噪声环境影响评价 (2)课件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8345216 上传时间:2019-04-24 格式:PPT 页数:38 大小:30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噪声环境影响评价 (2)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噪声环境影响评价 (2)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噪声环境影响评价 (2)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噪声环境影响评价 (2)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噪声环境影响评价 (2)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噪声环境影响评价 (2)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噪声环境影响评价 (2)课件(3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环境评价,莆田学院环境与生命科学系 徐永辉 2009.1,第八章 噪声环境质量评价 8.1噪声评价基础,一、噪声的特征 1、噪声:人们不需要的声音 2、噪声的特性 (1)感觉性取决于受害人心理和生理 (2)局限性:影响范围 (3)分散性:源分布分散 (4)暂时性:停止发声,噪声消失,不残留,第八章 噪声环境质量评价 8.1噪声评价基础,二、噪声源分类 1、按噪声的产生环境分: 工厂生产噪声 交通噪声 施工噪声 社会生活噪声,第八章 噪声环境质量评价 8.1噪声评价基础,2、噪声源按辐射特性和传播距离(距离和噪声源尺度比)分: 点声源 线声源 面声源,第八章 噪声环境质量评价 8.1噪声评价基础

2、,三、噪声的影响 1、听力损伤 耳聋 80dB以上每增加5dB(A),则耳聋发病率增加10% 2、干扰睡眠:(质量、数量) 3、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烦恼、激动、易怒,甚至失去理智头疼,头晕、耳鸣 4、影响心血管系统、消化、内分泌系统、视觉器官、胎儿发育,第八章 噪声环境质量评价 8.1噪声评价基础,四、噪声标准 环境噪声允许范围 ;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 厂界噪声标准; 五、 噪声评价量 (一)基本概念 1、波长、声速、频率 C=f T=1/f f(频率) T-周期 C=331.4+0.607t t空气温度 C声速 可听声频率范围 2020000Hz 常温下C=345m/s,第八章 噪声环境质量

3、评价 8.1噪声评价基础,2、声功率、声强、声压 强度I=W/S W-声功率 S-受声面积 Q声源指向性系数 r受声半径 Q:房中央、房中央地面、墙角、房角 分别为1、2、4、8 空气密度 P-声压,第八章 噪声环境质量评价 8.1噪声评价基础,3、声功率级、声强级、声压级 人能感受到的 最小声压为210-5 pa(可听到微弱声音) 人产生耳疼痛的声压为20Pa(飞机发动机) 二者差100万倍 为方便引用了声压比、声功率比、声强比的对数分级来表示声音大小。,第八章 噪声环境质量评价 8.1噪声评价基础,W0-基准声功率=10-12 I0-基准声强=10-12 P0-基准声压= 210-5 pa

4、,第八章 噪声环境质量评价 8.1噪声评价基础,第八章 噪声环境质量评价 8.1噪声评价基础,(二)噪声级的叠加、平均 1、叠加 2、平均,第八章 噪声环境质量评价 8.1噪声评价基础,(三)噪声评价量 1、A声级 D声级 采用A、B、C、D计数网络测声级 单位dB(A)、DB(B)、dB(C)、dB(D) A同时考虑了声压级、声音频率的 影响,模拟人身感觉设计,在评价中最常用 D声级在飞机噪声评价中也常用,第八章 噪声环境质量评价 8.1噪声评价基础,2、等效连续A声级 若数据符合正态分布 、 、 为统计噪声级,第八章 噪声环境质量评价 8.1噪声评价基础,若采样时间等间隔 N为取样总数 3

5、、昼夜等效声级,第八章 噪声环境质量评价 8.1噪声评价基础,(四)噪声的频谱分析 常用倍频程和 1/3倍频程滤波器 中心频率: 倍频程: 倍频程:,第八章 噪声环境质量评价 8.1噪声评价基础,常用倍频程滤波器的中心频率和截止频率,第八章 噪声环境质量评价 8.2环境噪声预测模型,一、噪声的衰减 1、噪声随传播距离的衰减L1 (1)点声源 当 时,第八章 噪声环境质量评价 8.2环境噪声预测模型,(2)线声源 L1=10lg1/2rl 当 时 (3)面声源 (如:有许多建筑机械的施工场地) a(短边) b(长边),第八章 噪声环境质量评价 8.2环境噪声预测模型,当 在r处 r增加一倍 r增

6、加一倍 L1=-3-6 dB r增加一倍,第八章 噪声环境质量评价 8.2环境噪声预测模型,2、空气吸收衰减L2 r200m 时,则 空气吸声系数,第八章 噪声环境质量评价 8.2环境噪声预测模型,3、墙壁频障L3 室内混响声对建筑物的墙壁隔声总隔声量TL可用P208公式进行计算: 用不同类型的门窗组成组合墙时,总隔声量应分别计算: 门透射系数=510-5 窗透射系数=1010-2 墙透射系数=3.710-2 TL=10lg(1/tS) t为透射系数 S为隔声面积,第八章 噪声环境质量评价 8.2环境噪声预测模型,4、户外建筑物的声频障效应L4 根据声屏障的隔声效应与声源和接收点及屏障的位置和

