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安全管理人员现场管理能力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8315512 上传时间:2019-04-23 格式:PPT 页数:55 大小:55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提高安全管理人员现场管理能力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提高安全管理人员现场管理能力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提高安全管理人员现场管理能力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提高安全管理人员现场管理能力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提高安全管理人员现场管理能力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提高安全管理人员现场管理能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提高安全管理人员现场管理能力(5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如何提高安全管理人员现场管理能力 二 O 一 一 年 二 月,2,讲授主要内容,第一讲 煤矿事故原因分析,第二讲 通过心理层面抓好安全,第三讲 对管理人员的基本要求,第一讲 煤矿事故原因分析,煤矿事故的主要影响因素 (一)自然因素:地震、山崩、海啸、台风等 (二)非自然因素:人、物、环境、管理和事故 处置 (人为的事故) 一、人的原因 主要包括: (1)未经许可进行操作,忽视安全,忽视警告; (2)危险作业或高速操作; (3)人为地使安全装置失效; (4)使用不安全设备,用手代替工具进行操作或 违章作业;,(5)不安全地装载、堆放、组合物体; (6)采取不安全的作业姿势或方位, (7)在有

2、危险运转的设备装置上或移动着的设备 上进行工作,不停机、边工作边检修; (8)注意力分散、嬉闹、恐吓等; 二、物的原因 (1)设备和装置结构不良,材料强度不够,零部 件磨损和老化; (2)存在危险物和有害物;,(3)工作场所的面积狭小或有其他缺陷; (4)安全防护装置失灵, (5)缺乏防护用具和服装或有缺陷; (6)物质的堆放、整理有缺陷, (7)工艺过程不合理,作业方法不安全。 物的不安全状态是构成事故的物质基础。 没有物的不安全状态,就不可能发生事故。 物的不安全状态构成生产中的隐患和危险源。 当它满足一定条件时就会转化为事故。,煤矿事故原因分析,三、管理的原因 管理的原因即管理的缺陷:

3、(1)技术缺陷; (2)劳动组织不合理; (3)对现场工作缺乏检查指导,或检查指导错 误; (4)没有安全操作规程或不健全,挪用安全措施 费用, 不认真实施事故防范措施,对安全 隐患整改不力;,(5)教育培训不够,工作人员不懂操作技术或经 验不足,缺乏安全知识; (6)人员选择和使用不当,生理或身体有缺陷, 如有疾病,听力、视力不良等。 管理上的缺陷是事故的间接原因,是事故的直接原因得以存在的条件。,煤矿事故原因分析,四、环境的原因 不安全的环境是引起事故的物质基础。 它是事故的直接原因,通常指的是: (1)自然环境的异常;(2)生产环境不良。 五、事故处置情况 事故处置情况系指: (1)对事

4、故前的异常征兆是否能作出正确的判断和反应;,(2)一旦发生事故,是否能迅速地采取有效措施, 防止事态恶化和扩大事故; (3)抢救措施和对负伤人员的急救措施是否妥善。 显然,这些因素对事故的发生和发展起着制约作用,是在事故发生过程中出现的。,事故法则及预防原则,事故法则 即事故的统计规律,又称1:29:300事故法则。 这个法则的意思是说:在一个企业有300个隐患或违章必然要发生29起轻伤或事故, 在这29起轻伤或事故中,必然包含1起重伤、死亡或重大事故。 人们经常根据事故法则的比例关系绘制成三角形图,称为事故三角形。,事故法则告诉人们: 要消除1次死亡重伤事故以及29次轻伤事故,必须首先消除3

5、00起隐患或违章。也就是说,防止灾害的关键,不在于防止伤害,而是要从根本上防止事故。所以,安全工作必须从基础抓起,如果基础安全工作做得不好,违章不断,小事故不断,就很难避免大事故发生。 上述事故法则是从一般事故统计中得出的规律,其绝对数字不一定适用于行业事故。,事故的预防原则,事故的预防原则 事故是有其固有规律的,除了人类无法左右的自然因素造成的事故(如地震、山崩等)以外,在人类生产和生活中所发生的各种事故都是可以预防的。 事故的预防工作应该遵循如下基本原则: (1)预防第一,防患未然 要注意做好基础性的安全工作,及时发现和处理事故隐患,消灭潜在的事故危险,以避免造成事故。 (2)全面治理 要

