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生态学幻灯片5土地景观动态过程及模型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8288424 上传时间:2019-04-23 格式:PPT 页数:42 大小:49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景观生态学幻灯片5土地景观动态过程及模型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景观生态学幻灯片5土地景观动态过程及模型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景观生态学幻灯片5土地景观动态过程及模型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景观生态学幻灯片5土地景观动态过程及模型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景观生态学幻灯片5土地景观动态过程及模型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景观生态学幻灯片5土地景观动态过程及模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景观生态学幻灯片5土地景观动态过程及模型(4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五章 土地景观动态过程及模型,新疆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第一节 土地景观变化的空间模式,一、人类活动对土地景观变化的影响 在人类历史时期,土地景观变化已在不同的时间和空间发生。 刀耕火种时期,人类对土地利用与景观的影响较小。 农业文明时期,开始吧林地、草地转化为农田,引进农业技术、过程,自然的景观转化为农业景观,以及出现了一些田园化景观和可持续农业景观。 工业化与人口的扩张,导致大量的自然与人文景观退化,从而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全球性的生态环境问题。 人为活动是影响景观变化的主要因素。 人类活动对土地景观的影响是多时间尺度的。,二、景观变化的空间过程,.景观破碎化 定义:指由于自然或人为干扰所

2、致的景观有简单趋于复杂的过程,即由单一、均质和连续的整体趋于复杂、异质和不连续的斑块镶嵌体的过程。 主要表现:斑块数量增加而面积减少,斑块形状趋于不规则,内部生境面积缩小,廊道被截断以及斑块彼此隔离。,.景观变化的空间过程,在自然景观和人类无计划活动作用下所产生的景观变化包括五种空间过程:穿孔、分割、破碎、缩小和消失,三、景观变化的空间模式,提出景观变化的种空间模式,即边缘式、廊道式、但核心式、多核心式、散布式、随机式。,边缘式是指新的景观类型从一个边缘向另一个单向地呈平行带状蔓延,景观变化从一个边缘开始。 廊道式是指新的廊道在开始时把原来的景观一分为二,从廊道的两边向外扩张。 单核心式是指从

3、景观的一点或一个核心处蔓延。 多核心式是指从景观中的几个点蔓延,如居民点或外来物种的入侵。 散布式是指新的斑块广泛散布。,四、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研究框架 土地利用和土地覆盖变化是影响景观结构、功能及动态变化的最普遍的主导因素之一,涉及对人类活动影响的量化评价。土地利用与覆盖变化已成为景观生态学和全球生态学中极重要和具有挑战性的研究领域之一。,.生态效应研究,主要主题包括:区域全球粮食保障;全球气候变化对区域土地水资源利用的影响; 气候的可变化性及区域脆弱性;后京都协议中的碳问题;区域生物多样性的丧失;社会和环境中的脆弱区。,第二节 土地景观变化模型,一、模型的含义,是某种对现

4、实系统或现象的抽象或简化; 具体地说,模型是对真实系统或现象最重要的组成单元及其相互关系的表述。,模型的定义,预测 增强理解 诊断现有知识中的重要环节或薄弱环节 简化和综合的工具 转化“信息”为“知识” 支持管理和决策,模型的重要作用,二、模型的种类,根据计算机在建模中的作用 解析模型与模拟模型 根据时间上和空间上的连续性 连续型模型和离散型模型 根据数学方法 微分方程、差分方程和矩阵模型 根据是否含有随机变量或参数 随机型模型和确定型模型,根据模型所涉及的生态学过程和机制的多少 现象学模型和机制或过程模型 根据模型的内容 干扰传播模型、复合种群模型、植被动态模型、土地利用变化模型以及生物地球

5、化学循环模型等,根据模型所涉及的生态学组织层次 生理生态模型、种群模型、群落模型、生态系统模型,景观模型以及全球模型等 根据模型包含空间异质性的程度或处理空间信息的方式 点模型或非空间模型,半空间模型或准空间模型,以及空间显式模型或空间模型,三、生态学建模的一般原理和过程,生态学建模的一般原理 生态学模型是科学和艺术的结合 “艺术”成分是指整个建模过程包含许多人为或主观因素,决定了同样的一个真实系统可以用不同的风格或不同类型的模型来描述。 “科学”成分指反映系统或现象的客观现实。但模型的目的不是“复制”现实,而是为理解和预测复杂的现实系统提供一个有效的代替。,Levins(1966)提出了关于

