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word论文】三峡导流明渠通航条件浅析【水利工程专业论文】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8832541 上传时间:2017-09-30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word论文】三峡导流明渠通航条件浅析【水利工程专业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最新word论文】三峡导流明渠通航条件浅析【水利工程专业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最新word论文】三峡导流明渠通航条件浅析【水利工程专业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最新word论文】三峡导流明渠通航条件浅析【水利工程专业论文】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最新word论文】三峡导流明渠通航条件浅析【水利工程专业论文】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新word论文】三峡导流明渠通航条件浅析【水利工程专业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word论文】三峡导流明渠通航条件浅析【水利工程专业论文】(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三峡导流明渠通航条件浅析摘要:导流明渠是三峡工期工程施工期的重要航运通道,中枯水期通航条件较好,可满足运量要求,根据施工通航历时长、运量大、技术难题多等特点,如何增加明渠通航时间、提高运量,是人们关心的重大问题、经研究,当整治上、下游口门连接段航道后,选择合适航线,采取绞滩换推等措施,可将通航流量提高到 3000035000m3/s,但同时应加强原型观测,注意通航水流条件的变化,以便采取措施保证顺利航行。 关键词:三峡工程 导流明渠 施工期通航 1 基本情况1.l 明渠型式及尺度导流明渠位于长江右岸中堡岛右侧,既是二期施工期唯一的泄水河道,也是该时期中枯水季的重要航运通道,设计最大通航流量为

2、 20000m3/s。导流明渠渠身中间顺直、进口为弯道、平面呈微弯的半月形。明渠左侧为轴线长度1191.47m 的混凝土纵向围堰;右侧靠山坡,上弯道右边线园弧半径 R1=777.6m、园心角 1=3.6” ,厂弯道右边线园弧半径 R2=787.5m、园心角民 2=56,右边线全长 4038.98m。明渠航道轴线长 3427.79m;最小底宽为 350m,进口段无高低渠之分。渠底高程为 5958m;接近堰段时为有高左低的复式断面,右侧高渠底宽 100m,渠底高程 58m,左侧低渠底宽不小于 250m,渠底高程从上到下分别为58m、50m、45m 和 53m 等四级。1.2 明渠通航标准导流明渠的

3、设计通航标准,一直受有关各方关注,经论证审定的标准是:3l0001 十 2640Hp 或 21500t2640Hp 的大型船队在流量小于 20000m3/s 时通航要求明渠航道内此时流速、流态和水面比降等满足上行船队平均对岸航速大于 1.Om/s;中小型船队在流量小于 10000m3/s 时通航,要求此时航道范围内的最大流速小于 2.5m/s,且没有碍航泡漩和波浪等不利流态。2 明渠水流特点非汛期导流明渠受葛洲坝水利枢纽回水影响,水流平缓,航行条件较好。汛期受混凝土纵向围堰上堤头作用,主流从左岸挑向右岸,在明渠上弯道下段形成右斜的高速区,在坝轴线及以上 200m 左右流速最大;三期碾压混凝土以

4、下部位由于复式断面的调节作用,右岸流速减小。出口段受低渠底高程的抬高和卜弯道影响,在下弯点以卜的右侧又形成一个高流速区,其最大流速和比降值出现在坝轴线以下 13001600m 处。因此明渠水流有三个特点:高流速区履盖范围较广。当 20000m3/s 流量时,试验表明 4m/s 以上的高流速从坝轴线以上 800m 处一直延伸到坝轴线以下 500m;在坝轴线以上 100m 的横断面,明渠中部高流速区分布宽达 250m;受明渠边界条件特别是低渠底高程变化的影响,明渠沿程纵比降分布不均,且正负比降交替出现。在 20000m3/s 流量时,试验测得坝轴线以上 840960m 处纵比降为 0.2%,而坝轴

