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发展与教育_5课件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8286483 上传时间:2019-04-23 格式:PPT 页数:50 大小:4.8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发展与教育_5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心理发展与教育_5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心理发展与教育_5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心理发展与教育_5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心理发展与教育_5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心理发展与教育_5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发展与教育_5课件(5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十章 心理发展与教育,内容提要 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与教育 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与教育 维果斯基的认知发展观与教育 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与教育,(一)心理发展(psychology development) 心理发展的含义:伴随时间而发生的顺序性的变化,包括量的变化和质的变化 广义的心理发展 狭义的心理发展,一、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与教育,广义与狭义心理发展图示,(一)心理发展(psychology development) 心理发展的内容 认知发展 个性和社会性发展,一、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与教育,(二)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 心理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 心理发展的方向性和顺序性 心理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2、 心理发展具有差异性,(三)教育与心理发展的关系 教育必须以学生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为依据。 教育对个体的心理发展起着主导作用,制约着个体心理发展的过程和方向。,双生子爬梯实验,图1-4 双生子训练爬梯的结果,皮亚杰(18961980)瑞士儿童心理学家,发生认识论的创始人,一生发表40多部著作和200多篇论文。其主要著作有:儿童的语言与思维、儿童的判断与推理、智慧心理学、儿童的道德与判断等。,二、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与教育,(一)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1、认知的起源 主客体的相互作用 2、认知的结构 在认知过程中发生的动作和概念的组织。 思维结构的基本单元图式(scheme),二、皮亚杰认知发

3、展理论与教育,(一)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3、认知如何发展?,二、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与教育,4、影响认知发展的因素 成熟 神经系统的发展 练习和习得的经验 个体作用于物体并习得经验的过程 社会性经验 社会性的相互作用和社会传递 平衡 不断成熟的内部组织和外部环境的相互作用,5、认知发展阶段论 Sensorimotor stage (0-2 years): Preoperational stage (2-7 years): Concrete operational stage (7-11 years): Formal operational stage (11-adult):,感知运动阶段(0

4、-2岁),知识的获得局限于此时此地:即通过吸吮、抓握、抚摸、咬和其他对环境物体的外在反应,而不是通过内在的思维过程获取知识 认知发展的成就:客体永久性的获得 当物体不在眼前,或通过其它感官不能察觉时,仍然知道物体是继续存在的。,3-6个月的婴儿对藏起来的物体不再感兴趣,前运算阶段(27岁),运用表象进行思维,不再局限于此时此地。 直觉思维:守恒实验 自我中心 万物有灵论,量的守恒 问儿童:A、B两个杯子中的水是一样多,还是不一样多? 结果发现:有一部分儿童说,B杯中的水比A杯中的水多,另一部分儿童则说A杯中的水比B杯中的水多。,守恒实验,1.两杯等量的水,2.一杯转入高杯,3.哪一杯水更多,儿

5、童只能考虑自己的观点,无法接受别人的观点,也不能将自己的观点与别人的观点协调。,自我中心,具体运算阶段(712岁),进行心理运算 按长、宽、高等维度排列顺序 获得了守恒 群集结构开始形成 思维依然离不开具体形象的支持,1.两杯等量的水,2.一杯转入高杯,3.哪一杯水更多,形式运算阶段(11、12岁以后),思维已摆脱具体事物的束缚 抽象逻辑思维 假设演绎推理,(二)皮亚杰发展理论对教育的影响 不主张给儿童提供明显超出其发展水平的材料 保持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自主性,使他们积极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 儿童在认知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个体差异 教育要重视学生自我调节能力的培养,(一)理论背景 (二)维果斯基生

6、平 前苏联著名的心理学家(1896-1934) ,文化历史学说(culture-history theory)的创始人。,三、维果斯基的认知发展观与教育,(三)维果斯基的认知发展观 维果斯基认为认知发展无论从过程上还是从内容上都不像皮亚杰认为的那样具有普遍性 认知发展是社会历史的产物,受社会规律的制约。,三、维果斯基的认知发展观与教育,社会文化对数字认知的影响 中美两国在数字命名系统的差异 凯文.米勒和他的同事推断: 实验表明:3岁没有差异;4岁差异显著 美:90%数到10;48%数到20 中:90%数到10;74%数到20,两种工具观 物质生产工具 精神生产工具,1、文化历史发展理论,维果斯

7、基:语言在认知发展中起着关键作用 皮亚杰:在儿童成长初期,语言对思维发展不具有任何影响,语言在认知发展中的作用,两种心理机能观 低级心理机能 高级心理机能,1、文化历史发展理论,低级心理机能 感觉、知觉、不随意注意、形象记忆、情绪、直观的动作思维; 是消极适应自然的心理形式,是种系发展的产物,是自然发展的产物,因而它都受生物学的规律所支配。,高级心理机能 观察、随意注意、词的逻辑记忆、抽象思维、高级情感; 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是在人际交往活动的过程中产生和发展的,受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制约。,心理发展的实质:在环境与教育的影响下,在低级心理机能的基础上,逐渐向高级心理机能转化。 心理机能发展的

