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研究方法课件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8285909 上传时间:2019-04-23 格式:PPT 页数:60 大小:18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案例研究方法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60页
案例研究方法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60页
案例研究方法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60页
案例研究方法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60页
案例研究方法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6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案例研究方法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案例研究方法课件(6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案例研究方法,闸北区教师进修学院科研室 刘慧,教师开展案例研究可以使教育理论与实践真正联系起来,使教师的日常教学工作成为检验教育教学理论、发现和解决教育教学问题的过程,成为教师提升专业水平,实现专业升华的过程。,一、理解案例研究的内涵,通过本次学习,了解: (1)教学案例的内涵; (2)理解案例研究方法的基本特点,掌握案例研究的方法; (3)领会案例研究对于教师专业发展的价值和意义.,教学案例的由来: 教学案例是从案例发展、演变而来的。“案例” (或称“个案”、“实例”、“事例”等)源自英文“case”,案例和案例研究最早应用于医学和管理学领域。现在,案例和案例研究的概念已经频频见于教育学论文

2、或专著中。 本次学习主要从案例研究的角度,通过情境素材的对比分析与问题讨论,从而理解教学案例的内涵和特点。,【问题引导】 1对比情境素材1和2,你认为哪一个是教学案例?为什么? 2仔细分析情境素材2,你认为教学案例应该具有哪些特点?,【情境素材1】白岩松采访杨利伟的录像片段 白:杨利伟你好! 杨:你好! 白:我是白岩松。首先我最想对你说的是欢迎回到地球。 杨:谢谢你,白岩松! 白:杨利伟,在整个飞行的20多个小时过程中,哪一段是你感觉最难受的,最具有挑战性的? 杨:应该是刚入轨的一段,刚入轨的时候人在失重情况下,怎样去克服失重对于身体的影响,应该是这一段。 白:当时的难受程度是什么样的? 杨:

3、当时我有一点错觉,自己感觉是头朝下的,经过自己一段时间的调整,和平时训练的方法,进行克服,大概经过一个小时多一点,【情境素材2】超重与失重(视频材料211) 教师播放“白岩松采访杨利伟”的录像片段(即上面情境素材1)。 教师:杨利伟在采访中,提到了自己失重的感觉,其实宇航员在航天飞行过程中,还要承受的是超重的考验。而就在我们身边也随时会出现超重和失重现象。那究竟什么是超重,什么是失重呢?这是我们要研究的第一个问题。 教师用大屏幕显示弹簧秤下悬挂钩码的图片,并说明:弹簧秤的读数反映了钩码对它的拉力的大小,静止的时候,我们知道弹簧秤的拉力等于钩码的重量,那么这个拉力能不能变化? 教师演示用手拉动弹

4、簧秤下钩码后松手,让学生观察弹簧秤示数的实验,并说明:指针的上下移动反映了拉力在变化。这里,教师用弹簧秤悬挂钩码的演示实验说明日常生活中的超重和失重现象,与杨利伟航天过程中的超重和失重呼应。,【素材分析】 新课程改革强调开发和利用多种课程资源,包括各种形式的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科技图书、录像带、视听光盘、计算机教学软件、实验室,以及校外的工厂、农村、科研院所、科技馆、电视节目等。 上面两个情境素材都有关于“白岩松采访杨利伟”录像片段的描述,哪一个才能称为教学案例呢?,首先看素材1,它只孤立地呈现了一个可作为课程资源加以利用的视频资料,而没有对应用它的具体教学情境的描述。(案例背景) 教学案例

5、中的关键词是教学,它应是对一个真实发生的教学事件的描述,包括: (1)事件发生的背景、主要人物; (2)以及事件如何发生和发展的细节。 这些描述应体现教学目标、内容、对象、策略等教学设计的有机组合,从中可以发现和提出教学问题。 由此我们认为素材1只是课程资源的一个例子,而不能称为一个教学案例。,再看素材2,它则是将视频资料置于一个真实的物理教学情境之中,详细地描述了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利用该录像创设学习情境,以及如何利用它帮助学生建立“超重和失重”的概念。它是生动真实的教学事件。 在教学事件中,利用该录像创设情境(从杨利伟在航天飞行中的失重感受出发),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主题,同时教师通过引导性语

