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三一轮教师用书:一模考前串讲与主观题增分((有答案))-(地理)

上传人:【**** 文档编号:88328837 上传时间:2019-04-24 格式:DOC 页数:69 大小:3.4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版高三一轮教师用书:一模考前串讲与主观题增分((有答案))-(地理)_第1页
第1页 / 共69页
2020版高三一轮教师用书:一模考前串讲与主观题增分((有答案))-(地理)_第2页
第2页 / 共69页
2020版高三一轮教师用书:一模考前串讲与主观题增分((有答案))-(地理)_第3页
第3页 / 共69页
2020版高三一轮教师用书:一模考前串讲与主观题增分((有答案))-(地理)_第4页
第4页 / 共69页
2020版高三一轮教师用书:一模考前串讲与主观题增分((有答案))-(地理)_第5页
第5页 / 共6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版高三一轮教师用书:一模考前串讲与主观题增分((有答案))-(地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版高三一轮教师用书:一模考前串讲与主观题增分((有答案))-(地理)(6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创意编排 一模考前串讲与主观题增分第一编一模考前串讲构建知识体系编者按地理具有整体性,各地理要素间既相互影响,又相互联系。一轮复习结束,对各地理主题要素进行串知整合,既能温故已学知识,更能构建知识体系,贯通知识联系。帮考生理顺知识脉络,理清逻辑思维;做到思考有方向、答题不偏颇。串讲(一)气候对地理环境各要素的影响气候的影响无处不在,渗透在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各个环节。气候对地理环境各要素影响的相关知识,点多面广,考生在作答时往往由于记不清而导致失分。将气候与各要素之间的关系搭建成框架,条目化进行梳理,有助于考生分类存储知识,做到记得牢、调用准。相关知识串讲一、气候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1对地形的

2、影响(1)高寒地带:气候寒冷,冰蚀地貌广布。(2)沙漠地带:降水稀少,温差大,风力作用强,风蚀地貌、沙漠广布。(3)湿润地带:降水较多,流水作用强大、普遍,既有侵蚀作用形成的地貌(沟谷),又有沉积作用形成的地貌(三角洲、冲积平原)。2对水文的影响(1)对河流的影响:对河流水文特征的影响对河流水系特征的影响河流流量和水位的季节变化(雨林气候、海洋性气候变化小;地中海气候冬季汛期,夏季枯水期;热带草原气候、季风气候、大陆性气候夏季丰水期); 结冰期的长短:温带地区的河流可能出现结冰期(海洋性气候与大陆性气候不同)降水量大的地区,河网密度较大,河流的长度较长(2)对湖泊的影响:内流湖区:气候干旱,蒸

3、发量大,水位较低,盐度较高。外流湖区:降水丰富,湖泊面积较大,多为淡水湖。(3)对沙漠地区水的影响:沙漠地区气候干旱,降水少、蒸发量大,地表水缺乏。沙漠地区昼夜温差大,空气中的水汽凝结下渗地下而成地下水。(4)对海水性质和洋流的影响:对海水盐度的影响:降水多,蒸发弱的地区一般盐度较低;反之盐度较高。风海流的形成:受盛行风的吹拂。上升流的形成:受离岸风的吹拂。(5)对雪线高度的影响:气温:阳坡气温高,雪线高;阴坡气温低,雪线低。降水:迎风坡降水多,雪线低;背风坡降水少,雪线高。3对土壤的影响(1)降水对土壤的淋溶、侵蚀作用。(2)对冻土的分布及冻融的影响。(3)影响土壤有机质多少。4对植被的影响

4、光热水的不同组合,影响植被类型及其分布。二、气候对人文地理环境的影响1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光热水风的影响)(1)旱涝、盐碱、风沙、焚风等气候现象对农业生产有不利影响。(2)不同气候类型对农业生产产生不同影响。气候类型有利影响不利影响对策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有利于水稻种植业发展夏季风不稳定,多旱涝灾害兴修水利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热量充足、气温日较差大、光照强烈降水少,雨热不同期解决灌溉,有利于园艺业(水果种植业)发展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多雨,有利于多汁牧草生长降水丰富,光照、热量不足,不利于农作物成熟,产量低发展乳肉畜牧业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干燥,太阳辐射强烈(光照强),昼夜温差大

