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word论文】21世纪淮河治理规划应重点思考的几个问题【水利工程专业论文】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8831573 上传时间:2017-09-2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word论文】21世纪淮河治理规划应重点思考的几个问题【水利工程专业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最新word论文】21世纪淮河治理规划应重点思考的几个问题【水利工程专业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最新word论文】21世纪淮河治理规划应重点思考的几个问题【水利工程专业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最新word论文】21世纪淮河治理规划应重点思考的几个问题【水利工程专业论文】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最新word论文】21世纪淮河治理规划应重点思考的几个问题【水利工程专业论文】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最新word论文】21世纪淮河治理规划应重点思考的几个问题【水利工程专业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word论文】21世纪淮河治理规划应重点思考的几个问题【水利工程专业论文】(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21 世纪淮河治理规划应重点思考的几个问题摘要:淮河流域是南北气候、高低纬度和海陆相三种过渡带的重叠地区,是典型的孕灾环境地带;人口密集、物产丰富、交通发达,在国民经济中占有较大比重;历史上洪涝与干旱交替,具有多灾性。建国以来,虽经多年整治,已取得一定成果,但随着社会经济与人口的发展,自然条件也在演进变化。现状中行蓄(滞)洪与人民生产、生活交织在一起,灾与利皆源于水。面对这些变化,21世纪治淮规划应在历年治理原则基础上加以新的调整。 关键词:21 世纪淮河流域治理规划对策思路 淮河是新中国成立后进行全面治理的第一条大河。建国之初,毛泽东主席发出了“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的伟大号召,1950 年

2、10 月 14 日中央政务院又作出了关于治理淮河的决定 ,提出了“蓄泄兼筹”的治淮方针。1991 年淮河发生洪水后国务院作出了关于进一步治理淮河和太湖的决定 ,提出“蓄泄兼筹,近期以泄为主”的治水方略。经过 50 年的治理,淮河流域初步形成了山丘区水土保持、水库、堤防、河道、控制枢纽、行蓄(滞)洪区、调蓄湖泊、水文水情预测报、洪水调度、防汛通信等工程和非工程措施组成的综合防洪体系,改变了历史上长期遗留下来的“大雨大灾、小雨小灾、无雨旱灾”的悲惨状况。初步分析,累计减免洪涝造成的灾害面积 2107ha 以上,经济效益达 2000 余亿元,为总投入的 6 倍多。治淮成绩虽然巨大,但目前淮河流域防洪

3、标准仍然不高,难以防御建国以来的最大洪水;淮河干流在防御 1020 年一遇的常遇洪水时也要以牺牲行蓄洪区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甚至生命为代价。干旱较为频繁,尤其是 20世纪 80 年代趋势更加明显。因此,淮河的治理任务是艰巨的、长期的和复杂的。1 基本情况 淮河水系原本完善,独流入海,水流畅通。12 世纪以后,由于黄河南泛夺淮近 700 年之久,使颖河以东的干流淤塞破坏,排水能力显著下降,洪涝旱灾十分频繁,且长期得不到系统治理。 1.1 自然特征 淮河流域位于长江与黄河之间,东临黄海。现状以废黄洪为界,分为淮河与沂沐泗两大水系,总面积 27 万 km2,其中淮河水系 19 万 km2。淮河干流发源

4、于河南桐柏山,流经河南、安徽至江苏扬州的三江营入长江,全长 1000km,总落差 196m,平均比降为万分之二,淮源至豫皖两省交界的洪河口为上游,面积 3万 km2,长 360km,比降万分之五。从洪河口至洪泽湖出口的三河闸为中游,面积约 16 万 km2,长 490km,比降为百分之零点三,洪泽湖以下为下游,长150km,比降为万分之零点四。 沂沭泗水系是沂河、沭河和泗河水系的总称,均发源于山东沂蒙山区,流域面积 8 万 km2。 淮河流域是我国南北气候、高低纬度和海陆相三种过渡带的重叠地区和典型的孕灾环境地带。流域跨豫、鄂、皖、苏、鲁 5 省 39 市(地区)176 个县(市) ,现有人口

5、 1.6 亿人(1997 年统计数) ,平均密度 600 人/km2, (平原达 700 人/km2 以上) ,是我国平均人口密度的 5 倍。耕地 1.22107ha,约为全国的八分2之一,耕地率为鞘 44.6,是全国的 4.5 倍,居各流域之首。1997 年粮食产量850 亿 kg,占全国产量的六分之一;煤炭探明储量 700 亿 t,占全国的八分之一;现有火电装机 2000 万 kw,京沪、京广、京九、陇海等 7 条铁路通过流域腹部。淮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油、棉生产基地。 淮河流域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侯区,多年平均降雨 880mm,时空分布极不均匀,69 月份降雨占全年降雨量的 608

