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乙肝抗病毒治疗课件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8289888 上传时间:2019-04-23 格式:PPT 页数:90 大小:9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慢乙肝抗病毒治疗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90页
慢乙肝抗病毒治疗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90页
慢乙肝抗病毒治疗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90页
慢乙肝抗病毒治疗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90页
慢乙肝抗病毒治疗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9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慢乙肝抗病毒治疗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慢乙肝抗病毒治疗课件(9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内江市中医医院消化内科 2017.04,HBV病原学,1、HBV形态学:属嗜肝DNA病毒科,为部分环状双链DNA。 2、病毒基因型:HBV至少有9个基因型(A-J)。我国以B型和C型为主。HBV基因型与疾病进展和干扰素(IFN)治疗应答有关。 3、HBeAg阳性患者对IFN 治疗应答率,B基因型高于C基因型,A基因型高于D基因型。 4、基因型一般不影响核苷酸类似物的疗效。 5、HBV感染的潜伏期为30-160天,平均60-90天。,HBV感染的自然史,人感染HBV后,病毒持续6个月仍未清除者称为慢性HBV感染。 感染时的年龄是影响慢性化的最主要因素。在围生期和婴幼儿时期

2、感染HBV者中,分别有90%和25-30%将发展成慢性感染,而5岁以后感染者仅有5-10%发展为慢性感染。我国HBV感染者多为围产期或婴幼儿时期感染。,国人感染HBV起始于围产或幼龄期,幼龄感染 成年感染,90%慢性化 10%清除病毒 急性肝炎 1%暴发肝炎,非活动性携带 慢性肝炎 (HBeAg) (HBeAg +/-),40%肝硬化,95%清除病毒 5%慢性感染,非活动性携带 慢性肝炎 (HBeAg ) (HBeAg +/ ),1520%肝硬化,Gow pj et al. BMJ 2001; 323:1164,自然史,婴幼儿期HBV感染的自然史一般可人为地划分为4期:免疫耐受期、免疫清除期、

3、非活动性或低(非)复制期和再活动期。 并不是所有感染HBV者都经过以上4期。新生儿期感染HBV,仅少数(5%)可自发清除HBV,而多数有较长的免疫耐受期,然后进入免疫清除期。但青少年和成年时期感染HBV,多无免疫耐受期,而直接进入免疫清除期,他们中的大部分(90-95%)可自发清除HBV。少数(5-10%)发展为e抗原阳性慢乙肝。,自发性HBeAg血清学转换主要出现在免疫清除期,年发生率为2-15%,其中年龄小于40岁,ALT升高,HBV基因A、B型发生率较高。 HBeAg血清学转换后,每年有0.5%-1%的患者发生HBsAg清除。 CHB患者肝硬化的年发生率为2%-10%,危险因素包括宿主(

4、年龄大、男性、发生HBeAg血清学转换时年龄大于40岁和ALT持续升高),病毒(HBV DNA 2000IU/ml), HBeAg持续阳性,C基因型,合并HCV、HDV或HIV感染及环境(酒精和肥胖)。免疫耐受期患者只有很轻或没有肝纤维化进展,而免疫清除期是肝硬化的高发时期。,非肝硬化HBV感染者的HCC年发生率为0.5%-1%,肝硬化患者HCC年发生率为3-6%。发生HCC和肝硬化的危险因素相似。此外,罹患肝硬化、糖尿病、直系亲属有HCC病史、血清HBsAg高水平,以及黄曲霉素均与HCC发生相关。,发病机制,CHB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迄今尚未完全阐明。大量研究表明,HBV不直接杀伤肝细胞,其

5、引起的免疫应答是肝细胞损伤及炎症发生的主要机制。而炎症反复存在是CHB患者进展为肝硬化甚至HCC的重要因素。,治疗目标,最大限度的长期抑制HBV复制,减轻肝细胞炎症性坏死及肝纤维化,延缓和减少肝功能衰竭、肝硬化失代偿、HCC及其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改善生活质量和延长存活时间。,在治疗过程中,对于部分适合的患者应尽可能追求CHB的临床治愈,即停止治疗后持续的病毒学应答、HBsAg消失、并伴有ALT复常和肝脏组织病变改善。,治疗终点,理想的终点:HBeAg阳性与HBeAg阴性患者,停药后获得持久的HBsAg消失,可伴或不伴HBsAg血清学转换。 满意的终点:HBeAg阳性患者,停药后获得持续的病毒学

