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8831455 上传时间:2017-09-29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346.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题 牧童课型 新授课 时间 年 月 日教学目标1认识本首诗的生字。理解“弄” 、 “怪生” 、 “蓑衣”等词语在诗句中的意思。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词。能用自己的话表达诗词的意思。3想象诗词描写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并在说的基础上改写成短文。重点教学重点:理解诗词意思,体会诗词意境,练习感情朗读。难点体会作者用词的生动传神,感悟诗词中童年生活的快乐、田园生活的温馨,受到美的熏陶。知识考点朗读、默写古诗 教具学具相关图片检测题1自由读古诗,读通顺,读流利。2交流、小结出各诗句的意思:3全班一起诵读全诗,练习背诵全诗。4.练习默写古诗。板书设计牧童(唐)吕岩草

2、铺横野六七里, 景幽美笛弄晚风三四声。 有声有色 情景交融归来饱饭黄昏后, 人悠闲不脱蓑衣卧月明。 自得其乐教(导)学过程与主干知识结构: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一、介绍诗人,激发兴趣。有人说,童年是一支支动听的歌,是一幅幅美丽的画,而我要说童年是一首首美妙的诗,只要用心去读,就能读出歌,读出画,读出许多美好的事。今天,咱就一起来试试。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1自由读古诗,读通顺,读流利。2小组齐读古诗、互评、互相正音。(注意强调“蓑”字的读音和写法)3再自由读诗,把不理解的词语勾画出来。自由读古诗,读通顺,读流利。齐读古诗、互评、互相正音。自由读诗,把不理解的词语勾画出来。4学生反馈并质疑。5指名

3、诵读,读出诗歌的节奏。全诗节奏可以这样划分:“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三、再读古诗,理解诗意。1再读古诗,利用工具书和学习资料读古诗,理解诗意,体会情感。2交流读懂了什么?3根据学生回答,教师适时小结出各诗句的意思:4全班齐读全诗。四、三读古诗,想象画面,体会情感。1教师配乐朗读,学生闭目想象。2学生把所想象到的画面说给大家听。3学生自由朗读,边读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把体会到的情感,记录下来,与小组同学交流。4全班交流所体会到的思想感情,教师加以引导:(

4、诗人向往宁静淡泊,饥来即食,困来即眠,无牵无挂,自由自在的生活。 )五、感情朗读,背诵古诗。1自由读诗,注意读出诗歌表现的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思想感情。2比赛读诗,单个比,小组比,男女生比。3伴乐,全班一起诵读全诗。4练习背诵全诗。反馈并质疑:蓑衣:棕或草编织的外衣,用来遮风避雨。卧月明:躺着观看明亮的月亮。小结各诗句的意思:青草像被谁铺开在地上一样,方圆六七里都是草地。晚风中隐约传来三四牧童声悠扬的笛声。牧童放牧归来,在吃饱晚饭后的黄昏时分。他连蓑衣都没脱,就愉快的躺在草地上看天空中的明月。课后反思课题 舟过安仁课型 新授课 时间 13 年 3 月 15 日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认识本课生字,

5、会写生字词。理解“收篙” 、 “怪生”等词语在诗句中的意思。2过程与方法: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默写古诗,能用自己的话表达诗词意思。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想象诗词描写的意境,体会渔家儿童聪慧顽皮的性格。重点教学重点:理解诗词意思,体会诗词意境,练习感情朗读。难点体会作者用词的生动,感悟诗中童年生活的乐趣。知识考点朗读、默写古诗 教具学具相关图片检测题1自由读古诗,读通顺,读流利。2交流、小结出各诗句的意思:3全班一起诵读全诗,练习背诵全诗。4.练习默写古诗。板书设计周过安仁(宋)杨万里一叶渔船两小童,静态收篙停棹坐船中。小顽童(顽皮、淘气)怪生无雨都张伞,动态不是遮头是使风。教(导

