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脑脑膜脑池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8333177 上传时间:2019-04-24 格式:PPT 页数:68 大小:12.9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绪论脑脑膜脑池_第1页
第1页 / 共68页
绪论脑脑膜脑池_第2页
第2页 / 共68页
绪论脑脑膜脑池_第3页
第3页 / 共68页
绪论脑脑膜脑池_第4页
第4页 / 共68页
绪论脑脑膜脑池_第5页
第5页 / 共6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绪论脑脑膜脑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绪论脑脑膜脑池(6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断层解剖学 Sectional Anatomy,人体解剖学教研室,张业辉,绪论 Introduction,一、人体断层解剖学的定义及特点,人体断层解剖学是研究正常人体不同方位层面上器官结构的位置、形态及其相互关系的科学,是随着CT、MRI等影像技术发展而出现的一门新兴学科。与系统解剖学和局部解剖学相比,其具有保持机体结构于原位状态下而准确显示器官结构的形态及变化规律,并可连续追踪观察的特点,为临床影像诊断、介入放射和外科手术等的定位服务。,学习目的,探索各种结构在连续断层内的形态位置和毗邻等的变化规律,为临床学科提供形态学依据。,二、断层解剖学与系解、局解的关系,系统解剖学按器官、系统进行描述

2、,是医学中各学科的基础。 局部解剖学则展示人体某一局部器官、结构的形态及其位置关系,主要为临床学科服务。 人体断层解剖学是建立在局部解剖学基础之上,以人体各部不同方位的层面作为学习和研究对象,以断层形式展示人体正常器官、结构的形态及二维空间关系,为CT、MRI等影像技术提供精确的定位依据。,三、断层解剖学的发展简史,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16世纪初 18世纪) 起始阶段 第二阶段(19世纪20世纪) 发展阶段 第三阶段(20世纪初60年代) 停止阶段 第四阶段(20世纪70年代以后) 腾飞阶段,四、常用技术,1.冰冻切片技术 选材,一般选用较年轻、身材匀称的尸体。固定,用10福尔马林固定半年

3、以上。CT检查,观察尸体是否有器质性病变和器官的变异。划线,依据标本制作要求在尸体表面画出与锯切一致的线条。冷冻,将画线尸体按解剖学姿势平置于木板上,然后放入低温冰柜中,一般冰冻57天。锯切,用木工锯、电动带锯或大型冰冻切片机等沿画线制作断层标本,也可先沿每一部分的基线制成标准层面后,再向两侧连续锯切。需三维重建的部位或器官常采用数控铣床进行铣削,数码摄影提取图像信息。,2.生物塑化技术 3.火棉胶切片技术 4. X线计算机断层成像技术(CT) 采用X射线对人体某部位一定厚度的层面进行扫描,由探测器接受透过该层面的X 射线,转变为光后再转化为电信号,经计算机处理而获得的重建图像。CT图像是以不

4、同的灰度显示,反映器官和组织对X射线的吸收程度,与X射线图像所显示的黑白图像一样,黑影表示低密度区,如肺部;白影表示高密度区,如骨骼。 5.磁共振成像技术(MRI) 6.超声成像(USG),五、基本术语,(1)断层和断面 断层是根据研究目的沿某一方向所作的具有一定厚度的标本或图像,而断面是指断层标本的表面。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学生所观察到的是标本的断面,而临床上CT、MRI等所研究的是断层的重叠影像。断层标本或图像的厚度越薄,断层与断面就越接近,就临床应用而言,断层较断面更具实用性。,(2 )横断层面 观察其下表面 (3 )矢状层面 观察其左表面,超声为右表面 (4 )冠状层面 观察其前表面,(5

5、)CT值 CT采用组织对X射线的吸收系数来表示其密度高低的程度,在临床应用中常将吸收系数换算成CT值(Hu)。CT值不是绝对值,规定空气为-1000Hu,水为0Hu,骨密质为+1000Hu,其他组织的CT值介于-1000+1000Hu之间。 (6)窗宽和窗位 窗宽是CT图像上的CT值范围,CT值高于此范围的结构均以白影显示,低于此范围的结构均以黑影显示。窗位是窗宽的中心值,欲观察某一结构及其发生的病变时,常以该结构的CT值作为窗位。,(7)T1、T2加权像 MRI图像主要反映组织间纵向驰豫特征参数时为T1加权像;主要反映组织间横向驰豫特征参数时为T2加权像。T1加权像利于观察解剖结构,T2加权

