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东莞市2017_2018学年七年级历史下学期6月月考期末模拟试题新人教版(附答案)

上传人:【**** 文档编号:88348554 上传时间:2019-04-2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98.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东莞市2017_2018学年七年级历史下学期6月月考期末模拟试题新人教版(附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广东东莞市2017_2018学年七年级历史下学期6月月考期末模拟试题新人教版(附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广东东莞市2017_2018学年七年级历史下学期6月月考期末模拟试题新人教版(附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广东东莞市2017_2018学年七年级历史下学期6月月考期末模拟试题新人教版(附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广东东莞市2017_2018学年七年级历史下学期6月月考期末模拟试题新人教版(附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广东东莞市2017_2018学年七年级历史下学期6月月考期末模拟试题新人教版(附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东莞市2017_2018学年七年级历史下学期6月月考期末模拟试题新人教版(附答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广东省东莞市2017-2018学年七年级历史下学期6月月考(期末模拟)试题(考试时间:50分钟)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每空? 分,共? 分)1、在胜利日阅兵仪式上,国家主席习近平表示:战争是一面镜子,能够让人更好认识和平的珍贵。胜利日是为了纪念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75分)1、就历史阶段特征而言,隋唐时期的主要特征是( )A民族政权并立 B商业经济空前活跃 C繁荣与开放 D中外交往与冲突2、隋朝时期,三省长官都是宰相,常常同时有七、八个宰相议政。统治者这样做的目的是A完善中央集权 B防止宰相权重难制 C扩大民主权力 D加强对地方的控制3、隋炀帝去扬州(江都)观赏琼花不必经过( )A.通济渠 B

2、.永济渠 C.邗沟 D.江南河4、春节有贴门神的习俗,门神人物中,是唐朝的是( )A秦琼 B张飞 C关羽 D海瑞5、汉与唐朝兴盛的共同原因是A吸取前朝灭亡的教训 B实行十五税一 C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D减轻刑罚,废除肉刑6、以下表述与开元之治无关的是( )A任用姚崇为相,励精为治 B重视地方吏治,亲自考核县令 C虚心纳谏,重用魏征 D烧毁一批珠玉锦绣,不用奢侈品7、“学而优则仕”,学好了就可以去做官,这是我国古代读书人的梦想。以下体现这一梦想的制度是A分封制 B科举制 C郡县制 D行省制8、隋唐时期一系列创新为社会发展注入了生机勃发的活力,下列创新属于这一时期的是三省六部制 科举制 分封

3、制 宣政院A B C D9、唐朝诗人温庭筠送渤海王子归国一诗云:”疆吏虽重海,车书本一家”.这反映了( )A.西域各族人民对西汉的向往和敬慕之情 B.吐蕃与唐朝的密切关系C.北宋人民与契丹人民的友好往 D.粟末靺鞨与唐朝的密切关系10、“传法为重,舍身为轻;六渡出海,终抵东瀛。”上述对联高度赞扬了鉴真不畏艰难,执着追求的精神,文中的“东瀛”指的是A、天竺 B、朝鲜 C、日本 D、印度11、鉴真东渡与玄奘西行共同体现了唐朝对外交往的特点是( )A.高度繁荣,共享太平 B.对外开放,双向交流C.世界领先,求同存异 D.源远流长,泽被东西12、自古以来,新疆就是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4、。在汉代,人们把玉门关、阳关以西,包括今天新疆以及更远的地区称为西域。下列属于中国古代政府加强对今天新疆地区管理的举措有西汉政府设立“西域都护府” 汉武帝平定准噶尔贵族叛乱清政府在该地区实施改土归流 清朝平定天山南路的回部贵族叛乱A B C D13、“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元朝疆域空前辽阔,为对全国进行有效的统治,元朝主要实行A分封制 B宗法制 C内阁制 D行省制14、我国古代的经济重心经历了一个由北向南转移的过程,至南宋时期最终完成。以下关于这一时期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说法不正确的是 A南方为少数民族政权,政治清明 B南方战乱相对较少 C北方人

5、南迁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 D南方自然条件优越15、据史载:从洪武十八年(1385年)九月十四日至二十一日的八天中,朱元璋共批阅奏章1 660份,处理国事3 391件。出现这种现象,最有可能是因为()A废除宰相制 B大兴文字狱 C设厂卫特务机构 D设立军机处16、我国的科举考试始于隋朝,到明朝时发生了巨大变化。明朝科举考试最突出的特点是( )A.八股取士 B.试题类型繁多C.以诗词为主要内容D.鼓励考生发表个人见解17、15世纪上半期,郑和率领船队七次下西洋。郑和船队最远到达的地区是()马六甲海峡 红海沿岸 印度半岛 非洲东海岸A B C D18、童谣见证历史。明朝时,儿歌“倭倭来,不要慌,我有

