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心理学幻灯片全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8283408 上传时间:2019-04-23 格式:PPT 页数:216 大小:13.6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发展心理学幻灯片全_第1页
第1页 / 共216页
发展心理学幻灯片全_第2页
第2页 / 共216页
发展心理学幻灯片全_第3页
第3页 / 共216页
发展心理学幻灯片全_第4页
第4页 / 共216页
发展心理学幻灯片全_第5页
第5页 / 共2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发展心理学幻灯片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发展心理学幻灯片全(2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发展心理学 揭开人类心理发展的奥秘,斯芬克斯之谜,有一种动物,早晨四条腿走路,中午两条腿走路,晚上三条腿走路,它是什么动物?,人,发展心理学要回答的主要问题:,一个人出生是否有心理? 在各个年龄阶段心理是怎样变化的? 这些发展在人的生活和发育上有怎样的变化?,发展心理学的研究任务(三个“W”),What?是什么? 揭示或描述心理发展过程的共同模式或特征; When?什么时间? 这些模式或特征发展变化的时间表; Why?为什么? 对发展变化的过程进行解释,分析其形成的各种因素。,第一章 绪论,第一节 发展心理学基本问题 一、定义 发展心理学:研究个体从受精卵开始到出生、成熟直至衰老的生命全程中心

2、理发生、发展的特点和规律的学科。 认知过程的发展(感知、记忆、思维等) 社会性发展(性格、价值观、人格等),二、种系发展与个体发展 (一)种系心理发展 人类和动物的表情 民族心理学 1.定义:从动物到人类的心理演变过程。 动物心理的进化 动 物 人 2.过程 人类心理的进化 原始人 现代人,动物到人的发展过程:,刺激感应阶段 按照环境中的变化与自身的生存关系来调整动作 感觉阶段 感观越来越发展,形成各种本能 知觉阶段 动物的行为逐渐由综合各种感觉冲动的大脑半球新皮层的复杂过程来控制 思维萌芽阶段 初级思维,人类心理的进化过程:,人类进化的三个条件: 直立行走、手的发展 工具的使用和制造 语言的

3、产生,人类心理的特点: 意识的心理 社会性的心理 语言功能的心理,(二)个体心理发展,1.发展过程 2.关系 (1)霍尔复演说 霍尔其人: 美国心理学的先驱,美国儿童心理学创始人,美国教育心理学的开拓者。许多杰出的“第一”。,复演说结构图 动 物 原始人 现代人 胎 儿 出 生 成 熟,评论 错误:引向生物决定论,三、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心理发展的原理 先天与后天 遗传决定论(高尔顿、霍尔) 环境决定论(华生) 主动与被动 连续与发展 封闭与开放,(二)心理发展的基本性质,1.发展的概念 发展:指个体身心整体的连续变化过程,不仅是数量的变化,更重要的是质的变化。也就是说发展不仅指向前推进的过

4、程,也指衰退消亡的变化。,2.心理发展的基本性质,(1)发展是一个既有连续性又有阶段性的过程 阶段论者:精神分析学派,认知结构学派等 连续论者:行为主义,社会学习学派等,(2)发展的定向性与顺序 (3)发展的差异性 (4)发展的不平衡性 洛文格的四种模式:,(三)生命全程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1.年龄特征的划分标准 2.年龄特征的研究 (1)年龄特征:心理发展的各个阶段中形成的一般特征,典型特征或本质特征。 (2)相对稳定又有可变性。 (3)心理发展,既指心理整体的综合发展,又指各种心理现象的发展。,第二节 发展心理学的简史,1.产生原因:,近代西方社会的发展 近代西方自然科学的发展及影响 达尔

5、文:一个婴儿的传略 近代西方教育的要求 “了解儿童,尊重儿童”,一、科学儿童心理学的诞生和演变 (一)儿童心理学的产生原因与先驱,2.儿童观的演变及先驱,古代和中古时期西方的儿童观 亚里士多德 古希腊和古罗马 儿童小大人 文艺复兴时期的儿童观 自然主义的教育思想 “了解儿童,尊重儿童” 自由资本主义时期的儿童观 自由、民主、平等、博爱 洛克:白板说 卢梭:爱弥尔,近代西方的儿童观 “心理学化的教育” 斐斯泰洛齐 福禄贝尔的“恩物” 现代化的儿童观 儿童是社会的人; 儿童是发展的人; 儿童不只是为以后的生活作准备; 儿童是有主体地位的人; 儿童是身心和谐发展的个体。,3.先驱性研究的特点,大多限