6、从工程技术、管理和教育多方面采取措施,从整体上提高预防事故的能力 ,以有效控制事故,保证生产和生活的安全。,由事故致因理论得出的基本结论 (1)工伤事故的发生是偶然的、随机的现象,然而又有其必然的统计学规律性。 事故的发生是许多事件互为因果,一步步组合的结果。事故致因理论揭示出了导致事故发生的多种因素,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彼此的影响。 (2)由于产生事故的原因是多层次的,所以不能把事故原因简单地归咎为“违章”二字。,(3)事故致因的多种因素的组合,可以归结为人和物两大系列的运动。人、物系列轨迹交叉,事故就会发生。应该分别研究人和物两大系列的运动特性。追踪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研究

7、人、物都受到哪些因素的作用,以及人、物之间的互相匹配方面的问题。,(4)人和物的运动都是在一定的环境(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进行的,因此追踪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应该和对环境的分析研究结合起来进行,弄清环境对人产生不安全行为,对物产生不安全状态都有哪些影响。 (5)人、物、环境(环境也可包含在物中)都是受管理因素支配的。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是造成伤亡事故的直接原因,管理不科学和领导失误才是本质原因。 防止发生事故归根结底应从改进管理做起。(区队:安全管理的基本单位),煤矿事故原因分析,根据事故致因理论应如何防止事故发生 根据事故致因理论可知事故的发生是人和物两大系列轨迹交叉的

8、结果,因此,防止发生事故的基本原理就是使人和物的运动轨迹中断,使二者不能交叉。具体地说:如果排除了机械设备或处理危险物质过程中的隐患,消除了物的不安全状态,就砍断了物的系列的连锁,如果加强了对人的安全教育和技能训练,进行科学的安全管理,从生理心理和操作上控制住不安全行为的产生,就砍断了人的系列的连锁。这样,人和物两系列轨迹则不会相交,伤害事故就可以得到避免。,在上述两连锁中,砍断人的系列的连锁无疑是非常重要的,应该给以充分的重视。 首先,要对人员的结构和素质情况进行分析,找出容易发生事故的人员层次和个人以及最常见的人的不安全行为。 然后,在对人的身体、生理、心理进行检查测验的基础上合理选配人员

9、。从研究行为科学出发,加强对人的教育、训练和管理,提高生理、心理素质,增强安全意识,提高安全操作技能,从而在最大限度上减少、消除不安全行为。,煤矿事故原因分析,应该看到,人有自由意志,容易受环境的干扰和影响,生理、心理状态不稳定,其安全可靠性是比较差的。往往会由于一些偶然因素而产生事先难以预料和防止的错误行动。人的不安全行为的概率是不可能为零的,要完全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是无法做到的,因此必须下大力气致力于砍断物的系列的工作。与克服人的不安全行为相比,消除物的不安全状态对于防止事故和职业危害具有更加根本的意义。,为了消除物的不安全状态,应该把落脚点放在提高技术装备(机械设备、仪器仪表、建筑设施等

10、)的安全化水平上。技术装备安全化水平的提高也有助于安全管理的改善和人的不安全行为的防止。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技术装备的安全化水平就决定了工伤事故和职业病的概率水平。人物轨迹交叉是在一定环境条件下进行的,因此除了人和物外,为了防止事故和职业危害,还应致力于作业环境的改善 。,煤矿事故原因分析,人、物、环境的因素是造成事故的直接原因;管理是事故的间接原因,但却是本质的原因。对人和物的控制,对环境的改善,归根结底都有赖于管理;关于人和物的事故防止措施归根结底都是管理方面的措施。必须极大地关注管理的改进,大力推进安全管理的科学化、现代化。应该对安全管理的状况进行全面系统地调查分析,找出管理上存在的薄

11、弱环节,在此基础上确定从管理上预防事故的措施。,第二讲:通过心理层面抓好安全,一、心理学基础知识 心理学研究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相互关系的 科学。 人的心理现象包括两个方面: 1.心理活动: 认识过程感觉、知觉、注意、记忆、思维 情绪过程情绪、情感 意志过程意志 2.心理特征:能力、性格 人的心理的实质:人脑对于客观现实的反应,通过心理层面抓好安全,感觉人脑对于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刺激物的 个别属性的反应。 知觉人脑对于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 的整体反应。 知觉在感觉的基础上形成,感觉为知觉提供个别 材料。 注意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分为以下三种:,无意注意:事先没有预定目的,

