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微生物学【精品-ppt】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8351597 上传时间:2019-04-25 格式:PPT 页数:224 大小:2.9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动物微生物学【精品-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24页
动物微生物学【精品-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24页
动物微生物学【精品-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24页
动物微生物学【精品-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24页
动物微生物学【精品-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动物微生物学【精品-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动物微生物学【精品-ppt】(2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动物微生物学,绪论 第一章细菌 第二章病毒 第三章其他微生物 第四章微生物与外界环境 第五章传染与免疫 第六章非特异性免疫 第七章特异性免疫 第八章变态反应 第九章血清学试验 第十章生物制品及其应用 第十一章微生物的其他应用,绪论,基本概念 1、微生物:微生物是一群结构简单、繁殖快、分布广泛、个体微小的生物体的总和。 2、病原微生物:具有致病性的微生物。 3、微生物学:研究微生物的形态结构、理化特性、遗传变异和分类及与人类、动物、生态相互关系的科学。 4、动物微生物学: 5、微生物检验技术:,1、地位: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为动物防疫与检疫、畜禽传染病等课程奠定基础。 2、任务:保障畜禽健康,促进

2、畜牧业发展;动物性食品及其他畜产品的检验检疫;确保人类健康;防止传染病的发生及疫病传播。 3、内容:细菌、病毒及其他微生物的形态结构、理化特性、对动物的危害;免疫学原理及应用等知识。,动物微生物学课程的地位、任务和内容,1、理论知识方面:掌握细菌、病毒等微生物的形态结构、理化特征及与动物的关系;免疫学的基本原理。 重点掌握以下病原微生物:葡萄球菌属、链球菌属、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属、布氏杆菌属、巴氏杆菌属、芽胞杆菌属、梭状芽胞杆菌属、丹毒杆菌属、分支杆菌属;猪瘟病毒、猪水疱病病毒、狂犬病病毒、口蹄疫病毒、鸡新城疫病毒、鸭瘟病毒、小鹅瘟病毒等。 2、能力、技能方面: 能熟练的制备常用的培养基及应用

3、显微镜;能进行病原微生物的分离培养、纯化及培养性状的观察;细菌标本片的制备、染色、镜检及鉴定;能采集和预处理病料;熟练进行病毒的有关试验。,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三、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发展简史:,1、形态学阶段(17世纪末-19世纪中叶): 航海 望远镜 显微镜 1674年荷兰人吕文.虎克发明了放大300的显微镜;观察到了微生物的 基本形态如球菌、杆菌和螺旋菌;原虫。 2、生理学时期(19世纪中叶-1928年): 法国化学家巴斯德:发酵和腐败由微生物引起;炭疽疫苗、狂犬病疫苗和猪丹毒疫苗 德国科学家柯霍:消毒、配制培养基、苯胺染细菌、结核菌素试验 丹麦人革兰氏:1884年 1928年发现青霉素

4、。随后磺胺药 发现了病原体,认识到传染病及其抵抗力;免疫学渐建立:凝集反应、沉淀反应、溶解反应和补体结合反应、过敏反应等,显微镜的发明,才使微生物的发现变可能,近代微生物学时期,微生物遗传方面 微生物代谢方面 免疫学方面 基因组和基因图,第一章 细菌,细菌属于微生物中的一种。 细菌:是一种具有细胞壁的单细胞原核型微生物。 了解细菌的形态结构的意义:,头发上的细菌,第一节 细菌的形态和结构 一、 细菌的形态,(一)细菌的形态和排列方式 1、球菌: 双球菌, 链球菌, 四联球菌, 八叠球菌, 葡萄球菌。 2、杆菌: 球杆菌, 分支杆菌, 棒状杆菌,长丝状杆菌,单杆菌, 双杆菌, 链杆菌。 3、螺旋

5、菌: 弧菌:只有一个弯曲,形如逗点; 螺菌:两个以上弯曲,捻转 (二)细菌的大小 1、衡量单位:微米 2、大小不一:不同种类大小不一;同种但不同菌龄及环境因素大小也不一。,衰老型:老龄菌培养物中形状异常的菌体,在正常培养物中其形态有可变正常。 多形性:有些细菌,即使在正常培养物中,其形状也不一致。,霍乱弧菌的多形性,1.正常形态 2.衰老型,各种细菌的形态,球菌 杆菌 螺旋菌,细菌的分裂和排列示意图,1.单向分裂 2. 双向分裂 3.三向分裂 4.无定向分裂 5,6.杆菌单向 分裂,裂后呈 单或链状 7,8.杆菌部分 胶样粘连,呈八字 或栅栏样排列,1 2 3 4 5 6 7 8,各 种 细

