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2)课件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8346534 上传时间:2019-04-24 格式:PPT 页数:21 大小:5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2)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2)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2)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2)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2)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2)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2)课件(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课件制作: 王丽芳,概述,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它是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较强。在2003年全国上半年按规定报告的27种法定管理传染病中占重要地位;死亡数、病死率均占第6位,仅次于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原学,病原体为脑膜炎双球菌,显微镜下可见到呈肾形成双排列,主要分为A.B.C.D四个群,我国以A群为主,不同群别的脑膜炎双球菌,致病力不同。 这种细菌可以在患者的鼻咽部.血液.脑脊液. 皮肤瘀斑中发现,也可以从带菌者的鼻咽部分离出来。 该菌在人体外抵抗力很弱,在日光照射,干燥,低于25或高于50的条件下均易死亡。一般化学消毒剂均可杀灭。,流行病学,传染

2、源 主要是患者和带菌者,尤其是带菌者和不显性上呼吸道炎患者是主要的传染源。 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但由于病原体对外界环境抵抗力差,只有当与传染源密切接触时才可能发病。 易感性 人群普遍易感,但成人70%80%可通过隐性感染获得终身免疫。 流行特征 发病多为儿童,尤其是6个月到2岁的小孩。一般在冬春季节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多呈散发性,有时也可小流行。自从疫苗接种后,周期性流行已少见。,脑膜炎双球菌 鼻咽部 血液 菌血症 病菌 化脓性脑脊髓膜炎 败血症,内毒素,急性微循环衰竭,发病机理,临床表现,一、普通型:流脑患者的表现差异很大, 轻重不一. 普通型占全部流脑患者的90左右. 按其发

3、病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 上呼吸道感染期: 脑膜炎双球菌在鼻咽部繁殖, 大多数人无症状. 少数人觉咽喉疼痛, 流涕等. 大多数患者此期间能自愈, 但此时传染性很 强.,临床表现,. 败血症期: 病菌侵入了机体, 当侵入血循环发生全身感染时称败血症. 此期间患者高热, 头痛, 恶心, 呕吐. 70的患者皮肤粘膜有瘀点或瘀斑.大小约 1cm. 此时患者或亲属所见到的是患者皮肤有 “发青“, “发紫“ 的瘀点.,皮肤淤点,大面积皮肤坏死,临床表现,二、暴发型流脑:多见于儿童。一般认为6个月至2岁的婴幼儿为流脑的最易感人群,年龄越大,发病率越低。病情凶险、险象环生 临床根据其凶险表现又分为三型: (1

4、)败血症休克型,以迅速出现循环衰竭为特征,表现为突发高热、寒战、面色苍白,四肢厥冷,唇指端发绀,脉细速,血压明显下降或不能测出,少尿或无尿。皮肤瘀点、瘀斑迅速增多融合成片;内脏甚至肾上腺也有出血病变,发生广泛的播散性血管内凝血,病人很快循环衰竭。 (2)脑膜脑炎型 以严重颅内高压为本型特征,表现为剧烈头痛,频繁而剧烈地呕吐,血压升高,脉搏缓慢有力,反复或持续惊厥,迅速陷入昏迷。 (3)混合型 兼有上述两型的表现,是病情最重的一型,病死率极高。,临床表现,. 脑膜炎期: 病菌随血流到脑脊髓膜引起炎症反应. 脑膜充血水肿, 头痛剧烈, 呕吐频繁, 颈项强直. 进一步严重就会神志不清.,颈项强直,实

5、验室检查,1、血象:白细胞数显著增高,最高可达40109/L,中性粒细胞在80%-90%以上。 2、脑脊液(CFS):疑为流脑者应做腰椎穿刺检查,脑脊液(CFS)压力常增高达1.96kPa以上;典型病例CS的外观混浊如米汤样甚或脓样;白细胞数增多,蛋白质显著增高,可达1-5g/L;糖量常低于2.22mmol/L,氯化物也稍降低。CS涂片可在中性粒细胞内找到革兰氏阴性双球菌。,鉴别诊断,流行性乙型脑炎:夏秋季流行,发病多集中于7、8、9月,与流脑不同。无皮疹。脑脊液外观清,白细胞多在50500106/L,很少超过1000106/L。初期(2-5天)中性多核细胞占多数,以后淋巴细胞占多数;糖及氯化

6、物正常或稍增加。,鉴别诊断,结核性脑膜炎:患者起病前身体健康欠佳,可能发现肺部结核病灶,结核菌素试验阳性,脑脊液含糖量及氯化物降低,蛋白含量高,放置后可有薄膜形成,有时涂片抗酸染色,可检出结核菌。,鉴别诊断,中毒性痢疾:发病更急,一开始即有高热,抽搐发生较早,有些患者有脓血大便,如无大便,可用生理盐水灌肠后,留粪便标本镜检,可发现脓细胞。,治疗,1.抗菌药: 磺胺药:SMZ-TMP片剂口服,每次3片;或SMZ-TMP针剂肌注,每次1支,每日2次。用磺胺药应注意给予碳酸氢钠,输足量液体,保证尿量2001500ml/日以上。重症患者及用药后出现血尿及肾功能不全,或对磺胺药产生过敏的患者,可改用下列

7、药物。 青霉素:宜大剂量,成人每天400800万单位。对青霉素过敏者可用氯霉素。 氯霉素:成人每日23克,分4次口服或肌注,静注。疗程35天,应注意血象变化。,治疗,2.对症治疗: 高热头痛: 用物理降温或50%安乃近滴鼻 恶心呕吐: 注射氯丙嗪、胃复安。 惊厥时可用10水合氯醛灌肠,每次5 15m1。,治疗,一般护理:隔离患者;使患者卧床休息,保持室内空气温暖、新鲜;注意口腔、皮肤及眼部清洁,更换体位防止褥疮;呕吐防窒息及吸入性肺炎;惊厥者防舌咬伤及跌碰伤;给予半流或流食。,预 防,1“三晒一开”,杀灭病菌。“流脑”的病原体脑膜炎双球菌有怕冷、怕热、厌氧的特性。所以,在阳光充足、空气新鲜流通

8、的环境中不易生存。“三晒一开”就是常晒太阳、晒被褥、晒衣服,居室常开窗通风,以达到杀灭该病病菌的目的。 2预防接种,增强免疫力。15岁以下儿童是“流脑”易感人群,需要重点保护。除了在流行季节少去或不去人多的公共场所外,还可以接种流脑多糖体菌苗,提高对“流脑”的免疫能力,接种疫苗后免疫时间可维持一年以上。 3及时发现,早期隔离。在“流脑”好发季节,如发现儿童有不明原因的发热、头痛、呕吐时,须引起警觉,及时去医院检查,确诊为“流脑”的要隔离治疗。对疑似病人或与病人密切接触者要严密观察,以防止该病扩散、传播。,课后作业,1、流脑的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流行特征分 别是什么? 2、简述流脑的临床分型和发病过程。,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