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心理问题和心理健康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8351651 上传时间:2019-04-25 格式:PPT 页数:45 大小:19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老师心理问题和心理健康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老师心理问题和心理健康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老师心理问题和心理健康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老师心理问题和心理健康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老师心理问题和心理健康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老师心理问题和心理健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老师心理问题和心理健康(4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三、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现状、表现及其原因,(一)我国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的现实分析,1、教师职业倦怠 职业倦怠是西方职业压力和心理健康研究中较为流行的一个概念。在一般的字典中指失败、耗尽、精疲力竭。 职业倦怠是指个体无法应付外界超出个人能量和资源的过度要求而产生的身心耗竭状态。 职业倦怠是一种与职业有关的综合症状。它源于个体对付出和回报之间显著不平衡的知觉 ,这种知觉受个体、组织和社会因素的影响。 职业倦怠常发生于从事教育行业和服务行业 (尤其是要求与需要帮助的服务对象面对面接触的职业 )的个体身上。,职业倦怠的主要特点是对服务对象的退缩和不负责任 ,情感和身体的衰竭 ,以及各种各样的心理症

2、状 ,如易激惹、焦虑、悲伤和自尊心降低。 这种状态在根本上由一种不平衡感引起 ,即觉得帮助别人的种种努力已经无效 ,任务永远不会结束 ,而且总是不能从工作得到回报 (回报的形式可以是成功、进步、他人的承认或欣赏 )。 教师的职业倦怠表现为: 情绪衰竭 (疲劳、烦躁、易怒、过敏、紧张等 ) 人格解体 (指对学生作出冷淡和没有感情的反应 ) 降低的个人成就感,教师心理不健康的表现,我国中小学教师由职业压力所导致的倦怠水平已达到了二级程度,如不加以克服就会成为更为严重的身心健康问题,而过高的职业压力会过度消耗教师的情绪和生理资源,最终形成严重的职业倦怠状态。总之,目前我国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倦怠已达到了

3、较为严重的程度,波及的范围已达到60%以上,并直接影响到13的教师产生了明显的辞职意向,已成为当前我国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不断恶化的一个主要原因。如不引起足够的重视,将会直接危害教育事业的发展,阻碍学生的顺利成长。,造成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这些原因既与职业有关,也与个人有关,还与社会大环境相联系。 包括:职业因素,如外在的期望太高、角色冲突、期望与现实的差距、职业的低创造性等;工作环境因素,如教学情境、组织气氛等; 个人因素,如人格特征、社会能力的知觉等; 社会因素,如社会的巨变、群体关系和社会支持系统等。,教师的职业倦怠,2、教师认知障碍及调适,认知就是人们看待事物的方式,它包

4、括一个人的思想观点、阐释事物的思维模式、评价是非的标准、对人对事的基本信念等。,(1)健康认知模式的特征,积极,不消极 客观,不自欺 独立,不依赖 灵活,不僵化 本质,不幼稚,(2)认知失真,埃利斯的观念测试 认知失真:指歪曲现实、丧失客观性的不合理认知。 韦斯勒:不合理认知的特征 伯恩斯:认知失真表,绝对化的要求 过分概括化 糟糕至极,不合理认知的特征,认知失真的特征,认知失真的根源在于人的认知能力的有限性 不合理的认知若成为稳定的思维方式,便具有无意识性 认知失真具有保护功能 越是具有不安全感的人其认知越易失真 感情色彩较浓的关系中认知较易失真,(3)市场经济下教师的认知困境,(1)职业的

5、认知困惑 (2)对教学工作的认知困惑 (3)对生存的认知困惑,(4)教师认知心理的调适,喜欢自己,别人也喜欢你 确认自我:了解自己的身心发展状况,把握生理自我,了解社会自我,确认心理自我 悦纳自我:直面自我,解剖自我,正确估价自我,自强自信 成功自我认识动机 天生我才必有用 动人春色无须多,摆脱烦恼,轻轻松松生活 不苛求自己:善待心灵 冲出迷思,迎接全新挑战 路在脚下,剔除消极标签 树立合理的成就动机 培养自信心 掌握具体的认知改组方法,理性情绪疗法,:诱发性事件; :个体对这一事件的看法、解释有评价,即信念 :代表继这一事件后,个体的情绪和行为的后果; :与不合理的信念辩论; :通过治疗达到