6、菌 的 形 态 及 排 列,各种细菌的大小和排列,葡萄球菌,球菌,链球菌(肺炎、支气管炎、中耳炎),链球菌,链球菌,杆菌,杆菌,大肠杆菌,炭疽杆菌及其芽胞,棒状杆菌,梭状杆菌(破伤风),(弧菌)螺旋菌,二、细菌的基本结构,1、细胞壁: 功能:维持细菌固有的外形;屏障保护细菌;物质交换;抗原性。 主要成分:G+;G 2、细胞膜(胞浆膜): 概念:细胞膜;间体(中介体) 成分:脂类、蛋白质及少量多糖 功能:选择性的吸收和运送物质;是细菌细胞能量转换的重要场所;传递信息;参与细胞壁的生物合成 3、细胞浆(细胞质) 概念: 成分:许多酶系统、核糖体、质粒、异染颗粒等 功能:细菌合成蛋白质和核酸及营养物

7、质代谢的重要场所 4、核质 成分:DNA、蛋白质、磷脂等 功能:携带遗传信息,控制细菌的遗传性状,细胞膜与间体(示意图),Return next,细菌细胞模式图(光学显微镜),三、细菌的特殊结构,1、荚膜 2、鞭毛 3、菌毛 4、芽孢,芽胞杆菌及其芽胞,荚膜:某些细菌在生活过程中,向细胞壁表面分泌的一层包绕整个菌体的粘液性物质。具有抗原性。 菌胶团:多个细菌的荚膜融合成一团胶状物。 鞭毛:某些细菌表面细长而弯曲的丝状物。具有 抗原性(H抗原)。 菌毛:革兰氏阴性菌表面较鞭毛细、直、短、多的丝状物,每个菌约有50400根。 芽孢:某些革兰氏阳性菌在一定条件下,在菌体内形成一个折射性强的圆形或卵圆

8、形小体。是细菌的休眠状态,有很强的抵抗力(耐高温、干燥、消毒剂、辐射),细菌的荚膜,1.球菌 2.杆菌,细菌的荚膜实图,A.墨汁负染色法 B.荚膜染色法,A B,细菌的鞭毛,1.一端单毛菌 2.两端单毛菌 3.丛毛菌 4.周毛菌,细菌的鞭毛实图,周身鞭毛菌的电镜图(16,000倍) 一端鞭毛菌的电镜图(11,400) (含脂刚螺菌) (枯草杆菌“172”),细菌的纤毛,1.细菌的纤毛 2.鞭毛,正在形成芽孢的细菌,芽胞细菌:芽胞端生,细菌芽胞,芽孢及其位置:,中央芽孢 偏端芽孢 顶端芽孢,四、细菌的染色法,细菌只有经染色后才能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其形态、结构极其排列。 (一)单染色法:单用一种染

9、料染色。碱性美蓝染色法、瑞氏染色法、姬姆萨氏、石炭酸复红染色法等。 (二)复染色法:用两种以上的染料染色。革兰氏染色法、抗酸染色法、沙黄美蓝染色法。,细菌抹片的制备,1、载片准备:95%酒精和冰醋酸 2、抹片:液体材料 固体材料 组织脏器材料 3、干燥:自然干燥 火焰干燥 4、固定: 火焰固定 化学固定:丙酮、酒精,革兰氏染色的原理,由于细胞壁的结构不同,当碘染料复合物在细菌细胞内形成以后,用95%的酒精脱色时,其效应为:抽提胞壁中的脂类;胞壁脱水,粘肽层的孔径缩小。,Return next,革兰氏染色的步骤,1、草酸铵结晶紫染色液,1-2分钟,水洗3次; 2、革蓝氏碘液媒染,1-3分钟,水洗

10、3次; 3、.95%酒精脱色,30秒-1分钟,水洗3次; 4、碱性复红液复染,10-30秒;水洗; 5、烘干或吸干抹片,镜检: 革蓝氏阳性菌呈蓝紫色; 革蓝氏阴性菌呈红色。,G+ :粘肽多,脂类少,酒精处理后,粘肽发生收缩,脂质溶解,使胞壁的通透性明显降低,碘染料复合物被阻遏在胞壁内,使细菌呈蓝色。 G :脂类多,粘肽少,酒精处理后,粘肽发生收缩,脂质溶解,但脂质占主体,使胞壁的结构变得松弛,虽然有粘肽也收缩,但疏松作用占主体,细胞壁的通透性明显增高,碘染料复合物被酒精洗脱出细胞壁,当用品红复染时,细菌菌体呈红色。,第二节 细菌的代谢,一、细菌的营养与代谢 1、营养物质及其作用 水:约占细菌湿

