-去氧糖,2,6-二去氧糖 2,6-二去氧糖甲醚,二. 糖部分: 根据糖的个数分类: 单糖、低聚糖、多聚糖 根据

5、糖苷键是否水解分类: 原生苷、次生苷,三.糖和苷元的连接方式 糖与苷元的C3-OH缩合成苷。 型:苷元-(2,6-二去氧糖)x-(D-葡萄糖)y 型:苷元-(6-去氧糖)x-(D-葡萄糖)y 型:苷元-(D-葡萄糖)y x=13, y=12 植物界中以、型较多,I型强心苷:,苷元-(2,6-二去氧糖)x-(D-葡萄糖)y,型:苷元-(6-去氧糖)x-(D-葡萄糖)y,型:苷元-(D-葡萄糖)y,第三节 结构与强心作用的关系,1.甾体母核 A/B顺式稠合的甲型强心苷元中,C3位-OH必须是-构型, -构型活性降低或消失。 C/D环须是顺式稠合,C14-OH须是-构型,否则无活性。,主要取决于苷元

6、部分,但糖部分对其生理活性也有影响。,2.不饱和内酯环 C17位连接的型不饱和内酯环是强心作用的主要基团。 如果不饱和内酯环异构化为-型或开环或不饱和内酯环被氢化或双键位移,则无活性或活性显著降低。 甲型强心苷元乙型强心苷元。,a,3.取代基 C14-羟基是强心活性的必备结构。 如C10-CH3,氧化成-CH2OH、-CHO、-COOH,影响活性。 母核上引入羟基、双键,对活性都有影响。 苷元或糖基上增加乙酰基均可增强活性。,a,4.糖部分 构成强心苷的糖的数目和种类的不同,对强心苷活性影响不同。一般情况下,糖的连接越多,毒性越小,疗效越高。毒性比较: 甲型:苷元单糖苷二糖苷三糖苷 甲型强心苷

7、的单糖苷: 葡萄糖苷甲氧基糖苷6-去氧糖苷2,6-二去氧糖苷 乙型:苷元单糖苷二糖苷,第四节 理化性质和颜色反应,1.物理性质:性状 溶解度 2.化学性质:脱水反应 酸水解 水解反应 酶水解 碱水解 乙酰解 3.颜色反应:作用于甾体母核的反应 作用于,不饱和内酯环的反应 作用于-去氧糖的反应,1 物理性质,(1)性状 无色晶体或无定形粉末 有旋光性 对粘膜有刺激性 C-17b苦味 C-17a无苦味,(2)溶解度 可溶于水、甲醇、乙醇、丙酮等极性溶剂 难溶于乙醚、苯、石油醚等非极性溶剂。,(2)溶解度 强心苷的溶解性随分子中糖基的数目、糖的种类、所含羟基多少和位置的不同而异。 糖基数目:原生苷次

8、生苷苷元 种类:羟基糖去氧糖 -OH的数目:多-OH少-OH 位置:不能形成分子内氢键能形成氢键(羟基数目相同时),3,5,14,16,强心苷,强心苷元,脱水强心苷元,2 化学性质,叔醇羟基最易发生脱水 (O)C=C-C-C-OH,双键易使该-OH活化而脱水。,(1)脱水反应,(混合强酸,加热),(2)水解反应,化学方法,生物方法,酸水解,碱水解,乙酰解,酶水解,酸水解,温和的酸水解法,强烈的酸水解法,氯化氢丙酮法,温和的酸水解 条件:用浓度为0.020.05mol/L的盐酸或硫酸,在含水醇中,短时间加热回流。,水解机制: 反应速度:C2-OH会阻碍质子化 水解能力:型、型 (-去氧糖苷-羟基

9、糖苷),特点: 仅断裂 -去氧糖与苷元之间的糖苷键; -去氧糖与-去氧糖之间的糖苷键; 不断裂 -去氧糖和-羟基糖之间的糖苷键; 型强心苷可水解成苷元、-去氧糖、低聚糖。 型、型不水解。 C16-甲酰基的强心苷,甲酰基也易水解。,a,完整苷元,单糖或低聚糖,温和酸水解,强烈的酸水解 条件:3%5%无机酸,长时间加热或加压,特点: 可水解-羟基糖苷(型、型用此法)。 苷元与糖、糖与糖之间的苷键都切断,得到单糖和脱水苷元 使糖完全水解,可得到定量的葡萄糖 苷元易脱水,不能得到原型苷元,三毛地黄毒糖羟基毛地黄毒苷,a,脱水苷元,单糖,强烈的酸水解,氯化氢丙酮法: 条件:苷溶于1% HCl的丙酮中,室

10、温2周 机制:缩酮形成反应,例如:,H+,缩酮,特点: 因缩酮结构,保护苷元免受脱水,可得到原型苷元。 适用于多数型苷。 多用于单糖苷;多糖苷难溶于丙酮,用其它溶剂代替丙酮。,铃兰毒苷,丙酮化物,丙酮化物,毒毛旋花子苷元,氯代-L-鼠李糖丙酮化合物,水解,碱水解,内酯环水解,酰基水解,20(22)转位,酰基水解 机制:碱处理使酯键水解脱去酰基 e.g.水解酰基化糖、酰基化苷 规律: 碳酸氢钠(钾):-去氧糖酰基水解。 氢氧化钙(钡):水解糖和苷元上的酰基。 水解速度: -去氧糖上的酰基最易脱去; 甲酰基乙酰基 上述四种碱只水解酰基,不影响内酯环。 但NaOH、KOH由于碱性太强,不仅使所有酰基