7、屏障高度和屏障长度的距离、声音的频率算出菲涅耳数N,然后,查208图算出相应的衰减值。菲涅耳数N的计算可用下式: N=2(A+B-d)/ 式中:A声源与屏障顶端的距离; B接收点与屏障顶端的距离; d声源与接收点间的距离; 波长。,第八章 噪声环境质量评价 8.2环境噪声预测模型,第八章 噪声环境质量评价 8.2环境噪声预测模型,5、植物的吸收屏障效应L5 声波通过高于声线1m以上的密集植物丛时,即会因植物阻挡而产生声衰减。在一般情况下, 松树林带使频率为1000Hz的声音减3dB/10m; 杉树林带为2.8dB/10m; 槐树林带为3.5dB/10m; 高30cm的草地为0.7dB/10m,

8、 植物的吸收屏障效应为L5。具体可查有关表格。,第八章 噪声环境质量评价 8.2环境噪声预测模型,6、阻挡物的反射效应L6 声波在传播过程中,若遇到建筑物、地表面、墙壁、大型设备等阻挡时,便会在这些物体的表面发生反射而产生反射效应,对某些位置的的受声点,会使原来的声音强度增高,采用镜象源法来处理阻挡物的反射效应。P206,第八章 噪声环境质量评价 8.2环境噪声预测模型,第八章 噪声环境质量评价 8.2环境噪声预测模型,7、附加衰减L7 当遇到以下情况时要考虑附加衰减。 (1)预测点距离声源50米以上; (2)声源距离地面高度和预测点距离地面高度的平均值小于3米; (3)声源与预测点之间的地坪

9、被草地、灌木覆盖; L7=5lg(r/r0) 注意:P209,第八章 噪声环境质量评价 8.2环境噪声预测模型,二、噪声衰减计算 1、A声级衰减(用于各种噪声预测) LA=L0- L1- L2.。- L7 2、计算倍频带衰减(用于机械噪声) (1)计算各倍频带衰减 (2)计算各倍频带衰减修正后的A声级(各倍频带加和),第八章 噪声环境质量评价 8.3噪声环境影响评价,一、工作程序 分四个阶段 踏勘准备阶段 现状调查阶段 预测评价阶段 报告编写阶段,第八章 噪声环境质量评价 8.3噪声环境影响评价,二、工作等级划分及工作要求 1、划分依据: (1)拟建项目规模 (2)噪声源种类和数量 (3)项目

10、建设前后噪声级的变化程度 (4)受影响范围内的环境保护目标、标准、影响人口数量及分布 2、工作要求 查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中规定。,第八章 噪声环境质量评价 8.3噪声环境影响评价,三、评价工作范围 1、多个点声源 项目边界200米范围-一级评价;二、三级评价适当缩小。 项目周围空旷或有敏感区的适当扩大到敏感区附近。 2、线声源 两侧200米-一级; 二、三级评价适当缩小。 项目周围空旷或有敏感区的适当扩大到敏感区附近。 3、机场项目 跑到两端15千米,两侧2千米-一级; 二、三级评价适当缩小。,第八章 噪声环境质量评价 8.3噪声环境影响评价,四、工程分析和现状调查 1、分析拟建项目的

11、声源资料-由类比资料或项目设计书中获得 (1)声源种类与数量及声学性能参数; (2)源的布局及其空间位置; (3)各声源的噪声级及发声持续时间; (声级包括:倍频带声压级、声功率级;A声级、声功率级;感觉噪声级等) (4)声源作用的时间段; 2、环境噪声现状监测与评价(自学),第八章 噪声环境质量评价 8.3噪声环境影响评价,五、预测点噪声级计算和等声级图 1、预测点噪声级计算 (1)建立坐标系、确定源、预测点位置 (2)计算各声源单独作用于某预测点的A声级 (3)统计计算时段和各声源作用时间 (4)计算某预测点等效声级 2、绘制等声级图 在工作底图上把声级相等的点连成线,间隔不大于5分贝。,

12、第八章 噪声环境质量评价 8.3噪声环境影响评价,具体项目噪声预测按导则要求。 六、工厂企业生产噪声预测(自学) 七、施工噪声预测(自学) 八、公路噪声预测(自学) 九、机场噪声预测(自学),第八章 噪声环境质量评价 8.3噪声环境影响评价,十、噪声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 1、根据预测结果评述各阶段的影响程度、范围、超标状况;比较项目建设前后声环境,判断影响的重大性; 2、分析受影响的人口数量与分布;(预测人口) 3、分析噪声源和引起超标的主要噪声源或原因;,第八章 噪声环境质量评价 8.3噪声环境影响评价,4、分析项目选址、设备布置、设备选型的合理性,已有防治对策的效果、适应性; 5、提出使项目噪声达标应采取的对策,并分析可行性; 6、提出项目噪声源管理、噪声监测及城市规划方面的建议; 7、其他影响(如生态影响),第八章 噪声环境质量评价 8.3噪声环境影响评价,十一、噪声防治对策 1、从声源上降低噪声 改进机械设计;改革工艺; 维持设备良好运转; 2、在噪声传播途径上降低噪声 加大距离;合理布局;屏障减噪(自然、人工);声学控制等方面措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