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设计第一章-1-shandongdaxue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8315342 上传时间:2019-04-23 格式:PPT 页数:44 大小:9.5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筑设计第一章-1-shandongdaxue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建筑设计第一章-1-shandongdaxue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建筑设计第一章-1-shandongdaxue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建筑设计第一章-1-shandongdaxue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建筑设计第一章-1-shandongdaxue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建筑设计第一章-1-shandongdaxue》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设计第一章-1-shandongdaxue(4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建 筑 设 计,龚 强 土建与水利学院土木工程系 邮箱: 课件公用邮箱:密码:666666,主要内容 第一篇 中国建筑的产生与发展 古代中国建筑发展概况 近代中国建筑发展概况 现代中国建筑发展概况 第二篇 建筑设计常用法规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 防火设计民用建筑防火设计;工业建筑防火设计; 高层建筑防火设计,第一篇 中国建筑的产生与发展,巴别 (Babel)通天塔,第一篇 中国建筑的产生与发展,中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在光辉灿烂的历史遗产中,中国的建筑形成了一部史书。 中国建筑是三大建筑体系(中国建筑、欧洲建筑、伊斯兰建筑)中历史最悠久、风格最统一、最具特色的独立建筑系统。学习中国建筑的历史,目

2、的在于鉴古知今,我们在人类已有的发展过程中汲取智慧,借鉴历史的经验运用到今天建设中。 学习中国建筑的产生与发展,是按照时间顺序,分为古代中国建筑,近代中国建筑,现代中国建筑三部分进行讲述。,参考书目 中国建筑史 东南大学 潘谷西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建筑设计学 黄绳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中国古代建筑史 刘敦桢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建筑史话 喻维国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建筑的基本知识 天津大学出版社 中国现代建筑史纲 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中国宫殿建筑 赵立瀛 何融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中国建筑艺术史 文物出版社 中国建筑装饰艺术文化源流 沈福熙 湖北教育出版社 世界建筑艺术之旅 刘丹 中国建筑工

3、业文化出版社,第一章 古代建筑发展概况,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中国建筑始终保持体系的完整性。从中可以分出几个大的段落: 商周到秦汉是萌芽与成长阶段,秦和西汉是发展的第一个高潮; 历经魏晋经隋唐到宋,是成熟与高峰阶段,唐宋的成就更为辉煌,是第二次高潮,可认为是中国建筑的高峰; 元至明清是充实与总结阶段,明至盛清以前是发展的第三次高潮。 可以看出,每一次高潮的出现,都相应的伴随有国家的统一、长期安定和文化交流等社会背景,这与其它艺术(例如诗歌)常见于乱世而更见其盛的情况完全不同。因此我们可以认为,统一安定、经济繁荣和文化交流,正是建筑得以发展的契机。,中国建筑以宫殿和都城的规划的成就最高,突出了皇权

4、至上和严密的等级观念。与欧洲、伊斯兰建筑以神庙、教堂和清真寺等宗教建筑成就更高明显不同。宫殿从夏代已经萌芽,隋唐达到高峰,明清更加精致。西周形成完整的都城规划观念,显现了规整对称的格局;在“礼崩乐坏”的春秋战国,规模式格局有所破坏;汉代又开始向规整的复归,至隋唐完成,元明清更加丰富。隋唐的长安、元大都和明清的北京,是中国历史上最负盛名的三大帝都。 “慎终追远”、“事死如生”的文化背景下发展的帝王陵墓 宗教建筑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建筑 热爱自然、尊重自然园林(皇家园林、私家园林),我国古代建筑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三个历史阶段,其中封建社会是形成我国古典建筑的主要阶段。 原始社会,建

5、筑的发展是极缓慢的,在漫长的岁月里,我们的祖先从艰难地建造穴居和巢居开始,逐步地掌握了营建地面房屋的技术,创造了原始的木架建筑,满足了最基本的居住和公共活动要求。在奴隶社会里,大量奴隶劳动和青铜工具的使用,使建筑有了巨大发展,出现了宏伟的都城、宫殿、宗庙、陵墓等建筑。这时,以夯土墙和木构架为主体的建筑已经初步形成,但前期在技术和艺术上仍未脱离原始状态,后期出现了瓦屋彩绘的豪华宫殿。经过长期的封建社会,中国古代建筑逐步形成了一种成熟的、独特的体系,不论在城市规划、建筑群、园林、民居等方面,还是在建筑空间处理、建筑艺术与材料结构方面,其和谐统一、设计方法、施工技术等,都有卓越的创造与贡献。直到今天

