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颈部血管课件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8352095 上传时间:2019-04-25 格式:PPT 页数:139 大小:20.8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头颈部血管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39页
头颈部血管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39页
头颈部血管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39页
头颈部血管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139页
头颈部血管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1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头颈部血管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头颈部血管课件(13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记忆重点,硬脑膜两个重要的折叠是?硬脑膜的主要作用是? 间脑及脑干的组成? 胼胝体分为哪四部分? 侧脑室分为哪四部分? 基底核包括? 鞍上池的形态及其比邻关系? T1WI高信号见于? 空泡蝶鞍?,1,回顾1,硬脑膜两个重要的折叠是?硬脑膜的主要作用是?,2,最主要的两个折:大脑镰,小脑幕 主要作用:保护脑组织,3,回顾2,胼胝体分为哪四部分?,4,嘴、膝部、体部、压部,回顾3,基底核包括?,6,尾状核、豆状核、屏状核、杏仁体,回顾4,T1WI高信号见于?,8,9,脂类分子 顺磁性物质(增强造影剂) 结合水效应,头颈部影像检查技术,头颈血管,10,提要,头颈大血管影像解剖 颅脑血管DSA检查技术

2、,11,第一节 头颈大血管影像解剖,12,13,一、血管概述,动脉系统,静脉系统,微循环,大小循环示意图,15,毛细血管,毛细血管非常细小,只有在显微镜下可见 毛细血管连接动脉和静脉并且使人体可以在血液中吸收氧气等营养物质,小静脉,动脉血,小动脉,静脉血,毛细血管网,16,动脉,静脉,动脉血管壁有3层,内膜,中膜,外膜,瓣膜,17,血管壁,动脉中膜是由平滑肌组成,所以动脉壁比静脉厚 平滑肌提供动脉所需的抵挡从心脏泵出的血液施加的压力并且对抗重力作用 主动脉壁内膜和中膜间出现裂隙主动脉夹层 分三型:De Bakey型(分布广泛,破口位于升主动脉)型(局限于升主动脉)型(破口位于降主动脉),18,

3、血管壁,静脉的平滑肌层薄,因此比起动脉弹性小 大多数的静脉都有静脉瓣,保证血液流向心脏,19,二、头颈部动脉,Willis环,颈内动脉,颈外动脉,颈总动脉,椎动脉,左锁骨下动脉,主动脉弓,头臂干,右锁骨下动脉,基底动脉,20,基底动脉,颈内动脉,颈外动脉,颈总动脉,二、头颈部动脉,21,主动脉弓,起始于心脏 3条供应头部的主要血管从主动脉弓发出 右头臂干(无名动脉) 右锁骨下动脉 右颈总动脉 左侧 左颈总动脉 左锁骨下动脉,二、头颈部动脉,22,1. 头臂干 2. 右锁骨下动脉 3. 右颈总动脉 4. 右椎动脉 5. 右颈内动脉 6. 右颈外动脉,07. 左颈总动脉 08. 左锁骨下动脉 09

4、. 左椎动脉 10. 右甲状颈干 11. 左甲状颈干,二、头颈部动脉,23,提问,24,三、颈内动脉分段,两支颈内动脉供应大部分血液到额叶,颞叶和顶叶 颈内动脉开始于颈总动脉 颈内动脉被分为以下7段: C1 =颈段 - C5 =床突段 C2 =岩段 - C6 =眼动脉段 C3 =破裂孔段 - C7 =交通动脉段 C4 =海绵窦段,25,颈内动脉侧位/前后位,26,C1 = 颈段 C2 = 岩段 C3 = 破裂孔段 C4 = 海绵窦段 C5 = 床突段 C6 = 眼动脉段 C7 = 交通动脉段,三、颈内动脉分段,27,C1 = 颈段 颈段在C3/4或C4/5水平起止颈总A分叉,止 于颞骨的颈A孔

5、。C1段包括分叉部的颈动脉窦和升段。(该段和颈动脉分叉处易发A粥样硬化),28,C1 = 颈段 C2 = 岩段 C3 = 破裂孔段 C4 = 海绵窦段 C5 = 床突段 C6 = 眼动脉段 C7 = 交通动脉段,C1段,30,C2 = 岩段 位于颞骨岩部的颈A管内,全长25-35mm,从颈A孔中垂直向上称垂直段,然后水平向前内侧为水平段。 C3 = 破裂孔段 起始于颈动脉管末端,31,C1 = 颈段 C2 = 岩段 C3 = 破裂孔段 C4 = 海绵窦段 C5 = 床突段 C6 = 眼动脉段 C7 = 交通动脉段,C2、C3段,33,C4 = 海绵窦段 在水平前行通过海绵窦后,海绵窦段沿着窦穿

