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里学幻灯片课件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8289560 上传时间:2019-04-23 格式:PPT 页数:31 大小: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心里学幻灯片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教育心里学幻灯片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教育心里学幻灯片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教育心里学幻灯片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教育心里学幻灯片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育心里学幻灯片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心里学幻灯片课件(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章 学生的多样性与教育,第一节 智力与创造力差异,一、理解智力的个体差异 (一)智力的含义 (二)智力理论 1. 传统的智力理论 (1)斯皮尔曼的智力二因素论 该理论认为,智力由两种因素构成:一般因素(g因素)和特殊因素(s因素),(2)卡特尔的流体智力与晶体智力理论 流体智力是指与基本心理过程有关的能力,大多是先天的,依赖于大脑的神经解剖结构,如知觉、记忆、推理能力等。 晶体智力是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中习得的,依赖于后天的学习和经验,如词汇能力等。 流体智力随机体的衰老而衰退,在14岁左右达到顶峰,随后逐渐下降;晶体智力的衰退则缓慢得多,60岁左右才会开始逐渐衰退。,(3)瑟斯顿的群因素

2、论 智力主要由七种“基本心理能力”组合而成,各基本能力之间彼此独立。它们分别是:计算能力(N)、语词流畅性(W)、语词理解能力(V)、记忆能力(M)、推理能力(R)、空间知觉(S)、知觉速度(P)。,(4)吉尔福特的智力结构模型 智力结构应该从内容、操作和产品三个维度进行考虑,智力的三维结构模型,180种独特的智力因素。其中“内容”包括5个项目:图形、符号、语义、行为、听觉;“操作”包括6个项目:短时记忆、长时记忆、认知、发散思维、聚合思维、评价;“产品”包括6个项目:单位、分类、关系、系统、转换、推测。,(5)阜南的智力层次结构理论 将智力分为四个层次:最高层次为智力的普遍因素(g因素);第

3、二层次分为两大因素群(言语和教育因素、机械和操作因素);第三层次分为几个小因素群,如言语理解、数量、机械信息、空间能力、手工操作等;第四层次为各种特殊因素(s因素)。,2. 现代智力理论 (1)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 认为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拥有8种类型的智力: (1)言语智力 (2)逻辑-数学智力 (3)视觉-空间智力 (4)音乐-节奏智力 (5)肢体-动觉智力 (6)人际交往智力 (7)内省智力 (8)关于自然的智力,(2)斯滕伯格的三元智力理论 耶鲁大学心理学家斯滕伯格(R.J.Sternberg)从信息加工的角度提出了三元智力理论,认为智力是个体对情境中的刺激信息进行加工的能力,是一套相互依

4、存的加工过程。该理论指出,智力由三个相互关联的方面分析能力、创造能力、实践能力组成,三个方面各自对应三个亚理论:成分亚理论、经验亚理论、情境亚理论。,成分亚理论将智力与个体的内部世界联系了起来,解释了影响智力水平的基本信息加工过程或成分,是智力三元理论的核心。它回答了“智力行为是如何产生”的问题,明确了构成智力行为的心理机制。斯滕伯格认为主要存在三种成分:,元成分:是智力活动的高级控制成分,计划与控制信息加工的过程,监督执行的过程及在完成后进行评价。例如,某学生为了完成某项课题,需要确定题目、计划如何完成该课题等。 操作成分:执行元成分指令的加工过程,用于具体完成任务。例如,该生在形成关于如何

5、完成该课题的计划后,去图书馆翻阅资料与文章,并实际去写作或动手操作。 知识获得成分:进行选择性编码、联结新信息,比较新旧信息,获得新知识。,经验亚理论:将智力与个体内外部世界联系起来,回答了“行为何时才是智慧的”问题。表明了在某项任务或情境中,智力与经验量之间的关系。 情境亚理论:将智力与个体外部世界相联系,回答了“行为在何处才显出智慧”的问题。明确了智力行为在其发生的社会文化情境中是如何被定义的,明确了哪些行为体现了智慧特征或构成了智慧行为的内容。他认为,情境智力行为包括三个方面:对现实环境的适应;对更优环境的选择;改造现实环境使之更适合自己能力、兴趣或价值取向。,(3)戴斯的PASS智力模

6、型 戴斯(J. P. Das)等人将信息加工理论、认知研究的新方法和传统的因素分析技术相结合,通过大量实验研究探讨了智力活动的信息加工过程,提出了智力活动的三级认知功能系统模型:“计划(plan)-注意(attention)-同时性加工(simultaneous process)-继时性加工(successive process)”模型,简称PASS模型。,该理论认为,智力由三个认知功能系统构成:最底层的“注意-唤醒系统”、中间的“同时-继时编码加工系统”、以及最高层次的“计划系统”。 “注意-唤醒系统”允许个体选择性地注意某些刺激而忽略其他刺激、抵制干扰和保持警戒。 同时性加工过程负责将个别

