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史幻灯片-第六章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8289659 上传时间:2019-04-23 格式:PPT 页数:26 大小:26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学史幻灯片-第六章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心理学史幻灯片-第六章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心理学史幻灯片-第六章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心理学史幻灯片-第六章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心理学史幻灯片-第六章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心理学史幻灯片-第六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学史幻灯片-第六章(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六章 科学心理学诞生的准备阶段,主讲: 张莹瑞,第一节 浪漫主义思潮的影响,一 浪漫主义思潮概略 1.崇尚情感、意志认为决定心灵的并非理性,而是情感(强烈情感,甚至是疯狂的情感,希望通过情感释放来达到超越物质的境界) 2.决定心灵的并非意识而是无意识 浪漫主义对人本主义和精神分析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二 浪漫主义的代表人物及思想,一)提出者:维柯(G.Vico,16601744) 1.实践论:“认识真理凭创造”真理是人在实践活动中发现和发明的 2.动因论:“原始的人类与野兽一样,听从肉体的欲望,肉欲支配人的行为和思维。由于对神道的畏惧,人才被迫控制情欲,进入人道的节阈。法就是这样起源的。对神道

2、的畏惧人才有动因去控制肉体强加于心灵的情欲”。 3.认识的发展:人类最初只有感受而无知觉,接着就用一种惊恐不安的心灵去知觉,最后采用清晰的理智去思索。(影响冯特、皮亚杰),二)创立者赫德(J.G.Herder,17441803),1.经验论;反对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主张用经验心理学的方法研究人的认识过程 2.反对官能心理学;认为人的心理活动是知、情、意的统一体。 3.认为人能发挥自己的潜能,个体的发展与社会文化、历史有关 4.强调情感高于理性,认为情感高于一切。 “I feel,I am”(我体验故我在) “Heart! Warmth! Blood! Humanity! Life!”,三)叔本

3、华(17881860),1.勾画无意识的概念,强调生存意志。 2.叔本华把性本能看作是心理的动力 。意识像野兽,带有野性,但有选择的自由,类似于弗洛伊德的本我。 一个人的幸福取决于他自己是怎样一个人,而不是取决于外部环境。,第二节 新启蒙运动,一 功利主义 代表人物:边沁(J.Bentham,17481832) 功利主义是用享乐主义的动机原理来解释个人利益与公众利益和伦理学观点。认为个体利益受苦乐原则支配,无数个人利益汇成社会公共利益。 快乐,痛苦是行为的动力的源泉 快乐,痛苦因人而异,二 联想主义(苏格兰学派),一)布朗(Th.Brown,17781820) 1.用提示(Suggestion

4、)代替联想的概念。 将提示分为简单提示(即别人所谓的联想)与关系提示,对知觉的两个对象的关系的觉察。 2.联想的九条副律: (1)持久(2)生动:观念越生动就越容易联想起来。(3)频率:重复次数越多的观念,越容易被引起。(4)新近:越新近的经验就越容易回忆起来,例如刚学过的东西容易记起。(5)迭代(6)体质差异(7)情绪状态(8)生理状态(9)思维习惯 其中(2)、(3)、(4)条最为重要。,3.提出心理化学说的见解。 认为由提示引起的复杂的心理状态,不只是集合而是溶合。 4.对空间知觉的学说。 强调知觉不只在于联结感觉资料,主要在于具有掌握关系的潜能。 指出肌肉感觉在空间知觉中的重要性。,二

5、)穆勒父子,1.詹姆斯穆勒(17731836) 对心理现象的来源和元素进行了分析。认为心理状态是由感觉和观念两种元素构成的。 认为联想分为:同时性联想和继时性联想 认为接近律为联想的主律,补充生动性和频率两条副律 2.约翰穆勒(18061873) 心理化学说 对心理学学科的看法,三)培因(A.Bain,18181903),1.身心关系,二元论身心平行论 2.对联想的见解: 联想由接近和类似之分 提出复合联想与构造联想 3.学习理论的见解 学习的过程是一种比较活动“识辨”与“识同”,影响学习的条件: 重复练习 集中注意 学习者必须具备一般的学习能力(分为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 尝试错误(人在学习初

6、期是首发的散乱动作,得到满意结果的动作便保持下来,得不到便消失,经过多次重复,前者得以稳固,成为有意动作) 影响桑代克的理论 联想主义对行为主义和格式塔学派都产生了重要影响,三 实证主义,1.实证主义的基本思想 主张哲学只研究实在有用的东西。摒弃关于物质本质、宇宙的本源等虚妄的形而上学的东西,以克服和超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片面性。 2.代表人物 孔德(A.Comte,17981857): 认识的过程在于描述预测控制,认识的目的在于控制. 科学哲学的发展阶段应该是神学阶段形而上学阶段科学阶段(实证阶段) 马赫(Mach,1838-1916)与阿芬那留斯(Avenarius,1843-1896)