6、)学过程与主干知识结构: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一、激趣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首写儿童的诗,这节课我们学习另外一首写儿童生活的诗。和前一首诗有所不同的是,前一首牧童只写了一个小孩子,而这首诗中写了两个顽皮的孩子。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杨万里写的舟过安仁 ,感受不一样的童年生活!二、初读感知,理解大意。1自由朗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读正确这首诗。 (注意读准字音:篙、棹、遮)2同桌互读,看谁把这首诗读得最准,最流利,全班指名朗读全诗,正音,注意停顿。3自读理解,借助课后注释或结合插图理解词语和诗句的意思,划出不理解的词语、句子。 三、入情入境品读诗句。1 “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读了

7、这两句,你好象看到了什么?2 “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理解诗句意思,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感受两个孩子淘气可爱、天真顽皮。四、感情朗读,背诵古诗。1感情朗读,带着顽皮、喜爱的情感自由朗读古诗。2通过赛读、评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读好这首诗,诵读古诗。五、布置作业,拓展延伸。1有感情地背诵古诗牧童 舟过安仁 。2默写牧童 。自由朗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读正确这首诗。 (注意读准字音:篙、棹、遮)借助课后注释或结合插图理解词语和诗句的意思,划出不理解的词语、句子。合作学习,交流已读懂的诗句、解决不理解的问题。篙:撑船用的竹竿或者木杆。棹:船桨。怪生:怪不得。遮头:为头部遮挡住风雨。使

8、风:借助风的力量。全班交流,疏通整首诗的意思:一只小渔船里坐着两个小孩子,他们收起了划船用的篙和桨,而撑开了一把伞。难怪他们会在没有下雨的时候打伞,原来是想借助风的力量来驶船。放飞想象,仿佛和诗中的两个小童一起收篙停棹、张伞使风,听到了水声、风声、欢笑声,想到了自己曾做过的调皮事,怎能不喜欢呢?而诗人又何尝不是这样的呢?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读出孩子的调皮,感受悠闲的画面。用彩色笔把想象的画面画出来,再把想对两个顽皮的孩子说的话写在下面。课后反思成功:学生已经能理解诗句的意思,并体会图中孩童的顽皮、天真、稚气。不足:部分同学朗读诗歌没有感情。改进:多指导学生朗读,尽量读出作者对诗中儿童顽皮的喜爱之

9、情。课题 清平乐村居课型 新授课 时间 年 月 日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诗中的生字词字。理解“吴音” 、 “相媚好” 、 “翁媪”等词语的意思。2过程与方法: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词,能用自己的话表达诗句的意思。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想象诗词描写的意境,体会词中一家人其乐融融,平安幸福的情感。重点理解本词意思,体会词的意境,练习感情朗读。难点体会作者用词的生动传神,感悟词中田园生活的温馨,受到美的熏陶。知识考点用自己的话理解词义 教具学具生字卡片检测题1.背诵清平乐村居 ,用自己的话理解含义。2.默写清平乐村居板书设计清平乐村居(宋)辛弃疾茅檐低小, 普通农家 溪上青青草。环境优

10、美醉里吴音相媚好,老人安享晚年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 一家人其乐融融中儿正织鸡笼。 情景交融最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教(导)学过程与主干知识结构:教师活动一、导入,解题。1板书课题,读题。2解题。二、自读全词,正音。1自由读词,注意读准字音。学生活动读词,理解题意。注意读准字音。难读字正音,引导学生读准:檐、媚、翁、媪、亡赖、剥2难读字正音,引导学生读准:檐、媚、翁、媪、亡赖、剥3指名读,全班齐读。读出韵律节奏。三、再读全词,理解词意。1自由读文,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语意思。2交流自己读课文的收获。 3同桌结合插图和注释,讨论理解句子意思,全班交流:房子是用茅草盖的,屋矮檐低;门

