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历史必修二:第3课《古代商业的发展》ppt课件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8351763 上传时间:2019-04-25 格式:PPT 页数:43 大小:2.2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人教版历史必修二:第3课《古代商业的发展》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新人教版历史必修二:第3课《古代商业的发展》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新人教版历史必修二:第3课《古代商业的发展》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新人教版历史必修二:第3课《古代商业的发展》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新人教版历史必修二:第3课《古代商业的发展》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人教版历史必修二:第3课《古代商业的发展》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人教版历史必修二:第3课《古代商业的发展》ppt课件(4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一单元,第三课 古代商业的发展,第一单元,韩非子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想买鞋子的郑国人,他在家先用绳子量好自己脚的尺寸。到了集市后,他才发现忘记带量好尺寸的绳子。等到他拿上绳子再次来到集市时,集市已经散了,卖鞋的也走了,最终他没买到鞋子。看完这则故事大家都会说这个人太傻了,脚就长在身上,何必再跑一趟?其实,这个故事也从侧面反映了我国古代有严格的市场管理制度。市的经营时间是有限制的,交易时间主要在上午,午则渐散,至夕而罢。否则,这个郑国人也不会买不到鞋。,你知道这种局面是从什么时候才被打破的吗?中国古代商业发展有什么特点呢?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进入本课的学习

2、吧!,课标要求 概述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 时空坐标,一、重农抑商下的古代商业 1先秦时期兴起 (1)商朝:商朝人以善于经商著称,商业由_控制。 (2)春秋战国时期:商业繁荣,出现许多商品市场和大商人,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 2秦汉以来艰难发展 (1)原因:统治者重农抑商政策。 (2)概况:秦汉到隋唐,经商受_和地点的限制,商业总体水平不高,但还是得到了发展。,官府,时间,3隋唐发展 (1)原因 农业、手工业的发展。 大运河的开通。 (2)概况 邸店在各大商业城市不断兴办,都市商业不断发展。 农村集市贸易也发展起来。 出现了_和飞钱。,柜坊,4宋元繁荣 (1)

3、原因:商业环境相对宽松。 (2)表现 商品种类迅速增加。 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_”。 _成为政府的重要财源。 元大都成为国际性的商业大都会。,商税收入,交子,5明清继续繁荣 (1)城镇商业呈现繁荣景象。 (2)_进入市场成为商品。 (3)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展较快。 (4)货币的作用越来越大。 (5)出现地域性的商人群体,叫做“商帮”。,农副产品,规律总结:柜坊和飞钱的出现,方便了商人的商业活动,促进了商业的发展。货币发展的基本规律:货币由不统一到统一;由金属货币到纸币出现。货币的发展是商业发展的要求,同时又推动了商业的发展。,二、市的变迁和城市的发展 1市的变迁 (1)宋朝以前 特定的位置

4、设_,市坊(居民住宅区)分开。 设_或市长,对市场交易进行管理。 按时开市、闭市,闭市后不许交易。,市,市令,(2)宋朝及以后 _的界限被打破,市分散在城中。 “草市”更加普遍。 全国出现数十座较大的市镇。 经营时间限制被打破,早市、夜市昼夜相接。 交易活动不再受_的直接监管。,坊市,官府,2古代大城市的发展 (1)重要大城市:古代的_、洛阳、开封、临安、大都等大城市,既是不同时期的政治中心、军事重镇,也是著名的商业中心。 (2)一批新兴城市兴起 原因: _的开通、大运河的开凿、经济重心的逐渐南移等。 表现:南方经济的发展,使扬州、成都等一批南方城市成为当时最繁荣的大都会,出现“扬一益二”的说

5、法。,长安,丝绸之路,巧思妙记:,三、官府控制下的对外贸易逐渐由盛而衰 1概况,广州,海外贸易,闭关锁国,广州,2.特点 (1)官府控制:中国的对外贸易历史悠久,主要在官府控制下进行贸易。政治目的大于经济效益。 (2)朝贡贸易占有重要地位:其目的是宣扬国威,加强与海外各国的联系,满足统治者对异域珍宝特产的需求。,一、探究问题:宋代城市发展的表现 【探究素材】 材料一 “其余坊巷市井,买卖关扑,酒楼歌馆,直至四鼓后方静,而五鼓朝马将动,其有趁卖早市者,复起开张。无论四时皆然。” (宋)耐得翁都城纪胜,材料二 街南桑家瓦子,近北则中瓦,次里瓦,其中大小勾栏五十余座。内中瓦子、莲花棚、牡丹棚、里瓦子

6、、夜叉棚,象棚最大,可容数千人瓦中多有货药、卖卦、喝故衣、探搏、饮食、剃剪、纸画、令曲之类。终日居此,不觉抵暮。 (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二东角楼街巷,【探究结论】 (1)商业活动打破时间、空间限制,市场扩大。 (2)“瓦子”“勾栏”等市民游艺场所大量出现。,二、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 1农业、手工业的重要补充。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与农业、手工业的发展紧密相连,相辅相成,中国古代商业是作为自然经济的补充而存在的,不占主导地位。 2受到政府的严格管理。在重农抑商政策的压制下,中国古代商业发展艰难而又曲折,中国古代商业和商人的命运与政府的商业政策息息相关,一般商人地位较低。,3商业市场形式多样。如城