6、,许多方面仍可为我们在建筑设计创作中提供有益的借鉴。,原始社会窑洞住宅遗址,河南巩县窑洞住宅,河南洛阳冢头村地坑窑住宅,人面鱼纹彩盆,西安半坡村遗址及复原图,西安半坡村遗址平面图,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距今约六、七千年,是我国已知的最早采用榫卯技术构筑木结构房屋的一个实例。已发掘部分是长约23米、进深约8米的木构架建筑遗址,推测是一座长条形的、体量相当大的干阑式建筑。木构件遗物有柱、梁、枋、板等,许多构件上都带有榫卯,有的构件还有多处榫卯。可以说,河姆渡的干阑木构已初具木构架建筑的雏形,体现了木构建筑之初的技术水平,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与代表意义。,浙江余姚河姆渡新石器文化遗址的木构榫卯,河姆渡新石

7、器文化遗址出土的苇编残片,用于干阑式建筑铺垫地板用,浙江余杭瑶山良渚文化祭坛遗址 该遗址共分三层,最内为夯筑之红土台,南北长约7.7米,东西宽约米。外以灰土筑围沟,深0.650.85米,宽1.72.1米。沟之西、北、南三面又以黄褐色土筑土台,其宽分别为5.7米、3.1米、4米,台面铺砾石。其西、北再以砾石建石墙。坛上列有南、北二行墓葬共十二座。依遗物判断,墓主可能是祭师。,新石器时期祭礼建筑:辽宁凌源牛河梁女神庙遗址 中国最古老的神庙,此遗址亦属红山文化。庙址为深0.81.2米之半穴式样,平面似“土”字形,方位北偏西,纵长22米,最大处横宽8米,由一个多室建筑和一个单室建筑组成,多室建筑有中心

8、主室和旁室,旁室呈中轴线左右对称。墙体屋顶使用木骨泥墙的构筑方式。经发掘,从遗址中出土了泥塑女神头像及躯干、上肢残段。出土泥块上绘有赭红交错、黄白相间之三角纹、勾连纹图案。,公元前21世纪时夏朝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奴隶制社会的开始。从夏朝起经商、周而达到奴隶社会的鼎盛时期,春秋开始向封建社会过渡。,夏 (公元前2070年前1600年 ) 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位于河南省偃师市二里头村,为学术界公认的中国迄今为止发现最早的王都遗址,即华夏第一个王朝夏王朝的国都。这里发现大型宫殿(已知中国最古老的宫殿)和中型建筑数十座。其中一号宫殿,夯土台残高80公分,东西约108m,南北约100m,夯土台上有面阔为等跨

9、的八开间的殿堂一座,周围有回廊环绕,南面有门,建筑布局严谨,主次分明,开创了中国历代帝王宫殿建筑形制之先河,许多形制为后世延用,号称“中华第一王宫”,反映了我国早期封闭庭院的面貌,是最早的规模较大的木架夯土建筑。这里出土的青铜容器是中国最早的一批青铜器,也是世界上最早的青铜器。,第二节 奴隶社会建筑 (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476年),公元前1600建立的商朝是我国奴隶社会的大发展时期,商朝的统治以河南中部黄河两岸为中心,东至大海,西抵陕西,南抵湖北、安徽,北达河北、山西、辽宁。 在商朝,我国开始有了文字记载的历史,已发现的记载当时史实的商朝甲古卜辞已有10余万片。商朝使用的甲骨文中对建筑也多

10、有表现。 大量的商朝青铜礼器、生活用具、兵器和生产工具,反映了青铜工艺已达到了相当纯熟的程度,手工业专业化分工已很明显。手工业的发展、生产工具的进步以及大量奴隶劳动的集中,使建筑水平有了明显提高,出现了院落式建筑组合,建造了规模相当大的宫室和陵墓,这成为以后中国几千年传统的居住形式。,商 (公元前1600年前1046年),1983年在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以东五六公里处的尸乡沟发现了一座早商城址,由宫城、内城、外城组成。宫城位于内城南北轴线上,外城则是后来扩建的。宫城平面近方形,四周为厚3米的夯土墙,南墙正中开一大门,有一条大道通向城南。宫城中部有一座大型宫殿基址,其左右两侧还有几座宫殿基址,都是

11、 “四合院”式的宫殿建筑。此外,还发掘出1口水井和3处石块砌 成的排水沟,。,商朝盘庚迁都于殷(今河南安阳西北2公里小屯村),它不仅是商王国的政治、军事、文化中心,也是当时的经济中心。遗址范围约30平方公里,中部紧靠洹水,曲折处为宫殿,西面南面有制骨、冶铜作坊区,北面东面有墓葬区。居民则散布在西南、东南及洹水以东地段。宫殿区东面、北面临洹水,西、南两面有壕沟作防御。宫殿区遗址分为北、中、南三区。北区为王室居住区,中区为商王朝庭、宗庙部分,南区为祭祀场所。中、南二区房基下均有殉葬奴隶,反映了奴隶主的残暴。而宫室周围的奴隶住房,则仍是长方形与圆形的穴居。,宫殿区遗址平面图,河南安阳洹水南岸殷商都城

