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神经梅毒病例分析课件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8309880 上传时间:2019-04-23 格式:PPT 页数:29 大小:1.7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神经梅毒病例分析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2016神经梅毒病例分析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2016神经梅毒病例分析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2016神经梅毒病例分析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2016神经梅毒病例分析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6神经梅毒病例分析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神经梅毒病例分析课件(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病例 分享,上海建工医院 神经内科,病例特点,患者康某某, 男 ,46岁 ,汉族 主诉 “反应迟钝、记忆力减退一月余”。 患者及家属共诉: 患者一月前无诱因下出现头晕、反应迟钝、白天思睡,记忆力减退明显,有时夜间不自主抖动,否认肢体不利,否认昏迷,否认发热,2月15日外院头颅MRI提示左侧顶叶急性脑梗死,2月19日我科就诊,拟诊“脑梗死”收入病房。,病例特点,既往史: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史;否认中毒史; 个人史:公交司机;冶游史不详,吸烟史20年,1包/天; 家族史:否认卒中家族史; 查体:患者体型匀称;情感淡漠,反应迟钝,语速较慢,简单对答尚可,记忆力、计算力、定位功能减退,颅神经()

2、,心律齐,呼吸音清,神经病理体征未引出。NIHSS评分:0分;洼田饮水实验正常; 2016.2.15外院头颅MRI(未提供ID及片子)提示左侧顶叶急性脑梗死;,病例特点分析,青中年男性(46岁) ; 否认高血压、高血糖、心脏病史 ; 临床表现精神症状方面:智力及记忆力减退;MMSE量表评分18分。,临床诊断,入院诊断: 脑梗死 ?急性血管性痴呆?,讨论与分析,思考: 定位:患者表现记忆障碍、精神迟钝,定位于皮层、皮层下功能部位例如额叶、颞叶。 定性:按定性的“Midnights”原则:代谢性、炎症、肿瘤、感染、腺体,内分泌、遗传、中毒、外伤、卒中。排除法后感染可能。,鉴别诊断,一氧化碳、重金属

3、中毒:本病精神症状有类似表现,但该患者及家人否认一氧化碳、重金属接触中毒病史及意外史,无依据。 脑外伤:患者否认外伤病史,查体无依据。 低血糖:否认血糖异常史,无降糖药物服用史。 脑血管病:通过病史、临床表现以及各项辅助检查,证实有与痴呆发病有关的脑血管病依据,痴呆发生在脑血管病后36个月以内,痴呆症状可突然发生或缓慢进展,病程呈波动性或阶梯样加重。,鉴别诊断,阿尔茨海默病(AD)AD起病隐匿,进展缓慢,记忆等认知功能障碍突出,可有人格改变,神经影像学表现为显著的脑皮层萎缩,Hachacinski缺血量表4分(改良Hachacinski缺血量表2分)支持AD诊断。 脑炎:临床上以高热、头痛、呕

4、吐、昏迷、惊厥等症状为其特征。 神经梅毒:可有精神症状;可以通过血清、CSF梅毒相关抗体检查帮助鉴别。,进一步检查,我院2016.3.1头颅MRI提示:双侧侧脑室旁及额叶少许缺血灶、腔隙灶。颅内MRA未见异常征象。 2016.3.1梅毒血清试验+,1:64+ P,梅毒螺旋体抗体1:160+ P,HIV(); 2016.3.6脑脊液:RPR、TPHA阳性;,头颅MRI,实验室检查,血细胞分析正常范围; 肝肾血脂功能正常范围。 2.26心电图示:正常心电图。 2.26胸片示:心肺膈未见异常。 2.28心脏彩超提示:二/三尖瓣轻度反流。,实验室检查,血细胞分析正常范围; 肝肾血脂功能正常范围。 2.

5、26心电图示:正常心电图。 2.26胸片示:心肺膈未见异常。 2.28心脏彩超提示:二/三尖瓣轻度反流。 2016.2.15外院头颅MRI报告(未提供ID及片子)提示左侧顶叶急性脑梗死;,更正诊断,神经梅毒 麻痹性痴呆,治疗及结果,水剂青霉素G,每天1200万u静脉点滴(每4h 200万u),连续14d; 为避免治疗中产生吉赫反应(Jarish-Herxheimer reaction),可在注射青霉素前一天静脉地塞米松,每次5mg,1次/d,连续3d; 结果:记忆、精神状态好转,MMSE量表评分24分。; 随访,告知6个月后复查CSF;,患者,男性,48岁,自由职业, 因“突发又称肢体活动障碍

6、伴失语3小时余”入院; 既往无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 查体:右侧肢体记录0级,右侧病理征阳性;CT提示做出大脑中动脉区略低密度影; 入院予以脑梗死治疗无效,后检查血清RPR、脑脊液RPR、TPHA,明确神经梅毒(脑膜血管梅毒),大剂量水青治疗好转。,其他病例,男,55岁。 因“突发右侧肢体无力,伴头痛、言语障碍4天”入院。既往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史。查体:BPl3075 mmHg。心肺腹 (一)。右上肢肌力级,右下肢肌力级,右侧巴氏征(+)。 头部CT示左侧侧脑室旁可见多个大小不等低密度影,诊断为脑梗塞。 入院后常规查梅毒血清学(+),遂查脑脊液,追问病史承认有冶游史,否认生殖器皮疹史

