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热患儿的护理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8289451 上传时间:2019-04-23 格式:PPT 页数:35 大小:2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发热患儿的护理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发热患儿的护理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发热患儿的护理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发热患儿的护理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发热患儿的护理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发热患儿的护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发热患儿的护理(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发热患儿护理,小儿发热的概述 小儿发热的护理,作为家长,,你遇到的最多和最棘手的问题就是- 孩子发烧了!,首先-,我们要确定是否有发热 但是判断宝宝发热 常常会出现两个误区,当妈妈看见宝宝有些异常时,,常常用手摸摸孩子的额头和小手来判断孩子是否发热了,如果 宝宝的皮肤发烫, 妈妈就认为 是发热了。,误区二,还有一些妈妈不用手摸孩子的头,而是使用体温表测量宝宝的体温, 当温度超过37时, 就以为孩子发热了, 然后就急匆匆地 带孩子去医院就诊。,发热的概念,由于致热源的作用使体温调定点上移而引起的调节性体温升高(超过0.5)。 正常体温: 腋温 36 37 舌下 36.3 37.2 直肠 36.5

2、 37.9 ,婴幼儿正常体温及测量方法,口温:置于舌下3min正常为36.3-37.2,只适用于能配合的年长儿。 腋温:至少5min,正常36.0-37.4 ,除了休克、体质消瘦和周围循环衰竭患儿外,适用于各年龄组儿童。,婴幼儿正常体温及测量方法,肛温:肛表插入肛门内3-4cm, 3min,正常为36.5-37.7 ,较准确,适用于能配合的年长儿。 耳温:用耳温测定仪于外耳道内,20秒即可。,发热的原因些有哪些?,最常见的原因是呼吸道感染,如上呼吸道感染、急性喉炎、支气管炎、肺炎等;也可由于消化道感染,如肠炎、细菌性痢疾引起;传染性疾病:手足口病、麻疹、水痘、幼儿急疹、猩红热等也可以导致发热。

3、 6个月3岁的孩子由于发热,体温39 可出现热性惊厥,所以对孩子的发热应引起重视。,发热对小儿机体的影响,能量代谢的影响: 体温每升高1,基础代谢率升高13%。 水、电解质平衡的影响 蛋白质分解,负氮平衡。体温下降期:脱水 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 兴奋性,小儿高热易引起惊厥。,发热对小儿机体的影响,循环系统的影响 心率,心肌收缩力,心输出量。 消化系统的影响 交感兴奋消化液分泌,胃肠蠕动。 呼吸系统的影响 体温升高 酸性代谢产物使呼吸中枢兴奋,呼吸加深加快。 免疫系统的影响 适度发热可使免疫系统功能增强。,发热程度判断,以腋温为例,发热程度可分为: 低热 (37.5 38) 中等热( 38.1 3

4、9 ) 高热 ( 39.1 40 ) 超高热 ( 41 ),发热热型,稽留热:高热持续39数天或数周 弛张热:高热在24小时内波动2 双峰热:高热曲线24小时内形成双峰 间歇热:体温突然上升达39数小时又迅速 下降至正常,间隔1-3天发作。,发热热型,波状热:布氏杆菌病、恶性淋巴瘤、脂膜 炎等。 回归热:高热和无热期各持续若干天 双相热:第一次发热退热后又发热持续数 天后退热(脊灰) 不规则热:流感、结核、败血症、风湿热。,各年龄阶段小儿发热的特点,新生儿期:由于新生儿棕色脂肪少,皮下脂肪较薄,体表面积大,体温调节中枢发育又不完善,故体温调节能力差,因此非感染性发热较为多见。而当严重感染时,体

5、温则往往不升。,各年龄阶段小儿发热的特点,婴幼儿期:免疫力低,极易感染疾病,其早期症状均为发热,并且该年龄期小儿大脑的兴奋与抑制的动态平衡还处于不稳定状态,容易发生高热惊厥,加之本年龄期小儿消化功能差,易发生吐泻及食欲不振,造成体内液体不足。,各年龄阶段小儿发热的特点,学龄前期:此期小儿对疾病有一定的抵抗力,一般病情较轻,高热惊厥少见。此期患儿基本能配合治疗,因此一般感染引起的发热经治疗后很快降至正常。 学龄期:此期患儿生理功能发育相对成熟,年龄越大临床表现越接近成人。发热时患儿可伴有头痛、四肢酸痛、乏力等症状。,发热时相及特点,体温 上升期,高热 持续期,退热期,特点:产热大于散热。 表现:

