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立峰--学前儿童卫生学--卫生学-1绪论课件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8330681 上传时间:2019-04-24 格式:PPT 页数:185 大小:13.9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李立峰--学前儿童卫生学--卫生学-1绪论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85页
李立峰--学前儿童卫生学--卫生学-1绪论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85页
李立峰--学前儿童卫生学--卫生学-1绪论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85页
李立峰--学前儿童卫生学--卫生学-1绪论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185页
李立峰--学前儿童卫生学--卫生学-1绪论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18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李立峰--学前儿童卫生学--卫生学-1绪论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李立峰--学前儿童卫生学--卫生学-1绪论课件(18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 前 儿 童 卫 生 学,主讲:李利峰 2012年1月11日,序言,一、课程性质和地位,本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是为进行专业特色培养和职业技能训练而设置的重要课程。 坚持保教和教育相结合,是我国托幼园所教育工作的基本原则。有效地对学前儿童进行保教和教育是幼儿教师(保教员)必须具备的职业核心能力。本课程旨在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保教工作能力,使之具备促进学前儿童正常发育,维护和增进婴幼儿身心健康的知识、能力和职业素养。因此,该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主干、核心课程之一。,二、课程教学目标与要求,课程教学目标:具备托幼机构的幼儿教师、保教员等岗位必

2、备的学前儿童卫生保健方面的知识、能力和素质,毕业后能胜任各级各类托幼机构幼儿教师、保教员等岗位的各项保教工作。同时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能学以致用,身体力行各项卫生要求,保持身心健康。,二、课程教学目标与要求,具体要求如下: 1、知识方面 在理解的基础上全面掌握学前儿童的解剖生理特点和卫生保健措施,生长发育的规律和健康评价方法,常见心理问题的预防和干预措施,对营养的需要和膳食调配的要求,常见传染病和常见病的防护措施,意外伤害的急救处理技术,托幼机构保教活动的卫生要求和良好生活环境的创设。,二、课程教学目标与要求,具体要求如下: 2、能力方面 能够运用已掌握的理论知识和相关技能处理学前儿童生活和教育

3、过程中的各种卫生保健问题,将来在实际工作中能够切实做到维护和增进儿童的健康。具备较强的自我知识更新能力,较快的适应工作岗位需求的能力。 3、态度方面 对孩子充满爱心,富有同情心;做事耐心细致,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具有健康的体魄和活泼开朗的性格。,三、主要教学内容,绪论 1、学前儿童的生理特点及卫生保健 2、学前儿童的生长发育及健康评价 3、学前儿童的心理健康及保健 4、学前儿童的营养与膳食卫生 5、学前儿童的生理疾病及其防护 6、学前儿童意外伤害的预防与急救 7、托幼机构保教活动的卫生 8、托幼机构物质环境的卫生,绪 论,内容提要 一、本课程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二、学前儿童的健康 三、学前儿童的保

4、教,一、本课程的研究对象和任务,研究对象:学前儿童卫生保健是研究如何维护和增进学前儿童,特别是3-6岁幼儿健康的一门学科 研究任务:阐明学前儿童解剖生理特点,生长发育规律、心理卫生及其与教育、生活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提出增进学前儿童健康、促进其正常生长发育的卫生要求和保健措施,为学前儿童进一步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二、学前儿童的健康,WHO的健康定义:健康是指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健全状态,而不只是没有疾病或虚弱现象。 整体的健康观:1、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两个方面 2、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之间是密切关联、相互影响的。(身体 健康是心理健康的基础,心理健康又是身体健康的必要条件),(二)维

5、护和增进学前儿童健康的意义 从婴幼儿的发展来看:身体基础相当薄弱,但生长发育又十分迅速和旺盛;各器官、系统发育不成熟,机能不完善,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差、对疾病的抵抗能力弱。且肌肉力量弱,耐力差,动作不够平稳、准确、灵活和协调。处于心理发展的重要时期,心理能力十分脆弱,且身心之间相互影响 从社会的发展来看:现代社会也需要身心健康的公民去从事社会的各项工作。而重视幼儿的身心健康,不断提高其健康水平,必将能提高新一代人的素质,使其将来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多方面发展的需要,更好地为社会做出贡献 。,(三)学前儿童健康的标志 健康的儿童应该在身体和心理两个方面都是健全、良好的,并处于和谐发展的状态。身体健康:

6、是指身体发育正常和机能协调发展,体质强健 主要标志,生长发育良好,体型正常,姿势端正 机体对内外环境具有一定的适应能力 体能发展良好,心理健康:是指整个心理活动和心理特征相对稳定、相互协调、发展较充分,并能与客观环境相统一和适应。,主要标志,智力发展正常 具有良好的情绪特征 个性特征良好 身体健康是指身体发育正常和机能协调发展,体质强健 主要标志 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具有良好的生活态度、生活方式和行为 没有较明显的心理问题或心理障碍,(四)影响幼儿健康的因素 1、环境因素,自然环境,良好的自然环境能为幼儿提供各类物质条件,维持和促进其正常的生命活动和健康的发展。不良环境因素则危害幼儿的健康

7、,社会环境,良好的社会环境有益于幼儿的健康成长;反之,则会对幼儿的身心健康产生不利的影响。,2、机体自身 因素,生物因素,包括遗传、先天发育、营养代谢、理化和 药物损害、机体遭受损伤或发育障碍等。 都会影响幼儿的身心健康,情绪反应、认识水平、个性特征等 心理方面的因素,也 会影响到人的身心健康。,心理因素,(四)影响幼儿健康的因素 3、生活方式 因素,(生活习惯、生活模式和生活意识)合理和平衡的膳食、生活有规律、具有良好的生活和卫生习惯、积极参加体育运动、 定期接受健康检查、懂得爱惜自己,4、卫生保健 设施因素,(预防、保健、医疗和康复等服务)卫生保健 设施的完善程度和服务质量,直接影响 着幼

8、儿的健康状况。,三、学前儿童的保教 (一)保教的概念 :是指成人为幼儿的生存与发展提供必需的、良好的环境和条件,给予幼儿精心的照顾和养育,以保护和促进幼儿正常发育和良好发展。 身体保教:是指对幼儿身体及其机能的保护、照顾与促进。 心理保教:是指对幼儿心理及其能力的保护与增进。,全面的保教观应该包括: 1、保教这一概念包括身体保教和心理保教两个方面。 2、两种保教都包含两层意义: 一是对身体和心理的保护和照顾,使其免受伤害,能正常发育; 二是对身体机能和心理能力的促进和增进,使其能更好地发展和完善。 3、在对幼儿进行保教的过程中,要将两种保教有机地结合起来.,(二)幼儿保教工作的基本内容: 1、

9、为幼儿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 2、做好幼儿日常生活的保教工作 3、做好教育过程中的保教工作。 4、做好卫生保健工作。 5、做好安全管理工作。 6、积极锻炼幼儿的身体。 7、做好特殊幼儿的保教工作。,(三)幼儿保教工作的实施 1、坚持保教和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只有将对幼儿的保教和教育紧密地、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相互兼顾、相互渗透、相互促进,才能最大限度地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健康的发展。在保教的过程中对幼儿进行必要的教育,在教育的过程实施一定的保教,做到保中有教、教中有保,保教结合。 2、保教工作需要全体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 3、保教工作需要得到家庭的支持与配合,课堂练习 1、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所下的定

10、义是:“健康是指 、_、 和 的健全状态,而不只是没有 或虚弱现象。” 2、健康的幼儿应该在身体和心理两个方面都是 、 、 的,并处于 的状态 3、身体健康主要是指人的 和 ,体质强健; 心理健康是指人的整个心理活动和心理特征 、 、发展较充分,并能与客观环境 . 4、卫生保健设施主要是指社会为保护人们的健康、防治疾病所提供的有关 、 、 和 . 1.身体 心理 社会适应 疾病 2. 健全 良好 和谐发展 3.身体发育正常 机能协调发展 相对稳定 相互协调 相统一和适应 4.预防服务 保健服务 医疗服,第一章 学前儿童身体的生长与发育,本章内容,人体概述 运动系统 呼吸系统 循环系统 消化系统

11、 泌尿系统 生殖系统 内分泌系统 神经系统 感觉器官,第一节 人体概述,一、人体的基本形态 二、人体的基本结构 三、人体的基本生理特征 四、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1、了解正常人体的基本形态和基本结构,细胞的种类、结构, 各种组织的功能 2、理解新陈代谢、兴奋性、神经调节、体液 调节等概念 重点:人体的基本结构、新陈代谢、神经调节 难点:人体的基本结构、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一、人体的基本形态,人 体,头 颈 躯干 四肢,脑颅 面颅,颅腔,腔内有脑,眼、耳、口、鼻,前面 后面,胸部 腹部,胸腔,腔内有心、肺,腹腔,有胃、肠、肝、脾、胰、胆、肾,盆腔,有膀胱和直肠(女性还有卵巢、子