6、0。丰水年的雨量为枯水年的 5倍之多。 1.2 洪水和灾害 据史志记载,建国前 400 年间曾发生过特大洪水 9 次;10 年左右就发生一次中等洪水。建国后淮河水系最大洪水年是 1954 年,沂沭泗水系为 1957 年和1974 年,1968、1975 年为淮河干流上游和洪汝河、沙颖河特大洪水。1991 年属淮河流域的较大洪水。 淮河洪水造成的灾情都很惨重。1593 年 7 月下旬的特大暴雨,雨若倾盆,致使鱼游城关,舟行树梢, “方数千里,滔天大水,庐舍禾稼,荡然无遗,浮尸遍野” 。1931 年运河堤溃决,从淮阴至扬州,纵横三四百里,一片汪洋。洪水所及,荡然无存。受灾 5.13106ha,灾民

7、近 2000 万人,死亡 10.9 万人。1954 年洪水,受灾面积 4.31106ha,死亡 2000 多人。1957 年沂沭泗洪水成灾面积达2.00106ha,倒房 300 万间,1200 多人死亡。1975 年洪汝河、沙颍河洪水为历史罕见,造成我国第一次 2 座大型水库垮坝,生命财产损失惨重。1991 年淮河洪水,受灾耕地 5.52106ha,倒房 196 万间,受灾人口 540 多万,损失粮食 66亿 kg,直接经济损失达 340 亿元。公路被淹、工厂停产、铁路几度中断。 淮河流域干旱成灾与洪涝灾害相近。据统计 80 年间,全流域旱灾的面积在1.33105ha 以上的大旱年有 20 多

8、年。1989 年流域四省旱灾成灾面积近4.53106ha。南四湖、洪泽湖的水位处于死水位以下的年份越来越多,时间也有延长的趋势。 1.3 主要特点 流域地处过渡地带,天气系统复杂多变。地形大体由西北向东倾斜,西部、南部及东北部山丘区环绕广阔平原,中下游地势平缓,极易形成洪涝灾害。受黄河夺淮影响大,人工河道多。人口众多,人与水争地越来越激烈。无论是洪灾还是旱灾,造成的损失越来越大。2 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治理任务艰巨,防洪形势严峻 20 世纪 90 年代,淮河治理是在历次规划及实施工程的基础上,根据 1991年洪水暴露出的问题及国务院治淮治太决定,修订了淮河流域综合规划纲要 ,论证和落实了工

9、程措施。主要骨干工程有 19 项:淮干上中游河道整治及堤防加固;行蓄洪区安全建设;怀洪新河续建;入江水道巩固;分淮入沂续建;洪泽湖大堤加固;复建板桥、石漫滩等防洪水库;沂沭泗河洪水东调南下;大型水库除险加固;开辟淮河入海水道;建设淮河中游临淮岗洪水控制;汾泉河、包浍河初步治理;涡河、奎濉河、洪汝河、沙颖河近期治理;湖洼及支流治理;其他工程。这些工程原定 2000 年基本完成,目前仅完成 4 项,12 项在建,任务完成不足一半。必须加大投入,加快治理速度,使淮河能防御 1954 年(50 年一遇)以上量级洪水,沂沭泗河能防御 1957 年(大于 50 年一遇)洪水,这是淮河流域 21 世纪首要的

10、治理任务。 2.2 行蓄洪区启用与生产发展矛盾突出 20 世纪 5060 年代,利用沿淮沿湖低洼地修建了 28 处行蓄(滞)洪区,3总面积 3944km2,耕地 2.41105ha,人口 195 万人。这些行蓄(滞)洪区,历史上是洪水滞蓄和回旋的自然场所,目前是淮河流域防洪体系的特殊组成部分。一定标准洪水时开启使用,成为河道的一部分参与行洪、蓄洪,削减洪峰。在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这种安排是有道理的,也是有效果的,但不能从根本上彻底解决问题。每遇行蓄洪,先保后弃,被迫扒口、炸堤,延误了时机,行蓄洪效果差,结果是既保不了行蓄洪区又逼高了沿程河道水位,造成全线防汛紧张局面,对社会影响极大,对政府的

11、压力更大。虽经近 10 年治理,防洪标准仍然仅有215 年一遇。从淮河的洪水特性、地形条件,和其本身的各方面条件来分析,今后防洪标准不可能有较大的提高。 一个时期以来,为解决行蓄洪区的问题,修建了庄台近 500 万,避洪楼 3.3万,撤退道路 700 多 km,此外还修筑了保庄圩和匹配防汛通信设备。治理是以逃生保命,不死人为目标,加上区内人口的过度增长和不合理的开发利用,人与水争地的矛盾有增无减,远不能适应当前防洪抗灾和区内群众生产发展和生活质量提高的要求。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经常性地牺牲上百万人的利益来维持淮河一定的防洪标准,会越来越困难。21 世纪的淮河治理,行蓄洪区的问题是不可回避的

