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心理学(第四、五章)课件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8287236 上传时间:2019-04-23 格式:PPT 页数:21 大小:47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前儿童心理学(第四、五章)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学前儿童心理学(第四、五章)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学前儿童心理学(第四、五章)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学前儿童心理学(第四、五章)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学前儿童心理学(第四、五章)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前儿童心理学(第四、五章)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前儿童心理学(第四、五章)课件(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0,【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个体记忆发生与发展各阶段的特点;掌握习惯化、客体永久性观念、延迟模仿、幼儿期健忘等概念,理解幼儿记忆发展的年龄特点及培养学前儿童记忆的策略。 【重点难点】 幼儿记忆发展的年龄特点 理解幼儿记忆发展的年龄特点与成人记忆的区别,第四章 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1,一、记忆概述,1、记忆的含义与过程,2、记忆的种类,3、遗忘规律,4、记忆的品质,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敏捷性,持久性,准确性,准备性,识记,保持,回忆,二、记忆在儿童心理发展中的意义,1、记忆促进儿童感知觉的发展,2、记忆是想象和思维产生的直接基础,3、记忆影响儿童行为的倾向性,2,(1)记忆发生的指标,能否

2、再认和再现感知过的事物,(2)胎儿的听觉记忆,(3)新生儿的记忆,建立条件反射,对熟悉事物产生“习惯化”,(4)婴儿(infant)的记忆,再认,再认为主,再现形式出现,三、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1、记忆的发生与早期表现,3,婴儿期明显的再认表现为,出现在6个月左右的“认生”,婴儿(0-1岁)末期再现的主要表现,“客体永久性”观念的产生,所谓”客体永久性“观念,指的是当知觉对象从视野中消失时,儿童仍能知道它的存在。,“延迟模仿”行为的出现,所谓 “延迟模仿”行为,指的是原型消失后进行的模仿。,4,2、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1)记忆量的发展,记忆保持时间延长,(记忆潜伏期),记忆容量扩大,记忆广度

3、:以材料一次呈现后被试能正确再现的最大量为指标,5,(2)记忆质 的发展,记忆态度形成,记忆内容扩大,掌握记忆策略,复述、背诵,记忆材料系统化,记忆准确性提高,3、幼儿记忆发展的年龄特点,(1)记得快,忘得快,(幼儿期健忘),(2)记忆不精确,完整性差,容易混淆,“说谎”,6,(3)无意识记为主且效果好,有这样一项研究:用15张图画卡片作两组实验。一组要求儿童按图片上所画的物品性质,将它们分放在桌子上的适当位置(假定的厨房、花园、卧室等),放完后要求儿童回忆图片内容,考察其无意识记的效果;另一组则直接向儿童布置识记图片的任务。,另一项研究:把画有儿童熟悉的各种物体并涂着不同颜色的图片呈现给儿童

4、,要求他们记住所画的物体。过后,一方面要求儿童回忆图画中的物体(有意识记),另一方面要求他们回想图画中的颜色(无意识记)。,(4)形象记忆占优势,(5)较多运用机械识记,四、幼儿记忆力的培养,1、明确记忆目的,增强记忆的积极性,2、让幼儿在积极的思维过程和活动中识记材料,3、教幼儿学会运用记忆方法,4、引导幼儿按照遗忘规律进行复习,5、充分利用自传体记忆培养儿童的记忆力,7,例:数字跟读法 个别测查,每秒1个数的速度读,幼儿复述,每组数字全部正确为通过。 3位数:267、984、183 4位数:1436、3640、3985 5位数:37498 、10845、68497 6位数: 7位数: 8位

