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学多媒体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8315425 上传时间:2019-04-23 格式:PPT 页数:50 大小:4.7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针灸学多媒体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针灸学多媒体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针灸学多媒体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针灸学多媒体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针灸学多媒体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针灸学多媒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针灸学多媒体(5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灸学,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 针灸科 李黄彤,前言,针灸学 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在继承和发扬古代针灸学术思想和宝贵实践经验基础上,运用传统与现代科学技术手段来研究经络、腧穴、操作技能、治疗法则、作用机制及防治疾病规律的一门学科。 具有适应证广、疗效明显、操作方便、经济安全等特点。,经 络,3,一、经络的概念,经络 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是指人体运行气血,联络脏腑肢节,沟通内外,贯串上下的径路。 “经”,指经脉,有路径的含义,为直行的主干,较大。 “络”指络脉,有网络的含义,为经脉别出的分支,较小。经络纵横交错,遍布全身。 经络学说 是研究人体经络系统的循行分布、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与脏腑相互关

2、系的一种学说。,经 络,4,经络系统的组成,经络系统,手太阴肺经 手阳明大肠经 足阳明胃经 足太阴脾经 手少阴心经 手太阳小肠经 足太阳膀胱经 足少阴肾经 手厥阴心包经 手少阳三焦经 足少阳胆经 足厥阴肝经,任 脉 督 脉 冲 脉 带 脉 阳跷脉 阴跷脉 阳维脉 阴维脉,十二正经,奇经八脉,十五络脉 十二经别 十二经筋 十二皮部,5,经络的临床应用,生理功能:联络脏腑,沟通肢窍;运行气血、濡养全身; 抵御外邪,保护机体。 病理反应:传注病邪、反映病侯 。 诊 断:通过经络所反应的病候,可以推究疾病的原因,明确疾病的性质,判断疾病的部位。 治 疗:针灸、推拿、药物归经等。,6,十二经脉的命名,十

3、二经脉对称的分布于人体的两侧,分别循行于上肢或下肢的内侧或外侧。十二经脉的名称包括:手或足、阴或阳、脏或腑三部分。如:手-太阴- 肺 经。,7,十二经脉的体表分布规律,总规律,是左右对称地分布于头面、躯干和四肢。其中阴经分布于四肢内侧及胸腹,阳经分布于四肢外侧及头面、躯干。 分布于四肢的规律特殊性,就是足三阴经在足内踝上前8寸以下,为厥阴在前、太阴在中、少阴在后。 躯干的分布规律 (1)胸腹部: 共4条经,七条脉。任脉、肾经、胃经、脾经、肝经。(2)腰背部:共2条经,5条脉。督脉、膀胱经。 面部的分布规律 前部、前额:手足阳明经侧部、侧头:手足少阳经后部、后头:手足太阳经顶部、巅顶:督脉、厥阴

4、肝经,8,十二经脉的交接规律及循环流注次序,十二经脉之气的走向特点:是手三阴经从胸走手、手三阳经从手上头、足三阳经从头走足、足三阴经从足至腹胸。故:1、阴经与阳经在四肢未端交接 2、阳经与阳经在头面交接 3、阴经与阴经在胸中交接的规律。 十二经脉通过阴阳表里、手足同名经的连接,从手太阴肺经开始至足厥阴肝经,再复从肺经而逐经相接,从而构成了周而复始、如环无端的传注系统。 十二经脉表里络属规律:如手阳明大肠经与手太阴肺经为表里。,9,奇经八脉,奇经八脉是指十二正经以外的具有特殊作用的经脉. 共有八条:冲、任、督、带、阴维、阳维、阴跷、阳跷脉。 奇:奇异的意思。从走行及治疗作用来看,它的特点:既不与

5、脏腑直接相通,又无表里相配关系。既没有手经、足经,某些经脉既无阴经、阳经的区别,又无如环无端的流注规律。 作用:沟通了十二经脉之间的联系,而且 对十二经脉的气血起着蓄溢调节的作用.,腧 穴,10,腧穴的含义、分类与特点,腧穴是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特殊部位,“腧”与“输”义同有转输、输注的含义;“穴即孔隙的意思。 分为三类 1 十四经经穴:数目:十二经腧穴(309对)+任脉(24个)+督脉(28个)=361个穴位。 2 经外奇穴:定名、定位 3 阿是穴:不定名、定位,腧 穴,11,腧穴的主治规律,十四经腧穴的主治规律,是根据“经脉所通,主治所及”的原则总结而成的。凡属同一经脉的腧穴,均有其

6、共同性。 1.腧穴的远治作用: 足三里 2.腧穴的近治作用: 迎香 3.特殊作用:双向良性调节作用 天枢 特定穴的意义 特定穴是指十四经中具有特殊治疗作用和特定称号的一类腧穴。,腧 穴,12,特定穴的分类,1五输穴 五输穴即十二经脉分布在肘、膝关节以下的井、荥、输、经、合5个重要经穴;简称“五输”。 2原穴 “原”即本源,原气之意。原穴是脏腑原气经过和留止的部位。位于四肢腕踝关节附近。 3络穴 “络”即联络之意。络脉从经脉分出的部位各有一个腧穴叫做络穴。 4郄穴 “郄”,有空隙之意。郄穴是指经气深聚的部位。四肢肘、膝关节以下。 5背俞穴 背俞穴是脏腑之气输注于背腰部的腧穴。,腧 穴,13,特定