6、的新的情绪及行为的治疗效果。,驳斥非理性信念 质疑法、夸张法 (如:“我必须获得成功”、 “我对别人好,别人也必须对我好”) 质辩:“有什么证据表明你必须获得成功?” “别人有什么理由必须友好地对待你?”,伯恩斯的三栏目技术,1、三栏目技术 写随想 找认知失真 写合理反应,小结,许多心理问题与情绪困扰源于不合理认知 不合理认知具有无意识性和自动性 改变不合理认知可借助专门的心理治疗方法 只要不断反省,坚持练习,认知即可趋于合理现实,3 .人际关系问题,教师心理不健康的身心症状不可能仅限于个人的主观体验 ,而且会渗透到教师的人际关系网络中 ,影响到教师与家人、朋友、学生的关系。 研究表明 ,一个

7、人在沉重的心理压力和失调的情绪状态下往往会发生认知偏差 ,这时 ,个体倾向于对他人的意图作出消极的判断 ,从而相应地作出消极的反应。,教师心理不健康的表现,对于教师这一特殊群体而言 ,不仅其劳动的特点使教师比其他人更易在工作中产生焦虑、愤怒、抑郁等不良情绪 ,而且其角色的多重性 (教师既是学生的教师 ,又是一家之长、子女的家庭教师、家庭的主要劳动力和社会的模范公民 )也使教师几乎没有时间和精力作出种种心理调节。 因此 ,教师容易在人际关系中表现出适应不良。,人际关系问题表现:,与他人交流时沉溺于倾诉自己的不满 ,没有耐心听取他人的劝告或建议 ,拒绝从另一个角度去看问题 ; 表现出攻击性行为 ,

8、无法用一种理智的、没有伤害性的、对后果负责的方式表达自己或对他人作出反应 ,如冲家人发脾气、打骂孩子、出口伤人等 ; 另一类行为则是指向内部的 ,如交往退缩 ,避免与他人接触 ,对家庭事务缺少热情等。,教师心理不健康的表现,调适方法:时常给别人适当的赞美 重视人际间的互助关系 弹性处理问题的态度 与人相处要讲究应有的礼节 控制与疏导自己的情绪,4 .职业行为问题,教师心理健康可使学生受益 ,而若教师出现种种心理行为问题 ,受害最大的自然也是学生。 教师的不健康心理在职业活动中的表现主要有 : (1)逐渐对学生失去爱心和耐心 开始疏远学生 ,备课不认真甚至不备课 ,教学活动缺乏创造性 ,并过多运

9、用权力关系 (主要是奖、惩的方式 )来影响学生 ,而不是以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心理引导方式帮助学生。 时常将教学过程中遇到的正常阻力扩大化、严重化 ,情绪反应过度。如将一个小小的课堂问题看成是严重的冒犯 ,处理方法简单粗暴 ,甚至采用体罚等手段。 或者有些教师在尝试各种方法失败后 ,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置之不理 ,听之任之。,教师心理不健康的表现,(2)在教学过程中遇到挫折时拒绝领导和其他人的帮助和建议 将领导和其他人的关心看作是一种侵犯 ,或者认为他们的建议和要求是不现实的或幼稚的。 (3)对学生和家长的期望降低 认为学生是“孺子不可教也”,家长也不懂得如何教育孩子和配合教师 ,从而放弃努

10、力 ,不再关心学生的进步。,教师心理不健康的表现,(4)对教学完全失去热情 甚至开始厌恶、恐惧教育工作 ,试图离开教育岗位 ,另觅职业。这种怨职情绪常常会在教师之间得到互相的强化 ,从而影响整个学校的士气。,5、情绪,(1)抑郁。通常表现为情绪的衰竭、长期的精神不振或疲乏 ,对外界事物失去兴趣 ,对学生漠然等。 (2)焦虑。主要有三类表现 : 持续的忧虑和高度的警觉 ,如过分担心自己的人身安全问题 ; 弥散性的、非特异性的焦虑 ,如说不出具体原因的不安感、无法入睡等 ; 预期焦虑。如并不怎么关心现在正在发生的事 ,而是担心以后可能会发生的事。,(3)更常见的症状是在抑郁和焦虑之间变动 ,当一种

11、心理状态变得不能忍受时 ,另一种心理状态便占据了主导地位。这些心理行为问题通常伴随着一些身体上的症状 ,如失眠、食欲不振、咽喉肿痛、腰部酸痛、恶心、心动过速、呼吸困难、头疼、晕旋等。,如果教师不及时疏导或宣泄自己的不良情绪 ,或情绪归因不当 ,则很可能会产生更深层次的心理行为问题。 如有的教师开始失去自信和控制感 ,成就动机和自我效能感降低 ,从而产生了内疚感并开始自责。 有些教师则将自己的不良情绪及教学上的失败归于学生、家长或领导 ,变得易激惹、好发脾气 ,对外界持敌视、抱怨的态度。 通常这些心理行为问题都是交叠在一起的 ,而且不断地发生变化 ,如有些教师时而感到愧疚 ,时而感到愤怒。,(三

