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开(吉林)51779-中华文化概说-形成性考核四-标准答案

上传人:279****70 文档编号:88340967 上传时间:2019-04-24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开(吉林)51779-中华文化概说-形成性考核四-标准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国开(吉林)51779-中华文化概说-形成性考核四-标准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开(吉林)51779-中华文化概说-形成性考核四-标准答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华文化概说-形成性考核四-辅导资料说明:如果课程题目是随机的,请按CTRL+F在题库中逐一搜索每一道题的答案特殊说明请仔细:课程的题目每学期都可能更换,所以请仔细核对是不是您需要的题目再下载!第1题 斯宾格勒把( )当做中国文化的基本象征符号。a. 孝 b. 仁 c. 道德灵魂 d. 悌 正确答案是:道德灵魂第2题 在中国文化系统里,强调在( )面前人人平等,如孟子说“人皆可以为尧舜”,王阳明说“满街都是圣人”。a. 悌 b. 仁 c. 道德 d. 孝 正确答案是:道德第3题 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认为,在近6000年的人类历史上,出现过26个文明形态,但是在全世界只有( )的文化体系是长期延续

2、发展而从未中断过的文化。a. 古印度 b. 古罗马 c. 古巴比伦 d. 中国 正确答案是:中国第4题 中西文化的基本差异之一就是在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上,中国文化比较注重人与自然的( ),而西方文化则强调人要征服自然、改造自然。a. 和谐 b. 比较 c. 和谐统一 d. 较量 正确答案是:和谐统一第5题 汉代以后,董仲舒的天人感应伦,提出了“( )”之说。a. 宗教 b. 神学 c. 人权 d. 人副天数 正确答案是:人副天数第6题 ( )作为中国文化基本精神之一,是人们处理天人关系和各种人际关系的总原则,是中国人的积极的人生态度的最集中的理论概括和价值提炼。a. 天人合一 b. 以人为本

3、c. 刚健有为 d. 贵和尚中 正确答案是:刚健有为第7题 依照儒家的看法,自然是一种前文明的状态,人应该通过自然的( ),已达到文明的境界。a. 文明 b. 和谐 c. 人权 d. 人文化 正确答案是:人文化第8题 相对于儒墨之突出人道原则,道家则把关注的重点放在( )之上,由此形成一种异于儒墨的价值取向。a. 天 b. 自然 c. 命运 d. 宇宙 正确答案是:自然第9题 儒家主张由己而兼善天下,道家从自我认同走向( )的逍遥,二者群集关系上各有侧重。a. 宗教 b. 人权 c. 个体 d. 命运 正确答案是:个体第10题 儒家文化在2000多年的封建社会中,无论如何变化,都没有超出封建地

4、主阶级意识形态的范围,其基本( )没有改变,也没有发生过危机。a. 精神和特点 b. 思想 c. 文化 d. 意志力 正确答案是:精神和特点第11题 鸦片战争所引起的( )是中国传统文化走向近代的重要契机。a. 经济危机 b. 国防危机 c. 文化危机 d. 时代危机 正确答案是:文化危机第12题 中国文化的近代化从19世纪40年代林则徐主持编译四洲志和魏源提出“( )”的口号就开始了,但直到60年代才形成颇有规模的近代化运动,中国文化才发生明显变动。a. 新中国 b. 师夷长技 c. 新运动 d. 新文化 正确答案是:师夷长技第13题 1956年,毛泽东提出了繁荣学术文化的“( )”的方针。

5、a. 自由创作 b.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c. 自由运动 d. 自由发挥 正确答案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第14题 文革时期,随着政治动乱的出现和升级,长期在中国社会中潜藏的( )一起迸发出来,并极力以社会主义“新思想”、“新文化”和无产阶级意识形态的面目出现,混淆视听,蒙蔽了许多幼稚青年和真心拥护革命的人们。a. 运动 b. 思想 c. 文化 d. 文化惰性 正确答案是:文化惰性第15题 文化建设是当代中国必须要做好的一篇大文章,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用( )来指导。a. 科学和理性 b. 权利 c. 思想 d. 武器 正确答案是:科学和理性第16题 中国文化的强大生命力,表现在它的( )等

6、诸方面。a. 融合力 b. 延续力 c. 同化力 d. 凝聚力 正确答案是: 同化力, 融合力, 延续力, 凝聚力第17题 人类所创造的文明,有两大类内容,一类侧重于( ),如渔猎与畜牧,种植与农耕;另一类则表现为( )。a. 权利方面 b. 文物制度与精神文化 c. 物质方面 d. 财富方面 正确答案是: 物质方面, 文物制度与精神文化第18题 中国文化基本精神的主要内容有:( )。a. 刚健有为 b. 以人为本 c. 贵和尚中 d. 天人合一 正确答案是: 天人合一, 以人为本, 贵和尚中, 刚健有为第19题 中国古代文化是在多元一体的格局下发展起来的,比如:( )等等,都是古代中国人在艰