11、水解,而且还会使内酯环开裂。,内酯环的水解:, KOH或NaOH水溶液可使强心苷内酯环开裂,酸化后又闭环。, KOH或NaOH醇溶液可使强心苷内酯环开裂,酸化后不闭环(属于不可逆过程!),注意: 醇性KOH或NaOH溶液中,甲型强心苷由于20(22)双键转移,而形成活性亚甲基(C22);乙型不转移,但发生异构化。利用活性亚甲基的显色反应,可以区别甲型和乙型强心苷。,20(22)移位 条件: KOH/NaOH的醇溶液中,甲型强心苷(或苷元)中的20(22) 20(21) ,产生C22活性亚甲基,水解反应-乙酰解 条件:苷溶于醋酐与冰醋酸的混合液,加入35量的浓硫酸,室温放置1-10天 特点: 为

12、确定糖与糖之间的连接位置,乙酰解可开裂一部分苷键,保留另一部分苷键,然后用色谱法鉴定水解得到的乙酰化单糖和乙酰化低聚糖。 水解部位:苷键 水解易难:1,6键1,4和1,3键1,2键,酶水解速度: 糖基上有乙酰基的强心苷糖基上无乙酰基的强心苷 甲型强心苷乙型强心苷,外来酶,共存酶,强心苷植物中有水解glc的酶,无水解-去氧糖的酶,所以水解除去分子中的葡萄糖而保留-去氧糖,如:蜗牛酶几乎能水解所有的苷键,生物方法-酶水解,温和的酸水解 强烈的酸水解 碳酸氢钠溶液 氢氧化钠的水溶液 氢氧化钠的醇溶液,温和的酸水解,强烈的酸水解,碳酸氢钠溶液,氢氧化钠的水溶液,氢氧化钠的醇溶液,(1)作用于甾体母核的

13、反应,机制: 在一定条件下,甾体化合物经脱水形成双键、双键移位、分子间缩合形成共轭双键系统,并在浓酸溶液中形成多烯阳碳离子的盐而呈现一系列的颜色变化。,3 颜色反应,乙酐浓硫酸反应(Liebermann-Burchard反应): 操作: 样品溶于冰醋酸,加浓硫酸-乙酐(1:20),反应液呈黄 红 蓝 紫 绿等变化,最后褪色。 特点: 呈色变化过程随分子中双键的数目与位置不同而有所差异。,三氯乙酸-氯胺T反应(chloramine T反应) 操作: 样品醇溶液点在滤纸(或薄层板上),喷以三氯乙酸-氯胺T试剂,纸片干后,100加热数分钟,紫外光下观察。 特点: 可利用这一试剂区别洋地黄强心苷的各类

14、苷元。,Tschugaev 反应:S/HOAc+ZnCl2+ClAc 磷酸反应 Salkowski反应: S/CHCl3+H2SO4 三氯化锑反应,(2)作用于,不饱和内酯环的反应 (甲型强心苷),机制:甲型强心苷在碱性醇溶液中,双键由20(22)转移到20(21),生成C22活性亚甲基,能与活性亚甲基试剂缩合(氧化)而显色。,max,亚硝酰铁氰化钠试剂(Legal反应) 操作:样品12mg,溶在23滴吡啶中,加1滴3亚硝酰铁氰化钠溶液和1滴2mol/L的NaOH溶液,反应液呈深红色并渐渐褪去。 机制:,特点: 凡分子中有活性亚甲基者均有此呈色反应,(3)作用于-去氧糖的反应 Keller-K

15、iliani(K-K)反应 过程:强心苷 冰醋酸+Fe3+ 浓硫酸 现象: 醋酸层 蓝或蓝绿色(-去氧糖) 两液间 洋地黄毒苷元,草绿色 羟基洋地黄毒苷元,洋红色 久置后变暗 异羟基洋地黄毒苷元,黄棕色,Keller-Kiliani(K-K)反应 特点: -去氧糖的特征反应。此反应要求存在-去氧糖或能水解出-去氧糖(对游离的-去氧糖或-去氧糖与苷元连接的苷都能呈色) -去氧糖与葡萄糖或其他羟基糖相连接的双糖、叁糖,因在此条件下较难水解出-去氧糖,故不呈色。所以反应阴性时,未必不含此糖。,对二甲氨基苯甲醛反应 灰红色 占屯氢醇反应 显红色 过碘酸-对硝基苯胺反应 对硝基苯肼反应,2-去氧糖,过碘酸,(黄色),第五节 提取分离,1.含量低 2.存在形式:结构相似,性质相似的;原生苷,次生苷 3.多种杂质共存,e.g.糖类、皂苷、糅质 4.植物酶共存 5.不稳定,易受酸、碱或共存酶的作用,抑制共存酶水解: 新鲜原料采收后,尽快干燥,最好在5060通风快速烘干或晒干,避潮保存。 7080的乙醇处理原料,抑制酶的活性 加入酶的沉淀剂:一定饱和度的硫酸铵,(一)一般提取方法: 提取溶剂: 7080乙醇溶液 注意: 原料含脂类杂质,先用石油醚脱脂 原料含叶绿素,析胶或用活性炭吸附法除去 鞣质等杂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