6、应答,ALT复常,并伴有HBeAg血清学转换;HBeAg阴性患者,停药后获得持续的病毒学应答和ALT复常。 基本的终点:如无法获得停药后持续应答,抗病毒治疗期间长期维持病毒学应答(HBV DNA检测不到)。,抗病毒治疗的适应症,主要根据血清HBV DNA水平、血清ALT和肝脏疾病严重程度来决定,同时结合患者年龄、家族史和伴随疾病等因素,综合评估患者疾病进展风险后决定是否启动抗病毒治疗。 动态的评估比单次的检测更具有临床意义。 对于HBeAg阳性患者,发现ALT水平升高后,可以考虑观察3-6个月,如未发生自发性HBeAg血清学转换,且ALT持续升高,再考虑抗病毒治疗。,推荐接受抗病毒治疗的的人群

7、同时满足以下条件,1、HBV DNA水平:HBeAg阳性者,HBV-DNA105拷贝/ml(相当于2万IU/ml); HBeAg阴性者, HBV-DNA104拷贝/ml(相当于2千IU/ml); 2、ALT水平:一般要求ALT持续升高 2ULN;如用干扰素治疗,一般情况下应10ULN,血清总胆红素应 2ULN;,对于持续HBV DNA阳性、达不到上述治疗标准、但有以下情形之一者,疾病进展风险较大,可考虑给予抗病毒治疗:,(1)存在明显的肝脏炎症(2级以上)或纤维化,特别是肝纤维化2级以上(A1)。 (2)ALT持续处于1ULN至2ULN之间,特别是年龄大于30岁,建议行肝组织活检或无创性检查,

8、若明显肝脏炎症或纤维化则给予看病毒治疗(B2)。 (3)ALT持续正常(每3个月检查一次),年龄大于30岁,伴有肝硬化或HCC家族史,建议行肝组织活检或无创性检查,若明显肝脏炎症或纤维化则给予抗病毒治疗(B2)。 (4)存在肝硬化的客观依据时,无论ALT和HBeAg情况,均建议积极抗病毒治疗(A1)。,需要特别提醒的是,在开始治疗前应排除合并其他病原体感染或药物、酒精和免疫等因素所致的ALT升高,尚需注意应用降酶药物后ALT暂时性正常。,推荐CHB肝脏组织炎症坏死的分级和纤维化程度采用Metavir评分系统,推荐CHB肝脏组织炎症坏死的分级和纤维化程度采用Metavir评分系统,Knodell

9、 HAI,既往常用的Knodell的组织学活动(Histologicalactivity index,HAI)评分系统,分别按界面性炎症、及桥接坏死的程度按0-10分评定;按小叶内肝细胞变性和坏死的范围及汇管区的炎症状况分别记分为0-4分,按纤维化的程度分别记1-4分。根据治疗前后的分值变化来评定药物治疗的效果,如治疗后较治疗前总分值2分以上者为改善;HAI变化+1-1为未改善;HAI上升2分时为恶化。Knodell评分系统在炎症活动度方面划分较细致易于掌握,但在纤维化分值方面偏低,过于简单。,慢性肝炎炎症活动度(G)分级标准,慢性肝炎纤维化程度(S)分级标准,慢性HBV感染者管理流程图,治疗

10、应答,病毒学应答:指血清HBV DNA检测不到或低于检测下限,或较基线下降2log 血清学应答: a.HBeAg的血清学应答:指HBeAg转阴或HBeAg血清学转换 b.HBsAg的血清学应答 :指HBsAg转阴或HBsAg血清学转换 生化学应答:指血清ALT、AST恢复正常。分为治疗结束时的应答及治疗结束后的应答,后者的定义是治疗结束后1年内每3个月复查一次ALT,均维持正常 组织学应答:肝脏组织炎症坏死降低2分,且无纤维化评分的增高;或按Metavir评分,肝纤维化化评分降低1分。,目前抗病毒药物特点比较,核苷(酸)类似物 口服给药 抑制病毒作用强 不良反应少而轻微 可用于肝功能失代偿者

11、疗程不固定(相对长疗程) HBeAg血清学转换率低 疗效不够持久 长期应用可产生耐药变异, 干扰素 疗程相对固定(有限疗程) HBeAg血清学转换率较高 疗效相对持久 耐药变异较少 需皮下注射给药 不良反应较明显 不适于肝功能失代偿者。,(一)干扰素IFN,机制: IFN是受病毒感染的宿主细胞对抗病毒及其核酸所产生的抗病毒蛋白,它可与受染细胞表面的IFN受体结合,活化细胞膜腺苷环化酶,形成cAMP,进而激活细胞内产生抑制病毒增生的物质。 干扰素还具有免疫调节活性,能提高NK细胞活性、激活巨噬细胞的抗原处理功能、提高特异性CTL应答、增加MHC(组织相容复合物) I类分子的表达、诱导T细胞产生I