6、像则对病变组织显示较佳。 (8)回声 当超声波传经两种声阻抗不同的相邻介质界面时,如界面的线度大于波长,则产生反射和折射现象,这种反射和折射回来的超声波称回声。回声分无回声、低回声和强回声三种。,六、学习方法,除遵循人体解剖学的一般学习方法外,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欲学断(层)解(剖),先修局解 2整体与断层相结合 建立“从整体到断层,由断层再返回整体”的断层影像学思维模式,切忌从断层到断层的错误方法。 3断层标本连续观察 4理论与标本相结合 5标本与影像相结合 人体断层解剖学应需要而生,在应用中发展,不断提出的临床需要是其学科发展的根本动力。,学习方法: 认真复习系统解剖学 熟记理论 整

7、体和断层相互结合 多看标本,和理论联系,头部解剖学 基础,境界:下颌体下缘、下颌角、乳突、上项线和枕外隆凸 分区:颅部、面部 眶上缘、颧弓 外耳门上缘和乳突,第一节 概述,头部断面解剖常用的基线,下眶耳线(Reid 基线) 眦耳线 上眶耳线,端脑(teleencephalon) 间脑(diencephalon) 小脑(celebellum) 中脑(midbrain, mesencephalon) 脑桥(pnos) 延髓(medulla oblongata),脑干(brain stem),脑,Brain,脑和被膜,端脑 telencephalon,端脑的外形和分叶,大脑纵裂、大脑横裂 左、右大脑

8、半球 三个面,三条恒定沟: 中央沟Central sulcus 外侧沟Lateral sulcus 顶枕沟Parietooccipital sulcus,Central sulcus,Lateral sulcus,Parietooccipital sulcus,五 个 叶 额叶 frontal lobe 顶叶 parietal lobe 颞叶 temporal lobe 枕叶 occipital lobe 岛叶 insular lobe,岛盖 额极颞极枕极,额 叶 的 沟 和 回,中央前沟,中 央 前 回,额上回 额中回 额下回:,额下沟,额上沟,眶部、三角部和岛盖部,顶 叶 的 沟 和 回,

9、中央后沟,中央后回,缘上回,角回,顶上小叶,顶内沟,枕前切迹,顶枕线,颞 叶 的 沟 和 回,颞上沟,颞下沟,颞上回,颞中回,颞下回,颞 横 回,上 外 侧 面 的 沟 和 回,中央前沟,中央前回,额上沟,额下沟,额上回额中回额下回,中央后沟,中央后回,顶上小叶,缘上回,角回,颞上沟,颞下沟,颞上回,颞中回,颞下回,枕叶和大脑半球内侧面的沟回,胼胝体,胼胝体沟,扣带回,扣带沟,边缘支,中央旁小叶,距状沟,楔叶,顶枕沟,舌回,楔前叶,中央旁沟,顶下沟,端 脑 的 底 面,嗅球,嗅束,嗅三角,前穿质,枕颞沟,枕颞外侧回 枕颞内侧回,海马旁回,钩,侧副沟,眶回: 眶前回 眶后回 眶内侧、外侧回,直回

10、,嗅束沟,端脑的内部结构,皮质,髓质,基底核,侧脑室,大脑皮质 大脑髓质 基底核 侧脑室,基底核,豆状核,尾状核,杏仁体,背侧丘脑,屏状核,左侧基底核模式图,基底神经核的位置关系,豆状核,尾 状 核,苍白球,壳,纹状体为锥体外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可调节躯体运动。,旧纹状体,新纹状体,纹 状 体,髓 质 Medulla,连合纤维 连接左右大脑 半球皮质的纤维 联络纤维 连接同侧半球 各叶与回之间的纤维 投射纤维 连接皮质与皮 质下中枢的上下行纤维,联 络 纤 维,连合纤维 胼胝体Corpus callosum 前连合Anterior commissure 穹隆连合,大 脑 半 球 的 髓 质,连合