8、标志是什么? 心理活动的随意性 心理活动的抽象-概括性 形成以符号或词为中介的心理结构 心理活动的个性化,2、心理发展观,最近发展区 一个学习者能独立达到的水平与在成人指导和鼓励下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距 教学应当走在发展的前面 学习的最佳期限 教学应该建立在正在开始但尚未形成的心理机能的基础上,走在这种心理机能的前面,3、教学与发展的关系,内化的基础:精神生产工具 内化过程:将通过教学获得的人类经验转化为自己的财富,4、内化学说,(四)维果斯基的理论对教学的影响 研究者在维果斯基搭建支架(scaffolding)的基础上,提出了支架式教学。 学徒式教学或者指导性参与:案例 维果斯基的理论对于合作

9、学习具有一定指导作用。,指导性参与案例 4岁的安妮第一次做拼图游戏的情形。她一开始无从下手,爸爸做在她身边建议她最好先把拐角放在一起,然后爸爸指着一个拐角边缘的一块粉红色区域说:“让我们来找另一块粉红色的”。当安妮做不下去的时候,爸爸就会把两个相连接的部分拼到一起,以引起他的注意,当安妮拼图成功时,爸爸表扬了安妮。在安妮逐渐掌握要领后,爸爸就推到后面让她独立去完成。,指导性参与案例:帮助孩子回忆公园的玩具 妈妈:布瑞坦妮,这个公园里有什么呀? 布瑞坦妮:宝宝秋千 妈妈:对了,有秋千,还有什么? 布瑞坦妮:耸了耸肩 妈妈:有滑梯吗? 布瑞坦妮:微笑并点头。 妈妈:那么,公园里还有什么? 布瑞坦妮

10、:耸肩 妈妈:跷. 布瑞坦妮:跷跷板! 妈妈:很好,有跷跷板。,四、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与教育,(一)生平简介,1、信任对不信任 (0-1.5岁 ) 2、自主对羞愧 (1.5-3岁) 3、主动对内疚 (3-6岁) 4、勤奋对自卑 (学龄期) 5、自我认同感对角色混乱 (青少年期) 6、亲密对孤独 (成年期) 7、繁衍对停滞 (中年期) 8、完美无撼对悲观失望 (老年期),(二)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1、信任对不信任,信任感:认为世界是美好的,人们是可以信赖的。 不信任感:在一生中对他人都是疏远的、退缩的、不相信自己,也不相信别人。 信任感是儿童形成健康人格的基础,是以后各阶段人格发展的基石

11、。如果这一阶段的危机能够得到成功解决,那么就会形成希望的品质,这种儿童敢于冒险,不怕挫折和失败;反之,就会形成惧怕的品质。,2、自主对羞愧,控制物体、应对生活中的挑战自主; 父母的过度保护 羞怯。 如果自主对羞愧的危机得到成功解决,在儿童人格中就会形成“意志”的品质,即进行自由选择和自我抑制的不屈不挠的决心。如果不能成功解决,就会使儿童怀疑自己的能力。,3、主动对内疚,支持儿童独立培养了孩子的主动性 不鼓励孩子的独立性孩子会产生内疚,4、勤奋对自卑,成功的体验儿童就会养成勤奋进取的性格,勇敢地面对学习和生活中的挑战。 失败的体验就会形成自卑的性格,对新的学习任务产生畏惧感,可能会回避现实,对今

12、后人格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5、自我认同感对角色混乱,自我认同感:关于自己是谁,在社会上应占有什么样的地位,将来准备成为什么样的人,以及怎样努力成为理想中的人等一连串的感觉。 心理的延缓偿付期:青少年延缓承担即将面临的成人责任,探索各种角色和可能性的时期。,6、亲密对孤独,这一阶段的发展任务是与他人建立亲密的感情关系,体验友谊和爱情。 亲密关系使两个人结合在一起,但仍允许个体继续保留作为独立个人的自由; 当一个人的防卫心理太重,而无法与其他人达成联合时,便会产生孤立感。,7、繁衍对停滞,Erikson认为,个体在成年中期或者为家庭、社区、工作和社会作出自己的贡献,即体验到所谓的繁衍感; 或者就陷入一种停滞状态,表现为一种空虚感和对人生目标的怀疑。,8、完美无撼对悲观失望,埃里克森认为,老年期要么是一段对生活充满完善感和满足感的时光,要么就是充满失望和对别人的蔑视。,课外作业,比较皮亚杰和维果斯基的认知发展理论及其对教育教学的启示。 查阅资料学习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并比较其与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的异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