12、FN-r等,提高抗病毒效应。,干扰素扰病毒治疗,我国已批准普通干扰素(IFN-2a、2b、1b)和聚乙二醇化干扰素(Peg IFN-2a、2b)用于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与普通干扰素比较,聚乙二醇化干扰素在体内清除率减慢,半衰期长达40-100小时,故能较长时间维持恒定浓度,减少体内HBV DNA复制的机会,增加疗效。 普通干扰素治疗CHB患者具有一定的疗效。Peg IFN相较于普通IFN能取得相对较高的HBeAg血清转换率、HBV DNA抑制及生化学应答率。,多项国际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显示,HBeAg阳性的CHB患者,采用Peg IFN-2a 180ug/周治疗48周,停药随访24周时e抗原

13、血清转换率为32%-36%,对于HBeAg阳性的CHB患者,应用Peg IFN-2b也可取得类似的HBV DNA抑制,e抗原血清转换、表面抗原消失率。 对HBeAg阴性CHB患者(60%亚洲人)用Peg IFN-2a治疗48周,停药后随访24周时HBV DNA1*104拷贝(相当于2000IU/ml)的患者为43%,停药后随访48周时为42%; HBsAg消失率在停药随访24周时为3%,停药随访至3年时增加至8%。有研究显示延长PegIFN疗程至2年可提高治疗应答率,但考虑延长治疗带来的更多不良反应和经济负担,从药物经济学角度考虑,现阶段并不推荐延长治疗。,个体化治疗,1、普通干扰素剂量为3-

14、5MU,每周3次或隔日一次,皮下注射,一般疗程至少为6个月,如有应答,为提高疗效可延长疗程至1年或更长。可根据患者应答和耐受情况适当调整剂量及疗程,如治疗6月仍无应答,可改用或联合其他抗病毒药物。 2、 Peg IFN-2a的剂量为180ug,每周一次,皮下注射;或Peg IFN-2b1.0-1.5ug/Kg,每周一次,皮下注射,疗程均为1年。具体剂量和疗程可根据患者应答及耐受性等因素进行调整。,乙型肝炎治疗推荐方案为:IFN-a 3-5MU ,每周三次,4-6个月。部分应答者可延长疗程至12个月。约40%的慢性乙型肝炎病人可获得完全应答。完全应答的指标是谷丙转氨酶(ALT)正常,HBV-DN

15、A阴性,HbeAg阴性,抗-HBe阳转。完全应答并不意味着病毒彻底消除,10%20%的患者在1年内病情可再活动,对再活动或复发病人再次给予IFN-a治疗,仍然有良好效果。使用干扰素要严格掌握适应症,在HBeAg阳性或阴性伴有谷丙转氨酶升高时才可能达较好的效果。,干扰素因其具有导致肝功能失代偿等并发症的可能,应十分慎重,如认为有必要,宜从小剂量开始,根据患者耐受情况逐渐增加至预定的治疗剂量。对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属于禁忌症。 对普通干扰素治疗后复发的患者,再用普通干扰素治疗仍可获得疗效,亦可换用其他普通干扰素亚型、长效干扰素或核苷酸类似物治疗。,IFN抗病毒疗效的预测因素,治疗前的预测因素: 具有

16、以下因素的HBeAg阳性CHB患者接受PegIFN治疗HBeAg血清学转换率更高: HBV-DNA2*108IU/ml;高ALT水平;基因型为A或B型;基线低HBsAg水平;肝组织炎症坏死G2以上; HBeAg阴性CHB患者尚无有效的治疗前预测病毒学应答的因素。 在有抗病毒指征的患者中,相对年轻的患者(包括青少年患者)、希望近年生育的患者、期望短期完成治疗的患者和初次接受抗病毒治疗的患者,可优先考虑PegIFN治疗。,治疗过程中的预测因素:HBeAg阳性的CHB患者治疗24周HBsAg和HBV DNA的定量水平是治疗应答的预测因素。接受PegIFN治疗,如果24周HBsAg20000IU/ml,建议停止PegIFN治疗,改用NAs治疗。,HBeAg阴性的CHB患者治疗过程中HBsAg的下降、HBV DNA水平是停药后持续病毒学应答的预测因素。如经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