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括:广翅目、蛇蛉目、脉翅目、捻翅目、毛翅目、长翅目、蚤目、鞘翅目、鳞翅目、双翅目、膜翅目即完全变态(内翅部),第一节 脉翅目Neuroptera 第二节 鳞翅目Lepidoptera 第三节 鞘翅目Coleoptera 第四节 膜翅目Hymenoptera 第五节 双翅目Diptera,第三十章 昆虫分类(5)-脉翅类群的分类,第一节 脉翅目Neuroptera,Neu-rop’ter-a neuron 脉或神经 pteron翅 lacewings(英)Les neuroptere’s(法) 分类专家:杨集昆(北农大植保系) 简称:“脉蛉”或“蛉” 一、形态特征 二、生物学特性 三、分类 重要科介绍:,一、形态特征,1. 中、小型,少数大型;体壁柔软 2. 下口式,咀嚼口; 3. 复眼发达,左右远离;单眼无(除翼蛉科,栉角蛉科有3单眼外) 4. 触角细长,形状有线状,念珠状,梳状或棒状等 5. 胸部强大,分节明显足短且细,跗5节,爪1对;2对膜翅质,大小,形状相似,翅脉多纵横脉,翅脉多在边缘分叉 6. 腹部圆柱形,10节 与近缘目区别: 与广翅目Megaloptera:成虫一般较柔软弱、体小(广翅目大到150 mm),前胸短,不呈四方形;且口器为下口式(广翅目为前口式) 与蜻蜒目Odonata:触角细长,蜻蜒目短,刚毛状;除2科外无单眼,蜻蜒目3单眼;胸部分节明显,跗5节(蜻蜒目中、后胸愈合,且胸斜、中胸大,跗2节)。
二、生物学特性,1.变态:完全变态 卵—————————→幼虫—————————→蛹———————→成虫 长卵形,有卵柄, 3对胸足发达,活泼; 裸蛹,有丝质茧 如降落伞 衣鱼型,跗1节 2.生境 陆栖(幼虫除水蛉科外)、地栖 3.食性 肉食性,成、幼虫捕食蚜、蚁及小型鳞翅目幼虫等 4.其它 翅虽发达,飞翔力弱;很多科成虫有趋光性翅静伏呈屋脊状),三、分类,3亚目6总科40科350属5000多种,分布很广 亚目及总科检索表 1.翅的纵、横脉很少,Rs最多1分叉;体微小,被白粉粉蛉亚目Coniopterygoidea) ……………… ……粉蛉总科Coniopterygoidea 翅的纵脉很多,通常有很多横脉,Rs有多数分支…………………2 2.触角末端决不膨大,呈各种形状;肘脉终止于翅的中部之前;体匀称,翅较短(褐蛉亚目Hemerobiodea)……………………………3 触角末端膨大;肘脉终止于翅的端部;大形种类,体翅狭长(蚁蛉亚目Myrmeleontodea) ……………… …蚁蛉总科Myrmeleontoidea 3.翅阔圆形,前翅Sc、R1与Rs紧相平行,形成中肋,并在翅的3/4处愈合…………………………………… ……蝶蛉总科Psychopsoidea 翅不如上述………………………………………………………………4 4.后翅延长成带状;头通常突出……………旌蛉总科Nemopteroideqa 后翅正常,前后翅形状与脉序相似…………………………………… 5 5.前足攫捕式……………………………………螳蛉总科Mantispoidea 前足正常………………………………………蝎蛉总科Hemerobioidea,重要科介绍:,1. 粉蛉科Coniopterygidae(dusty wings) 2. 草蛉科Chrysopidae(aphid lions) 3. 蝎蛉科Hemerobiidae(brown lacewings) 4. 蚁蛉科Myrmeleontidae(antlions) 5. 蝶角蛉科Ascalaphidae,1. 粉蛉科Coniopterygidae(dusty wings),① 成虫极小,翅展3-10 mm,为脉翅目中最小者。