12、)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产生原因,、社会因素,在中国历史上 ,儒家的尊师传统对尊师重教的社会风气影响极大。但是这里的“师”指的是“成人之师”。 “儿童之师”的情形则有所区别了 ,如中国民间有“家有三斗粮 ,不当孩子王”,“三教九流 ,教为末等”的说法。,虽然随着时代的进步 ,教师的地位有所提高。然而 ,我们也应看到这样一些事实 : (1 )现代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大众传媒的飞速发展 ,使知识、信息的普及化程度大大提高 ,教师早已不是学生唯一的信息源了 ,这使得教师的权威意识日渐失落 ,教师的社会地位和社会作用受到了严峻的挑战。,(2)教师劳动的复杂度、繁重度、紧张度比一般职业劳动者大 ,但教师的待遇一

13、直没有得到应有的提高。 住房、医疗保健福利和其他方面的福利如解决夫妻分居、子女就业等都较差 ,尤其是一些农村、山区学校更是如此。 中国的职称评定也远不能满足教师的需要。,(3 )教师的社会地位依然较低。 社会对教师的看法与教师的神圣职责是不成比例的 ,尽管教师法已经颁布、实施,但教师被侮辱、被殴打事件仍不断发生 ,时有耳闻 。 凡此种种 ,都有可能成为教师心理压力的来源。,、职业因素,(1)教师劳动的特殊性造成的角色模糊、角色冲突、角色过度负荷是很多教师感到压力和紧张的根源 。 社会对教师的期望是教好每个学生 ,但是学生作为具有主动性和差异性的发展中的个体 ,其学业成绩较易衡量 ,但兴趣、行为

14、、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变化不仅缓慢、难以评价 ,而且往往与教师的付出不成比例 ,大部分教师难以证明自己到底取得了什么成就。这很可能导致教师的角色模糊。,教师的角色冲突有以下几种类型 : #社会对教师职责的高要求、教师对自己从事教育事业的光荣感与现实社会中教师的经济地位、职业声望等的矛盾造成的角色冲突 ; #教师所承担许多繁杂的非教学任务 (如维持纪律、管理学生值日、卫生、上操等 )与教师所要完成的教学任务之间的冲突 ;,#学生、家长和学校对教师角色的不同期望以及教师自己的价值观之间的冲突 ; #教师的边缘地位造成的冲突。如学校中的副科教师常常被认为是无足轻重的 ,这与教师的职业自豪感相冲突 ;

15、 #教师的社会角色规定与其真实人格及真实情绪体验之间的冲突。,目前 ,班级容量越来越大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需要、兴趣、动机和成就水平 ,每个家长都希望教师重视他们的“独生子女”,教师要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家长及学校的需要又不能表现出烦躁、沮丧等情绪 ,这不能不造成教师的角色过度负荷。,(2)与其他劳动者相比 ,教师属于一个比较孤立、比较封闭的群体 ,与社会的联系较少 ,参与种种决策的机会也很少。 大部分教师生活在一个儿童的世界里 ,教师 90 %的工作时间是专门与儿童在一起的 ,他们进行反思和与亲朋好友交流的时间很少。 因此 ,教师的合群需要和获得支持的需要经常得不到满足。 国外有些研究已发

16、现教师职业倦怠与教师缺乏社会支持的知觉有很高的相关。,(3)其他因素。 目前教师普遍认为自己的自主权太小 ,教材、教学进度甚至教学方法都不由教师决定。 学校的组织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只重工作任务的完成而不顾教师的个人需要 ,管理手段简单机械。 此外 ,师范教育与教学实践的脱节也是普遍存在的问题,教师的职业压力,、工作压力,4不能很好地处理你必须做的事 5因无力控制事态的发展而发怒或沮丧 6问题堆积如山,根本处理不完 7对处理个人问题的能力很有信心 8事情是你希望的样子 9被激怒时能控制自己的情绪 10能胜任工作,计分: 16题: 总是这样(4分);经常是(3分) ; 有时是(2分) ;几乎没有(1分) ; 根本没有(0分) 。 710题: 总是这样(0分);经常是(1分) ; 有时是(2分) ;几乎没有(3分) ; 根本没有(4分) 。,减压的方法,第一周:使自己快乐起来:每天至少做一件让自己快乐的事 第二周:学会放松自己学习最好的缓解压力的技巧 第三周:反思你的思维方式试着改变你观察事物的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