7、刺激整合成有机整体,继时性加工过程负责将刺激整合成一个特异性的序列。 计划过程则包括目标设定、对反馈的预期和监控。因此,该理论认为一切智力活动的运行均有赖于三个系统的协调合作。,二、智力差异与教育 (一)学生的智力差异与教育 1.智力发展的水平差异 2.适应智力差异的教学组织形式 (1)同质分组 (2)留级和跳级 (3)开设特长班和课外兴趣班,(二)特殊需要儿童的教育 1.超常儿童 2.智力落后儿童 3.学习困难儿童 学习困难(learn disability)儿童 是指无智力缺陷,却在行为与心理上表现出相当的偏差,以致于无法良好地适应学校生活,依靠常规教育方法不能有效学习的儿童。,三、创造力

8、及其培养 (一)创造力的含义 创造力是一种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产生新颖而适用的产品的能力。 创造力是认知、人格和社会层面多因素的整合体,是不同于能力的另一种更复杂的心理结构。,(二)创造力的测量 1创造力测验 (1)南加利福尼亚大学发散思维测验 (2)芝加哥大学创造力测验 (3)托兰斯创造性思维测验 2创造性人格测验,(三)影响创造力发展的因素 家庭因素 (1)家庭比较民主,父母对孩子不专制; (2)家长对孩子好奇、探求精神和行动给予积极鼓励和支持; (3)父母信任孩子的能力,给予引导并提供独立锻炼的机会; (4)孩子在家里与父母之间无拘束、不怕犯错误、有安全感; (5)父母具有独立性和创造性,

9、孩子在家受到父母思想行为潜移默化的影响。,2. 学校教育因素 (1)教师的个性和行为会影响学生创造力的发展。一般认为,民主开放型教师的性格和教学态度、教学方法比较有利于个体创造性的发展。 (2)此外,学校组织的各种针对创造力开发的训练项目、课程和活动也都有助于促进学生创造力的发展。,3. 个性因素 自信、独立、好奇心、想象力、意志力、冒险精神和挑战性 4. 社会文化因素 在倡导和鼓励独立性、创造精神、主张男女平等的民主开放的社会文化环境下,个体的创造力普遍发展较好,且男女差异较小。,(四)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1.营造有助于创造力发展的教学环境 2.培养好奇心、激发求知欲 3.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

10、4.鼓励学生的独创行为 5.培养创造性的个性,第二节 学习风格差异,一、学习风格 (一)学习风格的含义 一般来讲,学习风格是指学习者在完成学习任务时表现出来的一贯的、典型的、独具个人特色的学习策略和学习倾向 (二)学习风格的要素 1.学习风格的生理因素 2.学习风格的心理因素 3.学习风格的社会因素,二、认知风格 (一)认知风格的含义 认知风格(cognitive style)又称认知方式,指个体感知、记忆、思维、记忆、问题解决、决策以及信息加工的典型方式。,(二)认知风格的类型 1.场独立型场依存型 2.沉思型冲动型 3.整体型型,三、学习风格与教育 (一)了解学生学习风格的差异 (二)根据

11、学生的学习风格因材施教 (三)两种教学指导模式: 同时(匹)失配模式 继时(匹)失配模式,第三节 学生的群体差异,一、民族和种族差异 (一)民族和种族的含义 民族(ethnicity)是指“以共同的国家、文化和语言为特征的群体”,。种族(race)是指“一类具有同样遗传生理特征的人,这些特征具有社会意义,如肤色、发色等。” (二)学业成就上的民族和种族差异 学业成就上的差异,尤其是少数民族学业成就的多样性是多民族国家教育中广泛存在的客观现象。,二、社会经济地位差异 (一)社会经济地位的含义 社会经济地位(socioeconomic status,SES)定义为由收入和受教育水平所决定的、对个人

12、社会阶层水平的度量。 (二)社会经济地位与学习成绩的关系 处境不利儿童:贫困儿童、留守儿童、流动儿童,三、性别差异 (一)性别角色认同 性(sex)是指生理上的差异。性别(gender)通常指男性性格和女性性格的判断,这种判断受到文化和环境的影响。性别角色认同(gender-role identity)是每个人对自己作为男性或女性在性格方面的设想或想象,它是自我概念的一部分。,(二)心理能力中的性别差异 (三)减少性别偏见,四、多元文化教育 (一)多元文化教育的含义 多元文化教育(muticultural education)又称多重文化教育或多种文化教育,是指让学生接受不同文化的价值观和规范,使他们感受到人类经验的千差万别。多元文化教育的目的是为了照顾到所有学生,不分种族、民族、性别、社会经济地位等差异,为学生营造一个公平的课堂环境。 (二)多元文化在教育中的应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