7、,布雷德作了一个亮点注视的实验。结果他发现,在长期注视亮点之后,人居然丧失了痛觉感,进入一种类似于沉睡的状态,也就是催眠状态。,4月15日,国际顶级催眠师徐明在桂林表演为青蛙、鸡、兔、鳄鱼等动物催眠。徐明介绍,“催眠术”既不属医学,也不属魔术,而是通过语言、肢体动作、表情等的引导,启动人体和动物体内本身就有的反应系统,让其达到完全放松状态。,第三节 三大伪科学,一 .麦斯麦术(最古老的催眠术) 麦斯麦尔(F.A.Mesmer,17341825) 思想: 认为宇宙间有不可感知的磁流,操纵磁流治病 启示: 暗示对人的治疗的影响 布雷德将其发展为催眠术 催眠状态下,催眠师通过不同的暗示语可以让被催眠

8、者产生正幻觉和负幻觉。,二 骨相学,盖尔(F.J Gall,1758-1828) 1.一个人头骨的形状与脑的形状相应。 头骨凸则脑凸,即脑也特别发达;头骨凹则脑凹,即那个部位的脑跟头骨一样也不发达。总之,可以从头骨的外形来判断脑子的情况。 2.心可以分解为若干官能。 谨慎、仁慈、勇敢、贪食、吝啬、好奇、记性、口才、模仿力、比较、希望、爱心 等 3.每种官能在脑子上和特定的部位有关。 他将人的意识活动分成37种官能,又根据对人的观察将头骨相应地分成大小不同的37个区域。 例:感情在头颅后部,理智在前额,三 灵学(心灵学)(略),麦耶尔斯(F.Myers,18431901) 人死后有阈下自我的存在

9、,第四节 进化论对心理学的影响,一 斯宾塞的进化论心理观 斯宾塞(18201903),英国哲学家、心理学家,把进化论引入心理学的第一个人。专著:心理学原理。 强调环境对有机体进化和心理发展的作用 。 他认为生命是“内部关系不断对外部关系的适应”,心理是有意识的机体对环境的不断适应。 主张心理学是独立的科学,它处在生理科学与社会科学中间,即心理学是自然科学的一部分,同时又是社会科学的基础。,一)理论来源: 拉马克 “用进废退”经常使用的器官就发达,不使用的器官就退化。 “获得性遗传”:是指生物在个体生长的过程中,由于用进废退或其他环境条件的影响所获得的新性状,可以遗传给后代。 马尔萨斯的人口论

10、“人口增长率通常会超过粮食供给的增加率”生存竞争的作用,二 达尔文(C.Darwin,18091882),1.进化论的主要内容 进化的动力是生存竞争 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 进化过程是绵绵不断的过程,环境不断变化则自然选择不会终止。 2.强调人与动物在心理上的连续性 对人和动物表情的研究。 3.对儿童心理学的贡献 一个婴孩的生活概述,最早的对儿童的心理发展的观察报告之一。,二)达尔文进化论的心理学思想,三)进化论对心理学的影响,1.影响并产生进化心理学 经过自然选择过程,人类的心理机制的功能使人类更有可能生存和繁衍后代,使物种得以延续,而那些不适应环境挑战的物种则不能生存。 2.促进了比较心理学

11、(动物和人的心理的比较研究)的发展 3.促进儿童心理学发展,第五节 19世纪德国的哲学心理学,一 赫尔巴特(17761841) 是近代德国著名的哲学家、心理学家和教育家,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赫尔巴特最早宣称心理学是一门科学。他主张心理学应该与哲学、生理学分开,心理学是一门经验科学 1.实子论:认为世界由许多实子构成。实子相互干扰就产生保存自己状态与地位的运动。 2.把观念及其相互联合与斗争视为视为心理学的基本内容 . 观念的联合方式: 融合:产生于同一感官的观念的联结 复合:产生于不同感官观念的联结,3.意识阈,赫尔巴特认为,一个观念由完全抑制状态过渡到真正观念的状态似乎应跳过一些界限,这些界限

12、即是赫尔巴特所谓的意识阈限。,4.统觉团,赫尔巴特认为,人的意识中有一个和谐的观念整体可以吸收新的观念,即统觉团。 统觉团越丰富,越系统化,就越能够吸收新知觉,越能够使新知觉清晰明白,易于被理解,这就是统觉作用的规律。 5.教育心理学思想 教育要使知识系统化,四段教学法。,二 陆宰(18171881),1、陆宰的医学心理学曾被称为第一部生理心理学的书。 2、部位标记说是陆宰在心理学史上有影响的关于空间知觉的学说。 三 黑格尔(17701831) (略) 四 霍尔巴哈(18041872) (略),第六节 实验心理学的兴起,一. 缪勒(18011858) 特殊神经能说,各种感官是有所分工的 ,不能相互替代。 二.赫尔姆霍兹(18211894) 色觉说,三色说。 人差方程与测量神经传导速度。 三.黑林(18341918) 四色说 对温觉的研究,皮肤具有生理零点,四 韦伯(17951878) 最早用系统的实验证明了阈限的概念 韦柏定律, I / I=K 感觉的差别阈限随原来刺激量的变化而变化,而且表现为一定的规律性 五 费希纳(18011887) 心理物理学的创始人 认为心与身之间的联系法则可以用物质刺激与心理感觉之间的数量关系来说明。感觉量与引起感觉的刺激量之间存在着对数关系:S K logR,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