6、于早期年龄的(3岁以前)研究; 大多限于一些简单、低级心理的研究,思维、记忆等高级心理几乎没有涉及; 多采用观察法、传记法,其他方法较少; 方法上的单一导致结论的科学性不高。,(二)科学儿童心理学的诞生,奠基人普莱尔 诞生标志儿童心理的出版 普莱尔是科学儿童心理学奠基人的原因 (1)时间 (2)写作目的和内容 (3)研究方法和手段 (4)影响 普莱尔研究方法的特点,(三)儿童心理学的演变,1.产生时期19世纪后期 2.形成时期1882年至一战 儿童心理学的先驱者和开拓者,如霍尔、比纳等 3.分化和发展时期两战之间 心理学流派的出现,儿童心理学课程的开设等 4.演变和增新时期二战以后 (1)理论

7、观点的演变 (2)具体研究工作的演变 A、沉寂式 B、旧瓶新酒式 C、革新式,具体研究工作的演变一,认知发展研究的演变 皮亚杰的研究 智力测验的研究 信息加工的研究途径 认知发展的领域特殊性和朴素的理论观 认知发展研究的新进展 婴儿认知发展研究的进展与影响 当前最活跃的认知发展研究领域 应用认知发展心理学研究 认知神经发展科学和认知行为遗传学研究,具体研究工作的演变二,社会性发展的新进展 亲子关系 同伴关系 自我的发展 攻击行为和亲社会行为 道德的发展,应用方面的新领域 大众媒介的影响 学习的研究 心理卫生与矫正,二、从儿童发展到毕生全程发展的研究,(一)霍尔:青年心理学(1904) 标志青少

8、年:它的心理学、及其生理学、人类学、社会学、性、犯罪、宗教和教育的关系 主要贡献: 1.将研究对象扩展到小学生; 2.将研究对象扩展到青年; 3.建立儿童研究学会,创办教育学报 ; 4.推行问卷法研究儿童发展心理学; 5.使美国逐渐成为儿童发展心理学的中心; 6.提出复演说。,(二)荣格:成人心理学,提出前半生与后半生分期的观点; 重视“中年危机”; 论述老年心理,特别是临终前的心理。,(三)发展心理学的问世,诞生的标志 1.何林沃斯发展心理学概论 2.古德伊纳夫发展心理学 3.美国心理学年鉴用“发展心理学”(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代替“儿童心理学”(Child

9、Psychology) (四)毕生发展心理学 贝尔特斯所做的贡献,三、发展心理学的中国化,(一)中国古代心理 1.关于先天与后天在心理发展上的作用 2.关于毕生发展的年龄特征 3.教育与发展的关系 4.道德发展与培养 (二)中国儿童心理学的开拓者 最早的儿童心理学家陈鹤琴 贡献较大的儿童心理学家朱智贤 (三)发展心理学中国化的层次与途径,先天与后天的作用,性善论 孔子的“人之初,性本善” 性恶论 荀子最早提出心理发展中先天与后天统一的思想 性不善不恶论 墨子的中国“白板说” “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故染不可不慎”。,孔子关于年龄特征的思想,吾十有五,而志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

10、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愈矩。,第二章 发展心理学理论,第一节 精神分析的心理发展观,一、弗洛伊德的理论 奥地利心理学家、医生、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开创了精神分析法,成立了国际精神分析协会。 开创了一个全新的心理学研究领域。 关注童年经历对个体心理发展的影响。,本我(id): 原始的本能 遵循快乐原则 自我(ego): 模仿其父母而形成的 遵循现实原则,超我(superego): 价值观和社会理想 良心和理想 追求至善至美,(二)心理发展阶段说,口唇期 肛门期 前生殖器期 出现“恋母情节”和“恋父情节” 潜伏期 青春期,(三)对弗氏理论的评价,积极: 1. 注意到了儿童心理发展的阶

11、段性,注意到这个阶段性的基础及教育和训练的作用。 2. 五阶段的划分,如暂抛开其具体内容,与一般科学划分的阶段,有着一致性。 消极: 典型的本能理论,根本否定社会环境对个体的影响。,二、艾里克森的心理发展观,理论的主要特点 人格发展是自我逐渐形成的过程 阶段性和连续性统一的观点 人格发展是连续一生的发展进程 二维性的发展阶段说,人格发展八阶段理论,第一阶段:婴儿期(02岁) 发展任务:获得信任感,克服怀疑感; 人格特征:希望品质 第二阶段:儿童早期(24岁) 发展任务:获得自主感,克服羞怯感; 人格特征:意志品质 第三阶段:学前期(47岁) 发展任务:获得主动感,克服内疚感; 人格特征:目标品