7、苦的实践中,在特定的地域里,通过长期艰苦卓绝的努力,而创造出来的反映该地域人民文明发展程度的文化。a. 燕赵文化 b. 荆楚文化 c. 齐鲁文化 d. 巴蜀文化 正确答案是: 齐鲁文化, 燕赵文化, 巴蜀文化, 荆楚文化第20题 大学提出“( )”的思想,指的是达到内圣之境,而后外王。a. 修身 b. 平天下 c. 治国 d. 齐家 正确答案是: 修身, 齐家, 治国, 平天下第21题 儒家的( )与墨法的( )构成了传统价值观在义利关系上的不同取向,二者各有所见,又各有其片面性。a. 自然 b. 人权 c. 功利原则 d. 道义原则 正确答案是: 道义原则, 功利原则第22题 辛亥革命准备时

8、期,一批西方社会科学著作被翻译成中文,有:( )。a. 培根文集 b. 民约论 c. 法意 d. 自由原理 正确答案是: 民约论, 培根文集, 法意, 自由原理第23题 传统文化的内在活力因素比较重要的有:( )。a. 民本思想 b. 经世思想 c. 变易思想 d. 自然思想 正确答案是: 经世思想, 变易思想, 民本思想第24题 80年代“文化热”的特点有:( )。a. 世界性 b. 全球性 c. 广泛性 d. 现实性 正确答案是: 现实性, 广泛性, 世界性第25题 改革既是一场深刻的革命,又是一个巨大的社会系统工程,它要在( )三个层面或先或后交错展开,其任务无疑是十分艰巨的。a. 权利

9、领域 b. 经济领域 c. 政治领域 d. 思想文化领域 正确答案是: 经济领域, 政治领域, 思想文化领域第26题 任何一种文化类型的产生,都离不开特定的自然条件和社会历史条件。对 错 正确的答案是“对”。第27题 在宗族内,每一个人都不被看作是独立的个体,而起码要和上下两代人(即父、子)发生关联,这样,父亲、自己、儿子就形成三代,这是一个以“自己”为核心的最基本的“宗族”。对 错 正确的答案是“对”。第28题 儒家思想对中国文化各个方面都是广泛渗透的。对 错 正确的答案是“对”。第29题 在中国古代文化中,文化的大传统与小传统往往交相渗透,彼此兼容,很难简单地截然分开。对 错 正确的答案是

10、“对”。第30题 总体上看,先秦两汉如家的中和理论,是以“中庸”观念为理论基础的。对 错 正确的答案是“对”。第31题 中国传统文化十分重视宇宙自然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特别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对 错 正确的答案是“对”。第32题 儒家将德性与理性融合为一,以“外王”为人格目标,这种价值追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导方面。对 错 正确的答案是“错”。第33题 人格的理性规定与理欲之辩上的理性优先先联系,使儒家形成了一种理性主义的价值传统。对 错 正确的答案是“对”。第34题 儒家对主体权能的理解,往往与天命的观念纠缠在一起。对 错 正确的答案是“对”。第35题 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论发表于抗日战争时

11、期,而后则是解放战争,残酷的战争环境,严重地影响了新民主主义的文化建设。对 错 正确的答案是“对”。第36题 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伦理型文化,而新文化运动正是要在伦理层面上改变旧文化,它把伦理的觉悟看成是“吾人觉悟最后之觉悟”,因此表现出十分激烈的反传统情绪。对 错 正确的答案是“对”。第37题 康有为和梁启超等所创造的的这种“不中不西、即中即西”的文化,是戊戌时期新文化的主流。对 错 正确的答案是“对”。第38题 中国传统文化由于地理环境的隔离机制和历史上长期的领先地位,遂产生强烈的文化优越感和自我中心的文化心态。对 错 正确的答案是“对”。第39题 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就是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建立古今中外文化的最佳互补结构,亦即批判继承历史传统而又充分体现时代精神的、立足本国而又面向世界的社会主义新文化。对 错 正确的答案是“对”。第40题 人和外来文化的吸纳和利用都必须有利于我们国家、民族的生存和发展,有利于这个古老民族的进步和繁荣,使它能够真正毫无愧色地屹立于世界东方。对 错 正确的答案是“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成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