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专用2019中考语文高分一轮专题 12议论文阅读专题训练

上传人:【**** 文档编号:88325400 上传时间:2019-04-24 格式:PDF 页数:19 大小:342.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吉林专用2019中考语文高分一轮专题  12议论文阅读专题训练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吉林专用2019中考语文高分一轮专题  12议论文阅读专题训练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吉林专用2019中考语文高分一轮专题  12议论文阅读专题训练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吉林专用2019中考语文高分一轮专题  12议论文阅读专题训练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吉林专用2019中考语文高分一轮专题  12议论文阅读专题训练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吉林专用2019中考语文高分一轮专题 12议论文阅读专题训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吉林专用2019中考语文高分一轮专题 12议论文阅读专题训练(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专题训练专题训练( (十二十二) ) 议论文阅读议论文阅读 一、2018淮安改编 阅读下面的文章和图表,完成后面的问题。(11 分) 古典诗词与文化自信 阮 直 上海复旦大学附中的 16 岁高中生武亦姝经过三轮比拼击败四期擂主诗刊编辑彭敏,最终获得央视 中国诗词大会年度总冠军。 “颜值与才华齐飞”,武亦姝成了众人崇拜的“才女型偶像” 。高达 11.6 亿的 收视人次,也让节目的策划者始料未及。 为什么本是小众化的中国古典诗词能够以如此大众化的方式脱颖而出?人们都以为当下的民众不再读书,更 别说诵读古典诗词了。央视记者在采访一位观众时,他的回答精彩、准确:“诗词是小众的,但在某些家庭、某 个

2、人的心灵岛屿里,诗词却是千山万水,是他们的主旋律 。 ” 每个人成长的历程,都有诗心相伴,都有远方与梦想,这就是所谓的“诗性心灵” 。中国古典诗词中的人 性温暖、个体真情、细微感悟、形象表达是能穿越千年的,并与当下任何个体的人生、命运发生勾连,并在个 体面对生活的焦躁、困惑时给予他们平静与慰藉。A 生活清贫不会让我们低头,可面对经典我们只能俯首称臣。对文化的敬畏是因为我们内心永远矗立着一 个个文化巨匠与大师,他们的生命与智慧,他们的精神与风范是民族精神的典范。B 诗心的灵感是个体的,而诗意的审美却是共同的,诗歌意境是古今一脉的文化印记,但是当代诗人的许多 作品却不能赋予我们这样的精神给养。从

3、50 后、60 后到 00 后,他们的心中都储存着若干首古典诗词,那些脍 炙人口的诗句成了他们共同的文化记忆,使他们形成了一致的审美方式。所以,中国诗词大会才能让亿万 观众回味那些年背过的唐诗宋词,重温那一份深藏心底的古典韵致。 诗言志,歌咏言。中国古典文学作品的价值是散文大于小说,诗歌大于散文。古典诗词不仅使中华文明 在语言文字上登峰造极,其创造审美的“中国意境”更是中国美学对世界美学的独特贡献。 从“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纯真质朴,到“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初心不改;从“老骥 伏枥,志在千里”的壮志豪情,到“心远地自偏”的淡然超脱;从“黄河之水天上来”的大唐豪迈,到“帘卷西 风

4、,人比黄花瘦”的婉约自怜每一个中国人都能从这些隽永、深情的诗词中得到心灵的滋养。 重温古典诗词,不是因为经典在凋敝,也不是为了借古抒怀,而是因为这些经典记载着我们民族特有的人 文情怀与精神世界,是我们民族审美方式的独特表达,是华夏子孙心灵永不荒芜的执着追求,是我们走向复兴 2 的精神支撑。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康震在评价古典诗词时讲道:我们更加坚定了一个信念和事实,那就是中华民 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依然牢牢地扎根在民间,这就是中华民族文化自信力的重要来源。 诗歌书写内心,改变需要行动,我们的生活,不仅取决于我们的心态,更有赖于我们的作为。 (选自2017 中国杂文年选,有删改) 1.阅读全文,

5、概括古典诗词对于个人成长的意义。(每点不得超过 10 个字)(2 分) 2.第段加点处“大众化的方式”指什么?(2 分) 3.下面材料,你觉得放在文中AB两处中的哪一处更恰当?请简要说明理由。(4 分) 65 岁,只上过四年学的农民王海军,一边摆摊修车,一边和众人“推敲”诗词语句。只要别人改得好,他就 请对方喝一瓶啤酒。诗词大会上,他即兴赋诗;节目动情处,他潸然泪下。 4.根据文章内容并结合下列图表,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表一: 3 2011 年学生喜欢古典诗词原因的调查数据表(安徽师大附中高中文理两个班 144 名学生) 原因 吸收传统 文化精华 提高学 习素养 古诗词语

