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环境影响评价_1课件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8284579 上传时间:2019-04-23 格式:PPT 页数:40 大小:1.0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区域环境影响评价_1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区域环境影响评价_1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区域环境影响评价_1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区域环境影响评价_1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区域环境影响评价_1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区域环境影响评价_1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区域环境影响评价_1课件(4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区域环境评价,河北工业大学能环学院环境工程系 田利 2012.5,第12章区域环境影响评价,10.1 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和特点 10.2 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的原则、目的、意义 10.3 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程序与内容 10.4 区域环境容量分析 10.5 区域污染物总量控制 10.6 开发区土地利用评价 10.7 区域环境管理计划,10.1 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和特点,一、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 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是在区域环境现状研究基础上确定区域各自然和社会经济环境的承载能力(或环境容量),预测和评价开发行动的环境影响。 为新开发区的功能分区、产业配置及污染总量控制提供依据;为开发区的产

2、业调整,污染治理指明方向。 所以,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是一项综合性、预测性,规划性和动态性很强的工作。,二、区域开发活动的特点 1、占地面积大,规模大 2、门类复杂,涉及多种行业 3、管理层次多,多部门负责 4、不确定因素多 5、影响范围大,程度深 6、可实施污染物集中控制和治理,三、区域环境评价类型,1、流域开发的EIA 2、开发区建设的EIA 3、城市新区建设的EIA 4、旧区改建的EIA,四、区域环境影响评价(REIA)特征,1、广泛性和复杂性-内容广,综合性强 2、战略性强 3、不确定性 4、评价时间的超前性 5、方法多样,技术复杂 6、更强调社会、生态环境影响评价,五、REIA与项目EI

3、A的区别和联系,REIA与项目EIA的区别和联系(续),10.2区域环评的原则、目的、意义,一、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的原则 1、同一性原则 2、整体性 3、综合性 4、实用性 5、战略性 6、可持续性,二、目的 完善区域开发活动规划,保证区域开发的可持 续发展。 三、意义 是环保部门参与区域发展综合决策的有效途径 , 为合理布局提供依据,避免资源和生态环境的破坏。 是实现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的重要保证,为污染 物预防和集中治理创造了条件 。 简化和指导区域内单项建设项目的EIA。,10.3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内容,一、阐明区域社会经济总体发展规划,二、调查评价区域资源态势,三、规划区域环境功能区,

4、四、识别区域主要环境问题,五、进行环境影响预测与风险分析,六、论证开发建设活动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七、确定区域环境容量与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目标,八、提出区域环境保护和生态与环境建设方案建议,九、建立区域环境管理体系,区域环评的重点,1.识别区域开发活动可能带来的主要环境影响以及可能制约开发区发展的环境因素; 2.分析确定开发区主要相关环境介质的环境容量,研究提出合理的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方案; 3.从环境保护角度论证开发区环境保护方案,包括污染物集中治理设施的规模、工艺和布局的合理性,优化污染物排放口及排放方式; 4.对拟议的开发区各种规划方案进行环境影响分析比较和综合论证,提出完善开发区规划的建

5、议与对策。,10.4 区域环境容量分析,一、概念 自然环境或环境组成要素对污染物质的承受量和负荷量。是指某区域所允许的容纳污染物的最大数量。 基本环境容量(标准-本底) 环境容量 变动环境容量(自净能力),10.4 区域环境容量分析,二、环境容量的类型 整体环境容量 大气环境容量 水环境容量 环境容量 土壤环境容量 单要素环境容量 生物环境容量 人口环境容量 ,10.5 区域环境污染物总量控制,一、概念 所谓总量控制,是在某区域环境范围内,为了达到预定的环境目标,通过一定的方式(有效的措施),核定主要污染物的环境最大允许负荷,并以此进行分配,最终确定区域内各污染源允许的污染物排放量。使区域达到

6、预定环境目标的一种控制手段。,二、污染物总量控制分类 容量总量控制依据环境容量经推算而确定各污染源的排放总量控制指标,它将企业的污染源排放与环境目标挂钩。 目标总量控制在确定某一区域的环境管理目标后,采取一定的行政手段,直接将削减污染物排放量指标分配至各企业单位,并限时完成。,10.5 区域环境污染物总量控制,10.5 区域环境污染物总量控制,指令性总量控制根据国家和地方在一定时期内按照一定原则所下达的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确定各小区域的合理分担率。 最佳技术经济条件下的总量控制(行业总量控制) 主要是分析主要排污单位是否在其经济承受能力的范围内或是合理的经济负担下,采用最先进的工艺技术