5、(气温日较差大),夏季高温降水少,冬季气温低解决灌溉,有利于优质农产品生产(温带水果、棉花等)(3)不同气候条件下形成不同的农业地域类型:水稻种植业、大牧场放牧业、热带种植园农业、乳畜业等。2.对交通的影响(1)对内河航运的影响:通过影响河流的水位、水量和结冰期影响内河航运。(2)对远洋航运的影响:顺风和逆风、台风和飓风等影响。(3)对航空的影响:大雾天气、狂风、特大暴雨等恶劣天气的影响。(4)对管道运输的影响:低温冻害的影响。(5)对公路、铁路运输的影响。(6)对邮政通讯的影响:通过灾害性天气影响邮路来影响邮政通讯。3对水能的影响降水量大,河流流量大的地区,水能资源可能丰富(还要考虑地势落差

6、)。4对旅游业的影响(1)有利影响:形成特殊的气象气候景观吉林的雾凇、哈尔滨的冰雕、黄山的云海等。(2)不利影响:恶劣天气影响出游。(3)对特殊气候区的旅游影响:地中海气候夏季旅游旺季。5对建筑物的影响通过光照和盛行风向影响建筑物和街道的朝向。(如我国北方房屋的坐北朝南,极地地区房屋的朝向,黄土高原窑洞)6对工业布局的影响(1)对大气有污染的工业的布局:考虑当地的盛行风向或最小风频。(2)逆温现象: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3)热力环流:城市风、山谷风、海陆风对有大气污染的工业布局的影响。7对各种观测站、卫星发射站的布局影响(1)天文台:海拔高,天气晴朗,空气稀薄的地区利于天文观测。(2)卫星发射

7、站:降水少,风力弱,天气晴朗及恶劣天气少的地区。8对城市和居民区的影响(1)中低纬度沿海地区:气候温和,降水丰富,城市、人口密集。(2)热带地区低地闷热:城市多分布在高原地区,如墨西哥高原,巴西高原。(3)对建筑物形状影响:南北方屋顶坡度的差异、云南的吊脚竹楼。巩固迁移训练(2019菏泽模拟)贡嘎山位于四川西部,下表示意该山东坡某海拔范围由低到高()四种植被垂直带某年10月时的生物量及其分配构成。读表回答13题。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总计生物量/(吨/公顷)98.251.620.13233.4997.872.080.05524.5597.412.450.14415.8195.064.9

8、420.861该海拔范围内物种优势最显著的是()A苔原B草本C灌木D乔木2植被带是()A常绿阔叶林带B山地针叶林带C高山灌丛带D高山草甸带3推断导致植被带、生物量高于的主要因素是()A光照B气温C降水量D土壤解析:1.D2.B3.C第1题,表中信息显示该海拔范围内乔木层所占的比重最大,则乔木是优势最显著的物种。第2题,该山地位于四川西部,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其基带应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植被带乔木层占比大,应是森林带;但海拔较高,不可能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则是山地针叶林带。第3题,“由低到高() ” ,说明“、”植被带位于半山腰,而“”植被带位于山麓地带;由于地形的抬升作用,海拔较高处的降水

9、会多于山麓地带,而生物量较大。气温应随海拔升高而降低;光照与坡度有关,材料中没有体现坡度信息;土壤在同一山坡差别不大。(2019南昌一模)咖啡树为多年生常绿灌木或小乔木,气候是其种植的决定性因素。赤道两边南北纬25之间的地带,最适合种植咖啡树,被称为“咖啡带”。据此回答45题。4咖啡树多分布在赤道附近地区,说明咖啡树()A需土壤肥沃B需光照充足C喜冷湿环境D喜阴湿环境5人们常在南北纬25附近的咖啡种植园里夹种树干较高的植物,这一举措不是为了()A充分利用气候资源B充分利用土地资源C改变咖啡树热量条件D改变咖啡树光照条件解析:4.D5.C第4题,赤道附近多为热带雨林气候,多高大乔木,而咖啡树为灌

10、木或小乔木,说明不喜光照;热带雨林气候降水多,森林中气候潮湿,而咖啡树最适合在此生长,说明喜湿。第5题,因咖啡树最适合在赤道附近种植,而南北纬25附近纬度较高,从热量条件看该处已经是边缘地带,不能再降低热量;而树干较高的植物会阻挡光照,会降低小环境的热量,故这一举措不是为了改变热量条件。6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下图为我国局部地区示意图。材料二宁夏中卫市(甲地)为我国最大的硒砂瓜种植基地。该地区硒砂瓜富含多种氨基酸和硒、锌、钙、钾等对人体健康有益的微量元素。硒砂瓜个大、瓤红、汁甜,被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证为A级绿色食品。当地农民创造出了压砂种瓜这一节水保墒的旱作农业种植模式,即在土地上