5、数:,实践作业一:设计一方案考查幼儿记忆的广度,8,实践作业二:设计方案测查幼儿记忆水平,回忆图片。预先在桌面上摆好10样物品或画有物品的图片(如尺子、娃娃、苹果、小汽车、铅笔、积木、香蕉、橡皮、梨、皮球),用挡板遮住。待儿童(个别进行)面向桌子坐好后,交待任务:“这个桌子上放有一些东西(图片),一会儿我拿开挡板,让你看半分钟再挡住,过后请你告诉我桌子上摆的是什么东西(图片)。”儿童表示听懂了以后即开始,最好用录音设备帮助记录。可以了解以下情况:(1)正确再现的数量;(2)观察识记时有无语言活动(包括不出声的唇动);(3)再现物品名称时有无顺序,是按排列顺序,还是按类别(文具、玩具、食品);(

6、4) 有意记忆与无意记忆情况(是否有偶发记忆),9,【教学目的】 了解想象发生的早期表现;了解学前儿童想象夸张性的表现;理解幼儿“说谎”行为;掌握幼儿期各阶段想象发展的特点与表现;掌握培养幼儿想象力的方法。 【重点难点】 结合学前儿童想象发展的特点,理解幼儿“说谎”行为 掌握培养幼儿想象力的方法,第五章 学前儿童想象的发展,10,一、想象概述,(一)想象的含义,(三)想象的种类,根据有无目的分,根据想象内容的新颖性、独特性分,(二)想象发生 的条件,一定数量的稳定表象,分析加工的能力,根据功能分,11,二、想象在儿童心理发展中的意义,(一)想象的的产生是学前儿童认知发展的标志之一,(二)想象是

7、幼儿理解的基础,(三)想象是维持儿童心理健康的重要手段,(四)想象的心理机制,黏合,夸张,拟人化,典型化,12,三、学前儿童想象发展的特点,(一)想象的发生与早期表现,发生于1.5-2岁,表现为相似联想和象征性游戏。,(二)无意想象为主,有意想象开始出现,1、学前儿童无意想象的特点,(2)以想象过程为满足,(1)想象无预定的目的,主题不稳定,13,(3)想象受情绪和兴趣的影响大,学前儿童的梦,2、学前儿童有意想象在幼儿期开始萌芽,幼儿后期表现明显,(1)有意想象是在无意想象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2)想象可围绕一定的主题进行;,(3)有意想象在游戏中表现的尤为突出。,14,1、学前儿童再造想象

8、的特点,想象常常依赖于成人的语言描述,想象常常根据外界情境的变化而变化,在实际行动中进行想象,2、学前儿童创造想象的标志与特点,创造想象发生的标志,独立性,新颖性,幼儿创造想象的特点,(三)再造想象为主,创造想象开始发展,15,实践作业:,填补成画(在大班集体进行),16,(四)想象夸张,脱离现实,1、学前儿童想象夸张性的表现,夸大事物某个部分或某种特征,混淆假想与现实,2、学前儿童想象夸张的原因,“说谎”,认知水平的限制,受情绪对想象的影响大,17,1、想象过程完全没有目的,四、各年龄学前儿童想象的特点,(一)2-3岁儿童的想象,2、想象过程进行缓慢,3、想象与记忆的界限不明显,4、想象内容

9、简单贫乏,5、想象依靠感知动作,6、想象依赖于成人的语言提示,18,(二)3-4岁儿童的自由联想性质的无意想象,1、想象活动没有目的,没有前后一贯的主题,2、想象内容零碎,无意义联系,(三)4-5岁儿童的无意想象中出现了有意成分,1、出现了有一定目的,一定范围的自由联想,19,2、想象的目的和计划非常简单,表现为边想、边说、边行动,3、想象内容较以前丰富,但仍然零碎,(四)5-6岁儿童出现有意的创造想象,1、想象的有意性相当明显,2、想象内容进一步丰富,有情节,3、想象内容新颖性程度增加,4、想象形象力求符合客观规律,20,五、幼儿想象力的培养,(一)丰富幼儿的经验,发展幼儿的语言表现力,(二)通过文学艺术活动,为幼儿想象发展创造条件,(四)为幼儿创设一个民主、开放的环境,给幼儿一个想象发展的空间。,(三)在游戏活动中鼓励和引导幼儿大胆想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