6、言美、 意境美的熏陶 为了应 付考试 人数 19352169 百分比 13.2%24 .3%14.6%47.9% 表二: 2016 年学生喜欢古典诗词原因的调查数据表(周至中学高一到高三六个班 300 名学生) 原因 喜欢它 的思想 喜欢它 的语言 老师的讲解、 电 视媒体的宣传 考试时有 很大帮助 人数 531288633 百分比 17.6%42.7%28.7%11% A.从图表一看:2011 年学生喜欢古典诗词的原因倾向于应付考试。 B.从图表二看:学生喜欢古典诗词的原因有了很大的改变,开始倾向关注古诗词的文化思想内涵和语言独特的 魅力。 C.近年来央视推出中国诗词大会 经典咏流传等大型系

7、列节目,主要是因为经典在日趋凋敝,为了提醒人 们在喧嚣的时代不要忘记古典诗词的独特魅力。 D.中国古典文学作品的价值中,诗歌的价值大于散文的原因是古典诗词不仅在语言文字上登峰造极,它创造审 美的“中国意境”也在世界美学上独树一帜。 二、2018威海改编 阅读下面议论文,完成后面的问题。(8 分) 4 人生因阅读而气象万千 陈 凌 每到世界读书日,这样一张照片所定格下的历史瞬间总会被人提起:1940 年 10 月 22 日,英国遭受空袭, 位于伦敦的荷兰屋图书馆也难以幸免,几乎被炸成废墟,墙壁倾颓,砖石满地,但有 3 名男子竟不顾敌机刚刚离 去,在尚未倒塌的书架前翻捡书籍。战火的残酷与读书所展现

8、的不屈意志 ,两相对比,不仅给人以强烈的视觉 冲击,更给人以持久的感动。 或许,也会有人不解:战火纷飞,还不忘阅读,为的是什么?“很多人被生活的艰难折磨得心灵枯萎,但有 书香滋润的灵魂不会。 ”不久前,在一家书店里看到的一则读者留言,或许可以作为解答。对于那 3 名男子而言,阅 读绝非是暂时忘记战乱的“镇静剂”,而是勇敢面对现实,让精神再次振奋、让意志战胜泪水的方法和途径。 阅读何以有这样的伟力?一位作家曾指出,阅读实际上会给人以两种收获,一种是通过读书,知道自己原 来不知道的东西;另一种是通过读书触发反思,知道自己本来就有的东西,并激活它。前者是知识,后者是智慧。 越是走在人生的“三岔口”,

9、越是面临困难和选择之时,阅读的力量就越能显示出来。一个人的努力往往会让 自己有更多的选择,知识让我们理解每一项选择的意义,而智慧还能进一步让人知道,自己的选择是符合内心的,从 而坚定前行的意志。 人生如果远离了阅读,就等于一间房子没有窗户。书籍并非是装点门面的饰品,而是精神的营养品。不 能与书籍独处,只会让人生之路走向狭隘,甚至禁锢心灵;浸润书香,才能让我们驶向无限广阔的海洋,让人生气 象万千。曾国藩一生饱览群书,文章笔力雄厚,就连梁启超都称赞他“可以入文苑传” 。然而,即便有如此深厚 的功底,他依然认为自己有“三耻”,居第一位的,就是对天文和算学“毫无所知” 。一物不知,便深以为耻, “曾国

10、藩”们之所以会有如此的认识,就因为他们深刻地知道,读书“能养人精神” 。 读书或许并不必然导向外在的成功,但它必然指向内在的丰沛。这些年,两季中国诗词大会的冠军, 惊艳了无数人,一位是第二季的武亦姝,另一位是第三季的雷海为。令人动容的,并不仅仅是武亦姝 2000 多首 诗词记忆量的才情,也不全是雷海为以外卖小哥身份成功逆袭的不凡,更是因为他们身上散发的那种“闲看花 开花落,漫随云卷云舒”的从容淡定。这样一份独特的气质,正源于阅读的滋养。有句话说得好,“读书多了, 容颜自然改变,许多时候,自己可能以为许多看过的书籍都成过眼烟云,不复记忆,其实它们仍是潜在的,在气质 里、在谈吐上、在胸襟的无涯,当

11、然也可能显露在生活和文字中。 ” 有人以为,读书太多,容易脱离生活。其实不然,读书并不是要逃离这个世界,而是要让人拥有平视世界 的眼睛,阅读本身就是为了更好地生活。正如哲人所言:“一个人和书籍接触得愈亲密,他便愈加深刻地感到生 活的统一,因为他的人格复化了,他不仅用他自己的眼睛观察,而且运用着无数心灵的眼睛。 ”既塑造丰盈的内 心,又给人以丰富的生活,这恐怕便是阅读之于人生的独特意义。 5 (选自人民日报2018 年 4 月 23 日) 1.文章开头描述了照片所定格下的历史瞬间,有什么作用?(2 分) 2.阅读下面加点短语,从议论文语言特征的角度进行赏析。(3 分) 一位作家曾指出,阅读实际上

