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故事--个例2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8831545 上传时间:2017-09-29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1.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成语故事--个例2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成语故事--个例2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成语故事--个例2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成语故事--个例2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成语故事--个例2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成语故事--个例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成语故事--个例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指鹿为马【成语故事】秦二世时,丞相赵高野心勃勃,日夜 盘算着要篡夺皇位。可朝中大臣有多少人能听他摆布,有多少人反对他,他心中没底。于是,他想了一个办法,准备试一试自己的威信,同时也可以摸清敢于反对他的人。一天上朝时,赵高让人牵来一只鹿, 满脸堆笑地 对秦二世说:“ 陛下,我献给您一匹好马。 ”秦二世一看,心想:这哪里是马, 这分明是一只鹿嘛!便笑着对赵高说:“ 丞相搞错了,这里一只鹿,你怎么说是马呢?”赵高面不改色心不跳地说: “请陛下看清楚,这的确是一匹千里马。 ”秦二世又看了看那只鹿,将信将疑地说:“马的头上怎么会 长角呢?”赵高一转身,用手指着众大臣,大声说:“陛下如果不信我的话,可

2、以 问问众位大臣。 ”大臣们都被赵高的一派胡言搞得不知所措,私下里嘀咕:这个赵高搞什么名堂?是鹿是马这不是明摆着吗!当看到赵高脸上露出阴险的笑容,两只眼睛骨碌碌轮流地盯着赵高脸上露出阴险的笑容,两只眼睛骨碌碌轮流地盯着每个人的时候,大臣们忽然明白了他的用意。一些胆小又有正义感的人都低下头,不敢说话,因为说假话, 对不起自己的良心,说真话又怕日后被赵高所害。有些正直的人,坚持认为是说明书而不是马。 还有一些平时就紧跟赵高的奸佞之人立刻表示拥护赵高的说法,对皇上说, “这确是一匹千里马!”事后,赵高通过各种手段把那些不顺从自己的正直大臣纷纷治罪,甚至满门抄斩。【出处】史记秦始皇本纪:“赵高欲为乱,

3、恐群臣不听,乃先设验,持鹿献于二世,曰:马也。 二世笑曰:丞相误邪?谓鹿为马。 问左右,左右或默,或言马以阿顺赵高。或言鹿,高因阴中 诸言鹿者以法。后群臣皆畏高。 ”。成语“指鹿为马 ”比喻故意 颠倒是非,混淆黑白。2、班门弄斧【成语故事】有一次,明代诗人梅之焕来采石矶凭吊李白。采石矶是民间传说中著名唐代诗人李白晚年游览采石江时,见水中之月,清澈透明,竟探身去捉,便堕江而殁的地方。 由于李白在此留下过足迹,因此传说纷起,并留下了不少名 胜,如李白墓、 谪仙楼、捉月亭等等。采石 矶也因此成了旅游胜地。这天,梅之焕来到采石矶旁的李白墓,一看却心中大为不满, 矶上、墓上,凡墓前可以写字的地方, 都被

4、人留有诗句,那些写文章狗屁不通,却想冒充风雅的游人,竟在被称为“ 诗圣”的李白的墓上胡诌乱题,那些拙劣诗句的作者,又有什么脸在李白面前舞文弄墨 呢?真是可笑之极!梅之焕心中越想越不是滋味,感慨之余,挥笔题了一首诗:“ 采石江边一堆土,李白之名高千古;来来往往一首诗,鲁班门 前弄大斧。 ” “班门弄斧”最早出现的雏形是柳宗元的“操斧于班、郢之门,斯强颜耳” 。意即在 鲁班门前操弄斧子,是厚着脸皮。 (郢,是另一位古代的操斧能手)讽刺那些不自量力,竟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的人。 梅之焕讥讽那些自以为会作诗的游人,是“鲁班门前弄大斧”。 这句话被后人缩成“ 班门弄斧”。这样, “班门弄斧”的成语,就流传

5、下来了。【出处】 唐柳宗元王氏伯仲唱和诗序:“操斧于班、郢之门,斯强颜耳。 ”宋欧阳修与梅圣俞书:“昨在真定,有诗七八首,今录去,班门弄斧,可笑可笑。3、黔驴技穷【成语故事】黔中道这个地方原本没有驴子,有个喜好多事的人用船运载了一头驴进入黔地。运到后却没有什么用处,便把它放置在山下。老虎见到它,一看原来是个巨大的 东西,把它当作神。于是隐藏在树林中偷偷看它。老虎 渐渐地走出来接近它,十分小心 谨慎,不知道它是什么东西。一天,驴子一声长鸣,老虎非常害怕, 远远地逃走;认为驴子将要咬自己,非常恐惧。然而老虎来来 往往地 观察它,认为驴子没有什么特殊的本领;渐渐地习惯了它的叫声,又靠近它前前后后地走