7、。 最后诊断为脑血管梅毒。,其他病例,定义:是由苍白密螺旋体侵犯神经系统出现脑膜、大脑、血管或脊髓等损害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可发生于梅毒病程的各个阶段,往往是因为早期梅毒未经彻底治疗,常为晚期(期)梅毒全身性损害的重要表现。 临床表现:可出现各种各样的症状和体征:可以无症状;可以表现为:发热,头痛,呕吐;眼肌麻痹,面瘫和听力丧失;性格、人格改变,记忆力、计算力、认识力等智能障碍、痴呆;肢体麻木,发冷;二便障碍;内脏危象(腹部剧痛,呕吐)。,关于神经梅毒,根据临床症状的不同,可以再分为5种亚型,即无症状神经梅毒、脑脊膜梅毒、脑膜血管梅毒、脑实质梅毒(麻痹性痴呆和脊髓痨)和树胶肿性神经梅毒。 在临床

8、可见到若干个亚型的损害同时或先后发生的患者,不能截然归入上述5种亚型的单独1种。,关于神经梅毒,关于神经梅毒,鉴别诊断 癫痫;脑血管病;颅内占位性病变; 脊髓病变(颈椎病、脊髓炎或脊髓压迫症);阿尔茨海默病;脑炎;(7)精神科疾病;(8)眼、口腔、咽、喉疾病;(9)艾滋病,诊断 首先应注重病史的完整性和真实性,包括输血史、冶游史、性伴感染史及介入治疗史等,要熟悉梅毒皮损,特别是晚期皮损。 其次要熟悉梅毒的医技检查,特别是免疫学诊断方法和影像学诊断技术。,关于神经梅毒,脑脊液(CSF)梅毒学检查有一定的创伤,患者通常难以接受,所以有相当一部分梅毒患者的诊断是“不精确”的。尽管大多数情况下被放弃,

9、梅毒患者还是有必要做CSF梅毒学检查,以确定(排除)神经梅毒及隐性梅毒,或者为胎传梅毒界定感染范围。,关于神经梅毒,建议下列梅毒患者可以行腰穿做CSF的梅毒螺旋体及相关检查: 病程1年以上的隐性梅毒;胎传梅毒;出现血清固定、血清抵抗或血清复发尤其是非青霉素制剂治疗者;出现临床复发;合并HIV();合并出现视神经、听神经等脑神经损害或其他难以解释的神经表现;合并出现神经系统以外的晚期梅毒改变;血清TPHA滴度在1:2560以上。,关于神经梅毒,此外,下列神经科患者也应建议做血清和(或)CSF的梅毒螺旋体及相关检查: 年轻人出现脑卒中而无脑血管畸形、高血压和系统性红斑狼疮;有多个性伴史;出现可疑的

10、梅毒疹;临床表现难以用细菌、病毒、真菌等病原体感染解释;颅脑MR T2加权像示较小的多发性高密度影,伴1cm的水肿圈。而对于既往有多个性伴的精神科患者,医师亦应警惕神经梅毒的可能性。,关于神经梅毒,神经梅毒的影像学检查 缺乏特异性,大多数表现为脑缺血性改变。我国神经梅毒误诊率达 47%-72.2%。 影像学特点: 神经梅毒引起的梗死灶范围大小不一,部位分散; 梅毒脑膜炎CT早期多无异常发现,增强扫描可见脑膜线性强化; 梅毒树胶肿影像学表现为结核瘤样占位病变,并有明显水肿区; 麻痹性痴呆早期可在CT呈现广泛低密度改变,伴水肿区;晚期出现皮质弥漫性萎缩,侧脑室扩张;MRI出现全层萎缩; 脑血管梅毒

11、在未出现脑梗死之前,血管成像可见相关动脉不规则显影。,关于神经梅毒,诊断总结:神经梅毒的诊断尚无金标准,神经梅毒的诊断应将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及医技检查等综合考虑。 首先得确定患者是否有梅毒感染,一般RPR是初筛试验,还要经过确证试验VDRL或TPPA,神经梅毒,脑脊液中RPR、TPPA阳性,RPR滴度还可以监测病情。,关于神经梅毒,治疗: 首选青霉素,如症状加重则加大剂量;注意吉赫反应; 替代方案:头孢曲松2g,每日1次,连续10-14天;多西环素100 mg,每日2次,连服30 d;或盐酸四环素500 mg,每日4次,连服30 d。 每6个月复查CSFG,直至正常。,关于神经梅毒,通过病例

12、: 近年来梅毒患者逐渐增多,神经梅毒患者也随之增多;神经梅毒的临床表现复杂,临床医师常因缺乏警惕性和足够认识,极易漏诊、误诊,临床工作中应提高警惕,注意检验资料的提取,以尽早诊断治疗。临床表现由于患者的不确定性作为诊断依据较难,故血清学检查应是重要的。RPR试验主要由于梅毒的筛选及疗效观察,判断复发及再感染,TPPA试验则主要用于梅毒确诊。脑脊液检查对确定是否有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最为重要。常规检查异常仅能提高病变但无特异性。,进展、总结,通过病例: 脑脊液TPPA、RPR检查双阳性则可用于确诊。血管VDRL试验是目前惟一推荐用于脑脊液反应素的试验,其对于神经病毒的诊断有较高的特异性。但敏感性仅22%-78%,有学者认为脑脊液RPR、TPPA可以完全替代VDRL试验。,进展、总结,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