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复习课幻灯片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8283907 上传时间:2019-04-23 格式:PPT 页数:66 大小:1.2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复习课幻灯片_第1页
第1页 / 共66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复习课幻灯片_第2页
第2页 / 共66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复习课幻灯片_第3页
第3页 / 共66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复习课幻灯片_第4页
第4页 / 共66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复习课幻灯片_第5页
第5页 / 共6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复习课幻灯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复习课幻灯片(6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五单元复习课件,目的要求:,1. 学习文言文一定要练好诵读这个基本功,要养战自觉诵读的习惯。 2. 背诵的有桃花源记陋室铭爱莲说大道之行也杜甫诗三首;此外,还要 求背诵核舟记第二至第四段 (266字),背诵的总量为一千余字。背诵的目的是使学生熟悉一定数量的常用文言词语和文言勺式,并初步培养文言文的语感。,内容回顾,本单元课文的内容,有的反映了我国古代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有的谈到知识分子处世立勇的态度,有的表达了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有的赞美了古代艺术家的聪明才智。,第五单元复习 (第一课时) 21.24课,21.桃花源记,陶渊明:名 潜,字元亮,私谥 “靖节先生”,自号“五柳先生”,东晋诗人

2、。,一回顾课文。 (背诵课文,课下注释),二 .重点词语的解释 1缘: 沿 2缤纷:繁多的样子 3异: 对感到诧异 4仿佛:隐隐约约 5俨然 : 整齐的样子 6属:类 7阡陌: 田间小路 8具:详细 9要: 通“邀”邀请 10乃:于是就;竟然 11无论: 不要说 12延:邀请 13 扶:顺着 14志:标记;做标记 15诣:到,指到尊长那里去 16规:计划 17寻:从前的旧的;不久 18津:渡口,古今异义,1、缘溪行 2、芳草鲜美 3、说如此 4、阡陌交通 5、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6、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7、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8、遂与外人间隔 9、各人复延至其家,一词多义,便舍船,从口入

3、 屋舍俨然 处处志之 寻向所志 寻向所志 未果,寻病终 复前行,欲穷其林 既出,得其船 武陵人捕鱼为业 不足为外人道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古今异义,2、芳草鲜美,味道鲜美。,1、缘溪行,缘故、缘分。,3、说如此,这样。,缘,鲜美,如此,古义:,今义:,古义:,今义:,古义:,今义:,沿,沿着。,鲜艳美丽。,像这样。,古今异义,4、阡陌交通,往来通达,或各种运输的总称。,5、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没有出路的地方。,6、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是表条件关系的关联词,交通,古义:,今义:,妻子,,绝境,,专指男子的配偶。,古义:,今义:,与世隔绝的地方;,古义:,今义:,无论,古义:,今义:,指妻子和儿

4、女;,交错相通,不用说、更不用说,古今异义,8、遂与外人间隔,隔断,隔开。,7、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询问消息。,9、各人复延至其家,延长,延伸。,问讯,古义:,今义:,间隔,古义:,今义:,延,古义:,今义:,询问,距离,邀请。,一词多义,便舍船,从口入 屋舍俨然 处处志之 寻向所志 寻向所志 未果,寻病终 复前行,欲穷其林 既出,得其船 武陵人捕鱼为业 不足为外人道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放弃、舍弃,动词),(房屋,名词),(作标记,动词),(标记、记号,名词),(寻找,动词),(随即、不久,副词),(这、那),(他的,代渔人的),(作为),(对,向),(给),重点句子的翻译,1.忽逢桃

5、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2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3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不复出焉,遂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24大道之行也 一文学常识速记,四书:论语大学孟子 中庸 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简称:诗、书、礼、易、春秋),二读准字音,选贤与能( ) 讲信修( ) 矜寡孤独( ) 男有分( ) 货恶其弃于地也( ) 门闩( ),三回顾课文,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 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 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

6、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已;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已。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全文结构:,全文可分三层:,“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3.货尽其用,人尽其力,1 .人人都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2.人人都能安居乐业,第二层(第二至三句话),第一层(第一句话)对“大同”社会的纲领性说明。,第三层(第四句话)全文的总结语。,大同社会与陶渊明描绘的那个“世外桃源”有没有相似的地方?,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整齐)。 阡陌(田间小路)交通(交错相通)鸡犬相闻。 黄发(老人)垂髫(小孩),并怡然自乐。 余人(其余的人家)各复延(邀请)至其家,皆出

7、酒食。,世外桃源应该是根据“大同”社会体制构想出来的。,如何评价孔子所描绘的“大同”社会?,、在当时看来: 、在现在来说: 、能否实现?,不满现实,向往美好,激励人们,仍有意义,世外桃源,美好空想,陋室铭 爱莲说,复习课,学而时习之 不亦乐乎,温故而知新 可以为师矣,复习目标,小组复习,知识点拨,巩固练习,学 习 目 标,1、了解作者,了解“铭”、“说”的文体特点 2、积累课文中出现的常见的文言词语 3、能翻译文中的重点句子 4、能背诵两篇课文 5、学习托物言志的写作特点 6、体会作者安贫乐道、淡泊名利道德品质和保持坚贞正直操守的价值取向,小组复习,1、齐读课文(全班) 2、看注释与笔记,默读