5、线以上 720840m范围内纵比降则为-0.233%;明渠的流速流态较为复杂。明渠进口因受纵2向围堰挑流作用形成斜流,渠身段由于边界条件特别是渠底高程的变化,引起水流能星的转换而产生碍航波浪,出口段受弯道水流惯性的影响形成强劲的扫弯水,并伴有泡漩产生等。而且随着流量的增大,流速和比降值明显增大,碍航波及泡漩强度急增,使上行船舶航行阻力增加,下行船舶控制困难。3 大江截流前后明渠冲淤与通航条件分析导流明渠系凸向右岸的微弯型河道,具有弯道水流的特点,设计采用了左低右高的复式断面,其目的是调整断面流速分布,使明渠主流位于低渠,让高渠流速较小,以利船队上行。一定的水流条件可以形成一定的河床,而河床的冲

6、淤变化,又使水流条件随之改变,据大江截流前后实测资料,导流明渠自 1997 年 5 月破堰进水过流后,渠内产生了淤积,截流期间又随过流量的增加而冲刷,水流条件也随之变化。3.1 截流前的明渠水流状态导流明渠进水后原大江仍处于过流状态,是主要的泄水通道,导流明渠的分流比小,流速低经过一个汛期,渠内产生了大量淤积,1997 年 10 月 2日26 日实测地形表明,总淤积量达 292 万 m3(表 1)。从河床地形看淤积物主要集中在混凝土纵向围堰一侧和坝轴线以下(l7-24 断面)一定范围内,虽然没有碍航淤积。然而抬高了低渠河底高程,降低了复式断面对流速流态分布的调整作用,使进人明渠后的主流右移,造

7、成高渠区流速增大。1997 年 10 月 27 日28日,明渠过流量 855Om3/s 时实测了表面流速(表 2),从中可以看出,明渠上游连接段主流位于航道中心线以左 200m 附近,设计航道内为缓流区;然而到坝轴线以上 1200m 处,主流逐渐右移至高渠区,至坝轴线以下 300m 处高渠区流速最大,达 2.9m/s,随后主流略向左移,沿明渠轴线下泄。表 2 导流明渠流速实测值表断面至坝轴线距离/m部位及流速3截流前 Q=6150截流后 Q=6150610431.901.931.81.18左 170左 125右 45左 14079552.2242.51.671.371.42左 140左 90右

8、 45左 270左 107114902.182.081.9451.001.13左 45左 20右 70左 135左 3216坝轴线1.952.122.712.442.2961.521.501.541.38左 155左 85左 25右 45右 90左 137左 1507右 2518-2751.912.272.472.902.462.381.351.531.24左 115左 55右 158右 28右 64右 85左 950右 4029-15302.282.522.321.231.511.19左 35右 15右 35左 210左 145右 37931-19002.172.231.81.351.321

9、.311.16左 72右 13右 62左 260左 200右 30右 4710注:部位及流速一栏中,上面为流速值,下面为测点至航道中心线距离长江科学院曾在模型试验中实测了明渠 10000m/s 流量时的流速分布。将原型流量 8550m3/s 与模型 10000m3/s 流量时的流速对比可以看出:由于原型明渠内产生泥沙淤积,实测流速比模型试验值大。明渠进口至坝轴线以上 350m 处流速沿断面分面型式和试验相同,然而流速值比试验结果大 0.20.7m/s,为1.133.6m/s(表 2),坝轴线以上 300m 至下弯道上部,高低渠的流速变化不一样,高渠的流速为 2.012.9m/s,比试验值增大

10、0.71.0m/s;低渠为1.92.27m/s,和试验值相近。明渠下弯道以下区域,实侧流速值为1.82.75m/s 比试验值高 0.40.6m/s。3.2 截流后的明渠水流状态1997 年 11 月 8 日大江截流后,1920 日又实测了明渠水下地形,成果表明:随着截流进占,明渠过流量逐渐增加,河道产生冲刷,截流后长江水流全部由明渠下泄,冲刷进一步发展,与截流相比冲刷了 128 万 m3,剩余淤积量为 164 万m3(表 1)。淤积仍集中在混凝土纵向围堰右侧。表 1 大江截流前后导流明渠淤积量表截流前截流后11C.SA/m2W/万 m3C.SA/m2W/万 m3171003007.817300