6、皮肤苍白、畏寒、寒战、皮肤干燥。,特点:产热和散热在较高水平上趋于平衡。 表现:皮肤潮红、灼热;口唇、皮肤干燥。呼吸深而快;心率加快;头痛、头晕、食欲不振、全身不适、软弱无力。,特点:散热大于产热,体温恢复至正常水平。 表现:皮肤潮湿、大量出汗。由于大量出汗,体液大量丧失,易出现血压下降或休克现象。,发热的处理原则,发热是多种疾病所共有的病理过程,除祛除病因外,对发热本身的治疗应针对病情,权衡利弊。 对一些不明原因的发热,不能急于降低体温,以免掩盖病情、延误诊断和抑制机体的免疫功能。,孩子发热千万不能“捂”,事实上,越“捂”体温越高。所以,孩子发热,第一时间要松开患儿的衣服来散热。 同时,可采

7、用物理降温的 方法温水擦浴,水温应 微高于体温。但时间不宜 长,防止再次受凉。,注意补充营养、水、维生素等,补充水分,以免脱水。 保证充足易消化食物, 包括维生素。 监护心血管功能,防 止休克的发生。,选用合适的退热药,对乙酰氨基酚:是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2个月以上婴儿和儿童高热时首选退热药。 46小时服一次。如小儿美林糖浆、小儿百服宁滴剂。 布洛芬 :副作用少,适用于感染性疾病所致高热,每68小时服一次,如托恩口服液。 退热针剂、退热贴,限制使用的解热镇痛药,阿司匹林:WHO主张急性呼吸道感染引起发热的儿童不应使用阿司匹林,其用途仅限于儿童风湿热、幼年关节炎和川崎病。 尼美舒利:因其的

8、确可引起肝功能衰竭,故多个国家禁止或限制使用此药。 糖皮质激素:不可滥用,因其有免疫抑制作用,使用不当可促使细菌或病毒扩散而加重病情。除非有急性炎症反应综合征、病情严重者。,加强基础护理使病人舒适,休息:高热时绝对卧床休息,保持环境的清洁与舒适。 做好口腔护理,防止口腔感染。 皮肤护理:保持皮肤的清洁, 及时更换汗湿衣服及床单。,注意事项,及时观察降温处理后的病人反应,实施降温措施30分钟测量体温并记录。 应避免应用大量退热药物,以免脱水、循环衰竭。关于抗生素的应用,应在病因明确或有证据支持的前提下应用,不可滥用。,小儿高热惊厥,高热惊厥的概念 高热惊厥的原因 高热惊厥的临床表现 高热惊厥的护

9、理,什么是高热惊厥,高热惊厥又称“热性惊厥”,是小儿常见中枢神经系统器质性或功能性异常的危急症状之一,尤以婴幼儿(6个月-3岁)多见,男孩多于女孩。 凡由小儿中枢神经系统以外的感染所致38.5 以上的发热时出现中枢兴奋性增高、神经功能紊乱而致的惊厥称为小儿高热惊厥。,小儿高热惊厥的原因,由于小儿的神经系统发育尚未成熟,脑神经细胞分化不全,抑制能力差,以致弱的刺激也能在大脑引起强烈的兴奋与扩散,导致神经细胞异常放电而发生惊厥,发病原因除因年龄因素外,还有遗传因素,患儿近亲中约4058%有高热惊厥或癫痫史。,小儿高热惊厥的原因,感染性疾病引起: (热性惊厥) 颅内感染: 脑膜炎、脑炎、脑脓肿等。

10、颅外感染: 各种感染如上呼吸道感染占60%。 非感染性疾病引起: (无热惊厥) 颅内疾病: 原发性癫痫、占位性病变、新生儿窒息、颅内出血、颅脑损伤。 颅外疾病:中毒、水电解质紊乱、低血糖、高血压脑病、尿毒症等。,小儿高热惊厥的临床表现,先有发热,随后发生惊厥,惊厥出现的时间多在发热开始后12h内,在体温骤升之时(38.5 ),突然出现短暂的全身性惊厥发作,伴有意识障碍,抽搐的程度并不与体温成正比。 发作时,眼球固定上翻、斜视,头向后仰、牙关紧闭,全身性或局限性肌群强制性和阵挛性抽搐,意识丧失,严重者颈项强直,角弓反张,小儿高热惊厥的临床表现,面色紫绀,惊厥发作可 由数秒钟至10多分钟或 更长,可自行停止,反 复发作可致脑损伤,进 而导致智力低下,个别 患儿可发展为癫痫。,小儿高热惊厥的急救与护理,止惊:必须争分夺秒,以避免脑细胞受损,影响智力发育。 首选安定:0.10.3mg/kg,一次总量不超过10mg,密切观察患儿抽搐情况及呼吸频率。 苯巴比妥钠, 810mg/kg/次肌内注射。 10%水合氯醛0.5mg/kg保留灌肠。 针刺止惊:人中、合谷、少商、十宣等。,小儿高热惊厥的急救与护理,保持呼吸道通畅,以防窒息。 防止舌咬伤。 吸氧。 物理或药物降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