11、纤维 Commissural fibers,胼胝体 :嘴、膝、干和压部,连合纤维 Commissural fibers,胼胝体:额钳、枕钳,连合纤维,前连合 穹隆:柱、体、脚 穹窿连合,投 射 纤 维,可分为三部 内囊前肢Anterior limb of internal capsule 内囊膝Genu of internal capsule 内囊后肢Posterior limb of internalcapsule,前肢,膝,后肢,内囊通过的纤维束,右侧内囊水平切面,内囊的重要临床意义,内囊是投射纤维的主要通路,许多重要的纤维束通过于此。一侧内囊病变,患者出现对侧半身感觉丧失、对侧半身运动障

12、碍、双眼对侧视野偏盲,即“三偏症”。,左侧内囊出血,间 脑,分部,下丘脑,背侧丘脑,后丘脑:内、外侧膝状体,上丘脑,松果体、缰三角、缰连合、丘脑髓纹、后连合,底丘脑,外侧核,背侧组,腹后核,腹后内侧核 腹后外侧核,前核群,内侧核,背侧丘脑,背外侧核 后外侧核 枕,腹侧组,腹前核,腹外侧核,丘脑间粘合,正中核,板内核,背内侧核,丘脑前核,背外侧核,腹前核,腹外侧核,后外侧核,腹后外侧核,腹后内侧核,内侧膝状体,外侧膝状体,枕,中央中核,丘脑网状核,上丘脑,包括:松果体、缰三角、缰连合、丘脑髓纹、后连合,内侧膝状体 接受听觉传导通路的纤维,后丘脑,外侧膝状体 接受视觉传导通路的纤维,下丘脑,视交叉

13、、灰结节、漏斗、乳头体,3.中脑(腹侧面),视束 大脑脚 脚间窝 后穿质 动眼神经根 滑车神经,中脑(背侧面),上丘上丘臂 下丘下丘臂 滑车神经,中脑顶盖:四叠体,脑桥(腹侧面),脑桥基底部 基底沟 展神经 面神经 前庭蜗神经 小脑中脚 脑桥小脑三角,脑桥(背侧面),菱形窝(第四脑室底) 上外侧边界: 小脑上脚 下外侧边界: 薄束结节 楔束结节 小脑下脚,延髓(腹侧面),锥体 锥体交叉 橄榄 舌下神经根 舌咽神经根 迷走神经根 副神经根 延髓脑桥沟,小 脑,颅后窝 端脑 脑干,哑铃状 小脑蚓 小脑半球 小脑扁桃体 小脑扁桃体疝,前叶,后叶,前叶,绒球小结叶,后叶,原裂 前叶 后叶 绒球小结叶,

14、分叶,小脑脚,小脑借三对脚与延髓、脑桥和中脑相连。,小脑上脚 (结合臂),小脑中脚 (脑桥臂),小脑下脚 (绳状体),小脑上脚 含有来自齿状核、栓状核、球核的全部传出纤维以及一小束来自顶核的纤维。,小脑中脚 由发自脑桥核的纤维组成。,小脑下脚 含有来自脊髓和延髓的纤维,包括脊髓小脑束、三叉小脑束、楔小脑束、网状小脑束和橄榄小脑束。,小脑上脚 (结合臂),小脑中脚 (脑桥臂),小脑下脚 (绳状体),三、脑室,第五脑室 即透明隔腔。 第六脑室 又称 Verga 腔,穹窿脑室或三角脑室,位于 穹窿连合与胼胝体之间的一个水平裂隙。,两层 硬脑膜与颅盖骨连接疏 松, 易于分离; 在颅底则与颅 骨结合紧密。 其内层可褶叠形成若干板状膈,深入脑各部之间。 在某些部位, 两层分开, 内面衬以内皮细胞, 构成硬 脑膜窦。,硬膜外隙: 颅骨与硬脑膜之间的间隙. 颅骨骨折, 硬 脑 膜 的血管 ( 如脑膜中动脉) 损伤时, 可形 成硬膜外血肿 。,2. 硬脑膜窦,五、硬脑膜隔和窦,(2) 蛛网膜 蛛网膜粒 (3) 软脑膜 蛛网膜下隙 蛛网膜与软膜之间 的间隙, 内充满脑脊液.,蛛网膜下池(脑池): 蛛网膜下隙在某些部位扩大,四、蛛网膜下池(脑池),小脑延髓池,桥池,脚间池,交叉池,四叠体池,帆间池(第三脑室上池),大脑大静脉池,脑脊液循环和脑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