11、8.28坝线173.18坝线50050.817-242000250012193.3坝241000170095.92531100017.824313009.1合计292合计164从 1997 年 11 月 2223 日实测流量 6150m3/s 表面流速看,主流位置及断面流速分布与截流前相比有一些变化,但不大。坝轴线以上 350m 至下弯道上段,实测高渠部分流速为 0.871.50m/s,低渠为 0.861.57m/s。综上所述,明渠不同过流量及河床冲淤变化,可使明渠的通航水流条件发生13变化,应加强原型水下地形和表面流速流态观测及分析研究,掌握其变化规律,以保证明渠顺利通航。4 提高明渠通航条

12、件和能力的措施4.1 选择合适的航线导流明渠布置确定以后,鉴于其流速流态分布的上述特点,选择合适航线是非常重要的。经研究,上行船队的航线应避开坝轴线以下 13001600m 的急流区和明渠进口靠混凝土纵向围堰一侧的斜流区,上行船舶应沿下口左侧驶入明渠,在适当位置跨渠过渡到右岸后驶出。跨渠较合理航线有两个方案,一是船队到坝轴线以上高流速区后跨渠的左航线方案,二是船队在坝轴线附近跨渠的中航线方案。船队一直沿明渠右侧上驶的右航线方案则不太经济。4.2 整治明渠上、下游航道连接段三峡工程初步设计阶段明渠的进出口航线是沿两岸弯道的切线方向布置。由于明渠上游连接段墩滩一带礁石林立,岸线相对突出,与主航线连

13、接不够顺畅,使下行船队在大流量时航行困难,上行船队无法利用近岸缓流,明渠下游连接段则因钩鱼嘴礁石区的存在,汛期下行船队航向与水流方向偏角较大,同时因礁石的阻水作用形成碍航波浪,不利于船舶航行,应予整治。葛洲坝大江 1 号船闸上下游引航道连接段经整治后改善了通航条件,提高了通航能力,因此,根据葛洲坝的经验,对明渠上下游连接段进行了整治。首先修改了明渠上、下游连接的平面布置,使之便于航行。上游连接段的航道中心线,在坝轴线以上 1001.5m 处以半径 1000m、园心角 28.3向有岸偏转,使航线与流线基本一致,下游连接段则在坝轴线以下 1117m 处将原设计的航道中心线向右偏转 5.1,再向下游

14、延伸。为此,炸除了连接段航道内的碍航礁石,开挖了浅水航槽,整顿了岸线,从而使上、下连接段航线较为顺畅,并贴近岸边的缓流区,有利航行安全,满足了通航要求。4.3 设绞或换推助航根据设计,当流量超过 20000m3/s 时明渠停航,所有船舶由临时船闸通过限于其运力,每年汛期当流量大于 20000m3/s 时临时船闸将出现压船待闸。时间长达 3 个月,为此,航运部门经研究提出在明渠设绞或换推(助推)方案提高明渠的通航流量。试验表明:在明渠内设一台额定绞力 25t、进缆速度 20m/min 的绞滩船可将明渠的通航流量提高到 30000m3/s。现场试验又表明:31000t 千 2600Hp 船队减少一

15、驳,自航上驶的流量可提高到 22500m3/s;如果再采用 5400Hp 推轮换推船队自航上驶的流量可达 30000m3/s。经研究指出,如果对上述大型船队采用绞滩和换推(助推)相结合的助航措施,明渠通航量提高到 3000035000m3/s 可延长通航时间约 90 天。5 结论研究表明:导流明渠上、下游连接河段整治后,选择合适的航线,中枯水期的通航条件较好;汛期当采取绞滩、换推或二者相结合的助航措施后,其通航流量提高到 3000035000m3/s。明渠过流量的大小及河床冲淤变化可引起表面流速流态变化,从而影响船舶的顺利航行,因此,应注意加强原型通航条件特别是 2000035000m3/s 流量期的观测研究,保证明渠在较高流量时能顺利通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大学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