11、前有一道溪流,岸边长满青草,绿水青草相映,更显得碧清可爱。不知是谁家的两位斑斑白发的老夫妻喝过几杯酒后,醉醺醺地用地道的土语对话,互相取悦,语调柔媚亲昵。大儿子在河东的豆田里锄草,二儿子正在编织鸡笼子,只有我最喜欢的顽皮的小儿子在河边爬着卧着剥莲蓬玩。四、品读全词,体悟感情。1教师配乐范读,学生闭目想象画面。2请学生自由谈所“看到”的画面。3再读全词,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乡村条件简朴,但环境优美,夫妇恩爱,孩子勤劳,生活温馨,难怪令人陶醉。4学生配乐朗读,边读边悟。5全班朗读,注意表达思想感情。6熟读成诵。五课外拓展,激发兴趣。1把这首词改编成一篇优美的短文。2改编歌曲,用自己喜欢的曲调唱清平

12、乐村居 。3收集、背诵其他描写童年趣事的古诗词。交流自己读课文的收获,理解重点词语:茅檐:茅草盖的屋子。醉里:喝了酒后,微微有点醉意。吴音:吴地的方言。这里泛指南方方言。相媚好:彼此之间很亲密和睦的样子。翁媪:老翁、老妇人。锄豆:在豆田里锄草。无赖:音同“无赖” ,这里指顽皮、可爱。讨论理解句子意思,交流:房子是用茅草盖的,屋矮檐低;门前有一道溪流,岸边长满青草,绿水青草相映,更显得碧清可爱。不知是谁家的两位斑斑白发的老夫妻喝过几杯酒后,醉醺醺地用地道的土语对话,互相取悦,语调柔媚亲昵。大儿子在河东的豆田里锄草,二儿子正在编织鸡笼子,只有我最喜欢的顽皮的小儿子在河边爬着卧着剥莲蓬玩。把这首词改

13、编成一篇优美的短文。课后反思课题 冬阳童年骆驼队课型 新授课 时间 年 月 日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3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正确读写“毡帽、优质、咀嚼、交错、沙漠、寂寞、棉袄、驼绒、袍子、傻事”等词语。2、过程与方法: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结合重点词句体会作者怀念童年的思想感情,并揣摩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重点能从作者回忆童年生活的几个片断中,通过重点词句的理解体会童趣,感受作者的怀念之情。难点体会文章传达的思想感情;领悟作者围绕“骆驼队” ,表达真情实感的写作方法。知识考点正确读写生字,理解词语。 教具学具字词卡片检测题一、读拼音,写词语

14、。jjujiocu minoshshduwu ( ) ( ) ( ) ( ) ( )板书设计冬阳 童年 骆驼队看骆驼咀嚼不由自主地嘴动看见骆驼系着铃铛想到在寂寞的旅途中增加情趣 对童年生活感觉冬阳温暖想替骆驼剪毛 无限怀恋夏日不见骆驼追问骆驼去处教(导)学过程与主干知识结构: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谈话导入,营造氛围。1时光静静地流逝,总会留下许多美好的回忆,藏在每个人的记忆深处。大家还记得小时候哪些有趣的事呢?(学生交流。)2幸福的童年各有各的幸福。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台湾著名女作家林海音的童年,去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点点滴滴。 (出示课题,生齐读课题。 )二、理解课题。这个题目与我们平时学过

15、的课文题目有何不同?三、简介作者与背景。1全班交流课前收集相关信息。生介绍作者资料,介绍城南旧事 。2教师总结:四、初读课文,理清思路。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流利。2注意指导学生区分文中“嚼”字和“禁”字的不同读音3指名读课文,正音。4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以什么顺序记叙了作者的童年生活?作者回忆了童年生活中的哪几个片断,分别在课文中的哪些自然段?5全班汇报、交流五、小结。童年生活给作者留下美好回忆,第二故乡北平让作者留恋不已,课后好好阅读课文,认真体会作者的情感,认真阅读城南旧事片段,感受作者难以释怀的怀乡情愫。解题:(题目由三个词语组成,中间有两个间隔符号隔开。 )听老师读课题,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在你的脑海中浮现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在温暖的冬阳下,一群骆驼队从远处走来,驼铃声悦耳动听,童年的“我”站在旁边静静地看着。 )了解:“冬阳下的骆驼队”是作者林海音女士童年记忆最深刻的一个画面。林海音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原籍台湾,1918年出生于日本,童年时随父母回国住在北京城南,1948年举家迁回台湾。林海音女士根据在北京生活的点点滴滴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