6、行。颈内动脉沿着蝶窦急剧的转向前然后向上弯曲。这个双向的弯曲形成字母“S”并且被称为颈内动脉虹吸部。颈内动脉在海绵窦段内贴蝶窦侧壁,外与动眼,滑车,三叉神经第一支及展神经为邻,因此该处若发生动脉瘤或动静脉瘘时可能压迫神经而引起眼外肌麻痹 人体唯一一处A通过V的结构(颅底骨折累及海绵窦动静脉瘘),34,C1 = 颈段 C2 = 岩段 C3 = 破裂孔段 C4 = 海绵窦段 C5 = 床突段 C6 = 眼动脉段 C7 = 交通动脉段,C4段,36,C5 = 床突段 在向前通过海绵窦后,颈内动脉上升穿过近侧硬脑膜环形成床突段。,37,C1 = 颈段 C2 = 岩段 C3 = 破裂孔段 C4 = 海绵

7、窦段 C5 = 床突段 C6 = 眼动脉段 C7 = 交通动脉段,38,C6 = 眼段 眼段起始于远侧硬膜环终止于后交通动脉起始部的近端。眼段常发出两条重要动脉,即眼动脉和垂体上动脉,39,C1 = 颈段 C2 = 岩段 C3 = 破裂孔段 C4 = 海绵窦段 C5 = 床突段 C6 = 眼动脉段 C7 = 交通动脉段,40,C7 = 交通段 交通动脉起始于后交通动脉起始部的近端终止于颈内动脉分叉部(大脑中动脉和大脑前动脉)。此段发出两支重要血管,即后交通动脉和脉络膜前动脉,41,C1 = 颈段 C2 = 岩段 C3 = 破裂孔段 C4 = 海绵窦段 C5 = 床突段 C6 = 眼动脉段 C7

8、 = 交通动脉段,42,颈内动脉 侧位,虹吸部,43,四、大脑中动脉,1. 右侧MCA的M1段 2. 外侧豆纹动脉 3. & 4. 左侧MCA,44,五、椎-基底动脉系统(VBS),椎-基底动脉系统供血到后循环 椎动脉从左、右侧的锁骨下动脉发出 右侧的锁骨下动脉从头臂干(无名动脉)分支出来 左侧的锁骨下动脉直接从主动脉弓发出,45,椎基底动脉,46,椎动脉 左/右椎动脉 汇合形成基底动脉 分支为大脑后动脉(PCA),47,48,椎动脉造影前后位,49,椎动脉造影侧位,50,六、Willis环,51,六、Willis环,52,Willis环,大脑前动脉,前交通动脉,颈内动脉,大脑中动脉,大脑后动

9、脉,小脑上动脉,小脑前下动脉,小脑后下动脉,基底动脉,后交通动脉,53,Willis环,前交通动脉 A1段 右侧颈内动脉 后交通动脉 大脑后动脉P1段 基底动脉,54,Willis环的变异 只有25%的病人有完整的Willis环,55,大脑静脉系统通过静脉引流路线将静脉血液引流至 硬脑膜静脉窦 颈内静脉 静脉和动脉一样在造影下可见 大脑静脉分成浅静脉和深静脉,七、大脑静脉系,56,通常浅静脉位于大脑半球的表面,大多数汇入上矢状窦 通常深静脉引流内部结构的血液并且汇入直窦 大脑静脉没有瓣膜并且与大脑动脉不同,之间没有大量的吻合,57,主要的硬脑膜窦如图显示为阴影区域 大脑中浅静脉 上吻合动脉 下

10、吻合动脉 上矢状窦 下矢状窦 直窦 窦汇区 横窦 乙状窦,58,1.上矢状窦 2.下矢状窦 3.直窦 4.横窦,59,上矢状窦,下矢状窦,大脑后动脉,大脑前动脉,基底静脉,窦汇,直窦,大脑大静脉,大脑内静脉,60,61,62,第二节 颅脑血管DSA检查技术,63,64,一、DSA概述,数字 减影 血管造影: 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 DSA是20世纪80年代继CT之后出现的一项医学影像学新技术,是电子计算机与常规X线心血管造影相结合的一种新的检查方法.,65,1895年11月8日伦琴发现了X线 1923年首次在人体上做了血管造影检查 1931年Forsma