12、。 2.3 淮干中游排水严重不畅 洪河口至洪泽湖出口为中游,长 490km,河槽宽自上而下分别为200m、300m、500m、平槽泄量王家坝至正阳关为 1000m3/s,正阳关至涡河2500m3/s,涡河口以下 3000m3/s。过窄的河槽使洪水极易上滩,水位压速上涨,且居高不下。中游窑河口至洪泽湖(长 223km)的河底低于洪泽湖湖底 10.0m 高程,洪水壅积难下,形成“关门淹” ,又顶托支流洪水下泄。以往的工程措施主要是退堤、切滩、加固堤防。排水问题虽稍有改善,但未能从根本上解决中游的问题,尤其是“关门淹”的问题。 2.4 洪泽湖及其周边圩区防洪矛盾突出 洪泽湖具有防洪、灌溉、供水、航运

13、、水产养殖等综合效益。设计水位16.0m 时,库容 134 亿 m3,面积 3700km2;校核水位 17.0m 时,库容 169 亿 m3,面积约 4300km2(含洪泽湖周边圩区面积) 。周边圩区总数 380 个,总面积2064km2,有人口 110 多万人,耕地 14.47104ha,当洪泽湖蒋坝水位 14.5m 时破圩滞洪。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防洪水位偏高,涉及几个县城被淹;圩区人口多,安全设施少,撤退困难,加上圩区堤防无计划地加高,破圩滞洪的措施难以落实。如圩区不启用,防洪库容将减少 4050 亿 m3,是个十分突出的问题。湖底高程高于部分淮河干流河底,中游河道渲泄不畅。 2.5 各类工

14、程的联合优化调度研究不够,难以适应当前防洪抗旱形势的要求 淮河中游已经兴建了茨淮新河、怀洪新河等大型人工河道,即将建设中游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蚌埠闸枢纽已于 1962 年建成。目前,这些工程的调度主要是以洪水调度为主,较少考虑水量分配、生态环境用水等的客观要求。 此外,淮河的特大洪水防御方案是国务院于 1985 年批准的,在历次防洪调度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 1991 年展开的治淮建设,工程、社会经济和其他条件已发生了较大变化,如仍按此调度,难免有不切合实际的地方,但至今一直未能开展修订工作。一旦出现特大洪水,很难保证不出现重大险情。 2.6 旱灾呈增长趋势,水资源严重短缺 20 世纪 80

15、年代以来,淮河中游部分河段及洪泽湖、南四湖等河湖多次出现断流或干枯,且有增加趋势,水资源优化配置是淮河 21 世纪面临的重点问题。43 重点研究的问题及对策 淮河流域水系复杂,各类矛盾多,治理难度大,进展比较缓慢。需要针对目前流域治理中的难点和重点问题,根据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要求、98 长江大水对准河治理的启示、国家治水的大政方针以及客观条件的变化,运用新的治理思路,研究对策,对洪涝灾害、干旱缺水、水环境恶化等问题实行统筹规划,综合治理。 3.1 各级政府要继续加大对水利的投入,缩短审批周期,加快治理速度 初步匡算完成 19 项治淮骨干工程的建设任务还需投入 250300 亿元,花费10 年时

16、间的艰苦努力。因此,必须继续加大对治淮的投入。此外,还应尽可能地缩短审查审批周期。建议制定分级审查审批办法,以利于加快决策过程。投入的问题不彻底解决,治淮的任务就难以如期完成,更谈不上为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服务。水利的性质属社会公益性,在一定意义上甚至可以说是涉及国家安全问题。因此,必须以政府作为投入主体,也可以制定政策社会统筹解决,或采取综合措施加以解决。 3.2 加强基础性工作的研究 淮河的问题比较复杂,极需加强各方面的基础性工作。淮河河道演变和整治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多年来虽做了些工作,但投入少,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不够,难以指导规划和治理。淮河上、中、下游河道特性差别很大,河湖关系十分复杂,虽然泥沙来量较少,含沙量较小,但人类活动的影响很大,值得花大气力对河道进行系统的观测和研究。 淮河治理规划是否要考虑黄河再次侵淮的问题也是值得深思的。黄河和淮河之间是一个北高南低的倾斜平原,一旦黄河南堤决口,黄河夺淮的历史就会重演。黄河南堤能否确保万无一失?恐怕是个难以回答的问题。但万一出现这种情况,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大学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