7、市中的市、乡村中的草市、夜市和晓市等形成和发展。 4货币种类丰富。在货币流通领域,北宋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明朝时形成了以银为主,以钱为辅的钱银并行的流通制度。 5城市商业经济发达。各朝代都兴起不同数量和规模的商业大都市,到明清时期,兴起了一大批工商业市镇。 6商人群体活跃。到明清时期,实力雄厚的区域性商人群体组成了商帮,如徽商、晋商等。,【解析】 由上面图示可知正确答案为A项。 【答案】 A,三、古代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特点 1先以陆路贸易为主,后以海路贸易为主。汉代开辟了丝绸之路,中国对外陆路贸易开始发展;唐朝时,海陆并重;宋元时期,海路贸易日渐上升,并占据主导地位。 2以友好为主流。不管

8、是陆路还是海路,带去的都是我国最精美的工艺品、丝绸和瓷器,虽然畅销,但有不少是赠送的,返航时不仅带回货物,而且常常有外国使臣搭船来中国访问。,3外贸伴随着文化交流。西亚不少商人带来了西方宗教,中国科技也相继西传。 4外贸促进了民族融合。不少波斯人、阿拉伯人在我国定居,长期与中国人相处,互通婚姻,逐渐融合,在元朝时形成了新的民族回族。 5由对外开放走向闭关锁国。汉朝至明朝的对外通好政策,促进了我国与亚、非、欧各国经济文化发展。清朝前期统治者对外实行“闭关”政策,严格限制对外贸易,使我国日益落后于世界潮流。,【注意】 中国古代的闭关政策是严格限制对外贸易而不是完全禁止。例如,清朝的一切对外贸易由广

9、州“十三行”统一经营管理。,一、选择题 1尚书酒诰说殷民“肇牵车牛,远服贾用,孝养厥父母”,这说明( ) A商业开始出现 B长途贩运的经商风在商朝盛行 C商代已有职业化的商人 D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解析:题干材料“肇牵车牛,远服贾用”反映了商代已有职业化的商人。在商朝之前,中国就出现了物品交换,已经懂得了经商,排除A项。长途贩运的经商风盛行是在明清时期,排除B项。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是在春秋战国时期。 答案:C,2(2014无锡高一检测)话剧立秋艺术地再现了晋商勤奋、敬业、谨慎、诚信的精神。明清时期与晋商齐名的著名商帮是( ) A徽商 B闽商 C粤商 D鲁商 解析:明清时期,伴随着商

10、业的发展,出现了地域性的商人群体商帮,其中实力最强的是徽商和晋商。因此,明清时期与晋商齐名的著名商帮是徽商。 答案:A,3某资料记载:“元月十五日时皇帝特地下诏,当天京城大街特许夜行,官府不加取缔。”这段文字描述的景象最晚可能发生于( ) A唐代 B宋代 C明代 D清代 解析:题干材料“特许夜行,官府不加取缔”反映了当时政府对人们的活动还进行时间的限制。宋代以后,这一限制不复存在。故选A项。 答案:A,4(2014佛山高一检测)陕西民谣:“我有一头小毛驴骑着去赶集。”此处“集”在宋代应属于( ) A城市 B都市 C草市 D夜市 解析:由材料中关键信息“民谣”“毛驴”“骑着去赶集”可判断,此处的

11、“集”应是设于城郊或乡村的草市。 答案:C,5(2014天津学业水平测试)唐朝时为了加强对外贸易的管理,在广州设立了( ) A市令 B市舶使 C市舶司 D三司使 解析:通过所学知识可以判断唐代在广州设立的是市舶使。 答案:B,2(2013新课标全国文综,4分)明朝有人描述在广东大庾岭所见:“盖北货过南者,悉皆金帛轻细之物;南货过北者,悉皆盐铁粗重之类。过南者月无百驮,过北者日有数千。”这表明当时( ) A岭南经济发展程度高于北方 B岭南是商人活动的主要地区 C以物易物是商贸的主要方式 D区域差异造成长途贸易兴盛,解析:本题考查明朝时期商品经济发展的表现,意在考查学生准确理解材料信息并得出历史结

12、论的能力。从材料看,南方和北方的商品贸易在品种和数量上均有不同,这说明南方和北方经济发展存在差异,有着不同的特色,这推动了南北经济交流,促进了长途贸易的兴盛,故D项符合题意。根据材料难以得出其他三项结论。 答案:D,3(2013江苏,3分)清前期望江南百调唱道:“扬州好,侨寓半官场,购买同亭宾亦主,经营盐、典仕而商,富贵不归乡。”材料反映了( ) A仕商身份界限完全打破 B商业发展改变社会风气 C地方商业均由官员经营 D政府摒弃传统抑商政策,解析:本题考查清代前期的社会经济状况,意在考查学生对文字信息的解读能力。“半官场”“仕而商”说明了当时一些知识分子也经商,体现了当时社会风气的变化,故B项正确;A项中“完全打破”的说法太绝对;C、D两项不符合史实。 答案: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