7、穴的分类,6募穴 募穴是脏腑之气输布、汇聚于胸腹部的腧穴。“募”有“幕”和“膜”的意思。 7八会穴 “会”即聚会之意。八会穴即脏、腑、气、血、筋、脉、骨、髓的精气聚会的腧穴。 8下合穴 下合穴是指手足三阳六腑之气下合于足三阳经的6个腧穴。 9八脉交会穴 八脉交会穴是指十二经脉与奇经八脉之气相交会的8个腧穴。 10交会穴 交会穴是指两经以上的经脉相交或会合处的腧穴。,腧 穴,14,腧穴的定位法,临床上常用的定位方法有三种: 1解剖标志取穴法 2骨度分寸定位法 是以体表骨节为主要标志,折量全身各部的长度和宽度定出分寸,用于腧穴定位的方法,又称骨度分寸定位法。 3手指同身寸取穴法。是根据患者本人手指

8、所规定的分寸量取腧穴的定位方法。常用的有中指同身寸、拇指同身寸、横指同身寸(一夫法)等三种。,15,头面及部分躯干、四肢常用的骨度折量寸和指寸法,剑胸联合中点(歧骨)至脐中 8寸。脐中至耻骨联合上缘(曲骨) 5寸。两乳头之间 8寸。肩胛骨内缘(近脊柱侧点)至后正中线 3寸。 前发际至后发际正中12寸。 肘横纹(平肘尖)至腕掌(背)侧横纹12寸。胫骨内侧踝(内辅骨下)下方至内踝尖(内踝向内侧的突起处)13寸。臀沟至腘横纹14寸。腘横纹至外踝尖(外踝向外侧的突起处)16寸。,16,17,十四经脉循行及主穴,18,手太阴肺经,19,20,手阳明大肠经,21,22,足 阳明胃经,23,承泣在眶下缘与眼

9、球之间,目正视,瞳孔直下。主治目赤肿痛,迎风流泪,夜盲等。 四白在眶下孔凹陷中。主治目赤痛痒,眼睑瞤动,口眼喎斜等。 地仓在口角旁0.4寸处,巨髎穴直下取之。主治口喎,流涎等。 颊车在下颌角前上方一横指凹陷中,咀嚼时咬肌隆起最高点处。主治口喎,齿痛,颊肿,口噤不语等。 下关在颧弓下缘,下颌骨髁状突之前方,下颌切迹之间凹陷中。主治耳鸣,耳聋,齿痛,口眼喎斜,口噤。 头维在额角发际直上0.5寸处。主治头痛,目眩,眼睑瞤动等。 梁门在脐上4寸,前正中线旁开2寸。主治胃痛,呕吐,食欲不振等。 天枢(大肠,募穴)在脐旁2寸。主治腹胀肠鸣,便秘,泄泻,月经不调等。 归来在脐下4寸,前正中线旁开2寸。主治小

10、腹疼痛,月经不调等。 伏兔 在髂前上棘与髌底外侧端的连线上,髌底上6寸。主治下肢麻痹等。 梁丘(郄穴)在骼前上棘与髌底外侧端的连线上,髌底上2寸。主治膝肿痛,下肢不遂,胃痛、乳痈等。 足三里(合穴、下合穴、强壮穴)在犊鼻穴下3寸,胫骨前嵴外一横指处。主治胃痛,呕吐,腹胀,泄泻,下肢痹痛,虚劳赢瘦等。 上巨虚(大肠下合穴)在足三里穴下3寸。主治肠鸣腹痛,泄泻,下肢痿痹等。 下巨虚(小肠下合穴)在上巨虚穴下3寸。主治小腹痛,泄泻,腰脊痛引睾丸等。 丰隆(络穴,治痰之穴)在外踝高点上8寸,条口穴外1寸。主治痰多咳嗽,头痛,呕吐,癫狂痫等。 解溪(经穴)在足背与小腿交界处横纹的中央凹陷中,踇长伸肌腱与

11、趾长伸肌腱之间。主治头痛,眩晕,癫狂等。 内庭(荥穴)在足背第二、第三趾间缝纹端。主治齿痛,口喎,鼻衄,胃痛吐酸,痢疾,足背肿痛,热病等。,24,足太阴脾经,25,26,手 少阴心经,27,28,手太阳小肠经,29,30,足太阳膀胱经,31,32,足少阴肾经,33,34,手厥阴心包经,35,36,手少阳三焦经,37,38,足少阳胆经,39,40,足厥阴肝经,41,42,督 脉,43,44,任 脉,45,46,经外奇穴,47,48,刺 灸 法,刺灸法主要分为刺法和灸法。 毫针的进针方法,针刺的方法、角度和深度 、得气 留针与出针的操作 晕针、滞针、弯针、断针、血肿等的预防和处理,49,灸 法,作用 种类:艾灶灸、艾卷灸、温针灸、温灸器灸等,50,拔罐疗法,种类 竹罐、 陶瓷罐 玻璃罐 方法: 火罐(投、闪贴棉) 水罐 抽气罐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