11、重的80% 氮源:氨基酸、蛋白胨等。 碳源:糖类 无机盐:钾、钠、钙、镁、磷、硫、铁 生长因子:B族元素、嘌呤、嘧啶,2、营养类型,自养菌(无机营养菌):能以二氧化碳、碳酸盐等简单的无机碳化合物作为碳源,以无机的氮、氨或硝酸盐作为氮源,合成菌体所需的复杂的有机物质。 异养菌(有机营养菌):必须利用有机物作为碳源,利用蛋白质、蛋白胨、氨基酸作为氮源,仅有少数异养菌能利用无机氮化合物。 自养菌与异养菌的区别:,3、细菌摄取营养的方式,被动扩散(简单扩散):其动力是细菌细胞外物质的浓度差。 促进扩散(协助扩散):其动力是细菌细胞膜两边溶质的浓度差,不消耗能量,但需要载体蛋白。 主动运输:需要载体,并

12、且耗能。 基团转移:营养物质磷酸化。,4、细菌的酶,根据发挥作用的部位分为:胞内酶、胞外酶。 根据催化反应的性质分为:氧化酶、还原酶、水解酶。 根据催化反应的底物不同分为 :脂肪酶、糖酶、蛋白酶。 根据生长条件的不同分为 :固有酶、诱导酶。,5、细菌的呼吸类型,只能进行需氧呼吸专性需氧菌如结核杆菌 只能进行无氧发酵,游离氧对其有毒性专性厌氧菌如破伤风杆菌 兼性需氧呼吸和无氧发酵两种功能兼性厌氧菌的,大多数细菌如此,6、细菌的代谢产物 分解代谢产物,糖的分解产物:糖发酵试验可以鉴别细菌 蛋白质的分解产物:用设计的靛基质试验、硫化氢试验、尿素分解试验来鉴定菌种。,(2)合成代谢产物,热原质:许多革

13、蓝氏阴性菌,少数革蓝氏阳性菌,在代谢过程中能合成一种多糖,注射入动物或人体内会引起发热反应。 注射剂中不能有热原质 毒素 :病原菌产生的一类有毒性的特殊化学物质,能对动物机体产生毒害作用。 外毒素:病原微生物在生命活动过程中,产生并释放到菌体外的蛋白质毒素,如G+。 类毒素:外毒素经过0.3-0.5%的甲醛溶液,37处理后,丧失毒力,但仍保持极强的免疫原性(抗原性),常用于预防相应传染病的生物制品。 内毒素(脂多糖):菌体死亡崩解后才游离出来,如G脂多糖本来就是其细胞壁的成分。 细菌素:具有抗菌作用的蛋白质。 维生素: 色素:,细菌的生长与繁殖,适宜的营养物质 适宜的温度 适宜的PH 适宜的渗

14、透压 适宜的湿度 适宜的气体环境,细菌的生长曲线,细菌的人工培养,培养基:把细菌生长繁殖所需的营养物质合理地配合在一起,制成营养基质称为培养基。,第三节 细菌的一般检验方法,涂片镜检 分离培养 动物试验 免疫学诊断,无菌操作 细菌培养,主要病原细菌,第四节,葡萄球菌,形态与培养 典型的菌体呈球形,排列成堆,无鞭毛、芽孢,一般不形成荚膜,营养要求不高,普通 培养基生长很好,菌落呈金黄色、白色、柠檬色,多数致病菌有溶血现象。,抗原构造及分类,一、蛋白质构造 1、蛋白质抗原:主要为A蛋(SPA)。 2、多糖类抗原 二、分类(根据产生的色素和生化反应分类) 1、金黄色葡萄球菌:多数为致病菌。 2、表皮

15、葡萄球菌:偶尔致病。 3、腐生葡萄球菌:一般不致病。,致病性与抵抗力,一、致病力: 1、毒素:内毒素 2、酶:溶血毒素、杀白细胞素、肠毒素、血浆凝固酶。 二、抵抗力:较强,对青霉素、庆大霉素高度敏感。,检查与防治,一、检查: 1、采病料:血液、渗出物、乳汁、脓汁。 2、直接镜检 3、分离培养与鉴定 二、防治:用敏感药物治疗。,链球菌,形态与培养 革兰氏阳性菌,球形或卵圆形,呈链状排列,幼龄培养物中形成荚膜,无芽孢与鞭毛。,抗原构造及分类,一、根据溶血现象分类: 1、甲型()溶血性链球菌:致病力较弱。 2、乙型()溶血性链球菌:致病力强。 3、丙型()溶血性链球菌:一般无致病性。 二、根据抗原构造分类: 1、C抗原 2、蛋白质抗原 3、M抗原,致病性与抵抗力,一、致病性 1、酶:透明质酸酶、链激酶、溶血素、红疹毒素等。 2、抵抗力:外毒素、内毒素。 二、抵抗力:不强,青霉素为首选药物。,检查与防治,一、检查 1、直接涂片镜检 2、分离培养 二、防治 及时处理创伤,注射疫苗,用敏感抗生素治疗。,链球菌(肺炎、支气管炎、中耳炎),炭疽杆菌,形态与培养 粗大杆菌,两端平切,动物体内形成荚膜,显微镜下形成短链状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