6、戚爷来抵挡”所赞颂的是( )A.岳飞抗金 B.文天祥抗元C.戚继光抗倭 D.郑成功收复台湾19、以下史实中,最能证明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的是( )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 清朝设置乌里雅苏台将军和伊犁将军 雍正时,设置驻藏大臣 230年,吴国的卫温、诸葛直率万人船队到过夷洲AB C D20、被外国学者称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的天工开物的作者是A贾思勰B李时珍 C宋应星 D徐光启21、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集权进一步强化的事件是 A创立八旗制度 B在中央设置内阁C设置议政王大臣会议 D设立军机处22、“一具木乃伊,一直密闭在棺材里,不与外界接触”,这是马克思对哪个时期的评价:A隋唐时

7、期 B两宋时期 C元朝时期 D明清时期23、作品兼有“颜骨赵姿”之美的明代书法家是( ) A董其昌 B 徐渭 C汪士慎 D 郑板桥24、敦煌莫高窟中的大部分洞窟开凿于( )A 魏晋时期 B 南北朝时期 C 隋唐时期 D 宋元时期25、中国历史源远流长,创造出了灿烂辉煌的文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孔子是我国的大教育家,他主张“因材施教”B、张骞在丝绸之路上用司南辨识方向C、毕升用活字排版伤寒杂病论D、李白被后世尊为“诗圣”二、综合题(26题13分,27题12分,共25分)27、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33题18分,第35题12分,共28分) 33、阅读下列材料:(18分)材料一

8、“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资治通鉴材料二图一 图二请回答:(1)材料一是历史上哪位皇帝的话? (1分)他统治时期采取怎样的民族政策? (1分)因此被各族首领拥戴,称为什么? (1分)(2)材料二中两人分别是谁? (2分)请你写出唐朝与这个民族“和同为一家”的两例史实。 (2分)(3)古为今用,我们今天可以从唐朝处理民族关系的史实中汲取哪些经验?(2分)(4) 材料二中历史人物所在的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府管辖的标志是什么? (1分)今天“分子”仍很猖獗,你是如何看待这一问题的?(3分) 2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英国学者威尔斯说: 当西方人的心灵为神学所缠迷而处于蒙昧黑暗之中,

9、中国人的思想却是开放的、兼收并蓄而好探求的。”唐都长安,是当时世界上人口最多,最为繁华、最为富庶和文明的城市,其博大的气概,壮美的景观,发达的经济和光辉灿烂的文化艺术,使当时欧洲人心目中像天堂一样富丽堂皇和繁荣的巴格达、拜占庭都难以望其项背,更不用说当时的巴黎、伦敦、威尼斯、佛罗伦萨了。当时的长安也是世界各国人民向往的地方,大量的日本人、新罗人、骠国(缅甸)人、真腊(柬埔寨)人、天竺人、狮子国人、波斯人、大食人等长期居住在中国,经商、生活,甚至参加科举,在唐政府任官。摘自中学历史教师用书材料二 中国一直是对外贸易的出超国,有发展贸易的有利条件。但清政府害怕国内人民和外国人勾结“滋事”,实行闭关

10、政策,千方百计限制商人出海贸易。如康熙时上海大商人张元隆想打造 100 艘远洋帆船,与外国商船竞争,即被诬为结交海盗。早就活动在东南亚各地的中国商人和华侨,清政府也不给予支持,雍正帝曾说“此辈多系不安本分之人,若听其去来任意,伊等益无顾忌,轻去其乡而漂流外国者益众矣。”中国商人和华侨出国贸易受到阻挠和打击,对外贸易的主动权和高额利润便长期被外商所垄断。此外,清朝的闭关政策还严重阻碍了生产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括唐都长安的国际地位如何?(2分)原因是什么 ?(2分)(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清朝实行闭关政策的原因及后果 。(3分)(3)综合上述材

11、料,从唐朝的对外开放与清朝的闭关政策中你得到了哪些启示?(2分)(4)今年是我国改革开放四十周年,面对全面深化改革的今天,我们中学生该怎么做。(3分)参考答案一、选择题CBBAC CBADC BCDAA ACCCC DDACD 26.(1)唐太宗或李世民,恩威并施的民族政策或平等的民族政策,“天可汗”;(2)文成公主和松赞干布,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金城公主嫁给尺带珠丹;(3)尊重少数民族的民俗风情,贯彻民族平等、共同繁荣等原则。;(4)元朝时设宣政院,专门负责西藏地区军政事务的管理,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任何分裂祖国的言行都注定要失败(言之成理即可)。28、(1)地位:是当时世界上人口最多、最为繁华、最为富庶和文明的城市。原因:经济繁荣,国力强盛;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科技发达,文化昌盛;政策开放,中外交往频繁;商业发达,对外贸易兴盛。(2)原因:害怕国内人民和外国人勾结“滋事”;统治者盲目自高自大。后果:丧失对外贸易主动权,损害了经济发展,禁锢了人民的思想,阻碍了生产的发展和社会进步。(3)启示:开放带来繁荣,闭关导致落后;坚持对外开放,引进外国资金、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国家不论先进还是落后,只有在相互交往中才会有更快的发展进步。(4)言之成理皆可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