11、铺上一层砂砾,盖上一层薄膜,瓜苗就从石头缝里“蹦”出来,有效地提高了瓜的质量和产量。(1)试分析甲地农民采用的薄膜覆盖技术对硒砂瓜生长过程的影响。(2)分析乙地种植西瓜的劣势气候条件。(3)借鉴甲地的发展经验,简述乙地为改造西瓜种植的气候条件应采取的措施。解析:第(1)题,薄膜覆盖技术的运用改善了当地的水热条件。第(2)题,从图中可以看出,乙地位于我国华北地区,春季降水少,风沙灾害多,降水集中在夏季,旱涝灾害频发。第(3)题,从水资源利用、农田生态保护等方面分析。答案:(1)覆盖薄膜可以减少土壤水分蒸发,长期保持土壤湿润,有利于克服当地干旱气候条件对西瓜生长的不利影响;覆盖薄膜也可以减少土壤热

12、量损失,提高地温,有利于西瓜快速生长。(2)乙地位于季风区,春季时降水少,风沙灾害多;降水集中在夏季,且多暴雨,旱涝灾害频发。(3)针对风沙灾害多的问题,可以建设平原农田防护林;针对春季降水少的问题,可以推广抗旱节水农业技术,如薄膜覆盖、地方名优特产品培育;针对旱涝灾害频发的问题,可以加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等。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2017年2月20日,晴,我从智利的蓬塔阿雷纳斯搭乘豪华邮轮前往火地群岛探险旅游。几个小时后,邮轮在蜿蜒曲折的海峡内航行,海面上风大浪高。我看到处处是幽深的峡湾,烟云缭绕,两岸绿岛荒岩上栖息着无数海鸟、企鹅和海狮,远处一座座青山雪峰,冰川遍布,蔚为壮观。

13、邮轮到达乌斯怀亚港已然风平浪静,大大小小的船只星罗棋布,海鸟自由翱翔,与岸上色彩鲜艳的小木屋构成绚烂的画卷摘自游记世界尽头原始火地岛材料二如图示意火地群岛位置及游记中的探险旅游路线。(1)分析沿途“青山雪峰”景观的形成原因。 (2)比较线路甲、乙段的风浪大小,并说明理由。(3)乌斯怀亚民居多为低矮的小木屋,屋顶坡度大。说明该地民居特点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解析:第(1)题,沿途“青山雪峰”景观的形成原因主要从山峰、植被、积雪形成原因分析。山峰的形成与板块构造有关,该地位于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交界处,形成高大山脉。由于地处盛行西风带,降水量大,且2月份为南半球夏季,气温高,植被茂密“青山”。由于纬

14、度高,海拔高,气温低,峰顶有积雪覆盖,为“雪峰”。第(2)题,线路甲、乙段的风浪大小及理由主要从该地的盛行风向及洋流角度考虑。读图根据经纬度可知,航行路线位于西风带内,洋流为西风漂流。甲航段受大陆影响,位于西风背风地带,且受西风漂流影响小,而乙段航线与西风漂流及西风风向一致,西部为海洋,对于西风及西风漂流影响小,且由于地处小岛屿之间,有狭管效应,使得乙段风浪大。第(3)题,乌斯怀亚民居多为低矮的小木屋,屋顶坡度大的民居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主要从抗风、防震及取材角度考虑。由于该地位于西风带,风浪大,低矮的木屋可以防风。该地位于板块交界处,地震多发,木结构房屋抗震性能强。该地冬季多降雪,屋顶坡度大,不

15、易积雪。且周围植被覆盖率高,有利于就地取材。答案:(1)地处板块消亡边界,褶皱隆起形成高大山脉;(地处中纬度地区,)盛行西风,降水丰富,正值夏季,森林茂密;纬度较高,且山地海拔较高,气温较低,多数山峰被积雪覆盖。(2)乙段风浪较甲段大。理由:与甲段相比,乙段西部为海洋,对西风和西风漂流的削弱作用较小;航道狭窄且走向与盛行风向一致,狭管效应显著。(3)该地多大风天气,地震频发,低矮小木屋抗风性强,且利于防震;冬季降雪量大,屋顶坡度大不易积雪;森林茂密,便于就地取材。串讲(二)河流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在初、高中地理教材中,有关河流的基础图像不少,但相关基础知识及内在关联结构图示明显不足。在这样的前提条件下,考生在作答河流类试题时往往会感到力不从心。为此,我们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