6、动;但老虎始终不敢和驴子搏击。慢慢地,老虎又靠近了驴子, 态度 更为随便,碰撞它、倚靠它、冲撞它、冒犯它。驴非常愤怒,用蹄子踢老虎。老虎因此而欣喜,盘算此事,心想到:“驴子的本 领只不 过如此罢了!” 于是跳跃 起 来,大声吼叫,咬断 驴的喉咙,吃完了它的肉,才离去。 后来,大家就把这只驴子在黔地被老虎吃掉的这个故事演变成“ 黔驴之技”这句成语,比喻人有限的一点本领已经用完。也 说“黔驴技穷”。【出处】唐柳宗元 三戒 黔之驴 :”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憗憗然莫相知。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

7、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 “技止此耳!”因跳踉大,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4、掩耳盗铃【成语故事】春秋时候,晋国贵族智伯灭掉了范氏。有人趁机跑到范氏家里想偷点东西,看 见院子里吊着一口大钟。钟是用上等青铜铸成的,造型和图案都很精美。小 偷心里高兴极了,想把这口精美的大钟背回自已家去。可是钟又大又重,怎么也挪不动。他想来想去,只有一个 办法,那就是把钟敲碎,然后再分别搬回家。小偷找来一把大锤子,拼命朝钟砸去, 咣的一声巨响,把他吓了一大跳。小偷着慌,心想这下糟了,这钟声不就等于是告诉人们我正在这里偷钟吗?他心

8、里一急,身子一下子扑到了钟上,张开双臂想捂住钟声,可钟声又怎么捂得住呢!钟声依然悠悠地传向远方。他越听越害怕,不由自主地抽回双手,使劲捂住自已的耳朵。 “咦,钟声变小了,听不见了!”小偷高兴起来, “妙极了!把耳朵捂住不就听不进钟 声了吗!”他立刻找来两个布团,把耳朵塞住,心想,这下谁也听不见钟声了。于是就放手 砸起 钟来,一下一下, 钟声响亮地传到很远的地方。人们听到钟声蜂拥而至把小偷捉住了。后来,人们就把这个故事概括成“掩耳盗铃”这一成语,来比喻那些自以为是、自欺欺人的人。比如:“ 他以为把成绩单涂改了,妈妈就不会发现他不及格了,真是掩耳盗铃!”【出处】吕氏春秋自知:“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

9、走,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钟况然有声。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 ”5、自相矛盾【成语故事】楚国有一个卖兵器的人,到市场上去卖矛和盾。 好多人都来看,他就举起他的盾,向大家夸口 说 :“我的盾,是世界上最最坚固的,无论怎样锋利尖锐的东西也不能刺穿它!” 接着,这个卖兵器的人又拿起一支矛,大言不 惭 地夸起来:“ 我的矛,是世界上最尖利的,无论怎样牢固坚实的东西也挡不住它一戳,只要一碰上,嘿嘿,马上就会被它刺穿!” 他十分得意,便又大声吆喝起来:“ 快来看呀,快来买呀,世界上最最坚固的盾和最最锋利的矛!”这时,一个看客上前拿起一支矛,又拿起一面盾牌问道:“ 如果用这矛去戳这盾,会怎样呢?”“

10、这” 围观的人先都一楞,突然爆发出一阵大笑,便都散了。 那个卖兵器的人,灰溜溜地扛着矛和盾走了。“自相矛盾”就是由这个故事演 变而来的。现在人们用它来比喻做事、说话前后自相抵触。【出处】韩非子难势“ 客有鬻于与盾者,誉其盾之坚:“ 物莫能陷也。 ”他两又誉其矛曰:“ 吾矛之利,物无不陷也。 ”人应之曰:“ 以予之矛,陷予之盾,何 如?”其人弗能应也。 ”6、完璧归赵【成语故事】战国时,赵惠文王得到了世间罕见的美玉和氏璧。秦昭王听说后,想把美玉占为己有,便派人送信给赵王,骗他说秦国愿以十五座城池换取这块宝玉。赵王想将宝玉送给秦国,却担心秦国不履行诺言;想不给,又怕得罪秦国。同大臣 们也商量不出一

11、个结果来,想找一个适当的人出使秦国,一时又找不到。 这时,一个叫缪贤的大臣推荐自己的门客,说他可以担当出使秦国的任务。 这个门客就是蔺相如。他 见到赵王后,主动提出拿着宝玉出使秦国,并表示:秦国把城池割让给赵国,我就把玉留在秦国;秦若不给城,我一定把宝玉完整无缺地带回赵国。 “臣请完璧归赵。 ”赵王点头同意了。蔺相如来到秦国谒见了秦王,并献上和氏璧。秦王手捧美玉,满心欢喜,爱不释手,传给大臣和妃嫔们观看,压根儿不提划给赵国十五座城池的事。蔺相如等了很久,看出秦王并无诚意,便心生一 计,上前 说道:“这块美玉有点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 ”秦王信以为真,便命侍臣将璧传给蔺相如。蔺相如拿到和氏璧,后