6、言和演示实验,说明超重和失重现象不仅存在于航天飞行中,也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使物理教学与学生生活和现代科技联系起来,体现了新课程理念。 显然,这是一个比较典型的新课程教学事件,教师通过对它的阅读和思考,不仅可以获得对超重和失重这节课的重新认识,而且可以形成对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及创设情境的深入思考和理解。(案例的主题),因此,作为教学案例应具有:真实性、典型性和启发性的特点。,【自评与拓展】 1仔细分析上面所给出的几个情境素材,你是如何理解教学案例的?它具有什么特点? 2通过对上述情境素材的观摩和分析,你认为教学案例与教案、教学片段、课堂实录等概念有什么区别?,二、 案例研究有什么特点 教育

7、研究方法有很多,主要包括历史研究法、调查研究法、比较研究法、实验研究法、理论研究法,以及近年来流行的行动研究法、校本研究法和案例研究法等。下面主要通过情境素材的对比和问题讨论,介绍案例研究方法的特点及其与其他研究方法的区别,从而说明什么是案例研究。 【问题引导】 1请比较下面两个情境素材,说出二者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2请仔细阅读、分析情境素材2,你认为什么是案例研究,它有哪些特点?,【情境素材1】 “初中物理探究一建构式教学”研究 首先结合当前我国教育改革的实际情况,提出研究选题,即以科学探究和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尝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运用探究一建构式教学,并提出研究假设:通过探究一建构式教

8、学,既有利于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建构新的科学知识,又能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同时还能够增加学生对科学探究过程和探究方法的理解,培育他们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我们采取实验班和对比班的方式进行了为期两年的教学实验研究,在此基础上,检验并修正了原有的研究假设,提出了实施探究一建构式教学的建议。,【情境素材2】 “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猜想假设能力”研究 猜想假设是科学探究的重要环节,也是科学探究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猜想假设能力是本人在教学实践中一直思考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采用了以下研究步骤和方法。 首先,进行前期准备,即有意识地开发和搜集相关教学案例。 然后,对所开发

9、和搜集的案例进行整理。要求选择具有典型性、启发性和研究价值的教学案例;对所选案例进行详细的记录和描述,分析每一个教学案例的优点和不足,深入认识和理解所研究的案例。,最后,对每一个案例进行单独分析和研究之后,继而归纳总结,得出可用于改善教学的研究结论: 1现阶段物理教师培养学生猜想假设能力教学现状可分为三个层次,每个层次的教学具有若干特征; 2物理教师在培养学生猜想假设能力时主要采用的教学策略包括:如何创设利于引导猜想假设的情境;如何通过语言鼓励学生打开思路,勇于进行猜想假设;如何引导学生有理有据地进行科学猜想等几个主要方面,并通过教学实践证明是可行的。,【素材分析】 素材1是一个实验研究的例子

10、,素材2是一个案例研究的例子,这两种方法都是物理教育研究常用的方法。 实验研究采用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和方法,体现科学探究的要素特征。素材1的基本研究思路如图211所示:,实验研究特点是: “先想后做” (在实验研究之初,需要以一定的理论为基础,明确提出研究假设;在实验设计时,一般需要使用控制变量的方法,以保证实验的有效开展;实验研究的最终目标是检验和发展原有的研究假设,形成研究结论。),素材2的一般研究流程如图212所示:,与实验研究相比,可以说案例研究特点是一种“先做后想”或“边做边想”。 这种研究没有任何条件限制,无需提出明确的研究假设,无需选择样本和控制变量设计实验,而是通过对既成事实的

11、物理教学事件进行分析、归纳,实现对研究对象进行解释性理解和互动性发展。非常适合一线教师在实践中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或借鉴他人的教学成果开展研究。,其实,教师平时所进行的教学反思在某种程度上就可以说是一种简化的案例研究过程,它对于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实现专业成长是非常重要的。,【情境素材3】(教学案例研究举例) “如何在现有教学课时有限的情况下开展科学探究教学” 我发现科学探究教学在实施过程中遇到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如何在现有课时有限的情况下,实施科学探究教学?为此查阅了相关教学理论,并参考其他教师的教学经验,在此基础上,选择“阿基米德定律”一节进行教学案例的开发,并针对“如何在现有教学课时有限的