12、遗址,我国古代宫殿建筑的发展大致有四个阶段: (一)“茅茨土阶”的原始阶段: 在瓦没有发明之前,即使最隆重的宗庙、宫室,也用茅草盖顶,夯土筑基。如河南偃师二里头夏代宫殿遗址、湖北黄陂盘龙城商代中期宫殿遗址、安阳殷墟商代晚期宗庙遗址等,都只发现夯土台基却无瓦的遗存。二里头沿轴线作庭院布置,是中国三千余年院落式宫室布局的先驱。,中国古代城市发展的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城市初生期: 相当于原始社会晚期和夏、商、周三代。 城市中宫殿区、手工业作坊区、居民区、墓葬区处 于散漫而无序的状态、中间有大片空白地段相隔。,陕西歧山凤雏村的早周遗址,瓦,夏、商、周三代建筑技术与建筑艺术的成就,在建筑设计中,特别是皇

13、家建筑,已有了事先踏勘地形和规划布置。 就使用功能而言,到周代为止,宫殿、坛庙、陵墓、官署、监狱、作坊、民居等建筑均已出现。 自原始社会就已大量使用的土木结构,到夏、商、周时期,这种方法得到进一步发展。以木柱梁为房屋结构的形式已经成为当时建筑的(特别是统治阶级的)主流,柱网亦逐渐趋于整齐,又出现了斗拱这种具有中国特色的重要建筑结构构件。 陶制地砖、屋瓦、水管和井圈,铰叶等的使用,是建筑技术上一个重大进步, 等级制度已越来越多地反映到建筑中来 。 衡量建筑尺度的标准也逐渐规格化。 建筑外观总的比较低平,这是因为当时尚未能解决高层结构问题。,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前476年) 由于铁器和耕牛的使用

14、,社会生产力水平有很大提高。贵族们的私田大量出现,随之手工业和商业也相应发展,相传著名木匠公输般(鲁班),就是在春秋时期涌现的匠师。 春秋时期,建筑上的重要发展是瓦的普遍使用、砖的应用和作为诸侯宫室用的高台建筑(或称台榭)的出现。 春秋时代存在着大大小小一百多个诸侯国。各国的经济不断发展,生产水平逐步提高,能维持不断增长的城市人口的消费,而财富也集中于城市中,再加上各国之间战争频繁,用夯土筑城自然成为当时一项重要的国防工程。同时,各诸侯国出于政治、军事统治和生活享乐的需要,建造了大量高台宫室,一般是在城内夯筑高数米至十几米的土台若干座,上面建殿堂屋宇。,瓦当,金镡金首铁剑,雍城平面呈不规则方形

15、,每边约长3200米,宫殿与宗庙位于城中偏西。其中一座宗庙遗址是由门、堂组成的四合院,中庭地面下有许多密集排列的牺牲坑,是祭祀性建筑的识别标帜。,春秋时期秦国都城雍城宗庙遗址,第三节 封建社会建筑 (公元前475年1911年),战国时期(公元前476年前221年),地主阶级在许多诸侯国内相继夺取政权,宣告了奴隶时代的结束。战国时,社会生产力的进一步提高和生产关系的变革,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那时手工业发展,城市繁荣,规模日益扩大,出现了一个城市建设高潮,如齐的临淄、赵的邯郸,魏的大梁,都是工商业发达的大城市,又是诸侯统治的据点。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山东临淄齐国故都。 据记载,当时临淄居民达到七

16、万户,街道上车轴相击,人肩相摩,热闹非凡。根据考古发掘得知,战国时齐都临淄城南北长约5公里,东西宽约4公里,大城内散布着冶铁、铸铁、制骨等作坊以及纵横的街道。大城西南有小城,其中夯土台高达14米,周围也有作坊多处,推测是齐国宫殿所在地。,(二)盛行高台宫室的阶段: 西周早期宫殿遗址出土了瓦,但可能还只用于檐部和脊部,春秋战国时瓦才广泛用于宫殿。各诸候国竞相建造高台宫室,如春秋时晋故都新田(山西侯马)、战国时齐故都临淄(山东临淄)、赵故都邯鄣、燕下都(河北易县)、秦咸阳(陕西咸阳)等,都留有高四五至十多米不等的高台宫室遗址。高台系夯土筑成,台上木架建筑是一种体型复杂的组合体,而不是庭院建筑。当时的建筑色彩已很富丽,使宫殿建筑彻底摆脱了“茅茨土阶”的简陋状态。,我国古代宫殿建筑的发展大致有四个阶段:,秦 前221前206年 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前221年),大力改革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