12、宫),背部 腰部,上肢 下肢,上臂、前臂和手,大腿、小腿和足,二、 人 体 的 基 本 结 构,(一) 细胞,肌细胞 骨细胞 神经细胞 上皮细胞 腺细胞 生殖细胞,细胞膜 细胞质 细胞核,(二)组织 人体组织是由一些功能相似的细胞以及细胞间质构成的。有支持、连结和营养的作用。,(二)组织 人体组织是由一些功能相似的细胞以及细胞间质构成的。有支持、连结和营养的作用。,(二)组织 人体组织是由一些功能相似的细胞以及细胞间质构成的。有支持、连结和营养的作用。,(二)组织 人体组织是由一些功能相似的细胞以及细胞间质构成的。有支持、连结和营养的作用。,(三)器官 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联合起来,形成具

13、有一定功能的结构.,(四)系统 是由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构成。一系列在 结构和功能上具有密切联系的器官结合在一起,共同行使某种特定的生理活动, 便构成了人体的系统。,(五)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细胞是人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由细胞构成组织,由组织构成器官,再由器官构成系统,进一步由各个系统构成人体。 人体的各个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各不相同,但是它们在进行各种生命活动的时候,并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密切配合的。当身体里任何一个器官受外界的或身体内产生的刺激,进行某种活动时,立即就会有其它相关的器官系统协调行动,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 人体之所以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是由于神经系统和体液

14、的调节作用,特别是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三、人体的基本生理特征,(一)新陈代谢 新陈代谢是机体与周围环境之间不断地进行物质交换和能量交换,以实现自我更新的过程。 同化作用是指机体不断从外界环境中摄取营养物质来合成自身成分并贮存能量的过程。 异化作用是指机体不断分解自身物质,同时释放能量以供生命活动和合成物质之需,并把废物排出体外的过程。,酶 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能力的蛋白质。这种催化能力称为酶的活性。,特点: (1)高度的专一性。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某一类化学反应。 (2)催化作用与温度和酸碱度有关。大多数酶在正常体温时,催化作用发挥最好;人体内大多数酶在近乎中性的环境中(PH为7)催化作用

15、发挥最好。 (3)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很高,远远超过一般的非生物催化剂。,(二)兴奋性 机体或组织对刺激发生反应的能力或特性称为兴奋性。,机体或组织接受刺激后所发生的一切变化,称为反应。不同的组织对刺激发生反应的形式不同,归纳起来具有两种基本的反应形式,即兴奋和抑制。兴奋是指机体或组织接受刺激后,由相对静止变为活动状态,或活动由弱变强。抑制是指机体或组织接受刺激后,由活动变为相对静止状态,或活动由强变弱。,(三)生殖 生殖是指机体在生长发育到一定阶段后具有产生与自己相似的子代个体的功能。,四、 人体 生理 功能 的 调节,神经调节 体液调节,是指通过神经系统的活动对人体功能的调节,是人体内最主

16、要的调节方式。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实现反射活动的神经结构叫反射弧。它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个环节。,是通过体液中某些化学物质,对机体各部分发挥的调节作用。 全身性调节是通过由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经血液运输至全身,来调节组织器官的活动。 局部性调节是指某些组织细胞产生的一些化学物质,可在局部组织内扩散,改变邻近组织细胞的活动。,头 颈 躯干 四肢 皮肤 肌肉 骨骼 内脏 颅腔 胸腔 腹,骨骼肌 平滑肌 心肌,同化 异化,肌细胞 骨 细胞 神经细胞 生殖细胞 细胞膜 细胞质细胞核,神经调节 神经系统 反应速度快 作用时间短 作用部位精确,反射 反射弧 条件反射,感受器 传入神经 神经中枢 传出神经 效应器,ABCD,ACEF,CD,ABCF,ABF,BCDEF,第二节 运动系统,第二节 运动系统,一、运动系统概况 运动系统是由骨、骨连结和骨骼肌三部分组成, 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