7、和最佳污染控制措施所能达到的最小排污总量,但要以其上限达到相应污染物排放标准为原则。,三、几种总量控制的相互关系,总量,容量总量控制:以环境纳污量(自净能力)为控制基点; 目标总量控制以污染源可控性环境目标值为基点进行总量控制负荷分配; 指令总量控制以限制排放量为控制基点,从污染源可控性研究入手,进行总量控制负荷分配; 行业总量控制以单位产品排污量为控制基点,从最佳生产工艺和实用处理技术两方面进行总量控制负荷分配。,四、技术路线和工作程序,10.5 区域环境污染物总量控制,五、区域开发主要资源预测 1、资源预测方法 (1)人均资源预测法 (2)分部门资源预测法 (3)时间序列法 (4)投入产出

8、法 (5)弹性系数法,10.5 区域环境污染物总量控制,弹性系数:经济指标增长率/资源指标增长率,10.5 区域环境污染物总量控制,2、能流分析用于反映能源系统的先进程度和污染控制能力,10.5 区域环境污染物总量控制,3、水流分析 分析水资源供需情况、污水排放情况。 (1)水资源开采阶段分析的重点 水资源开发极限; 水资源开发带来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 (2)水使用阶段分析的重点 各方面的用水系数-利用率,区域污染物总量控制技术分析程序,全省、市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方案,区域基年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区域规划年主要污染物总量预测,规划年主要污染物指令性目标,制定区域主要污染物控制方案,指令性目标可

9、达性及合理分担分析,控制方案经济技术分析,主 要 污 染 物 预 测 总 排 放 量,对 环 境 的 影 响 分 析,区 域 主 要 污 染 物 总 量 控 制 方 案,六、区域发展环境污染总量控制分析,六、区域发展环境污染总量控制分析,1、允许排放总量的分配 (1)等比例分配原则 ; 按各种指标等比例分配 如:经济(GDP)、资源、土地面积、人口数量、综合指标等。 (2)费用最小分配原则,又称经济优化规划分配原则 ; (3)按贡献率削减排放量的分配原则,六、区域发展环境污染总量控制分析,2、运用经济手段进行总量控制 (1)征收排污费 (2)排污交易政策 (3)鼓励企业实行清洁生产政策 有利于

10、源头控制,非常重要,特别是那些对国家贡献大的企业要加大鼓励。,10.6 开发区土地利用评价,一、区域环境承载力分析 1 区域环境承载力的概念 区域环境承载力是指在一定的时期和一定区域范围内,环境所能承受的人类活动作用的阈值。即在维持区域环境系统结构不发生质的改变,区域环境功能不朝恶性方向转变的条件下,区域环境系统所能承受的人类各种社会经济活动的能力,即区域环境系统结构与区域社会经济活动的适宜程度。,2 区域环境承载力分析的对象和内容 区域环境承载力的研究对象就是区域社会经济区域环境结构系统。它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区域环境系统的微观结构、特征和功能; 一是区域社会经济活动的方向、规模; 把两个方

11、面结合起来,以量化手段表征出两个方面的协调程度,就是区域环境承载力研究的目的。,3 区域环境承载力研究的主要内容 区域环境承载力指标体系; 区域环境承载力大小表征模型及求解; 区域环境承载力综合评估; 与区域环境承载力相协调的区域社会经济活动的方向、规模和区域环境保护规划的对策措施。,4 区域环境承载力的指标体系 环境承载力的指标一般可分为三类: (1)自然资源供给类指标。如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等; (2)社会条件支持类指标。如经济实力、公用设施、交通条件等; (3)污染承受能力类指标。如污染物的迁移、扩散和转化能力,绿化状况等。,二、土地利用适宜性分析,基本程序及内容示意图,环境敏感区

12、的划分,三、生态适宜度分析,(1)选择生态因子 (2)单因子分级评分 (3)计算生态适宜度 (4)综合适宜度分级,四、区域开发方案合理性分析,1、区域开发与城市总体规划的一致性分析 2、开发区总体布局与功能分区合理性分析 (1)工业用地布局的合理性分析 工业用地与其它用地的关系分析 A、是否与居住等用地混杂 B、污染重的工业布置与风频、风向关系 工业用地内部合理性分析,四、区域开发方案合理性分析,A、企业间的组合是否有利于综合利用 B、相互干扰或易产生污染的企业是否分开 C、污染重的企业是否布局在远离居住区处 (2)交通布局的合理性分析 根据不同交通运输及其特点明确分工,人车分离,减少交叉。 防止干线穿过居住区,防止道路断头。 对外交通设施布局在开发区边缘。,四、区域开发方案合理性分析,(3)绿地系统合理性分析 绿化面积或覆盖率 绿化防护带的设置,思考题,1.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的重点是什么? 2.什么是区域环境污染总量控制?允许排放量的分配应遵循哪些原则? 3.可以从哪几个方面分析区域环境目标的可达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