12、质,第四阶段:学龄期(712岁) 发展任务:获得勤奋感,克服自卑感; 人格特征:能力品质 第五阶段:青少年期(1218岁) 发展任务:获得自我同一感,防止同一性混乱; 人格特征:诚实品质 第六阶段:成年早期(1825岁) 发展任务:获得亲密感,克服孤独感; 人格特征:爱的品质,人格发展八阶段理论,第七阶段:成年中期(2550岁) 发展任务:获得繁殖感,避免停滞感; 人格特征:关心品质 第八阶段:成年晚期(50死亡) 发展任务:获得完善感,避免失望、厌倦感; 人格特征:智慧、贤明品质,讨论:弗氏与艾氏理论的区别,弗氏强调本能的作用、本我的力量,自我只是本我和超我的奴仆;艾氏则更强调自我的作用,理

13、智的力量; 弗氏仅把儿童放在母亲儿童父亲这个狭隘的三角关系中;而艾氏则把儿童置于更广阔的社会背景中,重视社会对发展的影响; 弗氏对儿童人格发展的研究只到青春期;而艾氏则将其扩展到毕生,贯穿人的一生; 弗氏认为人的本性是恶的;而艾氏则认为人的本性既不善也不恶。,第二节 行为主义的心理发展观,强调行为,反对以那些不可捉摸的内部过程为研究对象; 儿童的行为是由环境力量塑造起来的; 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只有量的增加,没有质的变化。,一、华生的发展心理学理论,否认遗传的作用 环境决定论 夸大环境和教育的作用 教育万能论 对儿童情绪发展的研究,教育万能论,请给我十几个强健而没有缺陷的婴儿,让我放在我自己

14、之特定的世界中教养,那么,我可以担保,在这十几个婴儿中,我随便拿一个来,都可以训练其成为任何专家无论他的能力、嗜好、趋向、才能、职业及种族是怎样,我都能够任意训练他成为一个医生,或一个律师,或一个艺术家,或一个商界首领,或可以训练他成一个乞丐或窃贼。,对“教育万能论”的评价,消极: 否定儿童的主动性、能动性; 夸大教育作用,忽视心理发展的内部矛盾; 积极: 在某种意义上批驳了种族歧视和种族优越感,华生的儿童教育思想,反对统一标准,提倡区别对待; 反对体罚儿童; 注意在教育中培养儿童的各种习惯; 对幼儿护理工作的要求; 提倡对儿童青少年施行正确的性教育。,二、斯金纳的发展心理学理论,行为的强化控

15、制原理 强化的作用 儿童行为的实际控制 育婴箱 行为矫正 教学机器和教学程序,三、班杜拉的发展心理学理论,观察学习及其过程 强化的种类: A.直接强化 B.替代强化 C.自我强化 社会学习在社会化过程中的作用,对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的评析,观察学习更加接近儿童的真实学习过程; 缺乏对认知因素的充分认识.,第三节 维果斯基的心理发展观,一、创立“文化历史发 展理论” “维列鲁”学派 二、文化历史发展观 三、教学与发展的关系 四、“内化”学说,二、文化历史的发展观,(一)心理发展的实质 心理的发展是指: 一个人的心理,是在环境与教育影响下,在低级的心理机能的基础上,逐渐向高级心理机能的转化过程.

16、(1)低级心理机能:指感觉、知觉、不随意注意、情绪、直观的动作思维等.是消极适应自然的心理形式. (2)高级心理机能:指观察、随意注意、抽象思维、高级情感等.是人积极改造现实的心理形式.,(二)发展的标志,心理活动的随意性增强; 心理活动的抽象概括机能增强也就是各种机能由于思维的参与而高级化; 各种心理机能之间的关系不断变化、组合,形成间接的、以符号或词为中介的心理结构; 心理活动的个性化,(三)发展的原因,起源于社会文化历史的发展,是受社会规律所制约的; 从个体发展来看,儿童在与成人交往过程中通过掌握高级的心理机能的工具语言、符号这一中介,使其在低级心理机能的基础上,形成了各种新质的心理机能; 高级心理机能是不断内化的结果,教学与发展的关系,提出“最近发展区”的背景 主要是针对当时流行的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