6、生态学建模的“三分”观点:,普遍性,准确性,真实性,Levins(1966)提出了关于生态学建模的“三分”观点:,普遍性,指其能够代表的系统或现象的总数,Levins(1966)提出了关于生态学建模的“三分”观点:,普遍性,准确性,指模型输出结果与真实系统观察值的吻合程度,Levins(1966)提出了关于生态学建模的“三分”观点:,普遍性,准确性,真实性,指模型的结构(包括变量、参数、定量关系以及假设)与真实系统的相似程度。,生 态 学 建 模 的 一 般 过 程,数据库的建立 遥感图像:航空像片、卫星图像 空间数据:包括植被图、土地利用图、土壤图、地形图等,以及由此生成的一些图,如坡度图、

7、坡向图。一般以矢量或栅格形式储存。 文献数据和统计资料:文献数据主要是与所要模拟的景观过程有关的变量数据和参数值;统计资料包括工农业统计数据、年鉴、森林资源清查数据等。 气象数据:主要有温度、降水量和太阳辐射等。,1景观模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受时间、空间以及设备和资金的限制,在景观水平上进行实验和观测研究往往困难重重。 在实际景观研究中,很难找到两个在时间和空间上相同或相似的景观,重复性研究往往不可能。 景观格局和过程在多重尺度上相互作用、不断变化。 景观模型可以综合不同时间和空间尺度上、不同学科、不同格局与过程的信息,成为环境保护和资源管理的有效工具。,四、景观模型的主要类型及特征,2 景观

8、模型的主要类型,非空间景观模型:完全不考虑所研究地区的空间异质性结构或假定空间均质性或随机性。 准空间景观模型:通常考虑空间异质性的统计学特征。 空间显式景观模型:明确考虑所研究对象和过程的空间位置和它们在空间上的相互作用关系。,3景观空间模型的类型及其特征,景观空间模型可以根据其处理空间信息的方式分为两大类: (1)栅格型景观模型 (grid-based landscape model) (2)矢量型景观模型 (vector-based landscape model),格式(栅格或矢量) 栅格的大小或分辨率 模型变量 变化的算法,建立景观空间模型必须确定,第三节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的生态效应

9、分析,土地利用和土地覆盖变化所引起的环境变化及后果,即生态环境效应,已成为研究的主要研究内容。,一、数据与方法,土地利用覆盖变化所导致的土地退化过程评价框架包括五部分:辨识中国土地退化过程、构建土地退化过程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土地退化指数,中国土地退化发展趋势分析和中国土地退化的防治对策。,.数据,利用遥感数据获得的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的信息,可以监测到土地退化的发生或发展情况。 世纪年代中后期,以县为单位的,遥感资料和大比例尺地形图。,.土地资源退化过程辨析,土地退化的质变过程是生产力或生态服务功能高的土地资源类型向难以利用或生产力极低的沙地、裸土地、盐碱地和非农用地等类型的转化过程,另外还包

10、括陆地“三大”生命支持系统森琳、天然草地和湿地资源的丧失过程。,土地退化评价指标层次结构体系,.土地资源退化指数,单一土地利用类型的退化指数:,每种土地资源退化过程指数Bi,Bi反映某一土地退化过程,如沙漠化的状况,计算公式为:,土地资源总体退化指数:,土地资源退化空间分析,利用ARCGIS软件进行空间分析。,二、结果与讨论,.土地资源退化总体演变特征及趋势,1991-2003年中国土地资源退化趋势,1991-2003年中国土地利用类型退化比例,土地资源退化时空变化特征,沙漠化过程 石漠化过程 次生盐渍化过程 非农建设用地占用 森林砍伐过程 天然草地退化过程 湿地萎缩过程,防治对策,保护天然草地 节约、集约利用非农建设用地 适度开发土地后备资源 继续实施和加强生态退耕政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