8、课文 3、小组活动: 一人一句翻译课文 关注重点字词、重点句子 互释疑难问题 4、提出没解决的问题,师生共 同处理(全班),知识点拨, 作家作品常识 重点字词释义 重点句子的翻译 文章结构和题旨, 陋室铭,选自全唐文。作者刘禹锡是唐代的诗人、哲学家。著有刘宾客集。本文是他在被贬为地方官时写的。 爱莲说,选自周元公集。作者周敦颐,北宋哲学家,宋代理学的创始人。 “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 “说”古代一种既可以说明、记述事物,又可以发表议论的文体。,有仙则名 惟吾德馨 出名 (品德)高尚 谈笑有鸿儒 往来无白丁 学识渊博的人 没有学问的人 无案牍之劳形 可爱者甚蕃 官府的

9、公文 使身体劳累 多 陶渊明独爱菊 濯清涟而不妖 仅 洗涤 美丽而不庄重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xin)少 应当 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竖立 玩弄 亵,亲近而不庄重,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这(虽)是简陋的房子,只是主人我有美好的品德(就不觉得简陋了)。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苔痕碧绿,长到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窗帘中。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谈笑的是渊博的学者,往来的没有粗俗的人。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没有(嘈杂)的管弦之声扰乱两耳,没有官府的公文劳累身心。 何陋之有 有什么简陋的呢?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我惟独喜爱莲,它从淤积的污泥里长出

10、来却不受一点沾染;在清水里洗涤过却不显得妖媚。,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它的茎)内空外直,不牵牵连连的,不枝枝节节的。 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香气远播,越发清芬;洁净地挺立在水中。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可以在远处观赏却不能贴近去玩弄啊! 莲,花之君子者也 莲,是花中的君子。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对于菊花的爱好,自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 翻译中要注意特殊的句式、特殊的语序、省略的成份,陋室铭,设喻引题,山,仙,水,龙,比喻起兴,陋室,德馨,陋室不陋,环境优美(清幽景),生活情趣(高雅事),引古贤以自况,反诘点题,交友高雅(不俗人),陪衬比喻 托物言志,安贫乐道 高洁傲岸,(君子之德),莲,出 淤

11、 泥 而 不 染,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濯清涟而不妖,爱莲说,莲,出 淤 泥 而 不 染,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濯清涟而不妖,生长环境,体态香气,风度气质,菊、牡丹 (衬托),托物言志,在莲的形象中寄寓了作者不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以爱莲之情来表达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恶浊世风的鄙视,爱莲说,1、读陋室铭回答 (1)本文从几个层面来展现陋室主人品德的高尚的? 答:三个方面,分别为环境幽雅、往来者渊博、兴趣高雅。 (2)作者在文章首尾分别运用了比喻和类比手法,其意图是为了强调什么? 答:强调作者的品德高尚,志趣高远。

12、 2、读爱莲说回答 (1)文中写莲花品质的名句是 (2)文中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因而美名远扬的句子是 (3)文中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又有庄重的仪态,令人敬意不敢侮的句子是 (4)“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意思相反的一句是 (5)文章的主旨句是 3、 课后完成发的练习题,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直,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莲,花之君子者也,核舟记,魏学洢,作者简介,魏学洢(15961625),字子敬,明朝浙江嘉善人,著有茅檐集。核舟记选自清朝人张潮编辑的虞初新志。,概述王叔远精湛的雕刻技艺,点明 雕刻品“核舟”的主题及其来历.,

13、核舟记,总,详写核舟的大小、结构、舟上的人物和题名。,分,总,小结总计全核舟的人、物、文字的数目,赞叹核舟的雕刻技艺。,(1段),(25段),用事实说明雕刻者技艺精湛,(6段),请你细读课文、掌握结构,研读第一段: 能概括全文,总括王叔远技艺高超的词是: 找出表现核舟主题的句子。 找出原料小而表现题材广的句子。 说明构思巧妙、技艺精湛的句子。,盖大苏泛赤壁云。,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奇巧,说明对象:,说明对象的特征:,体积上:小,构思上:巧,雕刻的人、物、字数量上:多,奇巧,研读第2-5段,思考讨论:,核舟,核舟,轩敞;箬篷;八扇小窗开关

14、; 雕栏相对;对联;字的颜色,如何具体说明奇巧:,游览者的外貌;姿态;神情; 衣褶 ;念珠,舟子的神情和姿态,题字.篆文的笔画细,清楚,长、高,体积:,船舱:,船头:,船尾:,船背:,说明顺序,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船头坐三人,中轩敞者,舟尾横卧一楫,其船背稍夷,整体,局部,中间,两边,船背,逻辑顺序,空间顺序,主次,课文通过介绍王叔远雕刻核舟的高超技艺,反映了我国古代雕刻艺术的伟大成就。 篇幅虽短,却说明顺序合理,就连雕刻家的艺术构思都介绍得淋漓有致,确实令人惊叹。这要靠什么?一方面靠细致的观察,深入的思考;另一方面靠具体的描绘和生动的说明。这无疑给我们以很多启示。,小结,1、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2、能以径寸之木 径寸 3、为宫室、器皿、人物 4、罔不因势象形 5、尝贻余核舟一 6、盖大苏泛赤壁云 7、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8、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 9、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10、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11、其两膝相比者,特殊的技艺 直径一寸 做,这里指雕刻 没有 顺着,就着模仿 赠送 乘船游行 j零数 大约 缓缓地 起 指胡须 靠近,释义,12、佛印绝类弥勒 13、舟尾横卧一楫 14、其人视端容寂 15、其船背稍夷 16、虞山王毅叔远甫刻,17、钩画了了 18、其色墨 1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