12、退几步,背靠柱子,愤怒使得他的头发竖起将帽子顶起。他 说:“大王只顾观赏宝玉,根本不提交城之事,可 见您并无诚意,所以我将璧收回。大王要是逼迫我,我就撞死在这根柱子上,这块宝玉也一块儿撞碎。 ”秦王怕宝玉真的撞碎,赶紧道歉,并派人将地图拿来,装模作样地将准备给赵国的十五座城池的位置指给蔺相如看,还答应过几日举行盛典,正式迎接蔺相如。蔺相如知道,秦王又在设骗局了。当天夜里,便叫手下人穿着破衣服,将和氏璧送回了赵国。秦王斋戒五天后,在正殿里隆重地接待了蔺相如。蔺相如对秦王说:“ 我看大王并无诚意,因此早将和氏璧送回赵国了。我并不是想违约,秦国比赵国强大,如果大王您做出高姿 态,先交出十五座城池,赵

13、国一定不敢不将宝玉拱手相送。我知道这样做是欺骗了您, 请您把我煮死吧!不过,也请您先好好考虑一下该怎么做。 ”秦王恼怒万分,但又无可奈何,心想,杀了他不但得不到宝玉,还把秦、赵的关系弄僵了。只得放他回去了。“完璧归赵 ”比喻把原物完好无 损地归还原主。【出处】城入赵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7、负荆请罪【成语故事】战国时,赵国有一个足智多谋的上大夫蔺相如,还有一个英勇善战的大将军廉颇。有一年,秦王邀请赵王到渑池相会。酒宴上,秦王请赵 王弹瑟。赵王弹了一曲。作陪的蔺相如心想,必须为赵王争回面子,于是捧起一个缸,走到秦王面前说:“大王擅长秦乐,请大王一击,以相娱乐。 ”在

14、蔺相如的强逼下,秦王勉强在缸上击了一下。秦国的大臣气得大叫:“请赵 国割让出十五座城作 为向秦王的献礼!” 蔺相如也高喊:“请秦国把首都咸阳作为向赵王的献礼!” 秦国始 终没能占到半点便宜。事后,赵王封蔺相如为上大夫。廉颇很不服气,他对人说:“我出生入死,立了许多战功,而蔺相如只凭三寸不烂之舌,就官居我之上。倘若给我遇见,我一定要当面羞辱他。 ”蔺相如听说以后处处忍让,上朝的日子故意装病在家,以免与廉颇引起争执。有一天,蔺相如出门,远远看见廉颇的马车迎面 驶来,他吩咐仆人把 车子调转方向,避开廉颇。身边的人都说他太胆小了,蔺相如一笑, 问大家: “你们看廉将军与秦王哪个厉害?”大家异口同声地说

15、:“ 那当然是秦王 厉害啦。 ”蔺相如又道:“我敢在秦国当众呵斥秦王,又怎会偏偏怕廉将军呢?只是我想到,强秦不敢侵赵,是因 为有我们两个人在,我 们两人要是争斗起来,敌人就要来钻空子。我不能忘掉国家的安危啊!”这些话传到廉颇的耳朵里,廉颇很惭愧,于是光着脊背,背着荆条,到蔺相如府上请罪。【出处】司马迁史记 廉颇蔺 相如传:“ 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 形容主动向人认错、道歉,给自己严厉责罚。8、南辕北辙【成语故事】公元前五世纪到三世纪,是中国的战国时代。那时中国有许多诸侯国并立, 连年征战不断,因此各国也出现了大批为国王出谋划策的谋士。这些谋士在劝谏国王时,善于引用深刻生

16、动的比喻,来让国王乐于接受他们的主张。 “南辕北辙”的故事,就是魏国大臣季梁劝喻魏王的故事。 在战国时代,实力强大的诸侯国总想称霸天下。魏国国王也想当天下霸主,他准 备先攻打赵国的首都邯郸,让赵国向自己臣服。魏国的大臣季梁正在国外办事,听到 这个消息,焦急万分。他匆忙赶回魏国,来不及洗脸换衣,就急忙 进宫 拜见魏王。 魏王正在布署攻打赵国的计划。他看见季梁风尘仆仆的样子,很奇怪。 问季梁:“你有什么事这么着急见我?连衣帽都不整理一下?”季梁说 :“大王,刚才我在路上遇到一件奇怪的事。赶紧来禀报大王。 ”魏王很好奇,连问是什么事。季梁说:“刚才我看见一辆向北走的马车。我 问车上的人:你上哪儿去呀? 那人说:去楚国呀!我很惊奇,问他:楚国在南方,你怎么往北方走呢?他却毫不在乎地说:我的马是上等的好马,怎么跑也跑得到楚国!我更奇怪了,又问他: 你的马 再好, 这也不是去楚国的方向呀。 他说:不用担心,我带的路费很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