② 体翅被白色蜡粉 ③ 触角念珠状,16-43节;复眼大,无单眼 ④ 前后翅相似,翅脉很少,至边缘不分叉Rs仅有2分支) 幼虫捕食蚜虫、介壳虫及叶螨等害虫幼虫体扁圆、两端尖,在植物上爬行觅食,老熟后在树干或叶片上做茧化蛹 已知250多种2. 草蛉科Chrysopidae(aphid lions),课外参考书:赵敬钊,1989,《草蛉的保护和利用》,武大出版社 是脉翅目中的大科,已知有86属,1350种,分布于世界各地,我国常见的是草蛉属Chrysopa草蛉的成虫又称“草青蛉”,其幼虫又名“蚜狮”,蚜狮不但可捕食各种蚜虫,亦能捕食叶螨、介壳虫、蓟马、叶蝉、粉虱以及鳞翅目昆虫的卵和低龄幼虫,在农业生态系统中,它有控制大田作物、果树、森林和蔬菜害虫的能力,其捕食对象多、分布广、存量大,繁殖力强,故,在世界范围内普遍受到重视 国外:本世纪20年代开始研究,60年代已用于生产实践,e.g.美国得克萨斯州释放草蛉防治棉夜蛾,连续5年获得成功,棉花增产一倍 国内:70年代后,开展研究,进展快,范围渐扩在,防虫效果显著e.g.东北用草蛉防治大豆蚜虫效达95.8%;北京防治温室粉虱效在80% 以上;新疆防油菜蚜74.4%;河南防烟蚜91.2%;山东防山楂红蜘蛛效88.7%;湖北防玉米螟68.3%;山西、河北、河南、山东、江苏、湖北、湖南等省防棉铃虫,效在75%以上。
[形态特征]: [生物学特性]:成幼虫均捕食小昆虫及螨类,卵白色或暗绿色,产于长丝顶端,称为“优昙华”[形态特征]:,① 体细长,柔弱,中等大小,一般多绿色 ② 触角丝状,鞭状 ③ 口器咀嚼式,下口式 ④ 复眼发达,有金属光泽,无单眼 ⑤ 2对翅膜质透明,前后翅的形状及脉纹相似,脉细且多呈网状,边缘分叉多前缘区横脉<30条)3. 蝎蛉科Hemerobiidae(brown lacewings),① 一般褐色,有金属闪光,无单眼 ② 触角长形,念珠状 ③ 前后翅相似,无翅痣 显著特征:Rs有3条以上分支,其中2支以上直接从R脉分出,前缘区横脉多分叉(前翅) 成虫晚间有趋光性 幼虫似草蛉,捕食蚜虫、蚧、粉虱及本虱等,其它小型昆虫及螨类等,常将食物贮藏于地面或植物上4. 蚁蛉科Myrmeleontidae(antlions),① 体大细长,似蜻蛉 ② 触角短棒状 ③ 翅狭长,前后翅形状大小及脉序相似,Sc与R1平行并在近端部1/4处愈合,无明显翅痣,但有长形的翅痣下室 幼虫头小,上颚很大,内侧有齿,腹部很大 幼虫居砂地,作旋孔,在地面漏斗形穴内,静待蚁类等小动物滑落穴地,加以捕食,故俗称“老等”,日本称“蚁地狱”。
5. 蝶角蛉科Ascalaphidae,① 大型,40-50 mm,体似蜻蜒 ,头部多细长毛 ② 触角长,末端膨大而扁 ③ 复眼大,常被凹沟分为上、下两部分 ④ 前后翅形状脉序相似;Sc与R1紧相平行,近端部愈合,翅痣明显,翅痣下室短,常在空中飞翔捕食小虫 幼虫头很大,腹部之背、侧面有疣,上生棘毛,生活地面或植物上,捕食小虫第二节 鳞翅目Lepidoptera,Lep’i-dop’ter-a Lepidos鳞片 pteron翅 Butterflies and Moths(英) Papillons(法) 专家介绍:蝶类:李传隆;周尧等 蛾类:朱弘复(夜蛾);刘友樵(枯叶蛾,卷蛾);杨集昆(举肢,寄蛾科);王平远(螟蛾科);黄桔(巢蛾,西北);蔡菜权(舟蛾);赵仲芩(毒蛾);方喜菜(灯蛾);孟绪武(天蛾:安徽);李后魂、王淑霞(小蛾类) 一、形态特征 二、生物学特性 三、分类(成虫) 鳞翅目幼虫分类,一、形态特征,1. 体型、大小各异:成虫翅展5-150 mm;体肢翅满盖鳞片,组成各色斑纹 2. 头部: ① 触角多节多样:线状,羽状,栉齿状,球杆状等 ② 复眼发达,单眼2个或无 ③ 下口式,虹吸口(除小翅蛾科等原始蛾类,咀嚼式——以花粉为食外)以花蜜为食。