12、也不需要作意 志努力; 有意注意: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 注意; 有意后注意:事先有预定目的,不需要作意志 努力的注意。具有高度稳定性。 记忆人脑对过去事物印象的心理反应过程;,通过心理层面抓好安全,思维在表象、概念的基础上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认识活动的心理过程; 情绪与人的生理性需要相联系的、从事某种活动产生的兴奋心理状态。 情感与人的社会性需要相联系的、对外界刺激的心理反应。 意志人自觉的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调节支配自身的行动,克服困难,去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能力指人们成功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的个性心理特征。 制约因素有二:素质;环境、教育和实践活动。 性格指一个人的

13、个性。性格由不同的性格特征组成:(1)性格的态度特征; (2)性格的理智特征:感知方面、记忆方 面、想象方面、思维方面; (3)性格的情绪特征; (4)性格的意志特征 气质指个体心理活动的稳定的动力特征。,通过心理层面抓好安全,二、安全心理学 安全心理学研究与安全有关的个人、群体的及组织的心理、行为现象和规律的学科。 主要是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研究事故原因。 研究人在事故发生过程中和事故发生时的心理状态、群体特点及组织行为规律等。 研究劳动者在对待和克服生产过程中不安全因素的心理活动规律。 通过研究试图发现人的因素与事故发生的关系。,如何通过心理层面抓好安全,研究目的: 从心理学的角度提出如何有效

14、地对人进行安全教育,干预人的不安全行为,疏导人的不正常心理状态,矫正人的不良态度,实施安全心理素质选拔技术,进行灾后心理辅导,以及在劳动组织、劳动制度、操作规程、机器设备、作业环境等方面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和实施符合工效原则的设计,避免操作人员操作错误及行为不当,预防事故的发生,保证人员的安全和生产的顺利进行。,通过心理层面抓好安全,煤矿安全心理学结合煤矿生产活动的特殊规律和安全生产的具体实践,研究煤矿事故的发生和预防中人的心理因素及其作用规律的一门应用科学,其研究对象是煤矿生产中不安全行为产生的心理原因和控制途径。是一门新兴学科,是安全科学的一个重要领域。绝大多数事故的发生与人的不安全行为有关

15、 不安全行为表现的心理与生理因素分析 (一) 情绪水平失调 一定情绪水平的维持有利于安全行为的顺利完成,过于激动和紧张的情绪会产生人的不安全行为。情绪水平的高低是外界刺激引起的。,通过心理层面抓好安全,(二)个性对不安全行为表现的影响 有缺陷的个性,如思想保守、容易激动、胆小怕事、大胆冒失、固执己见、自私自利、自由散漫、缺乏自信等,对人的不安全行为有影响。 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态度的影响 态度是指对人和事的看法在言行中的表现。 2动机的影响 经济动力、社会动力、自我实现动力、综合动力。 (三) 行为的退化,通过心理层面抓好安全,(四)人的注意力问题 仅靠提醒工作人员注意安全作为搞好安全

16、工作的主要杠杆,是一个非科学的精神主义安全管理法。 1选择的注意 新而强的刺激,具有更大的被选择性。 2唤醒水平模型 3注意的范围 在极短的时间内就能处理的刺激量。 4注意的持续 对任一事物不可能长期持久的注意下去。,通过心理层面抓好安全,三、不安全行为的控制和预防 (一) 建立与维持兴趣 建立和维持对安全工作的兴趣 1荣誉感 2责任感 3自尊心 4从众性 从众心理的人,真诚地愿意遵守安全规程和安全习惯。 5竞争性 6喜牵头,通过心理层面抓好安全,7 逻辑思考能力 8 希望得到精神和物质奖励 (二)安全教育与培训 可增强人的安全素质,确立安全意识、认识和掌握事故发生发展的客观规律性,提高安全操作技能,确保安全生产。 主要包括: 1安全知识教育:解决应知的安全生产技术知识和安全管理知识。 2安全技能教育:解决应“会”的问题 3安全态度教育:是安全教育中最重要的内容。 (三) 安全监督与检查,通过心理层面抓好安全,影响煤矿从业者行为的心理状态 1.侥幸心理产生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