11、nn报告了心脏的X线造影 20世纪50年代初期,Seldinger对动脉插管的方法改进。时至今日,动脉插管仍沿用此法。(“经皮穿刺动脉插管术”的发明者),66,1978年Wisconsin大学Kruger领导的一个研究小组最先设计出了数字视频影像处理器,奠定了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的基础 1980年3月在Wisconsin大学和Cleveland临床医院里安装了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商用机 1980年11月北美放射学会上公布DSA,并展示商用DSA,67,(一)X线的发生装置 (二)图像检测装置:包括光栅、影像增强管、光学系统、电视摄像机。 (三)图像显示及处理,二、DSA的基本构造,68,DSA系统组成

12、示意图,69,常规DSA是用经皮经导管向血管内团注水溶性碘对比剂,连续摄取对比剂到达血管之前、到达血管之后直至被廓清这段时间的动态影像,选取一帖对比剂处于高峰期的图像,与同部位不含对比剂的图像用计算机行数字减影处理,再经过数模转换器转换成图像。,三、DSA的基本原理,70,DSA是通过计算机把血管影像上的骨与软组织影像消除而突出血管的一种技术. DSA图像采集需设置各类检查参数,包括:DSA方式选择,注射参数设定等. DSA影像的后处理方式很多,窗口技术是重要手段之一,它通过调节窗宽、窗位完成.,三、DSA的基本原理,71,72,(一) DSA检查前技术参数的选择: 检查前将受检者相关资料输入

13、计算机,以备检查后查询.按照检查要求设置不同的检查参数. 1、确定DSA方式 2、采集时机及帧率 3、mask像的选择与充盈像的相减组合,四、DSA的步骤,73,DSA的减影方式最常用的是时间减影法,它包含有脉冲、超脉冲和连续方式. 脉冲方式用于活动较少的部位,超脉冲及连续方式用于快速运动的组织. DSA减影的成像方式: 1、静脉DSA 2、动脉DSA(目前最常用),其对比剂使用量及浓度可较静脉DSA低,74,(二)注射参数的设定: DSA减影图像质量的好坏与注射参数的选择直接相关,碘信号的强弱直接影响靶血管的显示程度,影响诊断需求.注射参数的确立直接决定DSA的碘信号. 注射参数包括: A对

14、比剂的用量和浓度 B注射流率和斜率 C注射压力和注射延迟等.,75,(三)DSA影像处理的方式包括: 1、窗口技术 2、再蒙片 3、像素移位 4、图像的合成或积分 5、匹配滤过与递推滤过 6、对数放大与线性放大 7、补偿滤过 8、界标与兴趣区的处理,76,(一)时间减影:最常用方式,在注入的对比剂团块进入兴趣区之前,将一帧或多帧图像作为mask像储存起来,并与时间顺序出现的含有对比剂的充盈像一一进行相减,这样两帧间相同的影像部分被消除,而对比剂通过的部分被显示出来.因造影像和mask像两者获得的时间先后不同,故称时间减影.,四、DSA的减影方式,77,(二)能量减影也称双能减影、K缘减影,即进

15、行兴趣区血管造影时,几乎同时用两个不同的管电压进行摄影,获得的两幅图像进行减影,由于两幅图像是利用两种不同的能量摄制的,所以称为能量减影. 能量减影是利用碘与周围软组织对X线衰减系数在不同能量下有明显差异的物理特性。,78,(三)混合减影是1981年提出的一种技术,它基于时间与能量两种物理变量,是能量减影同时间减影相结合的技术. 混合减影是先使用双能量K缘减影,获得的减影像中仍含有一部分骨组织信号.再将能量减影过的蒙片和造影像做一次时间减影,形成第二次减影,消除残存骨组织信号,得到仅含碘血管图像.这种技术即为混合减影技术.,79,1、静脉性DSA 2、动脉性DSA 3、动态DSA:在DSA成像

16、过程中,球管、人体和检测器在规律运动的情况下,获得清晰的DSA图像的方式,称之为动态DSA. A旋转式心血管造影 B步进式血管造影 C遥控对比剂跟踪技术,四、DSA的成像方式,80,81,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监视屏 操作台,82,C臂绕床 水平轴 +900 -450,83,手术室为 无菌操作 C臂摄像管 及影像监 视器,84,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手术床边有医生操动的按键,86,一、DSA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一)适应症 1、血管性疾病 2、肿瘤性疾病 3、心脏冠状动脉疾病 4、血管外伤的诊断与介入治疗,五、DSA的临床应用,87,(二)禁忌症 1、碘过敏. 2、严重的心、肝、肾功能不全。 3、严重的凝血功能障碍,有明显出血倾向;严重的动脉血管硬化. 4、高热、急性感染及穿刺部位感染. 5、恶性甲亢、骨髓瘤. 6、女性月经期及妊娠3月以内者.,88,手 术 前 准 备,89,二、病人准备 1、碘过敏和麻醉药过敏试验. 2、检测心肝肾功能及出凝血时间、血小板计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