3.胸部发达: ① 胸节:前胸小(低等蛾类正常),具2背侧骨板——领片(翼化);中胸最大,生有1对肩板;后胸≤中胸 ② 翅:a.2对,一般前>后;膜质覆鳞片,翅面有各种线、斑纹; b.脉序:前后翅大多数不同,若干种类相同,前翅翅脉13— 14条≤15条;后翅≤10条; c.大的翅室——中室discal cell; d.翅的连锁器:3种(见形态学部分); e.胸足:简单,跗5节,胫节距分中距与端距2种 4.腹部: ① 第1节与第2节侧面多有大型听器(鼓膜); ② ♂第10节,♀第9+10节愈合成外生殖器; ③ 各节背板有鳞毛丝(形状与数目为分类特征)鳞翅目形态特征图(1-3),1 鳞翅目成虫体躯的结构,口诀(蝶4科、蛾12科) 蝴蝶头上一对棒,← 概述 蛾类触角多花样← 弄蝶翅脉不共柄← 弄蝶各翅脉均直接从中室发出,无共柄现象 粉蝶颜色白与黄,← 若问翅膀是啥样? 粉蝶的前翅M1与R3、R4、R5共柄即接近 中脉上了径脉干← 凤蝶前二后翅一← 凤蝶前翅臀脉2条,后翅臀脉1条 蛱蝶前足抱胸膛← 前足短小无爪,紧贴在胸部下方 麦蛾后翅似菜刀 刺蛾中室有名堂,← 中室内有中脉的基部, 后翅肘二刺卷螟, 刺蛾、卷叶蛾、螟蛾的后翅均具Cu2脉, 螟蛾后径愈合强。
← 螟蛾后翅Sc+R1与Rs脉在中室外方有一段愈合 天蛾翅狭状如马← 前翅狭长,后翅短小形似马 翅具明斑是天蚕, 翅具通明斑, 枯叶天蚕无翅僵, 此二科后翅无翅僵 只看前肘四或三←枯叶蛾前翅肘脉似为4支,天蚕蛾前翅肘脉似为3支 舟蛾天蛾三肘脉,← 前翅Cu脉似3分支 天蛾基部脉弯强← 后翅Sc+R1在基部显著弯曲 灯毒夜蛾肘脉四,← 前翅Cu脉似4分支 毒蛾无吻单眼盲,← 毒蛾无吻(下唇的延伸物),也无单眼 灯蛾愈合范围长← 灯蛾后翅Sc+R1脉与中室的愈合范围较夜蛾为长, 一般超过中室长度的1/2二、生物学特性,1.变态…………完全变态 卵(孵化)————→幼虫—————→(化蛹)蛹—————→成虫(羽化) 简单介绍一下各虫期的有关特点 2. 迁徙飞行习性 蝶类大部分昼行性,蛾类于黄昏、黎明及夜间飞行,多数蛾类飞行限制在一定区域内,而蝶类常迁飞数百里至数千公里,目前已知214种蝶类能作迁徙性飞行,集群多者,数量可达数十亿只,距离可达数千公里 3.定期“集会” ① 我国云南大理城西的三月街的蝴蝶泉是世界闻名的游览胜地 ② 我国台湾高雄地区美浓的黄蝶翠谷及六龟的彩蝶翠谷,每到春天,都定时出现大量五彩缤纷的蝶类。
③ 墨西哥新火山地区的山林中每年10月,约1.5亿只君主蝶集群从加拿大南端起飞,→时间:5周;里程:5000 km→墨西哥新火山地区的山林中“集会”(于11月间), 整个山林被染成橙、褐相间的原野,景色十分壮丽4. 食性 成虫——虹吸口:吸取花蜜、果汁、树液等,少数直接吸食 果实和家畜血液(吸果夜蛾类) 幼虫——咀嚼口:植食必性——农业最大害虫类群 ① 重要农林大害虫: a.食害叶片:粘虫、斜纹夜蛾等; b.潜居叶内:银纹夜蛾等; c.钻蛀茎杆:稻螟、玉米螟等; d.钻蛀果实和种子:棉铃虫、红铃虫、梨小食心虫等; e.为害储粮:表蛾、米黑虫、粉斑螟等; f.加害木材、纤维品等 ② 经济价值高的——家蚕、柞蚕、天蚕、蓖麻蚕等 另:有的幼虫肉食性,e.g.灰蝶幼虫多以蚜虫、介壳虫、叶蝉、木虱及蚁类幼虫为食料 5. 生活史 春夏秋三季大多数在寄主上产卵,但也有其他场所,数个~数千/♀;孵化需2~60天;幼虫一般经4~5次蜕皮(偶有9次),在20~90天中完成,整个生活周期,从卵→成虫需2个月~4年不等6. 性二型 极普遍,一般♂<♀,且色艳;♂触角多羽状,♀线状或栉齿状等; 更有季节二型,尤蝶类,一般: ①春季第一代体色与其后世代不同。
②温度不同,发生差异 ③温度不同,发生差异 ④食性不同,产生异型个体 7. 拟态 多数种类有,且某些惟妙惟肖 e.g.① 四川峨眉有种枯叶蝶,其双翅竖合,凝立不动时,就如一片行将凋敝的“枯叶”:具“叶尖”、“叶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