12、会给人以两种收获,一种是通过读书,知道自己原来不知道的东西;另一种是 通过读书触发反思,知道自己本来就有的东西,并激活它。 3.根据文章内容,结合自己的读书事例,从一个方面谈谈你因阅读而发生的改变。(3 分) 三、2018河南改编 阅读下面议论文,完成后面的问题。(11 分) 重拾汉语的母语自信 纪秀生 母语通常是指一个人所属民族的群体语言,是一个民族最为鲜明的符号标志,它能把一些人凝聚为一个 共同体。母语自信则是对母语品质和母语生命力的坚定信念,体现了一个国家和民族对自身母语价值的充分肯 定和尊重。 每个民族对自己的母语都有一种天然的认同感和自豪感,视其为最美的语言。汉语是中国人的母语,是

13、中华民族的文化徽章。汉语拥有最为丰富的书面文献和自公元前 841 年以来不曾中断的历史记录,在相当长的 6 时间内,它因其承载的文化的先进性而对世界产生了不小的影响。这让我们自豪,也增强了我们对汉语的自信。 然而,在近现代,随着社会的发展,加之西方语言和文化的冲击,我们对汉语的自信产生了动摇,这给汉语带来了 危机,造成了伤害。 “五四”期间,汉语严重欧化,有学者甚至主张用拼音来代替汉字;20 世纪 80 年代,汉语的 计算机输入成为难题,汉字又蒙受了“笔画复杂、输入困难”的责难;即使是现在,国人对外语的重视程度依然 远远超过汉语因此,重拾汉语的母语自信是每个中国人必须正视的问题。 对母语的不自

14、信,究其本质,是对自身文化的不自信。在当今形势下,我们更应清醒地认识到,中华文化 是我国生存和发展的软实力,是中华民族的命脉和灵魂。而汉语既是这种文化的产物,也是这种文化的繁荣与 发展,不能再对汉语采取那种“自贬、自侮、自戕”的态度,而应重新拾回对汉语的自信。 事实上,从语言学角度看,汉语也的确有值得我们自信的理由。汉语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发展水平最 高的语言之一。在世界语言中,汉语具有独一无二的简洁而富有想象力的特征,精通多国语言的季羡林先生称 誉汉语是世界语言里最简练的一个语种,同样表达一个意思,如果英语要 60 秒,汉语 5 秒就够了。汉语在表达 的自由度和创造性上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

15、美国语言学家范诺洛萨说,汉语充满动感,不像西方语言那样被语 法、词类规则套死。汉语有声调,音韵铿锵,和谐美丽,瑞典语言学家高本汉认为,在这方面,汉语比西方语言略 胜一筹。 进入 21 世纪,随着我国影响力的不断增强,汉语在全球快速传播,国际地位显著提高,不断升温的“汉语 热”不仅强化了人们对汉语的认同,旺盛的需求也为汉语“走出去”增添了信心。据英国语言学家格雷多尔研 究预测,到 2050 年,汉语将上升到国际语言分类金字塔的最高一层。因此,我们更应重拾汉语的母语自信,做一 个根基牢固的中国人。 (有删改) 1.从全文看,作者认为应该“重拾汉语的母语自信”的原因有哪些?请逐条概括。(4 分) 2

16、.请简要分析第段的论证思路。(4 分) 7 3.阅读下面的链接材料,结合原文选择表述有误的一项 ( )(3 分) 材料一 国学大师钱穆说过,汉语之美在于“精” 。 “语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仅 10 个字,不仅使我心与天地 大生命融凝合一,又兼及自然科学。着语不多,会心自在深微处。 材料二 德国语言学家洪堡特说,语言是一个民族所必需的“呼吸”,通过一种语言,一个人类群体才得以凝聚 成民族,一个民族的特性才能获得完整的映照和表达。 A.材料一突出了汉语简练的特点,可以证明“汉语具有独一无二的简洁而富有想象力的特征” 。 B.材料二引用外国语言学家的评论,表明汉语已经在全球快速传播,引起了外国人的好评。中华民族的国际地 位因为民族语言而显著提高。 C.材料一展现的是语言的特征,与文本第段“从语言学角度看,汉语也的确有值得我们自信的理由。汉语是 世界上历史最悠久、发展水平最高的语言之一”相照应。 D.材料二叙述的是语言的重要性,与文本第段“母语通常是指一个人所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