12、情况下开展科学探究教学”(案例主题)开展了一次案例研究,从而获得了一些粗浅的认识。,下面就是开展该案例研究的基本情况: 1“阿基米德定律”的教学设计思路 “阿基米德定律,是人教版大纲教材第一册第十二章第二节的内容。前一节“浮力”介绍了浮力的概念、浮沉条件、浮力产生的原因。本节是从较深的物理层面对浮力问题进行解释,从而获得定量的规律阿基米德定律,并对其进行验证性实验。考虑到学生经过前一阶段的学习,对控制变量的方法已经比较熟悉,因此将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究性实验。 在课前对学生进行了浮力内容的前测,发现学生认为的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较多且杂,对这些因素与浮力大小的关系能做出定性或半定量的解释,并提出一些

13、问题。在此基础上,确定本节课的焦点问题是:浮力的大小和哪些因素有关?并将其分解为定性探究和定量探究两个子问题。,具体的教学设计如下: 首先,由教师通过简单复习上节课的内容,直接提出本节课的焦点问题; 其次,教师根据学生的前概念组织学生分组分问题对浮力大小和哪些因素有关进行定性探究,在定性探究的基础上,带领学生进行定量探究,得到阿基米德原理,在整个探究活动过程中,教师适时对学生的行为进行指导与点评,并通过总结和分析实验结论给出规范、科学的表述; 最后,让学生在涉及生活实际的问题中应用知识。在此过程中注重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和控制变量方法的学习。,2“浮力大小和哪些因素有关”教学片段与案例分析,

14、教师:我们首先来研究第一个问题:“浮力的大小和哪些因素有关”。根据前测发现同学们主要存在下面几种观点:与浸入液体的密度有关;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与物体的重力有关;与物体的密度有关;与物体浸入液体的深度有关。下面我们就按照这五种观点分为五个大组,分别来研究浮力大小与这些因素的关系。,在课下通过前测获得学生对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原有认识,这样相当于把问题的提出和猜想假设环节在课前完成,从而节省了课上的时间,而且也使得教师的教学设计更能针对学生的前认知情况,帮助学生更好的实现概念转变。 学生分组,教师根据情况协调各组人数,使之基本平衡。 教师:请大家首先利用所提供的器材,设计实验方案。 学

15、生分组设计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学生汇报本组的设计方案,教师给予点评,并总结各组设计方案和思路:略,第一大组:把相同的物体(铁块)分别浸入到不同密度的液体里; 第二大组:把相同的物体分别浸没在相同的液体中,但是每次浸没的体积占 总体积的比例不同; 第三大组:把体积相同的铜块和铝块,全部没入水中; 第四大组:把体积相同密度不同的铁块和铝块,浸入到密度相同的液体中; 第五大组:把相同的物体(铜块)分别以不同的体积浸入到水中。,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探究,收集证据。 当学生基本完成实验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组间讨论,交流;每个大组内的小组成员先互相讨论说出自己的思路,大组取得一致意见以后,由代表发言讲述本大

16、组实验的设计方案、数据和结论。 由于学生认为的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有很多。如果让每个学生都对这些因素进行探究是很难在一节课内完成的,因此我按照学生存在的五种主要观点,将他们分组,每组只对一个问题进行探究,这就使得一个复杂的探究活动分解为多个简单的探究活动,并且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协作交流能力。,表211至表216是五个大组的实验表格,它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分析,发现问题,修正错误的过程。,第一大组:“浮力的大小是否与浸入液体的密度有关?”,实验结论:浮力的大小与浸入液体的密度无关。,(我知道是错误的结论但并不急于指出。),第二大组:“浮力的大小与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吗?”,实验结论:浮力的大小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第三大组:“浮力的大小是否与物体的重力有关?”,实验结论:浮力的大小和物体的重力无关。,第四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